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西川美,静如水_第1页
散文:西川美,静如水_第2页
散文:西川美,静如水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散文西川美,静如水像西川这般的村落,必然是沉静的。在沉静中,它渐渐地老去。这个村落距庆元县城 27 公里,海拔 860 米,因村西的一条山川而得名。据 有关资料记载,明天顺元年 (1457 年),一姓张的寻访到此,以为是块风水宝地, 于是置田畴,成为肇基之始。随后,陈姓、吴姓等相继人住。整个村落就因山势 而布,高低谐和,错落有致。我从未见过这么庶几全是黄泥筑成的民屋, 层层叠叠, 那么有层次地布排着。 黄泥墙厚实,碎小的石子镶在其间。似乎少有草筋,泥土成为屹立的支柱。依旧 平整的泥墙,或者墙壁上已分化出一棱棱的粗犷线条,令人回想起充满泥浆磁场 的打墙歌,一堵堵的泥墙就在这般的场景中渐渐竖起,

2、成为一栋栋黄色标志的 建筑。黑的瓦,黄的墙,一排排,一层层,洒脱而成,蔚为壮观。像版画,线条 分明,底色清晰 ;又如油画,色彩浓郁,意境厚重土黄,这孤独质感的颜色, 如此沉寂地映衬在山岙间,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石块铺就的小路蜿蜒在屋落间,窄逼,狭小,有几段似乎只可一人穿过。当回过身来,远眺整个村落时,会分明地感觉到,村庄的环境是那么幽静 ! 我不知道 张氏族谱 中记载张姓始祖张二公所见 "地虽高峻险要而峰回水抱, 其 景雄伟如鲸鳌之波浪,其来势突兀如蛟龙之腾跃,其修扬如鸾凤之翱翔,其盘旋 如云锦之整暇 "何以是块风水宝地 ?根据这般的描述,除了丰富多彩的想象,说明的都是山的

3、雄峻险要,地的贫瘠僻壤,要是几户人家居住,过着南山般的生活尚 还说得过去,却怎能集聚而居 ?看看现实的景况, 不难想象村里人的生活艰辛。 地 少,仅有山坡上所开垦的一块块梯田 ;水远,虽有西川的水,却远离着村,得引水 而人 ;交通又不便,仅有五条古道通向村外。这个深山里的村落,曾经居住过八九百人,如今却只有四五十人居住,以上 了年纪的为主。这些人,要么是恋土,不愿外出,要么年老体弱,无法外出,要 么无啥技能,外出也无依无靠吧。他们与土屋相依为伴,日出而起,日暮而息。 一位面呈褐黄色的老人皱纹满面,有点佝着背似的坐在门口的竹椅上,静静地看 着我们,目光里是那么地淡然。一位老妇人坐在小小的道地上,

4、织着毛衣。一个 四五岁的小女孩立在她身边,睁着圆圆的眼珠,呆呆抑或好奇地看着我们。待我 们走近,老妇人笑笑, 说这里可穷啦, 能出去的都出去啦。我问这小孩咋在这里 ? 老妇人边打毛衣,边叹了口气地说,她上不起幼儿园,就让我带着啦。我默默地 拿出一百元钱,塞在小孩的手里。走了一段路,回头望望,老妇人与小孩依旧在 道地上,像一幅剪影定格在那里。在村子的另一边,一位近 60 岁的妇女站在高岗墩的平地上,见我走近,笑 笑,问我来游玩呀 ?我一愣。我是来游玩的吗 ?我不知如何作答,也向她笑笑。她 倒爽快,说没啥可看的,也就这么些老旧的房子。顿了顿,又说,你们多来游玩 也好,村里也才热闹一点,人气一旺,我

5、们也才充实一些。她是这么说的,却不 知当游人都回去后, 她的心里会不会失落, 还是期待更多的人前去 ?可能会是一声叹息,一种无奈吧。在叹息与无奈中,村落也更趋沉静。黄昏时,看到一群鸡聚集在墙脚边,还排着队。墙脚边上有一个长方形的小 洞,一只鸡钻了进去,后面的鸡紧跟着,一只又一只,十分有序。望着鸡们也早 出晚归的情景,是那般纯然,那般随着时间的转换而规律分明地生活,心里的沉 静也越加浓发起来。沉静的还有那一片古树群。每一株古树都高大挺拔,粗壮魁伟,最粗大的连 三个人都难以合抱。如冠的绿荫支撑出一片浓浓的绿意, 与土黄的泥墙遥遥相对 我不知道这古树群是否与村庄的落脚同步相栽,虬结的树根却是古树年龄

6、的见证。 就在村庄的兴盛、衰落过程中,树木一面静悄悄地壮大,一面又默然地关注着村 庄,守护着村庄。然而,它们却爱莫能助,只能以浓郁的绿意来陪护村庄,与村 庄一起,站出一种沉静的姿态。古树群的下面是一小方的平地,像沟壕里平整出来似的,一垄垄排列。一位 戴着竹笠的妇女蹲着身子,不知在插种什么作物抑或蔬菜,穿着的浅红衣裳有点 醒目,如一朵淡淡的红花映衬着恬静的田地。平地的下方就是一块块细长的梯田,一层一层地次第延开,绿油油的秧苗清 瘦般的映在澄亮的水里,给梯田点缀出一脉清新,一种生机。令人想象早先的西 川人是怎样挥着锄头在贫瘠的山坡上开垦的情景,又是如何在沿山势筑成的梯田 上种植着庄稼,养育一代又一

7、代的西川人,在清苦、艰辛的场景中,栽种出四季 景色不同的风情。可是如今,梯田多已荒芜,芦苇在曾经的土地上摇曳。唯有眼 前这村尾的梯田依旧陈列似的,寡淡地沉静,让人好一阵浮想联翩。西川古道像被遗弃似的,早已少有人问津。当水泥路连通到村里的时候,古 道的静默便越来越浓。 事实上,这条西川通往外界五大堡乡漾淤的全程 约五公里的古道,自由山上大大小小的石块垒成以来,它就一直处于幽深之中。 两旁的树木参天耸立,像是一长排高大的篱笆,围护着古道,古老的石阶便在林 荫间步步相沿。褐黄的树叶落满古道,沙沙作响,回应出一种原始的质朴。石缝 里全是落叶与泥土的混合物,小花细草相缀其间。淡淡的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 斑斑点点。古道上筑有两座凉亭,若遮阳避雨的大树,以山石叠加而成。亭内两 边用宽大横木搭建成长凳,可坐可躺。人歇其中,山风穿门而过,想来盛夏甚为 凉爽吧。古道就穿亭而过,更显出一种古朴和自然。上一道坡,转一个弯,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