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八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学设计方案 篇1一、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语,说说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目的:引导学生感悟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再说话写文章时,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提高表达效果。过程:1自己读一读这4个句子,感受句子所表达的意思。2出示另一组句子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打比方”或“把物当作人来描绘”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
2、动性和感染力。节日的北京,人多极了,鲜花也很多。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里的人们都情绪高涨。夜深了,这个山村寂静极了。汹涌的海浪猛烈地向岸边扑来。3我也能用这两种表达方法写句子。二、认识修改符号,并练习正确使用。目的: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修改符号。过程:1.认识修改符号。(1)引导学生看例句和说明认识删去、删改、增加、调换这四种修改符号,(2)了解他们的作用和用法。2.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用错的字、词、标点。(1)完成书上的练习。(指导学生要把修改符号些正确,并且要读一读修改后的句子,来检查修改得是否正确。)(2)同住两个同学互换互查。(3)老师给以正确的答案。(4)扩展联系。老师再提供几个
3、病句,加大练习量。积少成多读读背背:目的:积累有关理想的格言,树立远大理想,勇敢地去实现理想。过程:1自己出声的读一读句子,试着理解句子的含义。2大声地读你能理解的句子,通过读表达你的理解。3与全班同学交流你理解的句子。(在同学们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提升认识。)4说说理解了句意之后的感受。(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大声的诵读句子。6鼓励学生背诵句子。(要求不要太高,能背几句都可。)阅读平台目的: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感情,并鼓励学生能为此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过程:1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诗歌。大体了解诗歌的内容。2再读诗歌,想一想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4、?3在小组中讨论:儿童和平条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说说你读后想到了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诵读诗歌。4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并展示合作诵读。语文大课堂我们向您致敬目的: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爱国精神这一主题,通过办小报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动手、动脑、动口、动笔的语文综合能力及合作精神。过程:1.教师总结本单元课文的编排特点,倡议开展办小报活动。教师导语激情: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后,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平静。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崛起、祖国的尊严、祖国的荣誉,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
5、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深深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我们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奋发有为,开创未来的强大精神支柱。为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传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让我们行动起来,去收集和了解热爱祖国的杰出人物的事迹,来表达我们的崇敬之情吧!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作办小报的前期准备工作。(1)确定本次小报的主题,选定要赞美的人是谁。(教师可给学生提示范围:可以是伟大的领袖、可敬的爱国志士、杰出的科学家,也可以使优秀的体育明星、狼洞模范、教育工作者、义务工啄着等等。)(2)依据组员的特长,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
6、任务。3.搜集相关资料,如有关者个人的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4.举办“名人事迹报告会”。(1)把搜集到的人物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在小组里进行交流,人人动口。(注意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组内交流的过程中要筛选有价值的资料。)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目的是让同学通过活动了解到我国历史上更多的杰出爱国人士的事迹。)(2)交流前提出要求:想好重点介绍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说。听别人介绍时,要听清楚介绍的重点,听后要相互评一评。(通过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和交际能力)5.在交流的基础上完善本组的内容。6.小组合作,一齐动手办一起介绍名人的小报。(1)确定主题,选好题目以“我们向您致敬”为大题目,根据本
7、组准备的内容确定小的题目。(2)发挥各组员特长,合理分工。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动脑。准备资料安排版面设计制作7.把小组制作的小报向全班展示,并作介绍。进行评价。可评出最佳小报、最佳版面设计、最佳设计制作等。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肯定学生的闪光之处。激发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为下一步写活动作铺垫。8.把这次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1)引导学生回顾办小报的全过程,你觉得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环节。(2)说说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把这个过程和感受写下来。要求:写活动过程时要抓住最有趣的地方来写;写感受要把自己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4)写好后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征求意见。再进行修改
8、。教学设计方案 篇2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一.教案内容:观潮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 1.
