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OLED技术总结报告_第1页
关于OLED技术总结报告_第2页
关于OLED技术总结报告_第3页
关于OLED技术总结报告_第4页
关于OLED技术总结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YOURTITLE HEREOLED技术报告技术报告答辩人:吕超学号:18121664.2目录目录 / CONTENTS0102030405OLED驱动技术驱动技术OLED所面临的技术问题所面临的技术问题OLED发光原理及其应用发光原理及其应用OLED的发展现状的发展现状OLED发展前景发展前景.3OLED发光发光原理及其应用原理及其应用0 1.41.1 OLED发光原理发光原理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属载流子双注入型发光器件,其发光机理为 :在外界电场的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由阴极和阳极注入到有机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

2、并在有机发光层中复合生成激子,激子辐射跃迁回到基态并发光,光从透明阳极和衬底发出。.51.2 OLED两大主要应用两大主要应用1.OLED 照明照明OLED与与LED的区别于联系:的区别于联系:目前,业界对于对于OLED与LED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很多争论。01.OLED发光的方式类似于LED,属于注入式电致发光器件02. OLED和LED都是通过半导体发光,区别在于LED采用的是无机半导体,OLED则采用有机半导体.61.2 OLED两大主要应用两大主要应用1.OLED 照明照明OLED照明的优势:照明的优势:01.LED由于其无机材料的制造工艺的限制,只能以点光源的形式应用。OLED以成本低的

3、玻璃做基板,可以用真空镀膜技术制造,是先天的面光源技术02. OLED照明易实现薄型化、柔性化,制备在柔性的基板上可制成弯曲的光源03.发出柔和的光线,人肉眼直视OLED光源,不会产生目眩之感04.适用于颜色品质要求较高的场合(显色品质高).71.2 OLED两大主要应用两大主要应用2.OLED 显示器透明OLED(TOLED)柔性OLED(FILM OLED).81.2 OLED两大主要应用两大主要应用2.OLED 显示器显示器OLED显示原理:显示原理:光的颜色取决于发射层有机物分子的类型。生产商会在同一片OLED上放置几种有机薄膜,这样就能构成彩色显示器。当然控住驱动每个像素的电子驱动电

4、路尤为重要。.91.2 OLED两大主要应用两大主要应用2.OLED 显示器OLED显示器优势:显示器优势:几乎没有可视角度的问题,即使在很大的视角下观看,画面仍然不失真响应时间是LCD的千分之一,显示运动画面绝对不会有拖影的现象相较于LED或LCD的晶体层,OLED的有机塑料层更薄、更轻而且更富于柔韧性低功耗、低发热量(OLED不需逆光系统)优异的抗震性能.10OLED驱动技术驱动技术0 2.112.1 OLED驱动技术简介驱动技术简介注入到显示器件中每个显示像素的电流可以单独控制,不同的显示像素在驱动信号的作用下,在显示屏上合成出各种字符、数字、图形以及图像。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驱动器的功能就

5、是提供这种电流信号。驱动电路各种电流信号显示像素图像无源驱动技术(Passive Matrix Driving, PM-OLED)有源驱动技术(Active Matrix Driving, AM-OLED).122.2 无源驱动技术(无源驱动技术(Passive Matrix Driving, PM-OLED)PM-OLED工艺简单,但受限于驱动方式,尺寸通常无法突破 5 in。目前市场上以无源驱动 OLED 为主,主要应用于小型便携设备中,如 PDA 以及游戏机等,发挥轻、薄、低功耗的优势。由于有机发光薄膜的厚度在纳米量级,发光面积尺寸一般大于100um,因此器件具有很明显的电容特性,为提高

6、显示器件的刷新频率,对不发光的像素对应的电容进行快速放电,目前很多驱动电路采用正向恒流反向恒压的驱动模式。.132.2 无源驱动技术(无源驱动技术(Passive Matrix Driving, PM-OLED)上图为单色、N行、M列 OLED显示屏驱动电路,是按行扫描原理。列驱动电路高电平+行扫描电路的扫描驱动元件饱和导通输出低电平=发光如此循环扫描,依次显示每一行的内容,也就产生了一帧的图像.142.2 无源驱动技术(无源驱动技术(Passive Matrix Driving, PM-OLED)正向电压发光阈值电压,像素发光显示正向电压发光阈值电压,像素不显示对发光像素,发光强度于注入的电

7、流成正比OLED属于电流型元件(弊端)某一有机电致发光像素(选择点) 呈现的显示效果,由施加在它所在行电极上和列电极上的选择合成电压来实现 .152.2 无源驱动技术(无源驱动技术(Passive Matrix Driving, PM-OLED)“交叉效应交叉效应”现象的产生与解决现象的产生与解决“交叉效应”:当某一点的电场电压处于阈值电压附近时,屏上将出现不应有的半显示状态,使显示对比度下降,此现象叫做“交叉效应”。解决办法:解决的方法是让所有未选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像素上施加反向电压,即反向截止法。根据OLED发光原理,反向截止强行使可能形成发光的弱场漂移、扩散电流都不可能在像素中通过,从而有

