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_第1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_第2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_第3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_第4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 (市县级慢病防制与健康教育部分)二八年八七月九十二日一、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评估指标一、区域绩效评估指标类别指标数评价指标指标要求*资料收集途径*权重分值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22.1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辖区县覆盖率100人口覆盖率60%A/D0.0565 572.2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辖区县覆盖率100慢性病人规范管理率60%A/D0.0703 705.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25.1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地区 东 中 西部 农村 80% 70% 60%城市 85% 75% 65%A/D0.0532 535.2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地区 东 中 西

2、部 农村 70% 60% 50%城市 75% 65% 55%A/D0.0744 74合计*注:本指标适用于省、地、县三级。 资料收集途径中A利用上级报表和记录的方法;B现场观测的方法;C公众意见调查方法;D利用评估对象日常工作记录和数据。区域绩效评估指标说明:2.1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指标指标要求分值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辖区县覆盖率100%;人口覆盖率60%57(1)指标的界定与解释:评价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情况。(2)指标的依据:依据国家,省级相关规划,方案和规定。(3)指标的计算方法:省级和市级考核所辖各县(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的覆盖情况。计算方法为:居民

3、健康档案建档县(区)覆盖率=居民健康档案覆盖率超过60%的县(区)数/辖区总县(区)数100%县级考核居民健康档案的人群覆盖率。计算方法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辖区健康档案建档居民数/辖区总人口数100%(4)资料收集方法:查阅国家,省级制定的规划,方案,报表,督导记录,建档资料或网络管理系统信息,计算覆盖率。(5)资料来源:卫生统计、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机构等相关部门,提供有关健康档案、报表、信息管理系统。(6)基本情况登记表指标量 化 数 据2.1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年度辖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开展建档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辖区人数实建档人数健康档案覆盖率参数电子

4、档案覆盖人数资料质量督导次数实际督导机构数备注:参数=建档人数每档案填写项目总数22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指标指标要求分值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辖区(县)覆盖率100%慢性病人规范管理率60%70(1)指标的界定与解释:根据国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和有关规定要求规范管理的项目。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精神疾病等。规范管理是指资料完整不缺项,没有逻辑错误;规则治疗、定期访视监测和行为干预;至少1年更新1次;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归档。按目前国家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方案开展工作的社区视为规范管理。(2)指标的依据:依据国家、省级慢性病防治规划、方案和有关规定要求。(3)指标的计算方法:省级和市

5、级考核所辖各县(区)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的覆盖情况。计算方法为: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县(区)覆盖率=开展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覆盖率超过60%的县(区)数/辖区总县(区)数100%县级评价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计算方法为: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规范管理的病人数/同期辖区内应规范管理的慢性病病人总数100%(4)资料收集方法:查阅相关方案、报表、干预等归档资料或网络管理系统信息数据,或从专题调查资料获得。省、市级应掌握各县开展社区综合防治的情况,有对社区的督导和指导记录和反馈意见,核实规范管理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综合防治覆盖率。各级根据慢性病防治规划方案等要求,评估目标实现情况。(5)资料来

6、源:卫生统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慢性病综合防制,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的健康档案,报表,信息管理系统。(6)基本情况登记表指标量 化 数 据2.2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年度辖有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开展综合防治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机构综合防治覆盖率建档慢病人数制定干预计划人数实行干预人数干预项目数规范管理人数慢性病人规范管理率参数资料质量备注:参数=规范管理病人数规范管理各项目数5.1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指标指标要求分值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地区 东 中 西部 农村 80% 70% 60%; 城市 85% 75% 65%;53(1)指标的界定与解释:评价农村和城市居民对

7、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的知晓程度。(2)指标的依据:依据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等相关规范性文件要求。(3)指标的计算方法: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被调查者合计答对题数/被调查者应答题总数100%(4)资料收集方法:查阅近二年国家或有关部门健康教育行动纲要有关工作计划、方案,问卷调查报告、活动记录和总结。(5)资料来源:辖区广播电视媒体、宣传、卫生统计、爱国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健康教育等相关部门的档案、报表、视频音频资料、信息管理系统。(6)基本情况登记表:指标量 化 数 据5.1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年度计划宣教目标人群种类数开展宣教的目标人群种类数计划宣教各类目标人群总人数

8、开展宣教的目标人群总人数抽查目标人群种类数抽查各类目标人群人数开展宣教的目标人群种类数被调查者应答题总数被调查者合计答对题数目标人群基本防病知识知晓率资料质量备注:5.2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指标指标要求分值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地区 东 中 西部农村 70% 60% 50%;城市 75% 65% 55%;74(1)指标的界定与解释:评价农村和城市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的形成情况。(2)指标的依据:依据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和相关规范性文件要求。(3)指标的计算方法: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被调查居民正确行为项数/被调查居民行为总项数100%(4)资料收集方法:查阅近二年国

