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理学知识点复习_第1页
实用心理学知识点复习_第2页
实用心理学知识点复习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XX年2104年第2学期实用心理学复习范围 填空(15分)、判断(15分)、选择(20分)、简答(20分)、案例分析(20分)、论述(10分)第一章认识心理学一、心理学的产生1879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 建立世界上第 一个心理实验室 开始,把自然科学使用的实验法用于心理学研究,使心理 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 立的科学】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三、心理活动的内容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现象)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注意心理活动(现象)意志过程人“、口个性倾向

2、性(需要、动 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1、心理过程主要指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人心理现象从开始到 结束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1)认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 性及其规律的反映,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2)情感过程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心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 体验。(3)意志过程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 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2、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它包括个性倾向

3、性和个性心理特征。(1)个性倾向性 是关于人的行为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 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 人对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最核 心的因素 就是需要】(2 ) 个性心理特征 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 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四、心理学的研究取向1、动力心理学研究取向2、行为主义研究取向3、人本主义研究取向4、认知心理学研究取向5、生物心理学研究取向6、进化心理学研究取向7、积极心理学研究取向五、心理的实质8、文化心理学研究取向1、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

4、的器官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3、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第三章 认知过程(上)一、注意的概述1、注意的概念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 征。它有两个 基本特征 :指向性与集中性。指向性 是指心理活动朝向一定对象或活动而离开其他对象,使心理 活动具有选择性。集中性 是指心理活动保持在特定对象或活动而离开其他对象或活 动上的程度。2、注意的功能 :( 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 3)调节监督功能。二、注意的种类与教学1、无意注意 又叫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t A. p * 、丄、-、+ 亠的注意。无意注意更多是一种消极被动的

5、注意,它是注意的初级形式。它的 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合理安排组织利用影响无 意注意的因素,吸引学生的注意;二是注意排除无关因素干扰,避免学生 受到与教学无关的会吸引学生注意的因素影响,提高教育教学效果。2、有意注意 又叫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 1)要明确并突出活动 的目的性与任务;( 2 ) 激发学习动机; (3)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合理的组织教学活动; (5)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3、有意后注意 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有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一种更高级的注意。三、注意的品质与培养注意的

6、品质 :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等。1、注意稳定性 是指注意长时间的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品质特征,其标志是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注意的高度集中。训练:( 1)意志锻炼法: 规定自己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工作量; (2 )干扰训练法: 让自己在外界有干扰的环境下完成学习或 工作任务;(3 )确定注意目标法: 即在教师的帮助或指导下学生给自己 设置一个注意稳定性的目标, 要求自 己集中注意于一个活动并保持一定 时间。2、注意广度 也叫注意范围,指在一瞬间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训练注意广度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整体知觉能力。3、注意分配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4、

7、注意转移 是指根据当前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 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在同一活动中从一种操作转移到另一种 操作。改善注意转移的品质可以通过提高主体的自我控制能力来实现。四、感觉和知觉的种类1 、感觉的种类 :根据刺激的来源,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 觉、嗅觉、味觉、皮肤觉)和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2 、知觉的种类 :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可以将知觉分为物体知 觉和社会知觉。按照知觉所凭借的感觉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将知觉分为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五、知觉的基本特性: 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六、感知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强化教师

8、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理论 联系实际,将抽象的问题融入到生活当中;将零碎的知识整理成整体,帮 助理解)2、内部感知的外化3、利用感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是等良好精神品质4、利用感知培养思维力、想象力等,实现感知向高水平认知的转化5、形成对感知的期待6、科学利用感知规律7、通过变式与比较进行感知(变式:从不同角度、方面和方式变换事 物的非本质属性;比较:将不同的变式进行比较,加深对本质属性的认识; 更适用于下定义的时候) 第四章 认知过程(下)一、记忆的概述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2、记忆包括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3、记忆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