9、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三教学重点: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四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五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六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八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1谈话,板题。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3导入3、4自然段。4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
10、学法)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3组建合作小组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
11、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
12、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2运用词汇看得出,同学们在
13、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3师生共同评价七、结束语八、板书 观潮闷雷滚动出白线潮头怒吼贯江面山崩地裂城墙现钱塘奇观天下传教学设计方案 篇3活动目标:1.通过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体积。2.培养幼儿的估计能力
14、,空间感知推理能力。活动准备:1.透明小量杯(果冻壳),记号笔、记录纸、画好刻度的水瓶,人手一份。2.操作材料:红枣、花生、圣女果若干。3.ppt课件。活动过程:一、量一量。(一)介绍。1.师:今天乌鸦先生心情不错,给我们带来了三样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2.点击课件,并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字,3.师:(出示量杯)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一样东西,看,这是什么?(小量杯)它要用这个小量杯和我们一起玩个游戏,要我们猜一猜,如果要用红枣装满量杯,需要多少红枣呢?那如果装小番茄呢?4.师:你们想不想试试看,你们猜的对不对吗?乌鸦先生给我们一张记录单,上面有三样东西,它要我们选择两种东西装在小量杯里。你想选择哪
15、两种,就在那旁边打个勾。(活动评析:这一环节通过出示课件,以乌鸦先生带东西来引出活动主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猜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二)、幼儿自由选择两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学着记录。教师指导:1.数出同一种粮食装入量杯。2.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3.大胆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测量结果。(活动评析:这一环节,引导幼儿自主选择两种材料进行测量,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因为我们班有些幼儿还不太会正确的数字,就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再交流的时候再告诉大家,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三)、小结。幼儿展示记录,讲评测量结果。提问:1.师:你在量杯里装了什么?能装几颗?(教师把结果记录在粮食的图片上)
16、2.师:谁量了花生?你是怎么量的?小结:量的时候要把粮食压压紧,结果才会准确。3.为什么同样大的量杯里,黑枣只能放一两颗,花生能放十来颗?(引导幼儿推理出粮食数量与粮食大小之间的反比关系)4.小结:在一样大的量杯里,越大的粮食装的越少,越小的粮食装的越多。(活动评析:通过交流展示,一起验证试验结果,引导幼儿了解、感知三种物体体积的不同,物体体积大的用料少,物体体积小的用料多的原理。)二、竞赛游戏:乌鸦喝水1.出示乌鸦:乌鸦先生陪我们玩了这么长时间的游戏,口渴了,找来找去找水喝。哇,这里有一瓶谁,乌鸦真高兴呀!(出示一瓶水)可是瓶太高,饮料太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小朋友们,快帮帮乌鸦先生吧!(引
17、导幼儿想出用材料投入水中,让水面升高的方法)2.师: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现在,水位在哪里?老师用记号笔做好了一个标记,想一想,用哪种材料放到水里可以让乌鸦最快喝到水?有的小朋友说是小番茄,有的说是花生,我们来比比看好不好?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拉着手,一个选择小番茄,一个小朋友选择花生,一起比赛吧。3.师:哪个可以让水位最快上升呢?4.单独出示两个,请两位幼儿上前进行比赛。师:每次只能放一个进去,看看到底哪个可以让水位上升最快。5.师小结:原来大的东西可以上水位上升的快。6.师:乌鸦先生喝到了水,让邀请你们一起出去玩好吗?(活动评析: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一起探索如何让乌鸦先生最快的喝到水,再次
18、感知物体体积大的,水位上升的快,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生词。(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3)、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的作用,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4)、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资料片,有感情的朗读等加深对威尼斯的认识,体会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之密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重点难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19、。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1、图片导入同学们,春天到了,小草探出了头、柳树发出了牙,花儿绽开了笑脸,真美啊!同学们想跟老师一起出去走走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外国旅游,好吗?好!(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现在乘坐着飞机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用你的摄像机眼睛把威尼斯的风光摄下来,呆会告诉老师你们都拍摄了什么景物?(放图片、音乐。)游览了威尼斯,你们有什么感受?(美极了!)你们都见到了什么?(石桥,古建筑,河道,小艇)这些啊,大作家马克吐温也都见到过,而且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写下了一篇文章,什么文章啊?(大屏幕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初读课文可是,为什么
20、作者在这众多的事物中,只选择“小艇”来写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读一读他的文章,边读边思考。(学生读)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呢?3、整体感知(1)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呢? (因为小艇是威尼斯交通工具)板书:交通工具说到这一点呀,我记得文中有句话叫“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你说这“大街”指的是什么?(威尼斯的河道) “汽车”呢?(小艇)(2)这一课我们预习过,刚才又读了一遍,你记不记得文中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男女老少各类人”都离不开小艇?(有)都写了谁?(写了商人、妇女、老人、小孩都离不开小艇)(3)是啊!可见它确实是那儿主要的工具,从这里、我们得出了小艇的个特点,你说是什么? (
