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资料5篇资料_第1页
教学设计方案资料5篇资料_第2页
教学设计方案资料5篇资料_第3页
教学设计方案资料5篇资料_第4页
教学设计方案资料5篇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1.学习大家都说普通话,使学生知道说普通话的重要性。2.通过复习声母和单韵母,使学生感受学好拼音对识字的意义。3.渗透性识字7个,运用学过的笔顺写生字1个,学写笔画“横折弯钩”。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拼音识字法、听读识字法、上下文猜字法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懂得说普通话的意义。教学难点:通过汉语拼音识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学好拼音对加快识字的意义。学会笔画“

2、横折弯钩”。教具准备:生字、生词卡、蘑菇图片、生字卡、电脑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同学们,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些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你看,它们来了。出示课件(丁丁、冬冬和同学们)师:你们想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他们想告诉我们什么吗?听录音机(播放两段儿歌:一段是用地方方言说的儿歌,一段是用普通话说的儿歌)师:同学们,你们听懂了吗?为什么?(通过比较使学生懂得说普通话才能使大家听懂你表达的意义。说普通话很重要。)二、揭示课题、学习课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请大家齐读课题?大家都说普通话?(一)听儿歌老师范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儿歌讲了什么意思?请你用手指着书上的儿歌,再听老师读一遍。(

3、二)读儿歌既然说普通话这么重要,你想不想告诉你的父母和你的朋友呢?1.下面请你自己读这首儿歌,边读边标出不认识的字(老师巡视将学生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2.的、话、歌、架、说、不、语、谜、大、普、家、风、唱、像、能3.识字:在这些字中,你能用学过的汉语拼音学会它吗?4.复习学过的汉语拼音(复习与本课生字有关的声母和单韵母)5.分小组学习黑板上带拼音的字6.汇报:学生到黑板上摘字带读(先读声母、再读拼音,然后读字,能组词最好)汉语拼音帮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字,它的用处可真大,我们一定要把拼音学好呀。学生字时用游戏的形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朗读并背诵儿歌现在儿歌中不

4、认识的字越来越少了,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1.请两个同学读,一人一句,其他同学指读。2.请一个同学带读儿歌,其他同学指读3.现在我们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将你不认识的字在小组内学会,然后小组四人分句读一读。4.两个同学互相检查。三、学习生词现在老师要从课文中找出一些词来,看看大家还认识这些词吗?1.做说悄悄话游戏:(老师贴词,同学小声互说)大家词掌握得很好,老师增加难度,将词换成字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2.举字卡游戏:看谁举得快、对(学生拿出字卡)(1)说(能用字卡中的哪个字与说组词)(2)能(能用字卡中的哪个字与能组词)(3)风(组词)(4)像、唱(组词)(5)收字卡,老师说词

5、,你收卡片(唱歌的唱、好像的像、说话、不能)你的桌上还有一张卡片,是什么?齐读“风”学习生字,针对重难点去点拨,往往会受到较好的效果。四、指导书写,学笔画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风”这个字中,有一个笔画我们没有学过,是第几笔(第二笔,板书:横折弯钩)2.出示课件,观察书写、笔顺。3.书空练习。4.老师示范书写“风”。5.学生练习写字头。(复习写字姿势)写“风”字五、检查学习情况1.做采蘑菇的游戏:老师带大家去采蘑菇,你们愿意吗?(黑板上贴着许多漂亮的蘑菇)请你说出蘑菇后面的字并组词。2.齐读课文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你愿意说一首吗?快开动你们聪明的脑筋,想一想,还有谁有谁的语言,它们的话像什么

6、?(小组讨论)3.全班汇报。六、作业1.把这首儿歌背给家长听。2.写生字。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哺育、报酬、陶冶、晨光熹微、络绎不绝等词语。能用陶冶、哺育、络绎不绝等词语造句。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行到启迪,懂行了应该怎样做人。3、通过学习课文,懂行古井为人们作出了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4、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并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含义较深的词语和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教具准备小黑板、卡片、图画四、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

7、容: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二、教学过程1、提题谈话这篇课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讲的是我的故乡有一口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多年来古井一直为人们提供泉水,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很大的启迪,赞美古井无私奉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风格。这篇课文生字比较多,有些句子的意义比较深刻难以理解,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同探讨。2、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一遍,借助字典识字和理解词语。3、通过自学,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4、检查自学情况。(1)拼读生字,读准字音,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练读。(卡片)r b táo y qiàn乳 汁 哺 育 陶 冶 歉 意lu&

8、#242; yì xún chóu络 绎不绝 年过六 旬 报 酬(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注意熹、暮、瘸、酬、歉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5、训练区别形近字,不要写错字形。(出示小黑板)熹( ) 暮( ) 绎( ) 歉( ) 冶( )喜( ) 幕( ) 译( ) 谦( ) 治( )6、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启迪、无所求、年过六旬、微熹初露、络绎不绝、暮色降临、相依为命、难以估量。7、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8、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讨论归纳。(1)古井像母亲一样哺育乡亲们。(2)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古井来取水。(3)乡亲们长年帮助老人担水。

