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世界的本质过关卷_第1页
探究世界的本质过关卷_第2页
探究世界的本质过关卷_第3页
探究世界的本质过关卷_第4页
探究世界的本质过关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究世界的本质”过关卷1哲学的物质概念反映了所有事物的共性其外延是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的总和其内涵是指万事万物“总和”中概括出共同的唯一特性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反映的客观实在A B C D2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对这两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前者认为物质是实物,后者认为物质是实在B前者认为物质是抽象的,后者认为物质是具体的C两者都揭示了物质的根本属性D前者揭示了物质概念的外延,后者揭示了物质概念的内涵3物

2、质的唯一特性是A可知性B运动性C客观实在性D复杂多样性4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物质现象的是 生产关系万有引力规律政治经济学法律路线、方针、政策阶级利益中共中央文件电场、磁场A. B. C. D.5构成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A物质性B运动性C规律性D自然性6(不定项)“克隆羊”的诞生,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大突破,这个“技术的造物”,引起世界的关注。人可以复制生命这一重大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 A有力地驳斥“上帝造物”的观点,是对“神创论”的打击B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个观点又一次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C说明人类思维的潜能很大,充分挖掘

3、可以创造物质D证明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7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其观点是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8“刻舟求剑”这一故事中的那个楚国人的求剑之举之所以落空,其主要原因是A否认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 B只承认剑的客观存在C只承认船、水是运动的 D否认了船、水、剑三者是运动的9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

4、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到引力呢?”10(不定项)右侧漫画蕴含的哲理是A现象存在于规律之中B现象是客观的,规律是主观的C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统一D规律和现象不是直接同一1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这种说法A反映了事物间的本质联系B反映了事物间自身固有的联系C反映了事物间必然的联系D是唯心主义者主观赋予事物的联系12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不能把事情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13“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故难全”,这说明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自

5、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A. B. C. D.14科学家关于日食和月食的预报一再被实际观测的结果所证实,这表明( )A自然现象和人的活动有一定的联系B人的认识能够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影响C人能够认识和掌握规律D成功的预测取决于事物本身15列宁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且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意识而起作用的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请用所学有关哲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16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

6、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运用所学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小结:【考纲要求】 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教学要求】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2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

7、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3理解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4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5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6懂得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探究世界的本质”过关卷1D【讲析】本题意在考查物质定义的理解。根据前述分析,可知都对,所以选D。2D【讲析】哲学上物质的概念是外延是指一切具体的物质,而内涵是指万事万物的共同特征客观实在性,恩格斯说的是物质的外延而列宁说说的是物质的内涵。3C【讲析】物质的唯一特性,即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区别,指的是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也就是客观实在性,选C。B项是物质的根本属性。A、D是物质和意识的共

8、性。4B【解评】物质是客观实在,物质现象是客观实在的体现生产关系万有引力规律阶级利益电场、磁场都是体现客观实在的物质现象。所以选B 5A6ABD【讲析】物质是客观的,人的思维是不可以创造的,故C是错误的,不选。“克隆技术”证明世界的客观物质性,也说明人的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所以选ABD。7B【讲析】毕尔生的这一说法,承认运动,但不承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8D9C【讲析】本题考察静止相对性的含义,考核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克拉底鲁显然是否认相对静止,否定事物的相对稳定性,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这是典型的不可知论。可见,A、B、D三项不合

9、题意,应排除。10CD【讲析】A错,应当是本质存在于现象之中。B错,规律也是客观的。本质(规律)和现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选CD。11D【讲析】“喜鹊叫喜,乌鸦叫丧”,不是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必然的联系,而是人们主观的联系。12B【讲析】“守株待兔”中那个人,犯了把偶然联系当成必然联系的错误。13A【讲析】题目中的古诗既说明自然界的存在发展是有规律的,也说明人类社会发展也是有规律的,所以正确,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不同的,而且规律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错误,而没有从本质上看问题。14C【讲析】A项曲解了题干本意,故不能选。B项说的是认识的反作用,而题干所说是人类能够认识和把握规律,且能作出正确预测。故也不能选。C项才是正确答案。D项中成功预测取决于事物本身是错误的,预测是人类活动,取决于人类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把握程度,受客观条件影响,不能说取决于事物本身。15(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3)人们一旦认识和利用了自然规律,就会由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变成自然界的主人。16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它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