21、小艇作用大)(板书:作用大)正因为小艇有这个突出特点,所以作者选择小艇写。你认为还有其它原因吗?(结合同学的发言。由老师板书:样子奇特、船夫技术高超)(4)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从整体上认识到了小艇这些特点。我们今天这堂课,就是要来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抓住小艇的特点来进行精彩描绘的。二、精读课文,探究写法1、学习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小艇样子奇特的,谁来为我们读一读描写小艇样子的段落? (指名读第二段)(1)这儿哪些词直接写出了小艇的特点?请默读课文,并用“”在词语下面做记号。(长、窄、深、翘、轻快灵活)(老师板书:长、窄、深、翘)(2)除了这些,作者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小艇的特点?(比
22、喻)几个比喻?(3个)唉?怎么同是这小艇,用了3个不同的比喻?(比作独木舟,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3)理解得非常好,可见,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小艇的主要特点,描写细致入微。现在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吧!(全班一起读)读得太棒了!要是能把加“”的词语读重音,那就更好!下面请3、4组的同学读直接写小艇特点的部分(第一句),1、2组读比喻的部分(第二句)。(投影模型)这是威尼斯小艇的模型,请跟老师一起说它的特点:威尼斯小艇有二、三英尺长,又窄又深,像独木舟,船头船梢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像一条
23、水蛇。(4)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这模型试着把描写小艇的句子背出来?不太会的,可以看着书朗读。2、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同学们看小艇的样子是这样奇特,坐在里面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请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1)通过第三自然段我们感受到坐在小艇里是那样舒适、充满情趣。不过,这还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那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个特点呢?我们能不能给这个部分设计个表格,让人一看就知道,“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2)分组讨论评议并完成表格:在何种情况下船夫如何应对在船只很多,速度很快的情况下船夫能操纵自如在拥挤的情况下船夫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在极窄的地方船夫能平稳地穿过3、学习最后两个
24、自然段(1)过渡:我们通过讨论评议,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者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并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个特点的。对于“小艇作用大”这个特点,他同样观察得很细致、描绘得很精彩。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看看哪个自然段写得精彩?(2)讨论评议重点第六自然段读最后的这一自然段,大家再看看,你认为哪些语句写得精彩?A“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一句写得精彩。这句,精彩在哪儿呢?精彩在作者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威尼斯,显得很生动,这儿哪些词让你觉得作者用上了拟人的手法?(“沉沉地入睡”)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而且点出了威尼斯之夜怎样的特点?(静)。B、“小艇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声音
25、”写得精彩。这一句,又精彩在哪儿呢?(精彩在它告诉我们,威尼斯小艇在夜里也给人们带来欢乐。)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吗?(这一句写出了夜里的许多声音,但是显得很寂静。这半夜里传来的哗笑和告别的声音,却让我们感到这夜,更加(宁静了) 作者虽然写的是声音,但却显出这夜是静的,写得多精彩啊!C、“水面上渐渐沉寂,只有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一句精彩这句精彩在哪?(月影摇晃给人美的感觉)轻轻的摇晃,让我们感到威尼斯城夜是怎样的一种美?(静的美)“摇晃”是动的,怎么让人有静的感觉?在什么情况下,月亮影子才会在水面摇晃? (水面静时)上文中哪个词点出这时水面的静?(沉寂)你看我们读书时,不能只盯着一个词,而要联系上
26、文,同时还得注意下文,现在我们来看看下文,唉?你说水面这时为什么会沉寂下来?(与小艇有关?(小艇停泊水面才静下来)文章在这一自然段中哪儿点出?(“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句点出)。正因为小艇停泊了,我们才看到(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我们才注意到(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我们才注意到(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作者通过拟人写静,通过动态、声音反衬静,而这静则更突出了小艇与城的关系(密切);说明了小艇的(作用大)(3)感情朗读作者的描绘多精彩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威尼斯月夜的静寂的美景吧!播放威尼斯之夜录像老师先读第一句“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老师读时强调了哪些词?(渐渐
27、、摇晃)很静、很美;一起读好吗?(齐读)三、总结课文。到了这时,人歇了,船停了,城市才进入梦乡了,可当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人醒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是怎样细致的观察并抓住小艇的三个特点来进行精彩描绘的。板书: 威尼斯的小艇交通工具 样子奇特;驾驶技术 特别好;作用大教学设计方案 篇5【学习目标】1 、学习11个生字,认识虫、目两个偏旁,通过朗读理解生字、词。2 、知道四种动物爪(蹄) 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3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知道四种动物爪(蹄) 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
28、蛙冬眠的特点。【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准备】1、课件。2、引导学生课前了解关于动物脚印的形状以及爱冬眠的动物。【学习过程】一、1、揭示课题: 看雪后景色(录像),配上雪后景色描写的短文朗读,给学生语言材料予以积累。 今天,我们就到课文中去看看,下雪后,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2、学生自学: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A、放声朗读、运用拼音、询求帮助、猜等方式克服生字的困难,读通课文。B、圈出你不了解的地方。 汇报自学情况自学检查:A、指名朗读,请其他同学点出他没读准的音。B、请另一学生帮助纠正读音。C、怎么的么读轻声,怎是平舌音。 纠音后再次朗读,准
29、备提问。二、提出问题1、学生提问,教师板问题,随后进行梳理。2、师生讨论选一个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说小画家们画画不用颜料不用笔。反复朗读。三、探究问题1、理解课文部分,根据课堂实际,分板块灵活处理,随机解决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不用颜料和笔呢?什么是冬眠?哪些动物也会冬眠?2 、根据学生的提问,先请学生小组内讨论。3 、第一个问题通过反复读,引导学生得出哪些画其实指的就是脚印。第2 、3 个问题,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看录像来补充学生的知识。四、解决问题感情朗读。(采用诵读、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边读边表演、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进行读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五、拓展延伸1、除了课文中的四种小动物