9、(4)不收报酬老人歉意。(5)乡亲们用古井作对照。(6)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根据每个自然段意思给课文分四段。(学生试分,教师检查)9、范读课文。10、作业 练习(1)区别字形,比一比并组成词语。(出示小黑板)(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讲读课文二、教学过程一、引言上节课,同学们经过初读课文,学会了本课字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以及给课文进行了分段。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读课文来进行课文分析。二、讲读课文1、出示挂图。先同学们观看。提问:同学们这幅图上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画的主要景物是什么?(一口水井,和来担水的人)从图画中我们看到这口水井就是我们课文中讲的那口古井。(板书古井

10、)。提问:古井是什么?(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这一段讲了古井的一些什么?(古井的位置,井水清凉可口)这口古井与村里人们的密切关系?(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作者用了怎样的比喻来赞美这一口井?(板书:温情的母亲,甜美的乳汁)这里是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亲。出示卡片:母亲乳汁哺育这里是借物来比喻人。(板书:以物喻人)2、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这一段写人们到古井取水的情形,从哪些方面进行叙述?(1)从时间上看,取水人多,书上哪些词语可以说明?(从微熹初露到暮色降临)(2)从人数上看,取水人从书上哪些词语可以说明?(络绎不绝地闪过)闪安形容挑水的人过得快,还一个接一个。(3)从听到的声音看

11、,取水人多。(挑水的工具发出的响声,象刚下过一场春雨)。同学们请思考来古井取水的人从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表示?(板书:取水人多,络绎不绝)提供的水是怎样的水呢?(板书:提供生命的泉水)。同学们我们知道古井给我们提供的水是生命之水,这么多人都要饮用她这说明了什么?(板书:以水养人)出示卡片,学生读词语微熹初露,暮色降临,一支支,络绎不绝,湿漉漉。教师小结:取水的人多,说明古井和人们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离不开古井。因此,作者用温情的母亲、甜汁、哺育来比喻。她提供的水是生命的泉水,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过渡谈话:故乡的古井,不仅为乡亲信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

12、乡亲们的情操,还懂得了怎样做人。这些事在作者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讲古井陶冶乡亲们品格的例子。3、同学们现我们来学习(35节)。请一大组齐读。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提问:在古井边每天都有一些事发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写了动人的取水场面,还有哪一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同学们想一想,是一件什么事请思考回答(指名回答,讨论:村里乡亲们帮助一对老人的故事。)这对老人遇到什么困难?在课文中找到有关内容,读一读,(遇到水的困难)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这一对老人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词语说明。(今儿明儿那个;长年不空,总是满缸水)提问:乡亲们这样做接受过老人的报酬吗?(没有)为什么?(

13、因为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课文中哪句话体现出来?(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这句话表现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是讲人们不仅从古井中汲取生命的水,而且还把古井看作了高尚的典范,以古井的精神来帮助别人,表现了人们受到古井的启示,以古井为榜样的思想感情。)(板书:帮助老人不要报酬,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从乡亲们帮助老人不要报酬,说明了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以她的美德教育了人。(板书:以德育人)5、齐读课文最后两节。通过读后我们知道:文章更深刻地赞美古井的品格,使乡亲们懂得了怎样做人。提问: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抒发感情的?(先用不仅还赞美古井,让乡亲们懂得怎样做;然后用难

14、以估量无所求来赞美古井无私和贡献。最后用离乡十七年还常想起古井的启迪,来赞美古井的品格。)提问:作者从那口古井受到什么启迪?(启迪们怎样生活,怎样做)(板书:懂得应该怎样做人)6、教师小结:作者通过赞美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阗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样的品格,教育了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人。进一步写了人们把古井当作自己的榜样,深情地赞美了古井对人们深切的启迪。古井时时刻刻都在向人们无私的奉献着。(板书:无私奉献)7、通过以上的讲读学习,和上节课同学们划分的段落,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讲古井的位置和作用。第二段:讲来古井挑水的人多。第三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第四段:讲古井给人们的启

15、迪。8、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三、课堂练习(1)用启迪、络绎不绝造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温情的母亲 甜美的乳汁(以物喻人)取水的人提供生命的泉水(以水养人)古井 络绎不绝帮助老人 无私奉献陶冶乡亲们的品格(以德育人)不要报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总分总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卡。【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朋友们对这几个小动物一定很熟悉吧,谁能讲讲关于这几位小动物的故事?小朋友们能够从课

16、外书中读到这么有趣的故事,真令人羡慕!今天我们也要来读一个童话故事:酸的和甜的,小朋友读读课题。想了解这个故事吗?二、初读课文打开书74页,自已边看图边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请教大枫叶,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三、同桌互读如果你的伙伴读得好,你就给他一个顶呱呱称赞他,如果他有困难,你就帮助他。四、发现生字小朋友们,在这个故事里藏着好多咱们还不认识的生字呢。你们发现他们了吗?自己找到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和它交朋友?五、看图感知生字小朋友,生字们都等不及了,它们想知道最先认识它们的是谁?出示图一,识字,学文:1、图一: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他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点击狐狸,出示狐狸、

