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七高炉开炉料填充及布料测试方案_第1页
本钢七高炉开炉料填充及布料测试方案_第2页
本钢七高炉开炉料填充及布料测试方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钢七高炉开炉料添充及布料测试方案本钢第二炼铁厂2005年7月一、前言本钢七号高炉采用了 PW公司的串罐无料钟炉顶设备。为摸索其布料规律, 获得该高炉在本厂原燃料、设备条件下的布料规律,以指导生产,为此,在高炉 装料时要进行布料规律测试。料面测试小组成员:组长:王明强成员:承包单位、技术中心、机动科、技术科、七号高炉 要求:装料期间工程承包单位要有设备维护人员在现场(包括计算机调试 人员)(李世鹏负责)。二、试验测定的内容和安排位置 本方案测定内容有六项,见下表:表序 号项目目的安排位置1料罐最大容积的标疋测定称量料罐的实际最大装焦量炉缸2检验串罐炉顶设备 的性能检验11个布料档位的合理性;做

2、 布料溜槽正反转的步进功能测试。炉缸、炉腹3FCG标定明确0、C在不同料流调节阀开度 与下料量的关系,确定正常布料的 料流阀开度角炉腹、炉身4料流落下轨迹明确0、C在不同溜槽倾角的落下 轨迹炉腹、炉身5料面形状测定测试不同溜槽档位和炉料形状的 关系,中心加焦在炉内的位置炉身上部6料层厚度测定测试0、C层正常料的料面厚度炉身上部注:1、在布料测试的同时对矿槽下漏料速度、主皮带及矿、焦运输机的实际运 料速度进行测试。2、具体每dump如何装料见附页3、 测试网格的安装要在炉内吊盘拆除前安装好(林永光、吴小光负责)。测定区间安排示意图(见图一)4、在料面测试前炉顶十字测温装置先不安装,待料面测试完毕

3、后再安装(林永 光、吴小光负责)三、高炉料填充及料面测定日程安排安排见表二,本表按凉炉结束,烘炉导出管已拆除,人员可以进入炉缸工作 开始即:测定工作日计划表表二日期工作内容备注第1天1、装料前实际测试现场旋转溜槽与 CRT画面旋转溜 槽倾角角度偏差、测试现场料流阀开度与CRT画面料 流阀开度偏差(调试偏差符合规定)。2、安装测量网 格装置(见图二)。3、安装装料测量设备、照明、通 风装置、软扶梯等。4、打开炉顶处各人孔。5、人孔 处安全红白线拉好,探尺球阀关闭。6、炉顶的氮气、 蒸汽关闭,热风炉处于到流休风状态。7、风口全部堵 泥。8炉顶安装苫布以备测量人员使用。测试装置安装前的准备阶段 (1

4、、2、8需提前测量、安装)第2天称量料罐最大容积的标定:1、打开称量料罐上密封阀 处人孔。2、中控室与炉顶对讲机联系,往称量料罐装 焦炭至上密封阀开启(不旋转)后,阀板距料罐内焦 炭面距离为200mm,记录焦炭量并摄像(人孔处)。3、 关闭上密封阀处的人孔,关紧。具体上焦量为 15t+5t+2t+1t+ .记录测量表 见表4,按焦炭 的堆比重计算 出料罐的最大 容积。第3天1、焦炭的FCG测定。2、焦炭料流洛下轨迹的测疋。4、矿石的FCG测定。5、矿石料流洛下轨迹测疋。注意料线大于 6m。测量记录表5 测量记录表6 测量记录表7 测量记录表8第4天1、继续填充料至4m料线。2、测量料面形状、料

5、层 厚度。3、关闭炉顶各人孔结束装料。测量记录表9四、布料试验:(每dump料中控室人员必须告诉炉顶装料人员何料种、料流阀开度及旋转溜槽倾角)1、称量料罐最大容积标定:(李鑫、李秀峰负责)1. 1、目的:本厂称量料罐有效容积为 50m3,因为上密封阀在运转时有一定运 转范围,实际可装料容积的测量对日后的正常生产有指导作用。1. 2、标定方法:先将15t焦炭装入称量料罐,打开料罐人孔,观察上密封阀阀板与料面的距 离,酌情加入小批量的焦炭,当料面距上密阀板开启时(不旋转)下沿距离200mm 时,停止向料罐加料,此时称量料罐的累计加焦量即为最大装焦炭量。利用 Vmax=累计焦炭量/焦炭堆比重。1.