8、效地消除了“交叉效应”增加了显示对比度,提高了画面质量 。.162.2 无源驱动技术(无源驱动技术(Passive Matrix Driving, PM-OLED)“串扰串扰”现象的产生与解决现象的产生与解决“串扰”:根据OLED发光原理,只要组成它们结构的任何一功能膜是直接连在一起的,在两个发光像素之间就有可能形成相互“串扰”的现象,即一个像素发光,另一个像素也可能发出微弱的光,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有机功能薄膜厚度均匀性和薄膜的横向绝缘性差造成的。解决办法:解决的方法也是让所有未选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像素上施加反向电压,即反向截止法。.172.2 无源驱动技术(无源驱动技术(Passive Mat

9、rix Driving, PM-OLED)无源无源OLED固定扫描驱动的实现固定扫描驱动的实现:主要是应用现有的IC来进行驱动的。系统的驱动程序与普通LCD的驱动程序相近可以直接进行移植。.182.3 有源驱动技术(有源驱动技术(Active Matrix Driving, AM-OLED)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有源驱动的每个像素配备具有开关功能的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P-Si TFT),而且每个像素配备一个电荷存储电容(Cs),外围驱动电路和显示阵列整个系统集成在同一玻璃基板上。下图为常见的两TFT管电压驱动电路.192.3 有源驱动技术(有源驱动技术(Active Matrix Driv

10、ing, AM-OLED)T1为寻址为寻址TFT,T2为驱动为驱动TFT。当扫描线开启式,外部电压信号(来自栅极驱动电路)经过T1储存在储存电容Cs中,此电压信号控制T2导通的电流(来气源级驱动电路)大小,此电流决定OLED 的灰度等级。.202.3 有源驱动技术(有源驱动技术(Active Matrix Driving, AM-OLED)上图为简化的AM-OLED驱动显示阵列有源驱动技术多采用行扫描的方式去点亮屏幕.212.3 有源驱动技术(有源驱动技术(Active Matrix Driving, AM-OLED)有源驱动与无源驱动的比较:有源驱动与无源驱动的比较:1.有源驱动技术与无源驱

11、动技术的结构不同:无源驱动矩阵像素由阴极和阳极单纯基板构成,阳极和阴极的交叉部分可以发光,驱动用IC需要进行外装。有源驱动的每个像素配备具有开关功能的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而且每个像素配备一个电荷存储电容,外围驱动电路和显示阵列整个系统集成在同一玻璃基板上。2.驱动方式不同:无源矩阵的驱动方式为多路动态驱动,这种驱动方式受扫描电极数的限制,有源驱动方式属于静态驱动方式,有源矩阵OLED具有存储效应,可进行100的负载驱动,这种驱动不受扫描电极数的限制,可以对像素独立进行选择性调节。.222.3 有源驱动技术(有源驱动技术(Active Matrix Driving, AM-OLED)有源驱动与

12、无源驱动的比较:有源驱动与无源驱动的比较:3.有源矩阵可以实现高亮度和高分辨率:无源矩阵非选择时显示很快消失,为了使显示屏达到一定的亮度,随着列数的增加,每列的亮度必须增加,必须相应的提高驱动电流密度。由此可见,无源阵列难以实现高亮度和高分辨率。有源矩阵驱动不受扫描电极的限制,易于实现高亮度和高分辨率。4.有源驱动易于实现彩色化:无源矩阵的驱动方式为多路动态驱动,难以对低亮度的红色和蓝色独立进行调控,这给彩色化带来了困难。有源驱动由于可以对亮度的红色和蓝色像素独立进行灰度调节驱动,这更有利于OLED色彩化的实现。.232.3 有源驱动技术(有源驱动技术(Active Matrix Drivin

13、g, AM-OLED)有源驱动与无源驱动的比较:有源驱动与无源驱动的比较:5.有源矩阵易于实现大面积显示:无源矩阵驱动难以实现大面积显示。行数增加,为获得必要的亮度,需要提高电流密度,这样就使发光效率相应降低而功耗增加。此外,大面积驱动要求大电流量,IT0电极和有机层的发热增加,使得器件的稳定性降低,难以实现高亮度的显示。有源矩阵的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因此易于实现大面积显示。6.工艺成本的比较:无源矩阵必须用进行外接驱动电路,使得器件体积增大和重量增加,但无源驱动由简单的矩阵构成,基板制造工艺简单;有源矩阵的驱动电路藏于显示屏内,更易于实现集成度和小型化,但有源驱动低温多晶硅TFT工艺