30、,还会有谁也会来雪地里画画呢?2、你能学学课文,也来编一首儿歌吗?提示:-画- -画- -画-3、作品展示。六、总结在神奇的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神奇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思考,一定会有许多的收获。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2、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重点: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 三峡风光,感受引读。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
31、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出示学习目标)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读课本注解)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三、 熟读成诵,积累理解1、 快速浏览课文,对照注释,把不懂的画出来。2
32、、放录音,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阙(qu)叠嶂(zhàng)曦(x)月襄(xing)陵沿溯sù)素湍(tun)绝巘(yn)长啸(xiào)属(zh)引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2、研读课文(1)学生个别朗读,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朗读停顿训练重点: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绝巘
33、/多生怪柏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 疏通文意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第一段:略无阙处(毫无)(通 缺)自非亭午夜分(如果)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第二段:夏水襄陵(漫上)不见曦月(太阳)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断)或王命急宣(有时 )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不以疾也(不如) (快)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第三段;11素湍绿潭(
34、白色的急流)12飞漱其间(冲刷)13良多趣味(确实)第四段 14属引凄异(连续;延长)14林寒涧肃(寂静)16哀转久绝(转同啭声音曲折)(2)重点句子翻译: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乘着飞奔的马或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3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林寒涧肃,常有高猿常啸,属引凄异。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3、朗读比赛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4、反馈交流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课堂练习。小结:本节课只要学习和这篇课文的文言字词和翻译重点句子【一词多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最)哀转久绝(停止)属: 属引凄异神情与苏黄不属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少)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词类活用】虽
36、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将降霜)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3.不以疾也 (疾 古义:快今义:疾病)4、良多趣味 (良 古义:真,实在今义:好)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 ”表示。
37、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达到背诵目的。(多媒体板书)1、请学生朗读有关山的语句,找出关键字词说明山的特点。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2、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山的语句。3、请学生朗读有关水的语句,说出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顺序:季节顺序:夏、春冬、秋;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4、请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说明每个季节水的特点。夏季 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春冬 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秋季 关键字词:寒、肃、凄、哀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悲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
38、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问题二、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讨论明确: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侧面表现江水迅疾。“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9、”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2、动静结合。静景:山动景:水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问题
40、三: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问题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五、 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的心得六、 布置作业1、整理课文翻译并背诵课文3、从文章中两句渔歌,你还可联想到哪些诗句?它们的意境相同吗?附:板书
41、设计:三峡郦道元北魏山:长、多、陡、高峻夏水:凶险、迅疾春冬景色:色彩斑斓、景色清幽秋:悲寂凄凉教学设计方案 篇7【目标与分析】、知识与技能: 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设计意图:此目标就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会复述故事情节,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明白小说是借助人物形象刻画来体现主题。)、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设计意图:根据本文篇幅长的特点
42、,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学策略】由于本课具有篇幅长、情节清楚、线索分明、人物心理刻画细腻等特点,教学时采用:、课前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能概述小说内容。、课上细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刻画。、课中精读课文,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课末合作交流,全面理解程老师的做法和所反映出的问题。(设计意图以上设计主要是根据本课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文章概括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文章
