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针灸推拿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1-10-30 11:35:27 论文代写 作者:王友刚 VOTRANTHITH 摘要:综述了近几年来针灸推拿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现状,从针刺、针灸结合、电针、推拿、针刺结合推拿、综合治疗等疗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阐述了针灸推拿治疗本病的优势与不足,为临床更好的应用针灸推拿治疗该病提供参考。关键词:针灸推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述中图分类号
2、:R2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3-0072-0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常见病,可出现发作性眩晕、头痛、耳鸣、视物模糊、复视、语言障碍、共济失调、交叉偏瘫等临床表现,其本质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异常,导致脑干、小脑或部分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可逆性的功能障碍。该病尤以中老年人为多见,常反复发作,近年来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推拿疗法对该病具有见效快、疗程短、复发率低、经济实用等特点,正逐渐被人们接受。现将近几年来针灸推拿治疗该病综述如下。1针刺疗法熊嘉玮1以益气升阳
3、,活血通窍为治疗原则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30例,主穴取百会、四神聪、风池、大椎、气海、足三里、血海,随症配穴,治愈20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7%。董宇翔等2采用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该病。治疗组、对照组各取患者58例,治疗组取风池穴针尖对准鼻尖方向,针感扩散至整个枕部及枕下部;天柱穴直刺或针尖略向外刺,针感放射至枕部最佳。对照组选尼莫地平口服。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27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7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21%,经统计学处理,2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观察治疗前后TCD变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张圣良等3用“项九针”治疗此病,选穴:于左完骨风府右完骨线上分成8等份,每一等份点上各取一穴,共9穴,从左至右分别为穴1至穴9,用30号1.5寸毫针针刺,垂直进针,深度约为1.21.4寸,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出针,总有效率为96.7%。高兵兵等4取风府、双侧风池、翳明、供血,刺入约2030mm,针尖稍向内下方,得气后留针30min,期间行针3次。与西药西比灵相比有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48%,对照组为72.22%,经2检验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
5、05)。张秀国等5采用养血补脑针刺方治疗此病3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主穴取百会、上星、风池、天柱、列缺,配穴取颈夹脊穴、后顶穴,并用口服尼莫地平片作为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83.3%。2针灸疗法有学者采取针灸结合的方法治疗VBI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王晓燕6认为温针灸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血液黏稠度,针灸后脑组织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减轻了脑组织的缺氧状态。取双侧风池穴温针灸治疗该病31例,与单纯针刺风池穴30例作为对照组,双侧风池穴针尖向对侧眼球方向,得气后使针感上传于头,取长约1.5cm艾条置针柄上施以温针灸。结
6、果:温针灸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针灸组。梁立安等7采取针灸治疗30例VBI患者,针刺取风池(双)、肩中俞(双),并艾灸大椎、悬钟(双),对照组30例不加灸。治疗结果经秩和检验,2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刘峻8选取百会、风池(双)、脑空(双)、两侧颈27夹脊穴治疗52例患者,针刺得气后,将已备好的长约3cm艾条套于针柄上点燃施灸,每穴灸3炷,以患者感觉局部温热为宜(主要为风池、夹脊穴)。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尼莫地平及西比灵,15d后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57.7%)明显高于对照组(28.6),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1%,对照组为76.2%,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
7、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3电针疗法于秀等9选取风池、天柱、供血、大椎、风府并配合电针治疗该病40例,风池穴针尖微向下,向喉结方向刺;供血刺向对侧口唇方向;天柱穴直刺;大椎微向上,风府穴直刺。将电麻仪导线正极接风池穴的针柄,负极接供血穴的针柄,同侧相接,选疏波,以头部轻度抖动为宜。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10mL。2组患者治疗前后TCD变化比较:2组对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乐小燕10采用浅刺配合电针治疗该病20例,认为浅刺针法通过针刺皮部,刺激浅表的络脉,发挥“溢奇邪”、“通荣卫”的作用,使络脉
8、通畅、营卫调和,开窍益智以醒脑神,恢复脑部的神机。取穴:风池、肩井、肾俞、外关、足三里、三阴交。用15mm的32号毫针与皮肤呈30°角快速进入皮下,沿皮下刺入约10mm,将针体留在皮下组织浅层,接上海产的G6805电针仪,用连续波,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取穴同浅刺针法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赵宏等11电针太阳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组:针刺双侧太阳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加电针,选用电针频率80Hz,间歇波,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天针灸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2周。对照组选取电针双侧蠡沟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7.14%,对
9、照组有效率为51.43%,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4推拿手法治疗王环仁等12运用脏腑图点穴治疗VBI患者56例,认为脏腑图点穴具有调气通脉、升清降浊、健脑益髓之作用。腹部点穴,可以通过调畅中焦气机而调全身气机,使水谷精微化生气血而祛生痰之源,浊阴得降而已生痰瘀得化得祛,元气得充。背部督脉、膀胱经点穴理筋可以通督升阳,活血通络,任督河车流转,气血畅通,清升浊降,髓海得养,眩晕等症状自除。取穴:中脘、建里、气海、阑门、带脉、章门、左梁门、右石关、巨阙、哑门、风池、风府、大椎、肩井、膏肓、脾俞、肾俞。对照组:针刺治疗双侧风池、天柱、C4C6颈夹脊56例。结果:治疗组痊愈29例(51.9%),好转2
10、4例(49.2%),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痊愈23例(41%),好转25例(44.6%),总有效率为85.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梁立安等13运用针刺推拿结合治疗3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取得理想疗效。方法:先用拿捏、按揉等手法放松患者颈部肌肉,后采用端坐膝顶提肩法、定点旋转复位法对颈部予以复位,最后以拿、揉、拍打等放松手法收功。针刺穴取风池、肩中俞。针用补法,风池穴以针感到达头顶为佳。选取单纯针刺、单纯推拿治疗作为对照组。3组均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后休息1d。1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0%、83.3%,治疗组疗效
