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部分经皮收制剂_第1页
第十八部分经皮收制剂_第2页
第十八部分经皮收制剂_第3页
第十八部分经皮收制剂_第4页
第十八部分经皮收制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经皮吸收制剂经皮吸收制剂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经皮传递系统经皮传递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systems, tdds)又称又称经皮治疗系统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el (transdermel therapeatictherapeatic systems, tts) systems, tts)系指经皮给药的新制剂。系指经皮给药的新制剂。该制剂经皮肤敷贴方式给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该制剂经皮肤敷贴方式给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

2、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在各组织或病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在各组织或病变部位起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变部位起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 经皮吸收制剂既可以起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起全身治疗作经皮吸收制剂既可以起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起全身治疗作用,为一些慢性疾病和局部镇痛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一种简用,为一些慢性疾病和局部镇痛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一种简单、方便和有效的给药方式。单、方便和有效的给药方式。 常用的剂型为贴剂常用的剂型为贴剂(patch),还有软膏剂、硬膏剂、涂剂和,还有软膏剂、硬膏剂、涂剂和气雾剂等。气雾剂等。 一、一、tdds tdds 的发展与特点的发展与特点优点:优点: 可避免口服给

3、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可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应及胃肠灭活;可维持恒定的最佳血可维持恒定的最佳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减少胃肠给药的副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减少胃肠给药的副作用;作用;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用药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次数;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差异,且患者可以自主用量,减少个体差异,且患者可以自主用药,也可以随时停止用药。药,也可以随时停止用药。tdds tdds 的局限性:的局限性: 由于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率低,只有作用由于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率低,只有作用剧烈的药物,即用药剂量很小就能产生药剧烈的药物,即用药剂量很小

4、就能产生药效的药物才能选用;效的药物才能选用;不是所有的药物都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于制备透皮传递系统,特别是对皮肤具适于制备透皮传递系统,特别是对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致敏性的药物;有强烈刺激性、致敏性的药物;要防止要防止控制释放速度的薄膜破裂或损坏,否则会控制释放速度的薄膜破裂或损坏,否则会引起释放速度的剧烈增加,可能导致严重引起释放速度的剧烈增加,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的后果。二、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与吸收途径二、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与吸收途径(一)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一)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 皮肤的结构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即角质皮肤的结构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即角质层、生长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层、生

5、长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角质层和生长表皮合称表皮角质层和生长表皮合称表皮(epidermis)。( (二二) )药物在皮肤内的转移药物在皮肤内的转移 1、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扩散到、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扩散到毛细血管,转移到体循环,是药物透毛细血管,转移到体循环,是药物透过皮肤吸收主要途径。过皮肤吸收主要途径。2、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附属器官、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附属器官吸收。吸收。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经皮吸收制剂大致可分为四类:经皮吸收制剂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一)膜控释型膜控释型 膜控释型膜控释型tdds(membrane-moderate

6、d type tdds)主要由无渗透性背衬层、药物贮库、主要由无渗透性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粘胶层和防粘层五部分组成。控释膜、粘胶层和防粘层五部分组成。 背衬层通常以软铝塑材料或不透性塑料薄背衬层通常以软铝塑材料或不透性塑料薄膜,如聚苯乙烯、聚乙烯、聚酯等制备而膜,如聚苯乙烯、聚乙烯、聚酯等制备而成。成。(二二)粘胶分散型粘胶分散型 粘胶分散型粘胶分散型tdds(adhesive dispersion type tdds)的药库层及控释层均由压的药库层及控释层均由压敏胶组成。敏胶组成。 药物分散或溶解在压敏胶中成为药物药物分散或溶解在压敏胶中成为药物贮库,均匀涂布在不渗透背衬层上。贮库,均