9、家或有关部门健康教育行动纲要有关工作计划、方案,问卷调查报告、活动记录和总结。(5)资料来源:辖区精神文明和健康城市创建、卫生统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相关部门的相关资料、报表等。(6)基本情况登记表:指标量 化 数 据5.2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年度计划目标人群种类数开展宣教目标人群种类数计划各类目标人群人数开展宣教目标人群人数抽查目标人群种类数抽查各类目标人群数开展行为干预人群种类数被调居民行为总项数被调查居民正确行为总项数目标人群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资料质量备注:二、疾控制机构绩效评估指标类别项目指标指标要求*资料收集途径*权重分值1、疾病预防与控制1.1传染病预防控制1.1.1疫情

10、报告综合评价指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并与上年持平或有下降;A0.005451.1.2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1)横向与纵向比较;(2)无漏报D0.004041.1.3传染病监测完成率(1)95%(2)100%A+D0.004041.1.4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0.8D0.004041.2免疫规划1.2.1冷链运转管理使用完好率100%B+D0.003841.2.2疫苗接种率达到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A+D0.004751.2.3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90%B+D0.004751.2.4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规范处置率90%D0.003841.3艾滋病预防控制1.3.1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覆盖率100%A+D0.

11、008991.3.2通过实验室质控考核合格率(1)95%(2)100%A+D0.0100101.4结核病预防控制1.4.1新涂阳病人发现率70%A+D0.005761.4.2 DOTS覆盖率100%A+D0.005761.4.3病人系统管理率95%A+D0.005761.5乙肝预防控制1.5.1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东部90%;中部80%;西部75%A0.0097101.5.2 五岁以下儿童表面抗原携带率1%A+D0.007271.6血吸虫病预防控制1.6.1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达到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目标A+D0.007681.6.2钉螺感染率达到全

12、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目标A+D0.005561.7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控制1.7.1 病媒生物监测完成率(1)80%(2)100%A+D0.007981.7.2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相关疾病规范处置指数0.80D0.005861.8寄生虫病预防控制1.8.1寄生虫人群感染率达到辖区控制规划标准A+D0.008281.8.2人群规范药物驱虫覆盖率达到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要求A+D0.005451.9地方病预防控制1.9.1碘盐监测覆盖率100%A+D0.008281.9.4氟、砷中毒病区改水、改灶监测覆盖率95%A+D0.006161.10慢

13、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1.10.1死因报告率(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报告规范达标率10%(2)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覆盖率达100%A+D0.005961.10.2慢性病病人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1)50%(2)100%A+D0.004241.10.3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覆盖率50%D0.004243.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2.1应急预案2.1.1预案体系完整率100%A+D0.0384392.2应急准备2.2.1应急队员培训率*100%B+D0.005052.2.1模拟演练指数0.9D0.0126132.2.2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100%B+D0.0132132.3应急处置2.3.1规范处置指数(1

14、)0.70;(2)0.85D0.0173172.3.2事件原因查明率(1)纵向比较,有提高(2)与标准值比较80%;A+D0.0231233.信息管理3.1 硬件基础建设3.1.1网络建设评价指数0.9B+D0.0286293.2信息收集3.2.1数据报告及时性和完整性评价指数0.95D0.0148153.2.2国际、国内疾病相关信息检索评价指数0.9D0.0137143.3信息分析3.3.1数据分析0.9D0.0286293.4信息利用3.4.1发病趋势预测评价指数0.9D0.0140143.4.2信息利用率90%D0.014615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4.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4.1

15、.1职业健康监护项目开展率90%D0.005764.1.2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1)纵向比较,有提高;(2)与标准值比较达100%D0.005964.1.3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指数0.9D0.006364.2放射危害因素控制4.2.1放射性本底监测项目开展率80%D0.00664.2.2放射性职业危害卫生学评价指数0.9D0.006774.2.3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率(1)90%(2)100%D0.008384.3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4.3.1食品污染监测率95%D0.0098104.3.2人群合理膳食指导覆盖率(1)纵向比较;(2)与标准值比较达100%D0.008794.4环境危害因素

16、控制4.4.1生活饮用水监测率(1)80%(2)100%A+D0.0101104.4.2农村改水改厕技术支持覆盖率100%D0.005054.4.3公共场所监测率*100%D0.005054.5学生常见病和相关危害因素控制4.5.1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覆盖率90%D0.0196204.6消毒质量监测4.6.1消毒质量监测覆盖率(1)30%(2)100%D0.0196205.实验室检验5.1实验室检验能力5.1.1实验室检验项目开展率85%A+D0.0131135.1.2检验设备达标率90%A+D0.0131135.1.3检验设备正常运行率95%B+D0.0152155.2实验室安全5.2.1实验

17、室安全管理无实验室安全事故B+D0.0415425.3实验室管理5.3.1实验室质控覆盖率85%A+D0.041542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6.1社会公众健康教育6.1.1主要卫生宣传活动次数10次D0.055556.2目标人群健康教育6.2.1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75%A+D0.0278286.2.2目标人群行为干预指数0.7A+D0.0246257.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7.1技能培训7.1.1岗位技能培训率100%D0.0147157.1.2对下级单位专业培训率100%D0.0147157.2继续医学教育7.2.1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90%A+D0.0281287.3科研能力7.3.