6、3参加人员及工具:(1)测试人员:炉顶2人(联系、观察、记录);中控室2人(指挥、联系、记 录);槽下2人(联系、观察、记录)(2)配合人员:钳工 2 人(开、关人孔);上料工 2 人(配合上料)(3)工具:开关人孔用具、人孔密封圈一只;五节手电筒两只;对讲机一队; 钢卷尺一把。2、FCG 标定:(李鑫、李秀峰负责)2.1 目的:通过实测得出料流阀在不同开度丫。的各种炉料的料流速Q(t/s),得出丫=f(Q)的回归方程,进而给出计算机软件所需的 丫一 Q矩阵点。2.2 方法:甲人用秒表在中控室测定料流阀打开到下料罐发出 “料空”信号的时间, 乙 人用秒表在炉顶方人孔处测定溜槽出料到出料结束的时

7、间 (料流阀打开甲人用对 讲机说开始,乙人即按秒表;溜槽布料完毕乙人即按秒表结实) 。甲乙两人测定 均正常时,所测数据以甲人为准。料流阀的最小开度应能保证工艺对最小料流量的要求,并且保证料流的顺 畅,不卡料。如所设定的开度角,料流出现不畅通或卡料现象,此开度角应确定 为极限角,日后正常生产时不得小于此角度。参考:料流阀最小开度35.0°。料流阀最大开度应能保证工艺对最大料流量的要求而又不超过设备能力, 工 艺对最大料流量的要求为:矿石 1000kg/s;焦炭250kg/s。2.3参加人员与工具:( 1 )、测试人员: 4人(炉顶 2人、中控室 2人,一人卡秒表一人记录) ; (2)、

8、配合人员:当班的上料工(配合上料) ;( 3)、工具:秒表 2 只、对讲机 1 对、方人孔处按照明;( 4)、安全注意事项:炉顶拆卸方人孔门后, 必须安装安全栏杆或拉安全警戒线, 非测试人员不得 入内。夜间测试时,为看清炉内的情况,须使用探照灯。3、料流落下轨迹的测定(马利科、迟臣焕、李鑫、李秀峰负责)3.1、目的:炉料下落轨迹是开炉后高炉操作通过改变落料点, 来推算料面性状 (仿真模 型),是调整炉内煤气流分布的重要依据,因此,该测试是一项重要工作。3.2、方法:料流落下轨迹测试网格见附图一。 为减少工作量, 本次网格只做一扇, 标记 好网格的中心位置,水平安装到到 0.0m 料线(网格上边

9、横杆水平,位于零料线 处),并保证测量横杆的水平,水平横杆在布料前都要用石灰水喷涂过。当布料 溜槽以某一档位进行布料时, 料流就会穿过这 9 根水平横杆, 摄影、摄像同时进 行拍摄,录像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后,计算出料流的轨迹曲线。3.3、参加人员和工具:(1)测试人员: 6人(炉顶 4人、中控室 2人)。(2)工具:数码相机二台、摄像机一台、计算机及相连的摄像头二套(技术中 心准备);对讲机一对、五节手电筒三只、 10m 软梯一付、保险带二副(七炉准 备)。( 3)安全注意事项:此项测试需人员进入高炉内(从方人孔进入) ,进入前要对炉内的 CO、N2 进行测量,安全后方可进入。测试人员进入炉内

10、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系好安全带, 用长绳系好安全 带扣, 1 人进入炉内, 3 人抓住安全带,以防坠落。4、料面形状、料层厚分布测定。4.1、目的:为尽快掌握多环布料的规律,测量平台型料面形状、层厚分布很重要。4.2、测量方法:待料流下降轨迹测定结束后,将料线装至网格的下边横杆位置(即料线为 4m),尽量使料面水平。每一序号的料在此装置上的定位,用摄影机摄下,存于 计算机中,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就可以得出次序号料的料面形状。 当下一序号的 料下达后再标定坐标,据此得出这一序号的炉料在径向料成厚度的分布曲线。 4.3参加人员及工具(1)、测试人员:5名(炉顶4人、中控室1人)(2)、配合人员

11、:当班上料工2人(3)、工具对讲机1对、数码相机1台、摄像机2台、计算机及相连的摄像头2套、电缆线 若干米、探照灯2台、手电筒三只。测定区间安排示意图一料线3米010.5it204.0270mm中间一列网格宽度为 400mm图二:七号高炉测试网格5.2本此测试用网格为一片,如图二所示,其上部宽度为8.40米,下部宽为8.94米,高度为4米,边框用50mmx 50mm的角钢焊接而成,内部是由 12mm的 圆钢焊接成的网格,网格尺寸为500mmx 500mm (网格中间一竖列的宽度为400mm,高应为500mm)。网格用上下两根水平横杆固定于炉内,横杆为 42mm 的钢管,上边横杆固定在零米料线位置。 网格水平中心要与高炉中心吻合, 外形 轮廓与高炉的炉喉及炉身上部内形相吻合。注:下边横杆两边一格的宽度为 270mm5.3网格安装位置要求:1、便于网格的安装与料面的测试,炉顶十字测温装置要在料面测试完后再安装。2、网格在炉内安装的位置要与摄像头保持平行,最好正对炉顶大门口,摄像头 安装在大门口位置,使摄像头的视角垂直于半面网格,能真实反映下料轨迹在网 格上的准确位置。具体位置视实际情况定。序号料种设定值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