14、复杂,设备投资大。所以二者成本不相上下。.24OLED的的发展应用发展应用0 3.253.1 OLED 应用应用平板显示平板显示小尺寸显示小尺寸显示中尺寸显示中尺寸显示大屏幕平板电视大屏幕平板电视.263.1 OLED 应用应用固体照明固体照明.273.2 OLED 技术发展现状技术发展现状1. 石墨烯为阳极的柔性石墨烯为阳极的柔性OLED器件器件Tae-Hee Han, et al, Nature Photonics, 6, 105 (2012)器件的效率:102.7 lm W1.283.2 OLED 技术发展现状技术发展现状2. 柔性复合阳极提高柔性复合阳极提高OLED器件光耦合输出器件光

15、耦合输出Wang Z. B, et al, Nature Photonics, 5, 753 (2011)器件外量子效率:63%,流明效率:290 lm W1.293.2 OLED 技术发展现状技术发展现状3. 高效混合主体结构蓝光高效混合主体结构蓝光OLED器件器件器件效率:55.4 lm W1Appl. Phys. Lett. 100, 213301 (2012).303.2 OLED 技术发展现状技术发展现状3. 4. 高效白光照明高效白光照明OLED器件(增加光耦合输出)器件(增加光耦合输出)Nature,459,234 (2009).313.3 OLED器件最近研究进展:器件最近研究

16、进展:时间时间效率效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红光红光201247 lm/WJ. Mater. Chem., 20, 8464 (2010)绿光绿光2011290 lm/WNature Photonics, 5,753 (2011)蓝光蓝光201255.4 lm/WAppl. Phys. Lett. 100, 213301 (2012)白光白光200990 lm/WNature,459,234 (2009).323.4 OLED显示市场显示市场根据DisplaySearch发布的报告,预测OLED市场规模2016年将达62亿美元,手机主要显示屏将是OLED最主要的应用,2016年度的相关产值预测为30

17、亿美元,第二大应用是OLED电视,相关产值大约为20亿美元。.333.5 OLED照明市场照明市场根据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研究报告指出,OLED照明市场可望在2013至2014年之间,超越被动式矩阵OLED显示器市场领域,市场规模则预计在2019年达到80亿美元。 .34OLED所面临的所面临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0 4.353.1 OLED技术所面临的技术问题技术所面临的技术问题1.封装技术封装技术由于OLED中的有机功能层对水、氧气都很敏感,它渗入的水或氧气会发生反应, 从而形成不发光的黑点,另外空穴传输材料在室温下会结晶,并且会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致使在较高温度( 5

18、5 )下,有机发光器件的寿命会缩短,所以封装这一环节是很关键的一步。2. 材料技术材料技术OLED的材料主要有空穴传输层材料, 电子传输层材料,和发光材料。这些材料不同程度的影响整个器件的热稳定性、耗能及发光效率。3.驱动技术驱动技术由于无源驱动原理上的限制, 目前采用无源驱动的显示屏尺寸以及分辨率已经达到了极限,OLED显示技术若想进一步发展,只能求助于有源驱动技术。然而其制作上却较复杂、开发难度很大,技术主要掌握在夏普与东芝手中。.363.1 OLED技术所面临的技术问题技术所面临的技术问题4.制程技术制程技术对于小分子材料的OLED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其制作工艺成本比较低。高分子材料由于可

19、以溶于液体之中, 所以采用涂布法或喷墨式制造,可以适合制作大尺寸的面板。 在研究中主研究OLED印刷、喷墨打印技术,解决高分子成膜大规模生产工艺,从而降低生产成本。5. 软屏技术软屏技术研究软屏技术主要是研究OLED软屏材料和软屏制造工艺技术,解决发光材料附着力和基板的气密差及软屏有源驱动困难等问题,实现柔软大屏幕显示。.373.2 OLED问题:制备成本高问题:制备成本高目前:真空镀膜目前:真空镀膜.383.2 OLED问题:缺乏高效稳定的发光材料问题:缺乏高效稳定的发光材料蓝光材料蓝光材料发光效率低发光效率低稳定性差稳定性差主体材料主体材料单极性单极性三线态能级低三线态能级低传输材料传输材料电子迁移率低电子迁移率低热稳定性差热稳定性差缺乏界面修饰缺乏界面修饰材料材料.39OLED发展前景发展前景0 5.40发展方向一:开发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发展方向一:开发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发光材料发光材料高发光效率高发光效率高色纯度高色纯度高玻璃化温度高玻璃化温度可溶液加工可溶液加工传输材料传输材料高载流子迁移率高载流子迁移率易成膜易成膜高稳定性高稳定性高效稳定的有机半导体材料是光电子器件的基础高效稳定的有机半导体材料是光电子器件的基础.41发展方向二:低成本制备工艺发展方向二:低成本制备工艺有机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学中的应用挑战了当今集成电子设备的制备工艺,基于有机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