7、匀涂布在不渗透背衬层上。(三三)骨架扩散型骨架扩散型 药物均匀分散或溶解在疏水性或亲水性的药物均匀分散或溶解在疏水性或亲水性的聚合物骨架中,然后分剂量成固定面积大聚合物骨架中,然后分剂量成固定面积大小及一定厚度的药膜,与压敏胶层、背衬小及一定厚度的药膜,与压敏胶层、背衬层、及防粘层复合即成为骨架扩散型层、及防粘层复合即成为骨架扩散型tdds(matrix-diffusion type tdds) ,也,也可以在符合后再行分割。可以在符合后再行分割。(四四)微贮库型微贮库型 微贮库型微贮库型tdds(microreservoir type tdds)的兼有膜控释型和骨架扩散型的特的兼有膜控释型和

8、骨架扩散型的特点。其一般制备方法使先把药物分散在水点。其一般制备方法使先把药物分散在水溶性聚合物(如溶性聚合物(如peg)的水溶液中,在将)的水溶液中,在将该混悬液均匀分散在疏水性聚合物中,在该混悬液均匀分散在疏水性聚合物中,在高且变机械力下,使之形成微小的球形液高且变机械力下,使之形成微小的球形液滴,然后迅速交联疏水聚合物分子使之成滴,然后迅速交联疏水聚合物分子使之成为稳定的包含有球型液滴药库德分散系统,为稳定的包含有球型液滴药库德分散系统,将此系统制成一定面积及厚度的药膜,置将此系统制成一定面积及厚度的药膜,置于粘胶层中心,加防粘层即得。于粘胶层中心,加防粘层即得。第二节第二节 经皮制剂的

9、研究经皮制剂的研究(一一)生理因素生理因素 1、皮肤的水合作用;、皮肤的水合作用;2、角质层的厚度;、角质层的厚度; 3、皮肤的条件;、皮肤的条件;4、皮肤的结合作用与代谢作用。、皮肤的结合作用与代谢作用。一、影响经皮制剂吸收的因素一、影响经皮制剂吸收的因素 (二二)剂型因素与药物性质剂型因素与药物性质1、药物剂量和药物浓度、药物剂量和药物浓度 tdds首选药物:首选药物:一般是剂量小、作用强的药物;一般是剂量小、作用强的药物;半衰期短需要半衰期短需要频繁给予的药物;频繁给予的药物;常规口服或注射给药的药效常规口服或注射给药的药效不可靠或具严重福副作用的药物。不可靠或具严重福副作用的药物。 2

10、、分子大小及脂溶性、分子大小及脂溶性 分子量大于分子量大于600的物质较难通过角质层。的物质较难通过角质层。 药物的药物的扩散系数与分子量的平方根或立方根成反比,分扩散系数与分子量的平方根或立方根成反比,分子量愈大,分子体积愈大,扩散系数愈小;子量愈大,分子体积愈大,扩散系数愈小;3、ph和和pka; n很多药物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它们以分子形很多药物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它们以分子形式存在时有较大的经皮透过能力,而离子型药物式存在时有较大的经皮透过能力,而离子型药物一般不易透过角质层。一般不易透过角质层。4、tdds中药物浓度;中药物浓度;n药物在皮肤中的扩散是依赖于浓度梯度的被动扩药物在

11、皮肤中的扩散是依赖于浓度梯度的被动扩散,其推动力是皮肤两侧的浓度梯度,散,其推动力是皮肤两侧的浓度梯度,tdds中中的药量对维持该浓度梯度具有重要作用。的药量对维持该浓度梯度具有重要作用。 5、熔点与热力活度。、熔点与热力活度。n熔点高的水溶性或亲水性的药物,在角质层的透熔点高的水溶性或亲水性的药物,在角质层的透过速率较低。过速率较低。n药物经皮吸收的速度依赖于药物热力学活度,其药物经皮吸收的速度依赖于药物热力学活度,其活度在饱和状态下最大。活度在饱和状态下最大。二、二、tddstdds中常用的经皮吸收促进剂中常用的经皮吸收促进剂 经皮吸收促进剂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