9、一个主动的心理过程,同时在记忆 过程中信息会被加工处理,由此发生质和量的变化。换言之,被贮存在记 忆系统中的信息不断得到加工、改造,与个体在识记前和识记后的经验建 立各种联系。二、记忆的种类1、按记忆手段或主要感官,可将它分为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混 合型。大多数人的记忆类型为混合型,单纯为某种记忆类型的人不多。2、按记忆内容,可将它分为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情境记 忆、逻辑记忆。(1)运动记忆 是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即对身体的 运动状态和动作机能的记忆。(2 )形象记忆 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即对感知过的事 物形象的记忆。(3 )情绪记忆 又叫情感记忆。

10、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即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4 )情境记忆 是对亲身体验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 的记忆。(5 )逻辑记忆 又称语义记忆(或言语 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 推理与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即用词语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 记忆。3、按记忆信息保留的时间长短,把记忆分为三种记忆系统,即瞬时记 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记忆系统 记忆分为三种记忆系统,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1)瞬时记忆 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记忆信息在感觉通道内 迅速被登记并以感觉映像的形式保留一瞬间的记忆。一般把视觉的瞬时记 忆称为图像记忆,把视觉的瞬

11、时记忆叫做声像记忆。其特点为: 鲜明形象性; 容量大但保留时间很短; 可进入短时记忆。(2 )短时记忆 又称工作记忆、操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是指记忆 信息保持时间在 1 分钟以内或是几分钟的记忆。其特点为: 容量有限; 以听觉编码为主; 可被意识到的;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较完全的; 可进入到长时记忆。3)长时记忆 是指记忆信息保持在 1 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的记忆。其特点为: 容量极大,包括人所记住的一切经验; 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 编码两类; 一般意识不到; 尝试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 扰造成。三者关系 :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它所留下的痕迹为瞬时记忆,没注意 便消失。如加以注意,就

12、转入短时记忆,不及时复述则遗忘。如加以复述, 并编码归类就转入长时记忆,在尝试记忆内储存。在一定条件下又被提取 出来。提取时,信息从长时记忆回到短时记忆,从而被意识到。长时记忆 中的信息,如受干扰或其它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遗忘。四、记忆过程(一)识记1、识记的概念识记是指识别和记住事物,获得和巩固经验的过程。2、识记的方法(1)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3)整体识记与部分识记相结合(2)有明确的识记目的(4)集中识记与分散识记相结合(5)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6)多种感官并用二)保持与遗忘保持 是指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与巩固的过程,是记忆的中间环节。 遗忘 是指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发

13、生错误的再认或回忆,是 与保持相反的过程。* 提高保持效果的策略与方法1)复述;3 )复习: 及时复习;清晨起床和睡前复习;2)过度学习; 把握好复习时间间隔; 试图回忆;过电影五、思维的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两个基本特性:间接性、概括性)六、教学中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2、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3、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4、教授解题策略,灵活变换问题;5、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七、思维的品质及其培养1、思维的品质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 个方面。2、良好思

14、维品质的培养:(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2 )教给学生思维的方式方法; (3)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思维活动。八、想象的概念想象 是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式新形象的 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九、想象的种类1、无意想象 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不由自主地产生的 想象。2 、有意想象 是预先有目的,在一定条件下还需要意志努力的想象。它 是一种富于主动性、有一定程度自觉性和计划性的想象。(再造想象 创 造想象 幻想) 第五章 情感与意志一、什么是情感情感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首先,情 感是指个体的一种体验,即反映一个人的内感受

15、;其次,态度影响人的情 感;再次,情感与需要密切相关。二、情感的外部表现 表情1、表情的 类别 :面部表情、声调表情、体态表情2、表情的 主要特性 :先天遗传性、社会制约性、时代性三、情绪状态的类别1、心境 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心情, 它是指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3、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四、情感的类别1、道德感 是个体根据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评价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时所产 生的情感体验;2、理智感 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 验;3、美感 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食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五、情绪情感的

