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_第1页
《有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_第2页
《有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_第3页
《有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_第4页
《有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广州市东圃中学 初一年级组 梁高荣本节课教学之前,我们去参加过一些“生本”教育的教学研究,并听了一些课,觉得“生本”教育其实和我们之前的所做的林老师“非线性主干循环”教学模式有非常大的功同点,在“生本”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其实在“非线性”教学模式中也是以学生为本,不过两个不同的地方,前者注重学生在课外的活动,需要学生在上课之前做一些准备工作,然后小组进行合作,自己探讨,总结所学的内容,而后者就是注重在课堂上的学习,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把所有的知识掌握了,回家就不用在去做大量的作业了。我们之前在教学的时候,做的是林老师的“非线性”模式,不过我们不怎么干放手学

2、生去学习,一般都是在老师的带领之下学习的,小组活动也展开的不是很多,(当然也有学生的一些原因),所以所谓非线性的结果就是做题,我们在处理试卷的时候就在试卷里出现了大量的题目,老师很希望学生见到所有的题,总是怕有的学生吃不饱,总想学生见到所有的题型,把自己所知道都塞给学生,所以就出现了,学生不能当堂完成试卷,老师也不能及时的去批改,在听了“生本”教学的模式下的课之后,我觉得学生其实也可以自己去理解,去探索知识,每个学生其实都是很优秀的,为什么我们不放手学生去学呢?在这中情况下我就来了这堂课,在最开始还是不想变化太大就希望学生去回顾旧的知识:温故知新计算(1)-7+3 (2)(+9)+(+5) (

3、3)(-8)+(-4)(4)(+9)+(-5) (5)(-)+(-) (6)(-)+(+0.25)回顾完旧知识之后,利用我们学生最熟悉的温度设计几道练习题:新课引入填空:(1)温度8比3高 列式: (2)温度8比-3高 列式: (3)温度3比-8高 列式: (4)温度-3比-8高 列式: 在做这几道题的时候,我不去给学生结论,让学生在作题的过程发现,让学生先在小组讨论,对过答案,然后站起来来讲他们的发现,在这里2班的同学就反映很积极,加上后面有老师听课,他们都想表现自己,做题,回答问题都是很积极的,有的同学就由于自己温习过,就得到了,有理数减法的法则,也就是把归纳部分都得到了。上面几道题之后,

4、我就让学生利用发现的知识去做一做,上完课之后我觉得其实这个可以放在总结的后面,让学生应用,因为前面我们的探讨中,很多学生都明白了有理数减法的法则,有几个小组都的到了法则,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让他们放手去练。所以我决定后面的教学应该改成这样: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 这个数的 .例 计算:(1)(-32)-(+5) (2)7.3-(-6.8)(3)(-2)-(-25) (4)12-21 解:减号变加号(1)(-32) (+5)=()()= 被减数变相反数 减号变加号 (2)7.3(-6.8)=7.3()=14.1 .被减数变相反数(3)(-2)-(-25)=(4)12-21 = 例题

5、部分其实很多学生都可以完全做对,有个别同学出现问题之后,都可以在小组里解决,在这里主要是让学生形成一个规范,算减法的时候,可以上学生先变减为加,因为学生虽然理解,但是计算的时候还是比较容易出错的。 所以,在学生自己完成例题,并讨论完之后,做了下面的工作,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请你出两道有理数减法计算题考考自己的同桌:(1) (2) 在把下面这道题当成减法的应用:做一做: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分别是8848米和-155米,请问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 应用之后就是练习,在练习中,还是根据林老师的教学方法,对最基础的进行训练,所以基础训练和综合要求全班的同学通过,并在巡堂中给学生做现

6、场解答,关注几个基础较差的同学。基础训练:1. 下列括号内各应填什么数? (1) (+2)-(-3)=(-2)+( )(2)0-(-4)=0 +( ) (3) (-6)-3=(-6)+( ) (4)1-(+39) =1 +( )2. 计算:(1)(+3)-(-2) (2)(-1)-(+2) (3)0-(-3)解:原式=(4)(-14)-(+15) (5)(-14)-(-16) (6)(+12)-(-9)(7)12-(+17) (8) 0-(+52) (9)1-5(10)(-23)-(-12) (11)108-(-11) (12)(-1.3)-2.6综合训练:1. 计算:(1)4.8-(+2.3

7、) (2)(-1.24)-(+4.76) (3)(-3.28)-1解:原式=(4) (5)(6)(7)(8)2.某一矿井的示意图如右:以地面为准A点的高度是4.2米,B、C两点的高度分别是15.6米与30.5米。A点比B点高多少?比C点呢? 为了让有能力的学生,能又所收获,就安排了,一下的一些题,就是下节课才有可能穴学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看怎么样去解。拓展训练:1 计算:(1) (-4)-(+7)-(-5) (2) 3-(-3)-12解:原式=(3)8-(9-10)(4)(3-5)-(6-10)2、 已知a7,b4,c6,求a-b-c的值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入实例,学生听课轻松,课堂活跃,绝大多数同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然后通过生活中和之前讲正负数学习中利用的温度问题来让学生寻找减法的法则,提高了数学的学习兴趣。课堂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