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宁夏农村劳动力素质全面提高_第1页
改革开放30年宁夏农村劳动力素质全面提高_第2页
改革开放30年宁夏农村劳动力素质全面提高_第3页
改革开放30年宁夏农村劳动力素质全面提高_第4页
改革开放30年宁夏农村劳动力素质全面提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改革开放30年宁夏农村劳动力素质全面提高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已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的竞争将取决于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人的素质成为一个国家国力的象征。人口素质主要是指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反映人口体能和健康状况。文化素质是指凝结在劳动力身上的技术和知识。文化素质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农民是我国人口中最大的群体。我国的人口素质高低决定于农民素质高低。农民素

2、质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看,农民素质起着决定作用。就“三农”问题而言,农民素质则是根本的生产要素。农民的素质与农民就业息息相关,与农民增收息息相关,是整个“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改革开放30年来宁夏全区农村经济蓬勃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全面进步,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加大。一、农村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改革开放30年来,宁夏农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与学习的良性环境已经形成,在广大农村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农民已经愈来愈少,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越来越多,人们主动接受学习教育、主动送子女接

3、受学习教育、主动帮助贫困地区孩子接受教育的氛围已经形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全区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7年,比1985 年的4.4年,提高了2.3年,全体农村劳动者经过20多年受教育程度由不足小学程度上升到小学文化程度以上,整体劳动力素质有了一个阶段性提高。分别分川两个区域看,2007年川区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7年,南部山区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7年,与1985年相比,川区提高了2.7年,提高程度为54%;山区提高了2年,提高程度为54.1%。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才能完成,不像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可能有明显的成效

4、。经过改革开发30年,农村劳动力或后备劳动力受教育也至少完成了两个以上周期,劳动力素质出现了阶段性提高,我们以10年为一个周期,选取1985年、1995年、2007年为对比期进行比较分析。从分阶段不同程度受教育情况看,低文化程度劳动力在不断减少,高文化程度劳动力在逐渐增加(如表、图)。从全区情况看,2007年与1985年相比,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劳动力大幅减少,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普遍增加。在农村劳动力中,2007年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劳动力比重占20%,比1985年降低了23.36%,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分别为 30.84%、39.82%、9.34%,比1985年

5、分别降低了3.26% 16.07%、4.03%。分阶段看,1985年至1995年,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劳动力比重降低了16.76%,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分别上升了4.72%、9.35%、2.69%。1995年至2007年期间,不仅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劳动力比重降低,而且小学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也出现降低,劳动力素质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与1995年相比,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劳动力比重降低了6.6%,小学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降低了1.46%,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分别上升了6.72%、1.34%。表1 主要年份全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情况表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劳动力比重(%)小学文化

6、程度劳动力比重(%)初中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高中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中专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198543.3627.5823.755.170.14199526.6032.3033.107.500.470.03200720.230.8439.827.720.840.78图1 主要年份全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变化图 从川区情况看,2007年与1985年相比,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劳动力、小学文化程度劳动力大幅减少,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增加。在农村劳动力中,2007年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劳动力比重占11.43%,比1985年降低了25.82%,

7、小学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占20.61%,比1985年降低了7.86%,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分别为 56.28%、11.67%,比1985年分别上升了27.62% 、5.8%。分阶段看,1985年至1995年,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劳动力比重降低了19.55%,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分别上升了3.11%、13.59%、2.85%。1995年至2007年期间,不仅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劳动力比重降低,而且小学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也大幅降低,劳动力素质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与1995年相比,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劳动力比重降低了6.27%,小学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降低了10.72%,初中

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分别上升了14.03%、2.95%。图2 主要年份川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变化图表2 主要年份川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情况表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劳动力比重(%)小学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初中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高中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中专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198537.2528.2228.665.760.11199517.731.3342.258.270.320.13200711.4320.6156.2810.130.960.58从山区情况看,2007年与1985年相比,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劳动力大幅减少,小学、初中、高中及以