11、明显优于对照组。6综合疗法洒玉萍14采用大椎刺络拔罐配合针刺风池、天柱治疗VBI患者35例,先在大椎穴用皮肤针由轻渐重中等强度叩刺约23min,以皮肤潮红并有轻微出血点为度,后用中号玻璃罐闪火拔之,留罐10min。再取风池、天柱穴常规针刺,以得气为度,10min行针1次,留针2030min,每日1次。大椎穴皮肤隔日或3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治愈10例,占28.57%;显效15例,占42.86%;有效7例,占20%;无效3例,占8.57%,总有效率为91.43%。蔡以生等15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此病,自拟益气聪明汤加减配合针灸风池、颈夹脊,对照组选用口服西比灵胶囊,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
12、照组81.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杨璀健16针刺及中药薰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针刺取穴:百会、四神聪、风池(双)、脑空(双)、两侧颈27夹脊穴,颈部穴位得气后,接G26805型电针仪以低频连续波刺激,强度以患者忍受为限,留针30min。针刺后再行智能熏蒸治疗保健仪治疗,对照组常规口服尼莫地平、西比灵、太极通天液。治疗组痊愈率(52.7%)明显高于对照组(28.6%),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另外,有许多学者运用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719。7结语综上所述,关于针灸推拿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3、的临床报道,大致以针刺疗法、针灸疗法、电针疗法、推拿疗法、针刺结合推拿疗法、综合疗法等,具有方法多,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同时根据以上临床报道,针灸推拿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治疗上选用穴位随意性较大,尚无最佳穴位组合;临床研究设计尚不够严谨,使用随机盲法观察者较少,普遍选取样本数较少,并缺乏对患者疗效的长期跟踪观察;疗效标准多以症状、体征的改善为主,少有客观金指标;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等,这些都值得今后研究。此外,国际上已用后循环缺血概念取代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国际疾病分类中已不再使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认为该病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颈椎骨质增生仅
14、是罕见的情况,颈椎病不是主要病因,对此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应尽快与国际医学接轨。参考文献:1熊嘉玮.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6):923924.2董宇翔,张萌,孙晓峰.针刺风池、天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5,25(12):841843.3张圣良,莫新华.“项九针”针法对椎-基底动脉影响的临床研究治疗方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6):5657.4高兵兵,赵敬东.项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09,24(10):19271928.5张秀国,张月.养血补脑针刺方治疗气血不足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
15、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2009,26(3):211212.6王晓燕.温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1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8(2):1618.7梁立安,蒋垂刚,胡湘.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及机理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1):68.8刘峻.温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治疗方法J.医学综述,2007,24(13):20392040.9于秀,罗立欣.电项针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7):101102.10乐小燕.浅刺针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J.广西中医药,2007,30(
16、3):4344.11赵宏,刘志顺,杨涛.电针太阳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0):89.12王环仁,迟晓伟.脏腑图点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6,21(7):2627.13梁立安,陈文,胡湘.针刺推拿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及机理研究J.中国针灸,2005,25(1):1518.14洒玉萍.大椎刺络拔罐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5例J.河北中医,2007,29(1):4647.15蔡以生,王峰.益气聪明汤合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9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5):449450.16杨璀健.加用针刺及中药熏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2):4547.17李庆洁.痰瘀同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488489.18廖瑜修.益气活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5):520521.19袁明,钟的灵,王成.祛痰活血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2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食品饮料行业仓储自动化改造与库存优化研究
- 四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题解
- 网络营销策略及效果评估报告范本
- 年级组长岗位职责与工作指南
- 数字化评测工具在考试管理中的应用
- 无人便利店运营全流程商业计划书
- 2025中国数据中心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5中国数字经济转型趋势与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 2025中国数字孪生技术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高级行政助理岗位技能培训教材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试题及答案(2025年)
- 基础护理第七版试题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中层复合酸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5)解读 2
- 中华财险2025年校园招聘行测笔试
- 2025年蓝海新材料(通州湾)有限责任公司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8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诺丁山(Notting-Hill)1999-中英对照-台词本-双栏单词标注
- 关节外科进修汇报
- 高温熔融作业安全培训课件
- 2026届北京首师附大兴北校区化学九上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中学部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 高速标识基础施工方案(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