12、ncers) 是指能够降低药物通过皮肤的阻力,加是指能够降低药物通过皮肤的阻力,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速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 理想的经皮吸收促进剂应对皮肤无损害理想的经皮吸收促进剂应对皮肤无损害或刺激、无药理活性、无过敏性、理化或刺激、无药理活性、无过敏性、理化性质稳定、与药物及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质稳定、与药物及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无反应性、起效快以及作用时间长。性、无反应性、起效快以及作用时间长。1、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自身可以渗入皮肤并可能与皮表面活性剂自身可以渗入皮肤并可能与皮肤成分相互作用,改变皮肤透过性质。肤成分相互作用,改变皮肤透过性质。 非离子型主要增加角质层类脂

13、流动性,刺非离子型主要增加角质层类脂流动性,刺激性小,透过促进效果也最差,可能是由激性小,透过促进效果也最差,可能是由于临界胶团浓度于临界胶团浓度(cmc)较低,药物容易被较低,药物容易被增溶在胶束中而较少释放有关。增溶在胶束中而较少释放有关。 离子型与皮肤的相互作用较强,但连续应离子型与皮肤的相互作用较强,但连续应用后会引起红肿、干燥或粗糙化。用后会引起红肿、干燥或粗糙化。2、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亚砜(dmso)(1) dmso 吸收促进机理:与皮肤相互作用和对药吸收促进机理:与皮肤相互作用和对药物增溶。物增溶。 缺点:具有皮肤刺激性和恶臭。缺点:具有皮肤刺激性和恶臭。 (2)癸基甲基亚砜(癸

14、基甲基亚砜(dcms ) 用量较少,对极性药物的促进能力大于用量较少,对极性药物的促进能力大于非极性药物。非极性药物。3、氮酮类化合物、氮酮类化合物 对亲水性药物的吸收促进作用强于亲脂对亲水性药物的吸收促进作用强于亲脂性药物性药物。4、醇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 含有含有25个碳原子的短链醇能溶胀个碳原子的短链醇能溶胀和提取角质层中的类脂,增加药物和提取角质层中的类脂,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从而提高极性和非极性的溶解度,从而提高极性和非极性药物的经皮透过。药物的经皮透过。5.其他吸收促进剂其他吸收促进剂 挥发油挥发油 ,如薄荷油、桉叶油、松节油,如薄荷油、桉叶油、松节油等等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氨基酸及其

15、衍生物 磷脂和油酸磷脂和油酸三、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新技术三、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新技术1、物理学方法、物理学方法(physical approach): 除去角质层除去角质层(striping of stratum corneum); 角质层的水化作用角质层的水化作用(hydration of stratum corneum); 离子渗透法离子渗透法(iontophoresis); 电电致孔法致孔法(electroporesis); 超声波法超声波法(phonophoresis); 温热热能法温热热能法(thermal energy); 无针注射系统,包括无针液体注射器无针注射系统,包括无针液体

16、注射器(liquid injection)、无针粉末注射器、无针粉末注射器(powder injection)。脂质类物质的合成脂质类物质的合成(synthesis of lipophilic analogs);角质层去脂质化角质层去脂质化(delipidization); 化学吸收促进剂的合用化学吸收促进剂的合用(coadministration of chemical permeation enhancer); 前体药物的合成前体药物的合成(synthesis of prodrugs)。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chemical approach)3、生化学方法、生化学方法(biochemi

17、cal approach)生物转化前体药物的合成生物转化前体药物的合成(synthesis of bioconvertible prodrugs);皮肤代谢抑制剂的合用皮肤代谢抑制剂的合用(coadministration of methabolism inhibitor)。(三三) 离子导入技术离子导入技术 (iontophoresis) 离子导入技术是利用电流离子经电极定离子导入技术是利用电流离子经电极定位导入皮肤或粘膜、进入局部组织或血位导入皮肤或粘膜、进入局部组织或血液循环的一种生物物理方法。液循环的一种生物物理方法。anodecathodea1-d+a2-h+cl-na+bloods