18、1科研项目综合评分(1)纵向比较,有提高;(2)与标准值比较20D0.0098107.3.2科研成果获奖综合评分(1)纵向比较,有提高;(2)与标准值比较20A+D0.0123127.3.3专业人员年人均论文发表数0.5B+D0.0095107.4技术指导7.4.1专业人员下基层指导人均天数(1)20(2)30D0.0139147.4.2专业人员指导社区覆盖率85%B+D0.0171178综合指标8.1满意度调查8.1.1单位职工满意度(1)90%(2) 95%C+D0.018188.1.2社会公众满意度(1)无投诉;(2)有投诉,但投诉后处理结果群众满意度100;(3)如开展过公众满意度调查

19、,则社会公众满意度90%A+C0.0224238.1.3相关部门满意度(1)85%(2)90%A+C0.021218.2机构综合保障能力8.2.1人力综合素质指数(1)纵向比较,有提高;(2)与标准值比较省级机构6.83A0.007378.2.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比例20A+B+D0.007588.2.3能力资质综合评分(1)纵向比较,有提高;(2)与标准值比较10D0.008898.2.4指令性工作完成率100%A+D0.00888.2.5财政拨款占年度支出的比例100A+D0.0190198.2.6职工年人均拨款数较上年增加A+D0.0195208.2.7项目预算完成率100%A+D0.

20、008798.2.8基本建设达标率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省级机构人均建筑面积70平方米;实验室面积达到总使用面积的40%A+B+D0.00828合计34项77个指标1.00001000*注:指标要求中(1)表示指标近期评估标准,近期采用纵向比较或比较低的要求标准;(2)表示指标中长期评估标准,采用较高标准。资料收集途径中A利用上级报表和记录的方法;B现场观测的方法;C公众意见调查方法;D利用评估对象日常工作记录和数据。“应急队员培训率”在预试验后修改中,已经被并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数”。但是为了确保与第五章预试验试验结果中指标的分析结果相对应,给予读者以整体感。特在省级机构指标介绍中保留

21、了该指标,仅供参考。“公共场所监测率”为预试验后修改增加的指标。所以该指标并未参与预试验,在第五章预试验试验结果中指标的分析结果中也就无法体现该指标的预试验结果。类别项目指标指标要求市级县级资料收集途径1、疾病预防与控制1.1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1.10.1死因报告率(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报告规范达标率10%;(2)省级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覆盖率达100%,市级死因报告规范达标率100%,县级死因报告等级率100%A+D1.10.2慢性病病人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1)50%;(2)100%D1.10.3慢性病人规范管理覆盖率市级60%,县级60%D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6.1社会公众健康教

22、育6.1.1主要卫生宣传活动次数10次D6.2目标人群健康教育6.2.1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75%A+D6.2.2目标人群行为干预指数0.7A+D疾控机构绩效评估指标使用说明1.10.1死因报告率指标指标要求适用对象省市县死因报告率(1)疾病死因报告规范达标率80%;(2)省级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覆盖率达100%,市级死因报告规范达标率100%,县级死因报告登记率100%。(1)指标的界定与解释:评价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死因报告工作落实情况。 (2)指标的依据:依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死因登记规范(试行)。(3)指标的计算方法:省级评价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覆盖率。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覆盖率开展死

23、因报告的医疗机构数/应开展医疗机构总数市级评价死因报告规范达标率,“规范”定义参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死因登记规范(试行)中医疗机构死因报告的有关规定。死因报告规范达标率=能达到死因登记规范的医疗机构数/辖区医疗机构数100%县级评价死因登记报告率。死因登记报告率=死因登记报告数/辖区同期死亡总数100%(4)资料收集方法:可从网络直报系统获取医疗机构数和相关数据,查阅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报告卡、调查表、报表、地区人口统计及质控指导记录等资料;审核资料填写的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漏报率;审核与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的一致性,核算相关指标。(5)资料来源:卫生统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管理、慢性病防

24、制或生命死因统计,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和机构。(6)基本信息收集:指标量化数据1.10.1死因报告率年度辖有医疗机构数应报告医疗机构数应报告医疗机构数报告覆盖率登记规范医疗机构数规范达标率辖区死亡总人数登记报告人数死因登记报告率督导县(区)数实际督导单位数资料质量备注:1.10.2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指标指标要求适用对象省市县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100%60%(建档率)(1)指标的界定与解释:评价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情况。(2)指标的依据:依据国家、省级相关规划、方案和规定。(3)指标的计算方法:省级和市级考核所辖各县(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的覆盖情况。计算方法为

