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十大数字推理规律_第1页
专家详解十大数字推理规律_第2页
专家详解十大数字推理规律_第3页
专家详解十大数字推理规律_第4页
专家详解十大数字推理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备考规律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7,11,15,( ) A 19 B 20 C 22 D 25 【答案】A选项 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15+4=19,第四项应该是19,即答案为A。 (一)等差数列的变形一: 【例题】7,11,16,22,( ) A28 B29 C32 D33 【答案】B选项 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一种等差的规律。题中第二个数

2、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7,则第五个数为22+7=29。即答案为B选项。 (二)等差数列的变形二: 【例题】7,11,13,14,( ) A15 B14.5 C16 D17 【答案】B选项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等比的规律。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

3、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2;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1。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2,1,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0.5,则第五个数为14+0.5=14.5。即答案为B选项。 (三)等差数列的变形三: 【例题】7,11,6,12,( ) A5 B4 C16 D15 【答案】A选项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正负号进行交叉变换的规律。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

4、;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但各项之间的正负号是不同,由此可以推出X=-7,则第五个数为12+(-7)=5。即答案为A选项。 (三)等差数列的变形四: 【例题】7,11,16,10,3,11,( ) A20 B8 C18 D15 【答案】A选项 这也是最后一种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这是目前为止难度最大的一种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正负号每“相隔两项”进行交叉变换的规律。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

5、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7。第六个与第五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8,假设第七个与第六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总结一下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7,8,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但各项之间每“相隔两项”的正负号是不同的,由此可以推出X=9,则第七个数为11+9=20。即答案为A选项。 备考规律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4,8,16,32,( ) A64 B68 C48 D54 【答案】A选项 这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即“后面的数字”除以“前面数字”所得的值等于一

6、个常数。题中第二个数字为8,第一个数字为4,“后面的数字”是“前面数字”的2倍,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第四和第三个数字之间,后项也是前项的2倍。那么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32×2=64,第五项应该是64。 (一)等比数列的变形一: 【例题】4,8,24,96,( ) A480 B168 C48 D120 【答案】A选项 这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倍数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题中第二个数字为8,第一个数字为4,“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2,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3;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后项”

7、与“前项”的倍数为4。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X。 我们发现“倍数”分别为2,3,4,X。很明显“倍数”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5,则第五个数为96×5=480。即答案为A选项。 (二)等比数列的变形二: 【例题】4,8,32,256,( ) A4096 B1024 C480 D512 【答案】A选项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倍数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题中第二个数字为8,第一个数字为4,“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2,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4;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后

8、项”与“前项”的倍数为8。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X。 我们发现“倍数”分别为2,4,8,X。很明显“倍数”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等比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16,则第五个数为256×16=4096。即答案为A选项。 (三)等比数列的变形三: 【例题】2,6,54,1428,( ) A118098 B77112 C2856 D4284 【答案】A选项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倍数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题中第二个数字为6,第一个数字为2,“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3,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9;第

9、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27。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X 我们发现“倍数”分别为3,9,27,X。很明显“倍数”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平方数列,规律为3的一次方,3的二次方,3的三次方,则我们可以推出X为3的四次方即81,由此可以推出第五个数为1428×81=118098。即答案为A选项。 (四)等比数列的变形四: 【例题】2,-4,-12,48,( ) A240 B-192 C96 D-240 【答案】A选项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倍数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题中第二个数字为-4,第一个数字为2,“后项

10、”与“前项”的倍数为-2,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3;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4。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X 我们发现“倍数”分别为-2,3,-4,X。很明显“倍数”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但他们之间的正负号是交叉错位的,由此戴老师认为我们可以推出X=5,即第五个数为48×5=240,即答案为A选项。 备考规律三:求和相加式的数列 规律点拨:在国考中经常看到有“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这种规律的数列,以下戴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该类型的数列 【例题】56,63,119,182,() A30

11、1 B245 C63 D364 【答案】A选项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求和相加式的数列,即“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我们看题目中的第一项是56,第二项是63,两者相加等于第三项119。同理,第二项63与第三项119相加等于第182,则我们可以推敲第五项数字等于第三项119与第四项182相加的和,即第五项等于301,所以A选项正确。 备考规律四:求积相乘式的数列 规律点拨:在国考及地方公考中也经常看到有“第一项与第二项相乘等于第三项”这种规律的数列,以下戴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该类型的数列 【例题】3,6,18,108,() A1944 B648 C648 D198 【答案】A选项 这是一个典型

12、的求积相乘式的数列,即“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我们看题目中的第一项是3,第二项是6,两者相乘等于第三项18。同理,第二项6与第三项18相乘等于第108,则我们可以推敲第五项数字等于第三项18与第四项108相乘的积,即第五项等于1944,所以A选项正确。 备考规律五:求商相除式数列 规律点拨:在国考及地方公考中也经常看到有“第一项除以第二项等于第三项”这种规律的数列,以下戴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该类型的数列 【例题】800,40,20,2,() A10 B2 C1 D4 【答案】A选项 这是一个典型的求商相除式的数列,即“第一项除以第二项等于第三项”,我们看题目中的第一项是800,第二项