18、kin (indifferent site)bufferdrug formulationrelease is controlled by; (1) ionization of drug (2) rate of migration to opposite electrodecan vary via current manipulationconstant current generatorskin (application site)离子导入技术示意图:离子导入技术示意图:影响离子导入有效性的因素:影响离子导入有效性的因素:(1)药物的解离性质;药物的解离性质;(2)药物的浓度;药物的浓度; (

19、3)介质的介质的ph值;值; (4)电流;电流; (5)离子电极。离子电极。( (二二) )超声波技术超声波技术 超声波技术作为物理学的方法应用于超声波技术作为物理学的方法应用于药物的经皮吸收,首先是由药物的经皮吸收,首先是由fellingerfellinger和和schmidschmid把氢化可的松软膏用于关节把氢化可的松软膏用于关节炎治疗中。炎治疗中。超声波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的作用机制超声波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的作用机制可分为两种:可分为两种:1 1、超声波改变皮肤角质层结构、超声波改变皮肤角质层结构 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角质层中的脂质结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角质层中的脂质结构重新排列形成空洞。构重新

20、排列形成空洞。 2 2、通过皮肤的附属器产生药物的传递透、通过皮肤的附属器产生药物的传递透过过(convective transport)(convective transport)通道通道 在超声波的放射压和超微束在超声波的放射压和超微束(microstreaming(microstreaming) )作用下形成药物的作用下形成药物的角质层中的脂质结构重新排列形成空角质层中的脂质结构重新排列形成空洞。洞。影响超声波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的主要影响超声波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的主要因素:因素: 1 1、超声波的波长;、超声波的波长; 一般用于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超声波一般用于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超声波波长

21、选择在波长选择在90khz250khz范围。范围。2 2、超声波的输出功率;、超声波的输出功率; 3 3、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理化性质。(三)无针头注射系统(三)无针头注射系统 无针头注射系统分为无针头注射系统分为无针头溶液注射系无针头溶液注射系统统和和无针粉末注射系统无针粉末注射系统两种。两种。 1、无针头溶液注射器、无针头溶液注射器2、无针粉末注射器(、无针粉末注射器(powderjact) 四、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内容四、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内容(一一)经皮吸收制剂的处方研究步骤经皮吸收制剂的处方研究步骤 1、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动学性质进行、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动学性质进行可行性分

22、析;可行性分析;2、建立药物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研究;、建立药物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研究; 3、设计经皮给药系统,了解药物的经皮透、设计经皮给药系统,了解药物的经皮透过率,测定体外药物的透过率与时滞;过率,测定体外药物的透过率与时滞; 4、进行药动学研究;、进行药动学研究; 5、进行临床研究。、进行临床研究。(二)药物透过速率的计算(二)药物透过速率的计算 角质层中药物的透过速率角质层中药物的透过速率( (吸收速吸收速度度)j(dq/dt)j(dq/dt): ): j=dq/dt=acspsc=acskd/hj=dq/dt=acspsc=acskd/h 式中,式中,cscs基质中药物的浓度;基

23、质中药物的浓度;pscpsc角质角质层中药物的透过系数;层中药物的透过系数;a a透过有效面积;透过有效面积;k k角质层与基质间的分配系数;角质层与基质间的分配系数;d d角质角质层中药物的扩散系数;层中药物的扩散系数;h h角质层厚度。角质层厚度。 通常其透过速率一定,属于零级反应过通常其透过速率一定,属于零级反应过程。程。 经皮给药后到达稳态药物浓度所需时间经皮给药后到达稳态药物浓度所需时间称为滞留时间称为滞留时间(lag time)(lag time)。 t tlaglag=h=h2 2/6d /6d 通常药物的滞留时间在一小时以内。通常药物的滞留时间在一小时以内。( (三三) )经皮