25、: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县(区)覆盖率居民健康档案覆盖率超过60%的县(区)数/辖区总县(区)数100%县级考核居民健康档案的人群覆盖率。计算方法为:居民健康档案覆盖率辖区健康档案建档居民数/辖区总人口数100%(4)资料收集方法:查阅国家、省级制定的规划、方案、报表、督导记录、建档资料或网络管理系统信息,计算覆盖率。(5)资料来源:卫生统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有关健康档案、报表、信息管理系统。(6)基本情况登记表:指标量 化 数 据1.10.2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年度辖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开展建档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辖区人数实建档人数健

26、康档案覆盖率档案包含参数个数电子档案覆盖人数资料质量督导次数实际督导机构数备注:1.10.3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覆盖率指标指标要求适用对象省市县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覆盖率60%(1)指标的界定与解释:根据国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和有关规定要求规范管理的项目。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精神疾病等。规范管理是指资料完整不缺项,没有逻辑错误;规则治疗、定期访视监测和行为干预;至少1年更新1次;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归档。(2)指标的依据:依据国家、省级慢性病防治规划、方案和有关规定要求。(3)指标的计算方法:省级和市级考核所辖各县(区)慢性病人规范管理的覆盖情况。计算方法为:慢性病人规范管理县(

27、区)覆盖率开展慢性病规范管理覆盖率超过60%的县(区)数/辖区总县(区)数100%县级评价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计算方法为: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规范管理病人数/同期辖区内应规范管理的慢性病病人总数100%(4)资料收集方法:查阅相关方案、报表、干预等归档资料或网络管理系统信息数据,或从专题调查资料获得。省、市级机构应掌握各县开展社区综合防治的情况,有对社区的督导和指导记录和反馈意见,核实规范管理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综合防治覆盖率。各级根据慢性病防治规划方案等要求,评估目标实现情况。(5)资料来源:卫生统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慢性病综合防制、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健康档案、报表、

28、信息管理系统。(6)基本情况登记表:指标量化数据1.10.3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年度辖有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开展综合防治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机构综合防治覆盖率建档慢病人数制定干预计划人数实行干预人数干预项目数规范管理人数慢性病人规范管理率档案包含参数个数资料质量备注:6.1.1主要卫生宣传活动次数指标指标要求适用对象省市县主要卫生宣传活动次数10次(1)指标的界定与解释:评价“卫生宣传纪念日”开展的专题宣传教育活动情况。(2)指标的依据:依据卫生宣传纪念日相关的卫生行政部门规范性文件等要求。(3)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国际组织和国家确立的卫生宣传纪念日期间开展的专题活动次

29、数。有活动方案、工作总结等计为开展。(4)资料收集方法:查看年度工作计划、方案、宣传资料、活动影像资料等相关记录,核查并统计活动开展情况。(5)资料来源: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健康教育等相关部门和机构。(6)基本情况登记表:指标量化数据6.1.1主要卫生宣传活动次数年度应开展活动次数实开展活动次数制作宣传资料种类数发放宣传资料种类数活动宣传资料发放人次数 备注:6.2.1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指标指标要求适用对象省市县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75%(1)指标的界定与解释:评价目标人群对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的知晓程度,旨在评价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30、。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要符合相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求。(2)指标的依据:依据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重点疾病防控规划等规范性文件要求。(3)指标的计算方法: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被调查者合计答对题数/被调查者应答题总数100%国家有专项规划的按规划要求的相关指标评价。(4)资料收集方法:查阅有关工作计划、方案、问卷调查报告、活动记录、成绩记录、总结资料及上级或相关部门调查材料,抽查至少3类人群的调查资料进行核实。(5)资料来源: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健康教育等相关部门和机构。(6)基本情况登记表:指标量化数据6.2.1目

31、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年度计划宣教目标人群种类数开展宣教的目标人群种类数计划宣教各类目标人群人员总数开展宣教的目标人群人员总数抽查目标人群种类数抽查各类目标人群人员数开展宣教的目标人群种类数被调查者应答题总数被调查者合计答对题数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资料质量 备注:6.2.2目标人群行为干预指数指标指标要求适用对象省市县目标人群行为干预指数0.7(1)指标的界定与解释:评价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在辖区目标人群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情况。(2)指标的依据:依据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重点疾病防控规划等规范性文件要求。(3)指标的计算方法:目标人群行为干预指数=抽取目标人群行为干预指数之和/抽取目标人群种类数按照评估量表计算每类人群的指数分值。目标人群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考核评估量表评价指标评价内容权重评价依据评分原则结果与数量得分目标人群行为干预指数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