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一填充管式反应器液体停留时间分布及其流动模型参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当流体(气体或液体)流经填充层进行均相反应, 或者流体通过固体颗粒层 (固定床)进行非 均相反应或非均相催化反应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流体质点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不一,形成不同的停留时间分布。不同的停留时间分布直接影响反应结果,如反应的最终转化不同。填充管式反应器或固定床反应器均可视为连续流动的管式反应器,其理想流动模型为活塞流模型。这类反应器的理想流动模型能够的检验,实现理想流动的边值操作条件的确定,以及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流动模型和模型参数的确定,都应先通过实验测定流体流经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方法通常用
2、两种方法:脉冲激发一一响应法和阶跃激发 一一响应法。本实验以水为主体流体,以氯化钾饱和溶液为示踪剂,采用脉冲输入的方法测定流体 流经填充层或固定床层的停留时间分布。这种方法不仅用于检验或确定填充管式均相反应器和固定床均相反应器的流动模型,也适用于填料塔等传质设备。通过本实验掌握一种测定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技术,同时初步掌握对流体流经固体颗粒层这类是设备的流动模型检验和模型参数的实验测定方法。毫无疑问。通过实验对于数学模型方法和流动模型等方面的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二、实验原理采用脉冲激发 一一响应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是当主流流体以恒定的体积流 率流经具有一定堆积的填充层
3、时,在反应器如口出瞬时脉冲注入一定量的示踪剂,和此同时在反应器出口处检测示踪物浓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即c(t)-t曲线,并可转化为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即E(t) -t曲线。由停留时间分布实验曲线可以定性地诊断流体流经反应器的流动状况。停留时间分布属于随机变量的分布, 概率上还可以定量地用数字特征加以描述,表征这种随机分布的数字特征主要是数学期望和方差。(1)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学期望,t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也就是该变量的平均数。流体流经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学期 望也就是停留时间的平均值。停留时间分布数学期望的定义式为qQ0 tE(t)dtt 二一(1)0 E(t)dtU(n)图1停留
4、时间分布的实验曲线Figure 1 Experimental curve of RTD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如果取一定时间间隔的离散数据,则上述定义式可用离散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定义式 替代,即ntiE(t),ti?=址n、E(ti):tii四如果取等时间间隔的离散数据,即 .:ti为一定值。则(2)式可简化为n(3)' tiE(ti)' E(ti)i=1本实验以水为主流体,其体积流率恒定为Vs,KCI为示踪剂,注入量为n0,则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和浓度的关系为VS0E(t)Sc(t)( 4)n。本实验采用电导率仪测定出口处的示踪剂浓度,且已知水
5、溶液的电导率和水溶液中KCI的浓度呈过原点的线性关系,水溶液的电导率又和电导率仪输出的电压显示值U (t)呈线性关系,则停留时间分布密度 E(t)和U (t)存在如下线性关系:VS0E(t) S0c(t KU (t)(5)n。式中K为换算系数,在固定测试条件下为一常数。由此,可将(3)式改写为'、tiU(ti)nU(ti)i 4如果流体流经反应器无密度变化,即流经反应器体积流率反应器进出口又无返混,则平均停留时间t可按下式计算厂VoVctVs Vs.oVs为一定值,且 Vs=Vso,(7)式中V。一一流体流经反应器的流通体积,亦即固体颗粒填充层内的自由体积;;固体颗粒填充层的空隙率;(