16、调节1、驾驭欲望2、恰当比较3、悦纳自4、不要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5、认知调整法6、合理地宣泄情绪六、意志的概念1、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2、意志的特征:(1)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性的行动;(2)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3 )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七、意志行动的过程意志行动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 也叫准备阶段,包括动机冲突、确定行动目的、选择 行动方式和制定行动计划等环节。2、执行决定阶段 是意志行动的完成阶段,是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环节。八、意志的品质意志的品质 是指一个人在实践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质,是衡 量人的意志是否坚强的标准。

17、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自觉性、果断性、 坚韧性、自制性。九、受挫者常见的心理和行为反应1、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否认、反向作用、倒退、固执、冷漠、投射、 攻击);2、妥协的心理防御机制(压抑、逃避、合理化、表同作用);3、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幽默、补偿、升华)。十、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2、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3、榜样示范法4 、重视生死观的教育5、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6 、合理地调节由挫折带来的 不良情绪第六章 行为动力理论一、行为动力理论1 、行为动力理论 就是研究人的行为如何被推动和维持的心理学理论, 人类行为动力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构

18、成的十分复杂的系统。(行 为动力的基本特点:启动性、持久性、方向性、强度)。2、关于行为动力的几种理论2)动机的驱力理论;4)动机的认知理论。(1)动机的本能理论;(3 )动机的强化理论;二、需要的概念需要 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引起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源泉。三、需要的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的需要理论4、阿尔德夫的需要理论四、动机的种类1、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3、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五、动机的相互作用2 、勒温的需要理论3 、5、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2、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4 、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默里1、动机的联合2、动机的冲突(双趋式的动机冲突、双避式的动

19、机冲突、趋避式的动机冲突)六、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与激发1、学生学习动机的 发展(1)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驱力成分;( 2)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2 、学生学习动机的 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 )学习材料要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 当的表扬与批评; (5)适当开展竞赛; (6 )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七章 能力与智力一、能力的概念能力 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 特征之一。二、智力的界定智力 又称智能或智慧。智力是指个体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 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

20、核心。三、智力结构理论1、“二因素结构 ”理论; 2 、“群因素结构 ”理论; 3 、“智慧结构 ”理论四、智力测验智力测验 是指用标准化测量工具评定个人智力的高低。 在西方,最早、最著名的智力测验是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为了鉴 定低能儿于 1905 年编织的一套智力测量表,称为 比奈 西蒙量表 。五、能力的发展与培养1、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知识和技能、教育、社会实践、 非智力因素)2、青少年学生的能力培养(1)根据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把握时机,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 不同能力;(2)在培养智力因素的同时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3)创设能力发展的环境,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4)重视

21、和抓紧能力的早期培养。六、能力的差异与教育1、能力的个别差异(1)能力的类型差异;( 2)特殊能力的差异; (3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4 )不同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5)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2、能力差异的因材施教(1)适应能力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 )适应能力差异的教学方式;(3)适应个体差异的教学手段。第八章 人格一、人格的界定人格 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 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二、人格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 2 、稳定性和可塑性; 3、独特性和共同性; 4 、价值性。三、气质的概述气质是 指个体心理活动中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它使人的心理活动 具有某种稳定而独特的个人色彩。(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以及心理 活动指向性等特点)四、气质类型的特征【希波克拉底】1 、多血质 的人表现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世界,情感丰富、外露且 不稳定,行动敏捷,反应迅速,言语丰富,兴趣多样但不持久,思维敏捷 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喜欢与人交往但交情不深,适应环境 比较快;做事缺乏耐性和毅力,稳定性差,容易改变想法。2 、黏液质 的人表现为:情绪稳定且不外露,表情平淡,沉默寡言,安 静稳重,耐受力高,自制力强,踏实做事,注意稳定且难以转移,喜欢沉 思且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