24、吸收的药动学解析经皮吸收的药动学解析 经皮吸收主要是以扩散过程为基础,其经皮吸收主要是以扩散过程为基础,其实验结果的分析基本上采用扩散模型。实验结果的分析基本上采用扩散模型。 药物经皮吸收过程包括经皮透过过程和药物经皮吸收过程包括经皮透过过程和透过后的体内吸收过程,采用隔室模型透过后的体内吸收过程,采用隔室模型或隔室模型与扩散模型结合起来解析。或隔室模型与扩散模型结合起来解析。 扩散池由供给室扩散池由供给室(donor cell)(donor cell)和接收室和接收室(receptor cell)(receptor cell)组成,在两室之间可组成,在两室之间可夹持皮肤样品、夹持皮肤样品、t

25、ddstdds或其他膜材料,或其他膜材料, 在扩散室一般装入药物或其裁体,接收在扩散室一般装入药物或其裁体,接收室填装接收介质。室填装接收介质。 常用的扩散池有直立式和卧式两种。常用的扩散池有直立式和卧式两种。( (四四) )体外经皮吸收的研究体外经皮吸收的研究1、透皮扩散池、透皮扩散池2、扩散液和接收液、扩散液和接收液 (1)(1)扩散液:对于难溶性药物,一般选择其饱和水溶扩散液:对于难溶性药物,一般选择其饱和水溶液;对溶解度较大的药物,应保证扩散液浓度大液;对溶解度较大的药物,应保证扩散液浓度大于接收液浓度于接收液浓度( (至少至少1010倍以上倍以上) )。 (2)(2)接收液:最简单的

26、接收液是生理盐水和磷酸盐缓接收液:最简单的接收液是生理盐水和磷酸盐缓冲液。冲液。 在接收液中药物的溶解性能小,可选用不同浓度在接收液中药物的溶解性能小,可选用不同浓度的的peg400peg400、乙醇、甲醇、异丙醇水溶液以及一、乙醇、甲醇、异丙醇水溶液以及一些表面活性剂溶液等。些表面活性剂溶液等。3、皮肤的种类和皮肤的分离技术、皮肤的种类和皮肤的分离技术 大多数动物皮肤的角质层厚度小于人体大多数动物皮肤的角质层厚度小于人体皮肤,皮肤, 毛孔密度高,药物透过较人皮肤毛孔密度高,药物透过较人皮肤容易。容易。 必须注意不损伤角质层。必须注意不损伤角质层。第三节第三节 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经皮吸收制剂的

27、制备一、膜材的加工和改性一、膜材的加工和改性 1 1、膜材的加工方法、膜材的加工方法 (1)(1)涂膜法涂膜法 (2)(2)热熔法热熔法 挤出法;挤出法; 压延法。压延法。2 2、膜材的改性、膜材的改性 (1)(1)溶蚀法溶蚀法 (2)(2)拉伸法拉伸法 单轴取向;单轴取向; 双轴取向。双轴取向。二、制备工艺二、制备工艺 经皮给药系统根据其类型与组成有不同经皮给药系统根据其类型与组成有不同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 1 1、涂膜复合工艺;、涂膜复合工艺; 2 2、充填热合工艺;、充填热合工艺; 3 3、骨架粘合工艺、骨架粘合工艺。44 45 46 三、经皮给药系统

28、高分子材料三、经皮给药系统高分子材料( (一一) )膜聚合物与骨架聚合物膜聚合物与骨架聚合物 1 1、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 (ethylene vilnylacetatevilnylacetate copolymer copolymer,eva) eva) 可用于热熔法或溶剂法制备膜材。无毒、可用于热熔法或溶剂法制备膜材。无毒、柔性好、有良好的相容性,性质稳定,柔性好、有良好的相容性,性质稳定,但耐油性差。但耐油性差。 2 2、聚氯乙烯、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olyvinyl chloride,pvc) pvc) 热塑性塑料,在一