9、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普遍增加。在农村劳动力中,2007年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劳动力比重占27.24%,比1985年降低了26.23%,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分别为 36.86%、29.36%、6.54%,比1985年分别上升了12.09% 12.14%、2%。分阶段看,1985年至1995年,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劳动力比重降低了15.79%,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分别上升了7.1%、6.14%、2.55%。1995年至2007年期间, 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劳动力比重降低了10.4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略有降低,降低了0.55%,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分别上

10、升了4.99%、6%。表3 主要年份山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情况表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劳动力比重(%)小学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初中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高中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中专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198553.4724.7717.224.310.23199537.6831.8723.366.480.61200727.2436.8629.364.960.880.70图3 主要年份山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变化图 分市县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情况看,2007年中卫城区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最高,为8.51年,其次是贺兰、银川西夏区,分别是8.3年、8

11、.27年。西吉县最低,为4.84年,其次是泾源、海原县,分别为5.03年、5.06年。西吉县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劳动力比重最高,为38%,银川西夏区最低,为2.3%。与1985年相比,永宁县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2.99年,贺兰县提高了2.52年,惠农区提高了2.49年,平罗县提高了2.46年,利通区提高了2.97年,青铜峡市提高了2.99年,中卫城区提高了2.74年,中宁县提高了2.35年,灵武市提高了3.16年,盐池县提高了1.89年,同心县提高了1.41年,固原原州区提高了1.02年,海原县提高了1.93年,西吉县提高了1.55年,隆德县提高了3.23年,泾源县提高了3.29年,彭阳

12、县提高了3.26年。在引黄灌区,灵武市、永宁县、青铜峡市提高最为明显,在南部山区,泾源县、隆德县、彭阳县最为明显。表4 2007年宁夏市县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情况表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劳动力比重(%)小学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初中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银川市9.920.458.711.07.84兴庆区7.819.960.312.18.06西夏区2.332.651.913.28.27金凤区16.425.453.34.96.91永宁县7.823.160.98.17.86贺兰县6.523.650.918.98.30灵武市16.29.667.56

13、.77.45石嘴山市14.425.049.611.07.32惠农区10.329.445.614.77.66平罗县17.322.950.29.57.07吴忠市16.928.446.77.96.89利通区16.716.357.010.17.36盐池县11.931.448.28.47.27同心县20.642.131.55.96.10青铜峡市14.619.357.98.27.35固原市29.036.127.87.15.55原州区27.941.025.45.75.44西吉县38.031.225.25.64.84隆德县22.226.139.612.16.62泾源县33.341.717.37.75.03彭阳

14、县15.140.635.19.26.73中卫市17.827.044.410.86.94中卫城区4.322.455.517.88.51中宁县11.618.757.811.97.79海原县33.236.925.54.45.06二、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就业和增收的相关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生产,调整结构,实现就业,增加收入,离不开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农民,高素质的农民是谋生的资本,是市场经营主体,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文化素质高的劳动力思想观念新,就业能力强,就业机会多,获取的收入多。(一)劳动力文化素质越高,收入水平越高。收入与劳动力文化程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运用历史数据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劳动力平均

15、受教育年限与人均纯收入之间相关系数达0.98,属高度正相关关系 。2007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180.84元,劳动力最高文化程度是中专及以上农户人均纯收入为3723.72元,高中文化程度农户人均纯收入为3639元,初中文化程度农户人均纯收入为3430.68元,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小学和文盲户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396.85元、1767.39元,都在平均水平以下,且不足3000元。按照中专及以上、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农户人均纯收入排序,人均纯收入级差比为2.11:2.06:1.94:1.36:1。(二)高素质农民收入水平提高明显较快。19852007劳动力最高文化程度是文盲的农户人均纯收入由

