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爱莲说对比阅读_第1页
整理爱莲说对比阅读_第2页
整理爱莲说对比阅读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爱莲说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 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 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 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 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 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 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 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

2、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 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 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 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 耳目之观; 无一物一丝, 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 闲情偶寄 )注释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菡 萏:未开的荷花。异馥:异香。芙渠:荷花。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不蔓不枝 (陶后鲜有闻(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

3、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4 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甲文:乙文:5. 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 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答案:1. 长枝节,生出枝节少 停止 合宜,适合2C3.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4. 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 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 不备家常之用” 。5. 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

4、孤高自诩的 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 “可闻”“可吃”“可用 有实用价值。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一周敦颐爱莲说【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 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苹眠,倚层峦则捎云蔽 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 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 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

5、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 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 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 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 斯焉而取斯。一李绅寒松赋注释:苹眠:茂密状。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盘 簿:牢固状。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叶:相合。隆:高。 谅:确实。固:鄙视。取:取法。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穹石盘簿而埋根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甘冒霜而停雪2. 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其贞枝肃矗,直干

6、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3. 两文作者喜爱“莲” 、“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 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答案 1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亲近而不庄重。使(雪)停止。2. 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 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 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 隐居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 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3. 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 德的追求。因为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隐寓了作者坚 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

7、度。4运用衬托,突出了莲、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性;运用托物言志 的写法,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富有感染力。乙文(参考译文):松树生长在岩石的侧面,俗人看不到它,木匠无缘结识 它。它没有宽阔的地势来炫耀自己的外形,只有大自然赋予的本色。它枝干伟岸 挺拔肃穆茂盛,或高踞于层岩之上,直插云霄;或藏身于幽涧之中,蓄雾藏云。 坚固的穹石埋下它的根系,历经数载;古老的藤蔓缠络它的躯体,不知多少年。 白露飘落,凉风吹来,树林田野凄惨颤栗,高山平原愁容憔悴。别的树木都黄叶 凋零,只有它苍翠繁茂。然后人们知道它高峻挺拔,特立独行。它不改变自己的 外形,也不改变自己的内心,甘愿经受霜雪的洗礼。它和隐

8、士君子的志趣气节相 投,它坚定不拔,超乎万物。日月不能改变其本性,雨露使它更丰茂。它身影高 耸,千年茂盛。它把自己流动的身影编织成梦,相信十八年后定能成材为公。它 不学春天的桃李也不学秋天的梧桐。身为栋梁之材却不为人知,顶风冒雪,却没 人为它称奇叫绝。实在是空为有用之才,有人鄙视它,却也有人取法它。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9、,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 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 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 心空,空似体( 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 3)者。竹节贞, 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 子人多树之为庭实( 4)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 1)本:根。( 2)体:体悟。 (3)虚受:虚心接受( 4) 实:充实,充满。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2)陶后鲜有闻(3 )贞以立志(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 君子见

10、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3. 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 、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 、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4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答案1.( 1)多( 2)少( 3)坚定,有节操( 4)种植,栽培2.( 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3.外形 香气 性直 心空4.象征 描写 议论乙文(参考译文):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 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

11、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 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竹子的心空,空是 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 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 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 穷通祸福 ,始终如一的人)。阅读选文,回答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12、莲,花之君子者 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 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 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 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 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余以为妙绝。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余以为妙绝2. 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晋陶渊明独/爱菊B.世人/盛爱牡丹D.余忆年/少时C.荷花为雨/所洗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

13、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4读文赏荷:(1) 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 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 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 亲近而不庄重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2. D3.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4. (1).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2). 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 不染”的特点,

14、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 品质是相通的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 。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 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乙文(参考译文):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临近湖边 欣赏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一天,我和几个好友, 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意兴正浓,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显现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 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惊,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 所冲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

15、,实在是花中的仙子。李白诗中说“清 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我认为绝妙极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甲】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 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 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乙】水陆草 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 爱莲说【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 秋矣。芙蕖则不然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 则又日高日

16、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 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 之既谢, 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乃复 蒂下生蓬, 蓬中结实, 亭亭独立, 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 目者。李渔芙蕖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侵晓窥檐语(2)可爱者甚蕃( 3)芙蕖则不 然( 4)自夏徂秋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3. 【乙】段以莲象征君子美德,下

17、列叙述莲与君子特质的说法有误 的一项是( )A. 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B. 不蔓不枝: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C香远益清: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君子人格高洁令人景仰,不受人利用4. 翻译下面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2)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译文:5. 【甲】词是写作者见到荷塘景象, 而生出的情感。(乙)段借对莲花形状的叙写, 阐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丙)段按照 顺序来写芙蕖,表达了作者的情感。6. 【甲】词中“一一风荷举”为什么比同样写荷叶的 (丙)段中“有 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显得

18、更为形象、传神答:阅读选文,回答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 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 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 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 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 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 堂集)注释取:这里是嗅取 (兰的香味)。氲氲(ytn ytn)无所: 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