43、主题的把握,对细腻心理描写的品析。)【教学设计思路】、课前预习了解梗概培养概括能力。、课前演讲复述概况锻炼口语表达。、课上细读分析形象体会人物塑造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课中讨论“心声”含义概括主题。、课后拓展实践活动在延伸中体悟小说的主题。(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课前演讲是对课前预习的检查,又是一个锻炼学生、培养语感的体现;课上细读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特征;课中讨论是让学生领悟到:小说主题的归纳应建立在对人物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与难点突破】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
44、,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教学时数安排】两个课时。【教学步骤进程】(点击鼠标,演示课件流程,推进教学进程。)一、展示课件封面优美画面配以名乐名曲,让学生在课前休息时间得以放松身心。二、“学生复述故事”为话题引入请两位学生复述本文的故事梗概,师生共同指出其不足,点击出示主要情节内容,然后,引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字幕: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公开课上,在被指定
45、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板书:情节结构: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三、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深入探究让学生明白本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所体现的主题:、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李京京、程老师、赵小桢、林蓉等)、主要描写了哪几人?(李京京、程老师)、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小说内容,简述你的看法、理由。(学生可能大多回答:李京京。)引导学生所应把握的基本点: 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在不足。 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
46、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教师点拨: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认真体悟,分析它的作用。(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点击出示几组句子:字幕:、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理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
47、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教师点拨: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想朗读课文)、为什么特别渴望在公开课上读一读课文?提示:为什么凡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使他在朗读时涌出了泪水。(凡卡的命运和李京京非常相似,使他产生情感
48、共鸣,才萌生出了朗读课文的强烈愿望。)、由李京京读课文这件事,你认为朗读课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提示:模仿赵小桢的读法、学学李京京的朗读课文第自然段,比较异同。(进入角色,应与课文中的人物统一情感。)、学完心声,同学们在敬佩李京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勇气的同时,对程老师公开课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小组讨论并归纳:(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说明他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脑汁。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的嗓子沙哑,怕影响了学校荣誉。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应当肯定。但程老师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
49、的做法应当摒弃。)、综合上述分析,请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字幕:“心声”的含义:、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要善于运用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各种描写方法。五、延伸拓展、写一段你生气或害怕时的心理。、以李京京的身份结他乡下的爷爷写一封长长的、像凡卡写的那样的信。教学设计方案 篇8教学目标: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2、学会四边形分类;概括出长
50、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关系;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教具:,平行四边形,梯形模具各一个。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做猜图形。请看游戏规则。(屏幕显示,生读)教师逐个板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逐个提供信息逐个猜。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所以猜得很快,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猜起来比较困难,但没关系,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揭示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二、建构概念1、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其实生活中就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呈现课本情景图)看这张图片,找一找,有平行四边形吗和梯形吗?说说看!2、构建概念既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应用如此广泛,我们就来深入研究一下。先来观察,这两种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有对边平行。那有什么不同的呢?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师:这是我们观察出来的,真的是这样吗?同学们手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材料抵债协议书
- 运输供应商合同协议
- 运输拖挂车队合同协议
- 邻里房屋协议书范本
- 水下砌墙协议书
- 化妆品代理销售合同
- 通讯工程设计合同协议
- 活动委托协议书
- 课程顾问招聘合同协议
- 返佣协议书范本模板
- 浙江省肿瘤医院医疗废物暂存间环保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报告表
- 《加拉帕戈斯群岛》课件
- 2024人教版新教材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内容解读课件(深度)
- 工程经济学(青岛理工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青岛理工大学
- (高清版)DB2201∕T 43-2023 肉犊牛饲养技术规范
- 2025年医院消化内科年度工作计划
- 水资源应急调度模型-洞察分析
- DB51-T 3000-2023 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与运行管理规范
- 神经指南: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
- 代理商合作条件说明
- GB/T 15843.2-2024网络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2部分:采用鉴别式加密的机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