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鼻吸入治疗对哮喘发作影响_第1页
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鼻吸入治疗对哮喘发作影响_第2页
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鼻吸入治疗对哮喘发作影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鼻吸入治疗对哮喘发作影响的临床观察    2012-5-2 5:29:54   论文代写   作者:王晨旭       摘 要 目的:观察比较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口吸与鼻喷+口吸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51例,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哮喘评分及咳嗽消失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治疗4周后,日间症状评分

2、及呼气峰流速值(P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鼻喷+口吸组在治疗4周后夜间症状评分明显下降,而口吸组在治疗4周后夜间症状评分有所下降。鼻喷+口吸组咳嗽消失时间8.52±4.25天,口吸组咳嗽消失时间11.91±6.10天。结论: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分别经口吸及鼻喷+口吸联合两种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均可以明显缓解哮喘症状,但鼻喷+口吸联合治疗在改善咳嗽症状,缩短治疗周期上,明显优于单独口吸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关键词 儿童 鼻炎 变应性 哮喘 糖皮质激素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127近年来儿童变应性鼻炎(AR)与支气管哮喘

3、相关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临床上如何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有AR合并哮喘,国家制定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没有具体的方案。就鼻喷+口吸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24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2006年3月2011年3月收治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51例,男22例,女29例;年龄411岁。AR病程13年,哮喘病程25年。AR诊断参照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制订的AR诊断标准1。哮喘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修订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2。按哮喘发作情况及肺功能评定分级:1级12例;2级22例;3级17例。全部病

4、例均有不同程度咳嗽和(或)喘息、双肺可闻及哮鸣音。方法:将51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经口吸入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分级每日吸入丙酸氟替卡松(辅舒酮),1级125g/日(1揿),1次/日;2级250g/日(2揿),2次/日;3级250500g/日(24揿),2次/日。观察组使用鼻喷+口吸糖皮质激素联合用药,鼻喷剂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辅舒良),每天早晚每侧鼻孔各喷50g(1揿)。经口吸入糖皮质激素方法同观察组。当患儿出现哮喘症状时,按需吸入短效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每揿100g)。观察指标:比较日间和夜间症状评分、呼气峰流速值(PEF)及咳嗽消失时间。日间症状评分:0

5、分:无症状;1分:症状轻且间歇出现;2分:症状中度持续或频繁出现;3分:症状持续,影响活动。夜间症状评分0分:无症状;1分:憋醒1次或早醒症状;2分:憋醒2次以上(包括早醒症状);3分:夜里经常憋醒,但可间断入睡。肺功能测定:患儿治疗内以简易峰流速仪监测PEF。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日间症状评分及P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在治疗4周后夜间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夜间症状评分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

6、及PEF治疗前及日间症状评分、PEF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夜间症状评分在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两组咳嗽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8.52±4.25天,对照组咳嗽消失时间11.91±6.10天,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275,P0.05)。不良反应:51例患儿中有2例出现口腔真菌感染,经漱口和用药指导后症状消失。观察组1例出现鼻腔干燥感,对照组有1例出现声嘶,经减少吸药次数等对症处理后好转。讨 论变异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均表现为呼吸道黏膜的炎性反应,已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学习状态都有明显

7、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两者常合并存在,48%的变应性鼻炎并有哮喘,30%80%的哮喘伴有变应性鼻炎3。单独口吸及鼻喷+口吸联合治疗均能够有效地控制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肺功能,两种治疗方案在临床上治疗AR合并哮喘是可行的。经口及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常见的局部不良反应有:口、咽真菌感染、发音困难、鼻腔出血等。研究中,51例患儿中有2例出现口腔真菌感染,1例出现鼻腔干燥感,1例出现声嘶,经漱口和用药技术指导后症状消失。至于其远期的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参考文献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3 范永琛.整体气道病征及其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7(9):521-524.    相关论文    · 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在重症哮喘患者中的临床观察· 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