四川江油太白中学2013高三上8月月考-地理(带解析)_第1页
四川江油太白中学2013高三上8月月考-地理(带解析)_第2页
四川江油太白中学2013高三上8月月考-地理(带解析)_第3页
四川江油太白中学2013高三上8月月考-地理(带解析)_第4页
四川江油太白中学2013高三上8月月考-地理(带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油市太白中学高2011级2013年8月月考(测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部分(12*4=48分)图1图1是我国某地(24N,106E)附近等高线图及拍摄照片。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地貌在该区域分布较集中,该地貌及其成因是( )A.天坑流水溶蚀塌陷形成B.火山口火山活动形成C.断块山岩层断裂错动形成D.陨石坑陨石撞击形成2.某极限运动俱乐部在A处从崖顶到崖底开展绳降比赛,运动员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 )A.45米 B.55米 C.105米 D.125米3.能全程拍摄并拍到图示照片的摄影机位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近年来蓬勃兴起的户外登山运动,使许多登山爱

2、好者学会了判读简易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现有两组队员在此活动,回答4题。4.甲组队员准备在图示地区宿营,为避免突发的山洪,你认为在、四地中,最不适宜宿营的地点是( )A. B. C. D.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图4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5-6题。5.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6.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增

3、加城市空气湿度 美化城市环境 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 B. C. D.图3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7-8题7.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 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 bf地表崎岖、降水少C. ce光照充足、风沙大 D. dg气候湿润、林地多8.下列生态功能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A. c B. d C. e D. g表1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图5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

4、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910题。表1土地覆被类型面积/万hm2沙 地468.7草 地58.8盐碱地32.1耕 地16.6沼泽地10.7建设用地1.49.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10.该区域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11.右下图中,如果AC、BD两条经线的度数分别为100E、150E,则AB、BD、CD、AC四条线段所取比例尺的大小关系为( )A.ABBD=CD=AC B.AB=BDCDCDBD=AC 12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A.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B.

5、乙图表示的内容比甲图略C.甲图的精确度比乙图高 D.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甲图大二、综合题(52分)13.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2分)(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_,B点与A点的距离约为_。(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_,所属的半球是_,_,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约为_。(3)图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_,所属的纬度地带为_,F点在E点的_方向。(4)图中A点在C点的_方向,E点在C点的_方向。14.读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等高线图(单位:米),下图中A、B、C三地为城镇,回答下列问题。(共20分)(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该地地形的主要类型并简述判断理由。(4分)(2)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

6、,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4分)(3)某中学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L、P线路攀登狮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点设在丙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6分)(4)C城镇资源丰富,如果想在A、C两城镇之间兴建公路,把C地的资源运到A地加工出口,请在图中用“”符号画出你认为合理的线路,并说明理由。(6分)15.(10分)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图11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图中显示等高线数值由外向里减小,并且向内出现

7、陡崖,由此可见该地貌为天坑;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可能是塌陷而成的。2答案:C解析:图中等高距为20米,A处有四条等高线重叠,则该处陡崖相对高度介于60至100米之间,则为安全起见,绳长应约大于100米较合适。3答案:D解析:在陡崖底部,由下向上拍摄即可,图中丁位置较合适。甲、乙与A处之间有脊线阻挡视线而不合适;丙位于天坑底部,且丙右侧为一“凸坡”而不能全程拍摄A处绳降过程。4答案:A解析:图中处位于狭窄的谷口处,易汇水且流速较快,突发山洪的可能性较大,不利于宿营。5.C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与明清时代相比气候变化不足以导致银川周边湖

8、泊所剩无几,银川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湖泊变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排水造田。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6.B 解析: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是水源地,是蓄水池,能够提供水源;湿地能够降解污染;湿地是很多珍惜动物的歇息地,能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湿地对城市的直接影响是增加空气的湿度和美化环境。湿地增大,可以降解污染,但湿地湖泊主要目的不是对城市污染进行净化,城市排污能力的增加主要依靠对城市污水的净化处理。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7.D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不同区域的突出自然地理特征。有图可知,ab生态功能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这些地区气候的大陆性强,温差大,

9、降水少,草原较少,故A选项错误;B生态功能区位于河西走廊,地表并不崎岖;f生态功能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并不少,故B选项错误;ce生态功能区的晴天多,光照充足,但c地区多风沙,故C选项错误;d生态工程区位于东北北部山区,g生态功能区位于两广丘陵地区,两地区气候都较湿润,且都是我国森林的主要分布区,故D选项正确。8.C解析:根据图中的相对位置可知,e生态功能区位于青藏高原上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区,该地区地势高,蒸发、下渗量较小,地表多湿地,将此地规划为生态功能区,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涵养水源。9.B解析:考查提取信息能力。该地生态恶化,由图5可知耕地面积增加速度最快、草地面积下降

10、速度最快,所以改善生态环境首先应该退耕还草,选B.10.D解析:考查中国地理区域荒漠化问题差异比较。结合表格:区域草地面积为主,但荒漠化(盐碱地面积大,云贵高原东部石漠化严重,黄土高原中部沙漠化严重)土地面积大,沼泽湿地面积较小(松嫩平原中部较大),与内蒙古高原西部接近。选D.11.D【解题思路】首先明确AC=BD。因为AC和BD都在经线上,它们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都相同,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可得出结论AC=BD。其次再判断AB和CD的大小。通过读图可知AB和CD的图上距离相同。要比较AB和CD的大小,关键是要知道AB和CD的实际距离的大小。因为AB所在的纬线高于C

11、D所在的纬线,AB和CD跨过的经度相同,都是50。根据纬线圈长度的变化规律:纬线圈的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所以可以得出结论AB的实际距离CD的比例尺。因为经线圈和赤道都是地球上的大圆,所以可以把AC和BD看作在赤道上,然后用上述同样的方法与AB和CD进行比较得出:ABCDBD=AC。12.A【解题思路】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因为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的比例尺,所以甲图表示的范围比乙图大,内容比乙图简单,精确度比乙图低。13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判读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运用经纬度判读法确定各

12、点的纬度、经度是解题关键,如E点坐标为(60N,45W)。确定C点坐标需要明确中间图形显示南半球并且每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经度差相等。答案:(1)(15S,15W)1 110千米低纬度(2)(60S,170W)南半球、西半球1 375千米(或1 387.5千米)(3)(70N,180)高纬度西北(4)东北东北14解析: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和疏密可知该地的地形为低山丘陵;从图中可知甲、乙两村都靠近河流且在山谷处;从等高线的疏密可看出L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修路应选择地形平坦的地方。答案:(1)低山丘陵;海拔大多在2001 000米之间,地势起伏明显。(2)海拔在200400米之间;位于山谷处;有

13、河流流过;跨河分布。(3)不合理。理由:L线路中等高线比P线路中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L线路的实际路程略长于P线路。合理:水平距离,相对高度相近。(4)画图:连接CBBA。理由: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工程量小,连接更多的城镇。15【答案】原因: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地下)水资源(2分),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2分)主要措施: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益效率);(2分)发展节水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跨流域调水,增长水资源供给。(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题部分总分不超过6分)【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主要是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产生了环境问题。索取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