6、2)停留时间分布的方差Vc 固体颗粒填充层的堆积体积。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学期望只表征停留时间分布的中心,但不能反映停留时间分布的离散程度,而反应器内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离散程度正是反映物料在反应器内的返混程度。因此,停留时间分布的离散程度,统计学上用另一个特征数 一一方差来表征。停留时间分布方差的定义式为20 (t -?)2E(t)dt-t =_(8)(E(t)dt如果采集等时间间隔的离散随机变量数据,则停留时间分布的方差可按下式计算:n、(t -?)2E(ti)(9)(10)i £n' E(ti)i 4展开上式并整理后可得:n2瓦 ti E(ti)ct2 =空?2tn、E(ti
7、)i =1根据前述相同的理由,本实验中的方差还可以计算:n 2送 ti U(ti) 打=土t?2/ U(ti)i =i2当;-丁 =1时,则该反应器也为理想流动反应器,但其流动模型为理想的全混流模型。只有当0 :二2r 1时,则该反应器为非理想流动反应器。(4)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流动模型和模型参数对于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流动模型,需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加以模拟,型的数学模型。目前,常用的流动模型有凝集流模型,分散活塞流模型(或称扩散模型) 模型,循环流模型和组合模型等。分散活塞流模型(Dispersion Plug Flow Model)流体流经填充层时,如果流体在填充床层内作返混程度不大的一维
8、定常流动,建立等效于原,多级全混流并且床层(3)理想流动模型的检验由实验测得的停留时间分布方差值,可按下式计算无因次方差:2由无因次方差二r的数值,可对被测反应器的流动状况作出判断,对其是否已经达到理 想流动模型进行检验。时,则该反应器为理想流动反应器,其流动模型为理想活塞流模型。内维持等温。则非理想流动反应器可采用分散活塞流模型,即在活塞流中,由于轴向扩散引起返混来模拟实际的返混状况。根据模型假设可导出数学模型为2d厂0(13)dc dc dcDl 2 _dZ2 dZ式中c示踪物的浓度, mol mDi轴向等效扩散系数, m2l 长度,m ;U 流体在反应器内的流动速度,ms'。当反
9、应器的长度为 L,无因次时间为二,且“ =t/t =tu/l。若令1L =Z无因次长度,则轴向分散模型又可表达为2Di dcdc dc 小(一)2 0uL dZdZ d -式中D| /uL为无因次数群的倒数等于Pe,即Di称Pe为彼克列模数(Peclect modulus )。Pe即为一维轴向分散模型的模型参数,其数值可用来度量返混程度的大小。Pe数值越大(即D|愈小),则返混程度愈小;反之,则返混程度愈大。当 Pe趋于8( D| /uL趋于0)时,则流动状况趋于完全无返混,即流动模型 接近活塞模型。根据各种反应器的不同边界条件和示踪物的输入方法,求解(14)式可得到不同的解。各种求解方法及其
10、解得结果,文献中多有报道。本实验设备和操作条件下,保证设备进2出口无返混,即属于闭式设备。当返混程度很小(Pe_100 )时,则可解得Pe和二的关系式为-2 =2/ Pe(16)当返混程度较大(Pe<100 )时,则需要根据下式进行试差计算模型参数:2 -2(丄)2(1 de)PePe(17)多级全混流模型多级全混流模型是以多级串联全混流反应器模拟各种非理想流动反应器。该模型也属于单参数模型,模型参数为虚拟的串联级数N。由式(8)的停留时间分布方差定义式,经展开并整理后,又可表达为如下形式:2 : 2 &(18)F 二,0t E(t)dt?多级全混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为E(
11、t)二1(N -1)!(19)联立上列两式求解可得:(20)N =0/打(21)由模型参数N的数值可度量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返混程度。N数值愈大,返混程度愈小;反之,则愈大。当 N值趋于时,则反应器的流动模型趋于活塞流模型。一般情况下; 当N 一50时,已可视为活塞流反应器。三、实验装置A/D转换器,以及微本实验装置主要有反应器,循环水系统,电导率仪,信号放大和型电子计算机等几个部分组成,其装置流程如图2所示。图2填充管式反应器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及流动模型参数的实验装置流程Figure 2 Experimental equipment flows for determination of RTD
12、(residence timedistribution) and flow model parameters of filling tube reactor本实验采用的反应器是由直径64 4 mm总高度1600 mm的圆管构成,管内填充有'5 -6 mm的玻璃珠,填充高度为 1400 mm。主体流体(水)从循环水槽由泵压送至反应器顶部,流量由调节阀调节, 并由流量计显示。反应器顶部流入的水,自上而下流经填充层后,由器底出口排出,排出的水经电导池和电极接触后,再经口型管排入下水道。反应器内液层高度由LJ型管高度控制,并由器顶放空阀进行微调。固体颗粒填充至示踪剂注入口的下 沿,而也面调至以