29、般有机溶剂中不溶,热塑性塑料,在一般有机溶剂中不溶,化学性质稳定,机械性能强。化学性质稳定,机械性能强。 用于制取薄膜的聚氯乙烯常加入用于制取薄膜的聚氯乙烯常加入3070%3070%的增塑剂,称为软聚氯乙烯。的增塑剂,称为软聚氯乙烯。3 3、聚丙烯、聚丙烯(polypropylene(polypropylene,pp) pp) pppp薄膜具有优良的透明性、强度和耐热性,薄膜具有优良的透明性、强度和耐热性,吸水性很低,可耐受吸水性很低,可耐受100100以上煮沸灭菌。以上煮沸灭菌。4 4、聚乙烯、聚乙烯(polyethylene(polyethylene,pe) pe) 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和

30、耐化学腐蚀性能,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安全无毒,有很好的防水性但气密性较差,安全无毒,有很好的防水性但气密性较差,较厚的薄膜可耐受较厚的薄膜可耐受9090以下热水。以下热水。 5 5、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 pet) 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耐酸碱和多种有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耐酸碱和多种有机溶剂,吸水性低,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机溶剂,吸水性低,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玻璃化温度,化学性能稳定。玻璃化温度,化学性能稳定。 ( (二二) )压敏胶压敏胶 压敏胶压

31、敏胶(pressure sensitiv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adhesive,psa)psa)是指在轻微的压力下是指在轻微的压力下即可实现粘贴同时又容易剥离的一类胶即可实现粘贴同时又容易剥离的一类胶粘材料。粘材料。 药用药用tddstdds压敏胶应对皮肤无刺激、不压敏胶应对皮肤无刺激、不致敏、与药物相容和具有防水性能等要致敏、与药物相容和具有防水性能等要求。求。( (二二) )压敏胶压敏胶1 1、聚异丁烯、聚异丁烯(pib)(pib)类压敏胶类压敏胶 2 2、丙烯酸型压敏胶、丙烯酸型压敏胶 3 3、硅橡胶压敏胶、硅橡胶压敏胶 ( (三三) )背衬材料、防

32、粘材料与药库材料背衬材料、防粘材料与药库材料 1 1、背衬材料、背衬材料 常用多层复合铝箔,即由铝箔、聚乙常用多层复合铝箔,即由铝箔、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膜材复合而成的双层或烯或聚丙烯等膜材复合而成的双层或三层复合膜。还有三层复合膜。还有petpet、高密度、高密度pepe、聚苯乙烯等。聚苯乙烯等。2 2、防粘材料、防粘材料 常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四常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碳酸酯等高分子膜材。氟乙烯、聚碳酸酯等高分子膜材。3 3、药库材料、药库材料 药库材料很多,较常用的有卡波沫、药库材料很多,较常用的有卡波沫、hpmchpmc、pvapva等。等。四、经皮吸收制剂的

33、质量控制四、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控制 ( (一一) ) 经皮吸收制剂释放度测定法经皮吸收制剂释放度测定法 tddstdds制剂的评价可分为体外和体内评价制剂的评价可分为体外和体内评价两部分:两部分: 1 1、体外评价、体外评价 主要包括含量测定、体外释放度检查,体主要包括含量测定、体外释放度检查,体外经皮透过性的测定及粘着性能的检查等。外经皮透过性的测定及粘着性能的检查等。 释放度测定方法在各国药典均有规定,鉴释放度测定方法在各国药典均有规定,鉴于这些方法确定的基础主要是固体缓释及于这些方法确定的基础主要是固体缓释及控释制剂,所以用来测定控释制剂,所以用来测定tddstdds的释放度的释放度需要改进或增加某些附加条件。需要改进或增加某些附加条件。2 2、体内评价、体内评价 主要是指生物利用度的测定和体内外相主要是指生物利用度的测定和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关性的研究。 粘性是粘性是tddstdds制剂的重要性质之一。制剂的重要性质之一。 1 1、粘附力、粘附力(adhesive strength)(adhesive strength)的测定的测定 粘附力指的是贴剂与皮肤或与基材充分接粘附力指的是贴剂与皮肤或与基材充分接触后产生的抵抗力。触后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