17、葡萄、酸。)2、观察生字,说说自己的发现:相信小朋友已经和它们交上朋友了,咱们把这些字放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里去, 快去读读吧。4、指导朗读第一段。重点:狐狸的话。出示:狐狸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多种形式读。请小朋友再来看看大屏幕,还有些生字想见小朋友呢。出示图四,识字,学文:1、出示葡萄图,识字串、迫不及待,说说你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地记住他们?这几个字藏在课文的第4自然段里呢,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考考自己,你还认识他们吗?2、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比较朗读。3、朗读第四段。重点:小兔子的话。4、小兔子怎么知道葡萄是酸的?(听小松鼠说的。)小松鼠

18、又怎么知道的?(听狐狸说的。)(他们俩都是听别人说的。板书:听酸)5、实践活动:小朋友桌里藏着的糖是老师最爱吃的,甜极了,小朋友想吃吗?说说你吃到的糖是什么味道?6、小朋友都通过自己的亲口品尝,得到了结论。可是小松鼠和小兔子去尝了吗?小朋友一起来读一读5、6自然段,读完以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7、聪明的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小猴子吃起葡萄来。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同桌练读,表现猴子怎么吃葡萄的。小猴子吃得多香啊,小松鼠和小兔子呢?三个小伙伴最终通过自己的亲自尝试,得出了结论:板书:吃甜。六、出示图八(图上第八段文字,配音。)1、这里边有一个新的生字朋友,找到了吗?2、回忆狐狸的话:这

19、葡萄是酸的,不能吃。理解:硬(狐狸坚持说这葡萄是酸的。)3、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你能帮助小松鼠和小兔子想想原因吗?小朋友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商量商量。(狐狸吃不到葡萄,也不想别人吃到,就故意说葡萄是酸的。小松鼠和小白兔轻信了狐狸的话,差一点就错过了这一顿美餐。他们最后还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七、小松鼠和小兔子又在说话了,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八、自由读全文小朋友们可以自己读,可以和你喜欢的伙伴一起读,可以向你的学习对手挑战读,还可以邀请老师一起读。一边读一边想,你愿意扮演哪一位小动物,注意它们的语言。九、自由组合表演课文小朋友可以用课文里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

20、表演出来,赶快去尝试吧!第二课时一、巩固识字1、摘葡萄,读生字。2、口头组词、运用。3、和学习伙伴自由交流词语,联系生活实际。二、我会写1、能干的孩子不仅会读,而且还会写呢,你认为哪个最难写?哪个最简单?告诉你的同桌吧!2、学生讲述,老师配合以范写。3、试听写一、两个字。三、分角色表演课文(展示)1、学生评委评分。2、总结颁奖。教学设计方案 篇4课题生物的特征课型新授个性化修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较它们的区别。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

21、爱生命。教学重点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增强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教学难点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展示实物】石头、菊花(带有枯枝)、树叶、蝗虫、蚯蚓、杯子、水等。【提出问题】观察并区分以上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你区分的理由是什么?二、问 题引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2-5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物?(2)生物有那些共同特征?(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怎样区分生物与非生物?(4)教材中的10幅图片各说明生物的哪项特征?(5)观察一下教室,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人是生物吗?拖把、扫帚是生物吗?粉笔是生物吗?菊

22、花的枯枝是生物吗? )(6)说一说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三、展示交流,释疑解惑独立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共同总结。【总结要点】:(1)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根据某一物体是否需要营养、呼吸、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特征,来判断其是否是生物。(2)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3)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方式不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的有机物。(4)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出汗、呼气、排尿。【你说我辨】下列现象,各反映了生物的哪一特征?1、蟑螂捕蝉,黄雀在后。2、葵花朵朵向太阳。3、蜻蜓点水、金蝉脱壳。4、望

23、梅止渴5、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四、视野拓展,感悟提升课本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对于生物的特征,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生物现象你有疑惑,提出来,大家一起探究 1、阅读以下短文,说出小球藻是生物吗?从文中找出证据。宇宙航行时代的到来,使“宇宙食品”的供应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于是人们想到了小球藻:它的直径只有35毫米,却能够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它还能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2、一个苹果、一个鸡蛋、一粒小麦种子、一棵小树苗,它们都是生物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3.p6练习2五、巩

24、固训练,检测反馈(一)、选择题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是(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5. 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花开花落 b.北雁南飞 c.孔雀“开屏” d.潮涨潮

25、落(二)、拓展题请说出散曲名家马致远的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曲中的生物有:曲中的非生物有:判 断依据是; _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 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六、梳理总结,反思升华: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知识网络】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除身能产生的废物2、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除身能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

26、都是由细胞构成教后反思:教学设计方案 篇5学习目标: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3组)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老师就让你们看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让学生欣赏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令人不高兴的事,但这些事通过人们动脑筋,也变成了好事。谈话激趣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看了动画片之后,老师觉得动画片中的人真聪明!他们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快乐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出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