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教养,从改变说话口气开始作者: 若松亚纪 译者:卓惠娟小孩“粗心大意”,只是被父母催眠了小孩子拿杯子装水时、把牛奶倒进空杯时,我总是忍不住要提醒他:“不要打翻了!”大人老觉得“不提醒孩子,他很容易把东西打翻”,真的是这样吗?我千叮咛万 嘱咐,不断耳提面命的结果,孩子仍然把水打翻了。(图/采实文化提供)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人都会想像自己听到的话, 我们不妨实验一下:“请不要想 像柠檬。就是黄黄的、酸酸的,含在口中就忍不住分泌大量唾液的柠檬。绝对不 可以想像喔!”明白
2、了吧?即使叮咛你“不要想像柠檬”,你的脑中还是会不由自主浮现柠檬的 影像、口中自然分泌唾液。如果我什么都没说,想必你连柠檬的“柠”字也不会 想到。同样道理,爸妈说的“不要打翻”,反而会勾起小孩“打翻东西的想像”。原本 只是想提醒孩子,却事与愿违地让他联想到“可能会打翻”。孩子脑海中,会浮 现打翻牛奶的情境,以及妈妈爆跳如雷、勃然大怒的神情。你看吧!人们常说“心想事成”。你对孩子说的话,他们都会依照预言实现想像。 孩子本来都没想过“打翻饮料”、“可能会打翻”这些事,经爸妈提醒后,反而 会很在意。这些提醒其实形成了负面暗示。“可能会打翻”的联想,弓I导想像走向事实。我 一再耳提面命的叮咛,完全徒劳
3、无功。其他类似的状况如下:“不可以大声吵闹”“不要跑!”“不要靠近!”你的眼前是否浮现孩子吵闹、暴冲奔跑、靠近危险场所的画面?什么样的一句话可以逆转这种状况呢?假设你现在放好杯子,倒满饮料打算端起来喝。由于表面张力,看到几乎要溢出 杯缘的饮料,你不禁喃喃自语:“啊好幸福!”杯里的饮料只要稍微倾斜,就会洒出来。这时候如果有人在旁提醒,你希望他怎 么说呢?是不是像下面这种状况?(图/采实文化提供)“警告”太难理解,“直接鼓励”教养效果更好当你把斟满饮料的杯子小心翼翼拿到嘴边,有人在一旁柔声提醒“轻轻地”,你 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是不是认为对方“真体贴”?是不是会因为轻声细语的提醒, 小心地端起杯子?
4、相反的,如果对方大喊:“不要打翻了! ”你可能会吓得手忙脚乱打翻杯子。孩 子也是一样。如果你对孩子说“轻轻地”,天真无邪的孩子就会照你所说的,慢 慢、小心地倒水。把“轻轻地”这句话彻底传达给孩子,比“不要打翻”有更好 的效果。因为它会成为“轻轻地就能做到”的正面暗示。“不要”是绕远路的思考方式。脑海中先出现打翻水的场面,然后修正为不 要打翻。脑子里先想像了柠檬,然后再设法消除,告诉自己不要去想像。这个思 考过程不仅麻烦,而且对孩子来说相当困难。既然如此,一开始就告诉孩子“轻 轻地”,不是更直接了当吗?*以“保持安静”代替“不要吵闹”。*以“慢慢走”代替“不要跑”。*以“离开那里”代替“不要靠近
5、”。“正面暗示”做什么都顺利伙“不要打翻”让孩子联想到“会打翻”*告诉孩子“轻轻地”,他就能小心行动*正面、直接地表明要求:“保持安静”、“慢慢走”只要以正面的说话方式和孩子沟通,自己和孩子都能镇定从容地面对各种状况。以“怎么做”代替“为什么”,这样问,教出创意十足、独立思考的好孩子。 问小孩“为什么”,只是生气骂人的惯用语“为什么做这种事!”“为什么连这种小事也做不到? ”爸妈教养孩子时经常会说“为什么”。我也常把“为什么”挂在嘴边,几乎变成 口头禅了。各位爸爸妈妈也是吗?你会在什么状况下说这句话呢?我常在下面的 情境中,脱口说出“为什么”。(图/采实文化提供)爸妈为什么动不动就问孩子“为什
6、么”呢?我通常是因为心情烦躁“为什么做这种事?烦死了!”“为什么?”“怎么搞的?”这是询问对方原因的疑问词。如果你这样被人质问,会怎么回答呢?比方说你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打破 碗”,你会怎么回答?你也许会忍不住在心里嘀咕:“你问我,我要问谁呀”又不是因为喜欢才弄 破的,连当事人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把碗打破。“因为一时手滑嘛!”“因为太烫了嘛!”被追问之下,只好绞尽脑汁找一个合理的藉口。而且当我们问别人“为什么”时, 经常都带着怒气。我每次说这句话的时候,多半都气到额头爆青筋了。表面看起 来是在问对方理由,但其实是带着厌恶及愤怒质问对方,听起来实在很幼稚。质问会让孩子害怕,选择
