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租房问题与监管建议_第1页
短租房问题与监管建议_第2页
短租房问题与监管建议_第3页
短租房问题与监管建议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短租房问题与监管建议随着家庭式旅游的日益火爆,不少拥有高档别墅、公寓洋房、住宅的住户纷纷经营起旅游“短租房”。然而,旅游“短租房”的性质和经营方式特殊,相关职能部门对其监管近乎“真空”,旅游“短租房”投诉举报较难解决。一、 “短租房”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安全隐患较多。擅自经营的旅游“短租房”没有建立门卫、住宿登记、来访管理、财物保管、值班巡查、情况报告等旅馆内部管理制度,存在三方面安全隐患:一是卫生安全有隐患,没有卫生保洁标准,尤其是对床单、被罩等床上用品,很少做到定时清洗和消毒,容易滋生传染性疾病;二是财物安全有隐患,每套短租房都有很多人住过,难以确定之前租客没有另配钥匙,因而无法保障后来租

2、客的财产安全;三是人身安全有隐患,租房内设置消防通道及配备消防器材,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二)投诉维权难度大。由于当前旅游“短租房”经营过程中,房东没有进行登记备案,租客没有与房东签订规范的租房协议或合同,没有明确相关责任,租客消费也没有相关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维权较难。二、旅游“短租房”监管难的原因由于旅游“短租房”的性质和经营方式特殊,相关部门对其难实施监管执法。(一)小区物业难管理。旅游“短租房”通常以业主聘用“管家”形式经营,对外则称“管家”与业主签订租赁合同,这样“管家”就变相成为长期租客。同时,经营旅游“短租房”业主通过QQ、微信群等互联网渠道共享信息,A业主在小区内,

3、其他业主的客人就通过A业主领进小区,并称是过来度假的亲戚朋友。物管称,对于租客及业主领进客人,无理由阻拦,亦不好管理。(二)经营场所难进入。旅游“短租房”皆属个人所有,隐匿于小区里,相关职能部门在日常监管中不能随时进入住户检查。执法部门接到群众投诉举报后,也需由小区物管陪同,联系到业主,并征得其同意后能才能进入住户进行检查。(三)违法事实难取证。执法部门进入住户查证无证照经营旅游“短租房”时往往无法获取相关有力证据。一是住户内外并没有明确标示是旅游“短租房”及相关信息;二是业主坚决否认其经营旅游“短租房”,称来往人员是租客的亲戚朋友;三是没有消费者提供在该住户消费的凭证;四是业主拒不回答房内物

4、品标明价格及损坏赔偿额的原因;五是物管方没能提供进入住户其他人员是消费者的证明。(四)监管职责难界定。目前,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界定旅游“短租房”的性质属租赁或旅业,亦无明确监管部门及职责,给职能部门带来监管执法层面的掣肘。三、加强对旅游“短租房”监管的建议(一)准确进行法律定位。旅游“短租房”具有刚性的需求市场,加强监管的前提就是要对旅游“短租房”作出明晰的法律定位,明确旅游“短租房”的性质、建立身份审核制度、规定基本卫生标准、规范设置基本消防设施、经营和监管旅游“短租房”的标准及相关监管部门的权责,并适当降低旅游“短租房”的经营门槛,让旅游“短租房”成为城市管理的有益补充,使监管执法部门不再面

5、临“进门难、认定难、监管难、执行难”的窘境,令旅游“短租房”脱离“无法无治”的模糊状态。(二)建立综合监管机制。旅游“短租房”的监管涉及公安、消防、卫生、建设、工商、村(居)委会、综治、物管等部门,需要建议建立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运行模式。如,建立联合排查机制,通过社区民警和专管员入户访查、依托物业和村居委会、房屋中介信息反馈、网上监测招租信息、接处警信息采集、群众举报发现等多种方式,全面掌握辖区旅游“短租房”基础底数,并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房建立档案;建立健全居民和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失信联合惩戒和黑名单制度,将业主和经营者无照经营旅游“短租房”情况纳入社会信用记录,并在“信用清城”等平台公示,让失信者一处违规、处处受限;加强小区综治管理,公安、村居委会等部门联合小区物管与“短租房”经营者签订治安管理责任书,委托小区物管严格执行来访人员实名登记制度;建立跨部门联查工作机制,并依托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及时互联互通监管信息;依法依规加大惩处无证无照经营旅游“短租房”力度,形成有效震慑,增强居民和市场主体守法的自觉性等。(三)建立社会共治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提醒广大游客增强理性消费和维权意识,认清入住无证无照旅游“短租房”的安全风险和维权难点,懂得留取相关证据及维权的方式和法律途径;同时,引导广大居民自觉抵制违法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