13、淹没示踪剂入口为度,一般以高出填料层约15mm左右为宜。示踪剂采用KCI饱和溶液,用注射器由器顶示踪剂注入口注入。由点导率仪测得出口溶液的浓度变 化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和A/D转换后,输入微型电子计算机。四、实验方法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 将循环水槽灌满水,关闭泵出口阀,启动水泵。(2) 按预定的实验计划,用调节阀调节流量。流量一般可在10 100I h J范围内选取。(3) 利用U型管和器顶放空阀,调节填料上方的水垫层高度(约15mm左右),并维持稳定。(4) 待水流量和水垫层高度稳定以后,启动点导率仪和电子计算机,并调节好实验数据 采集程序。校验带内导率仪的零点。满度和测量档次,待屏幕上
14、显示的初始电压值 稳定不变后,可以开始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实验。2 停留时间分布测定实验(1) 用注入器将适量的示踪剂(KCI饱和溶液),有反应器上方示踪剂注入口迅速注入器内的水垫层中,示踪剂用量应和主体流体的流量相适应,以使屏幕上显示的最高电压值不超出程序预先设定的值(以500 mV左右为宜)。示踪计注入量一般约为0.51 ml。(2) 在注入示踪剂的同时,在计算机键盘上按下数据采集指令键(S键)。(3) 当连续采集的电压值,再次出现初始值时,按下终止数据采集的指令键(Q键),终止采集。将采集的实验数据付于文件名后存入机内,待用。按上述操作步骤重复操作二、三次,以便获得相同操作条件下的平行数据,
15、进而可改 变流量,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取得不同流量下的实验数据。3 实验结束工作当最后一组实验数据采集完毕之后,按下列步骤进行停机操作:(1) 先关闭计算机,再关闭电导率仪。(2) 先关闭水调节阀,再关闭泵的出口阀,最后停泵。(3) 排尽设备内的存水。4.实验注意事项(1) 填充的固体颗粒层要填充均匀,避免出现死区”或 短路”(2) 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控制水流量,水垫层高度和测试仪器的稳定,保证基准电压不飘移。(3) 示踪剂注入量要适量,注射时动作要快速,同时又要保证示踪剂全部注入水垫层内, 防止飞溅。五、实验结果1 .记录实验设备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1) 实验设备参数固体颗粒物的种类:固体颗粒物的直径:填充层的直径:填充层的高度:dp 二mmd =mmh =mmVc =ml填充层的自由体积:填充层的空隙率:(2) 操作参数主体流体(水)的体积流率:示踪剂(KCl饱和溶液)注入量:乂二mlz =Vs.o =l h -1Vj 二 ml填充层的堆积体积:数据采集率:f = 次/秒2.参考下列格式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实验曲线实验序号或文件名称: 初始电压值:U(n -0)二mV起峰电压值:U (n = r)=mV最终电压值:U(n 二 f)二mV实验数据:n/次采集的实验序号 数据采集的累计数电压值U (n)JmV实验曲线:3 参考下列步骤整理实验数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吉安市吉水县2025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宜春市宜丰县2025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乌鲁木齐市天山区2025秋招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九江市庐山市2025秋招笔试逻辑推理题专练及答案
- 国家能源衡阳市衡南县2025秋招笔试思维策略题专练及答案
- 贵阳花溪区中储粮2025秋招网申填写模板含开放题范文
- 励志青春校园广播稿
- 医生年底工作总结15篇
- 合作办学协议书(集合15篇)
- 2025年阜阳颍上县人民医院引进博士研究生2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农民种植手册
- 2025年人保车险考试题及答案
- 《茉莉花》音乐课件
- 2025年云南省职教高考电工技术类《电工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工厂交叉作业安全管理协议书(2篇)
- 外墙真石漆工程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及环境保护体系和保证措施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产科联合多部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
- 矿井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课件
- 【MOOC】生命的教育-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中国非遗文化鱼灯介绍介绍2
- NB/T 11127-2023在用钢丝绳芯输送带报废检测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