16、280.75元增加到1767.39元,增加了1486.64元。小学户由294.21元增加到2396.8元,增加了2102.64元。初中户由340.97元增加到3430.68元,增加了3089.97元。高中户由367.06元增加到3639元,增加了3271.97元。中专及以上户由537.85元增加到3723.72元,增加了3185.87元。劳动力最高文化程度是初中、高中、中专及以上农户收入增长量分别是文盲户的2.1倍、2.2倍、2.14倍。(三)文化素质高的劳动力外出就业多,就业能力强,外出比例明显较高。在外出就业劳动力中,文盲劳动力占10.6%,小学占33.2%,初中及以上占56.2%。初中及

17、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成为外出务工的主体。与劳动力总体结构相比,文盲劳动力中有16.5%的劳动力外出务工,比平均水平低14.7个百分点;小学劳动力中有33.6%的外出务工,比平均水平高2.4个百分点,初中劳动力中有36.2%的外出务工,比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中有33.3%的外出务工,比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四)文化素质高的劳动力大多从事于效益高的非农产业。从农户劳动力主要从事的产业类型看,2007年纯农业户和农业兼业户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6.3年、6.45年,比非农业兼业户分别低0.55年、0.4年,比非农业户分别低0.94年、0.79年。可见,从事非农业经营

18、的农户和以非农业经营为主兼营农业的农户劳动力文化程度明显高于纯农业经营的农户和以农业经营为主兼营非农业的农户。三、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提高面临的问题(一)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差较大。2007年山区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劳动力占27.24%,小学占36.86%,初中占29.36%,高中及以上占6.54%,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5.7年,不足小学文化程度。川区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劳动力占11.43%,小学占20.61%,初中占56.28%,高中及以上占11.68%,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7.7年,接近初中二年级程度。与山区相比,文盲和小学劳动力所占比重分别低15.81和16.25个百分点,初中和高中

19、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分别高26.92和5.14个百分点。川区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比山区多2年,高出35.1%。山区目前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相当于川区1991年的水平,相差12年。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大致相当于川区1996年水平,相差11年。文化素质更落后于经济水平。可见,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的潜力在于提高农民素质。(二)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发达地区。2006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8.1年,比宁夏高1.5年,其中全国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重为52.8%,比宁夏高12.98个百分点;全国高中及以上劳动力比重为14.2%,比宁夏高4.86个百分占。与东部地区相

20、比,2006年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6年,比宁夏高2年,其中东部地区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重为54.3%,比宁夏高14.48个百分点;东部地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为15.3%,比宁夏高5.96个百分点。(三)农民就业培训覆盖率有待提高。宁夏农民不仅文化素质较低,而且职业技能培训不够,曾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较少。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农村劳动力中曾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仅占29.9%,比例较低,其中山区仅为18.2%、川区为44.6%。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基本思路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立足于长远,加大农村基础

21、教育投入,既着眼于当前,又注重后备劳动力资源积累,使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村劳动力培训有一个质的提高。(一)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各种形式培训农民,增强农民就业技能,提高就业机会。农民就业技能培训首先要培训农民掌握一技之长,一要重视初中或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加大投入,充实教师队伍,通过增加就业技能课程或在初中、高中阶段适度延长职业技能教育时间,进一步强化回乡青年的就业能力培训。二要发挥村级小学资源优势,扫除青壮年文盲农民。充分利用村级学校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在农闲季节或晚上,通过老师讲和孩子帮,使文盲农民普遍接受系统教育,这无疑对提高农民素质具有积极的效果。这种培训农民的方式在一些地方已取得显著效果,很

22、值得推广。三要适时的进行岗前培训。根据就业需要,有针对性组织农民到职业技术学校进行短期或长期培训。四要继续发挥农民夜校的作用,就近向农民提供学习科技、学习技能的场所,形成农民学文化的良好氛围。其次是培训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也是市场主体,所以对农民进行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和经营管理等其他专业技能的培训势在必行。通过培训提高他们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程度和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能力。(二)高度重视后备劳动力素质教育。后备劳动力素质主要是涉及适龄儿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问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应该严格执行。但由于认识上的差距和经济承受能力的影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贫困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