7、“说谎话”质问“为什么”使对方害怕,让他在情急之下编造藉口。迫使对方捏造藉口后, 我们又会再进一步责怪对方:“这算什么理由?”“不要找藉口!”冷静思考过后,我发现这是自掘坟墓,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是在原地踏步罢了。 那么,能够代替“为什么”的用词是什么?我们一起想想看。“为什么”虽然是疑问句,实际上却在威胁对方。被问的人想找台阶下,只好千 方百计找藉口。高中上学迟到时,老师生气地问我:“为什么迟到? ”你猜我情急之下说了什么?“因为今天骑脚踏车逆风。”这种离谱的理由。想当然尔,已经火冒三丈的老师 因此更加生气。被老师罚站在走廊的那一天令我永生难忘。有其他话语可以取代“为什么”吗?有一天,侬侬又
8、打翻牛奶时,我的处理方式如下:让孩子思考“怎么做”,比唠叨指责更好“怎么办呢?”这句话是从一位妈妈朋友那里学来的。 当我这么问,两个孩子有 什么反应呢?是的,两个人拿了抹布来擦地板!虽然他们用干抹布擦地板,反而 扩大牛奶泼洒的范围,但这和我质问“为什么”的情况简直南辕北辙。你认为其中的差异是什么?没错,就是改变“疑问词”,把“为什么”换成“怎 么做”。用英文说就是以“ HoW取代“ Why,等于在问孩子“ Howto ”也就是 解决的方法。“该怎么办才好呢?”“你认为该怎么做?”“有什么方法呢?”有人这么问你,你会有什么反应?是不是自然而然开始思考 “接下来该做什么才 好? ”用“ HoW来提
9、问,孩子会学着思考该采取什么行动,引导小脑袋瓜不停 运转,即使他们想出来的办法,只是把地板弄得更脏也没关系。当你基于某种缘故迟到时,若有人问你“下次该怎么做才好?”你是不是也会思 考今后的迟到对策呢?例如将闹钟的声音调大一点、提早十分钟出门,或者是找出“顺风”的路线。只要你的对策成功,以后就不会再迟到了。这种做法比破口 大骂“为什么迟到”积极多了!逼问“为什么”只会让孩子学到找藉口搪塞。但是问孩子“该怎么做”,则是引导孩子采取行动的创意开关!孩子把鞋子穿反了、袜子没穿好、和其他孩子抢玩 具时,这句话都能派上用场,得到比指责更好的教养结果。POINT“该怎么做”能引导孩子进步* “为什么”只会在
10、原地踏步* “为什么”是藉口的催化剂*“怎么做”能把焦点放在“接下来的行为”* “怎么做”是启发孩子创意的开关因为被骂“坏小孩”,才会变成坏孩子“赞美教育”似乎是现代的育儿主流。从小被骂大的我,当然举双手双脚支持赞 美教育。因为每次挨骂,我都会受到惊吓,并在心中留下难以抹灭的阴影。不过, 为人父母后,我照样常骂孩子。而且,也很烦恼如何“适当地”责备孩子。比方 说,当孩子在墙壁上涂鸦。你对下列这种场景有何感想?(图/采实文化提供)“在墙壁上画画,真是坏孩子!”当父母这么说,就是造成孩子不乖的原因。此时孩子心中会有什么感受呢?他的心里会出现“自己二坏孩子”的公式。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被全班公认是运动
11、白痴的我,不知道为什么竟然被挑中担任 田径赛长跑选手。我非常讨厌练习,常常喊肚子痛、假装身体不舒服。当时老师 对我说:“你去跑一定没问题! ”可能是这句话让我下定决心吧。之后的练习我 都没有再偷懒缺席,正式比赛那天“我竟然得到第一名!” 一一这个奇迹并 未在现实世界中发生。但我至今仍忘不了,自己在某个弯道超越另一个选手的畅 快心情。这都是多亏老师当时对我说了那句话。这叫做“贴标签”,当你对孩子说“真是 坏孩子”时,孩子便认为“我是个坏孩子”。当老师对我说“你一定能够跑得很 好”时,我便认为真是如此。指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别做人身攻击以前哥哥的朋友曾对他说:“你妈妈好年轻喔! ”之后,每当朋友
12、要来我家,妈 妈就会特地化妆,打扮得格外年轻。对于别人说的话,人们总是照单全收。不, 应该说是“深信”他人说的话。我们希望回应别人所说的事、期望去贯彻执行。 就像我的母亲一样。只要想到这一点,责备孩子的用语就会改变。既然如此,孩 子行为不当时,要如何指正呢?纠正行为而不否定“人格”,孩子才知道错在哪里如果是你,希望被贴上什么样的标签呢? “年轻、漂亮、笑脸迎人、温柔”等, 都是令人开心的标签。听到别人这么说,自己就会希望在人前保持一样的形象, 回应他人的期待。因此,我们喜欢的是“正面”的标签,同样的状况也适用于孩 子。明白这点之外,还必须了解:纠正孩子不当的行为的关键,就在于“把人和 行为分开
13、”。(图/采实文化提供)责备小孩说“你是坏孩子”,就变成“对人不对事”。由于关键是“把人和行为 分开”,所以批评时应对事不对人。“在墙上乱画是不好的行为喔。”这句话指的是“行为不好”,所以是“对事不 对人”。孩子本身没有错,不好的是行为,请爸妈纠正时务必要分清楚。如果让 孩子认为自己“是坏孩子”,他被骂后仍然不了解要改善什么行为。只是为他贴 上负面标签而已。让孩子了解“在墙壁乱画是错误的行为”,他就能明白“下次不应该再做这件事”, 并清楚下一次该采取什么行动。父母太挑剔,会让孩子意志消沉孩子拿了一张七十分的考卷回家,你会对他说什么呢?人都会对完美的事物赞叹 不已,对有缺陷的部分感到不安。也许因
14、为这样,我们总是追求满分的考卷,如 果其中有题目被打了 “X”,就会觉得错误特别醒目,因而不断追问孩子:“这题不懂吗?”可是,孩子的想法又是什么呢? “考卷中明明也有答对的题目, 爸妈却只挑剔做 错或不会做的题目。”替孩子的行为画圈圈,他会产生无比的干劲漫画中的妈妈,跟孩子说:“这里做对了! ”考试卷上有“O”也有“X”,爸 妈把注意力放在哪个部分,会令孩子高兴呢?哪一部分能激发孩子觉得 “好开心! 我一定要更努力。”如果是我,绝对是爸妈注意到“O”对的部分。有人认同自己的长处、称赞我做 得到的事,那就能产生无比的干劲。“这个炸猪排,简直太好吃了!”“谢谢妈妈每天辛苦准备美味的晚餐。”我真希望
15、家人能对我这么说。这样的话,我一定能够开心地想“要再做更好吃料 理给家人吃!”要是平常能得到很多赞美,就算偶尔有批评,一定也能坦率接受。 之后,只要看到伟伟自动去刷牙,我也会经常赞美他:“你好棒、好乖!”“伟伟的牙齿刷得好干净,一定觉得很幸福!”伟伟觉得自己受到关注,总是笑嘻嘻的。另外,我也开始留意各种“O”的行为 来赞美他。当他帮我拿报纸时,对他说“还好有你帮忙”;对慢条斯理的侬侬 则说“你不慌不忙,很细心呢! ”人就像植物一样,受到光照的部位会成长得更 好。“O”或“X”的行为举止,也会透过你的赞美及批评而增加。对了!还发生过一件事。有次我不小心把味噌掉到地上,一旁经过的伟伟说:“味 噌掉
16、在地上了。”我内心嘀咕:“既然看到了,干嘛不帮忙擦干净?”不过,内心另一个声音提醒 我:“等一下!”我寻找“O”的部分赞美伟伟:“谢谢你告诉我。”你猜后来怎么样了?原本已经走过去的伟伟,竟然转过身来,特别跑回去把地板 擦干净!这件事令我感受到“肯定”的惊人威力。只要随时留意,从孩子的行为“找出O”,家中气氛必定能焕然一新。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 u r den pers?nlichen f u r Studien, Forschun
17、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e 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a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a des fins commerciales.to员bko gA.nrogeHKO TOpMenob3ymoiflCH6yHeHuac egoB u HHuefigoHMucno 员 B30BaTbCEb KOMMepqeckuxqe 员 ex.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 u r den p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广渠门中学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齐鲁名校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益气健脾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控机制
- 创意职业探索者:副业潮流面试题目与求职策略深度解析
-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 销售内勤数据汇报
- 贪吃蛇游戏讲解
- 现在完成时的讲解
- 2026届山东省费县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习惯的养成汇报
- 医院综合门诊部综合管理体系建设
- 2025年中医师承出师考试题库
- 2025年宜昌市猇亭区招聘化工园区专职工作人员(6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uom无人机考试题库及答案2025
- 预防接种基础知识课件
- 护栏生产及安装方案(3篇)
- 污水厂培训课件
- 科协单位涉密管理制度
- 体育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2025公需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与高质量发展》20学时题库及答案
- 教练技术探索课程一阶段导师讲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