13、是40,第一项除以第二项等于第三项20。同理,第二项40除以第三项20等于第四项2,则我们可以推敲第五项数字等于第三项20除以第四项2,即第五项等于10,所以A选项正确。 备考规律六:立方数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8,27,64,( ) A125 B128 C68 D101 【答案】A选项 这是一个典型的“立方数”的数列,即第一项是2的立方,第二项是3的立方,第三项是4的立方,同理我们推出第四项应是5的立方。所以A选项正确。 (一)“立方数”数列的变形一: 【例题】7,26,63,( ) A124 B128 C125 D101 【答案】A选项 这是一个典型的“立方数”的数列,其规律是每一个立方数

14、减去一个常数,即第一项是2的立方减去1,第二项是3的立方减去1,第三项是4的立方减去1,同理我们推出第四项应是5的立方减去1,即第五项等于124。所以A选项正确。 题目规律的延伸:既然可以是“每一个立方数减去一个常数”,戴老师认为就一定可以演变成“每一个立方数加上一个常数”。就上面那道题目而言,同样可以做一个变形: 【例题变形】9,28,65,( ) A126 B128 C125 D124 【答案】A选项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立方数”的数列变形,其规律是每一个立方数加去一个常数,即第一项是2的立方加上1,第二项是3的立方加上1,第三项是4的立方加上1,同理我们推出第四项应是5的立方加上1,即第五

15、项等于124。所以A选项正确。 (二)“立方数”数列的变形二: 【例题】9,29,67,( ) A129 B128 C125 D126 【答案】A选项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立方数”的数列变形,其规律是每一个立方数加去一个数值,而这个数值本身就是有一定规律的。即第一项是2的立方加上1,第二项是3的立方加上2,第三项是4的立方加上3,同理我们假设第四项应是5的立方加上X,我们看所加上的值所形成的规律是2,3,4,X,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等差数列,即X=5,即第五项等于5的立方加上5,即第五项是129。所以A选项正确。 备考规律七:求差相减式数列 规律点拨:在国考中经常看到有“第一项减去第二项

16、等于第三项”这种规律的数列,以下戴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该类型的数列 【例题】8,5,3,2,1,( ) A0 B1 C-1 D-2 【答案】A选项 这题与“求和相加式的数列”有点不同的是,这题属于相减形式,即“第一项减去第二项等于第三项”。我们看第一项8与第二项5的差等于第三项3;第二项5与第三项3的差等于第三项2;第三项3与第四项2的差等于第五项1; 同理,我们推敲,第六项应该是第四项2与第五项1的差,即等于0;所以A选项正确。 备考规律八:“平方数”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1,4,9,16,25,( ) A.36 B.28 C.32 D.40 【答案】A选项 这是一个典型的“立方数”的数列,

17、即第一项是1的平方,第二项是2的平方,第三项是3的平方,第四项是4的平方,第五项是5的平方。同理我们推出第六项应是6的平方。所以A选项正确。 (一)“平方数”数列的变形一: 【例题】0,3,8,15,24,( ) A.35 B.28 C.32 D.40 【答案】A选项 这是一个典型的“立方数”的数列,其规律是每一个平方数减去一个常数,即第一项是1的平方减去1,第二项是2的平方减去1,第三项是3的平方减去1,第四项是4的平方减去1,第五项是5的平方减去1。同理我们推出第六项应是6的平方减去1。所以A选项正确。 题目规律的延伸:既然可以是“每一个立方数减去一个常数”,戴老师认为就一定可以演变成“每

18、一个立方数加上一个常数”。就上面那道题目而言,同样可以做一个变形: 【例题变形】2,5,10,17,26,( ) A.37 B.38 C.32 D.40 【答案】A选项 这是一个典型的“平方数”的数列,其规律是每一个平方数减去一个常数,即第一项是1的平方加上1,第二项是2的平方加上1,第三项是3的平方加上1,第四项是4的平方加上1,第五项是5的平方加上1。同理我们推出第六项应是6的平方加上1。所以A选项正确。 (二)“平方数”数列的变形二: 【例题】2,6,12,20,30,( ) A.42 B.38 C.32 D.40 【答案】A选项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平方数”的数列变形,其规律是每一个立方

19、数加去一个数值,而这个数值本身就是有一定规律的。即第一项是1的平方加上1,第二项是2的平方加上2,第三项是3的平方加上3,第四项是4的平方加上4,第五项是5的平方加上5。同理我们假设推出第六项应是6的平方加上X。而把各种数值摆出来分别是:1,2,3,4,5,X。由此我们可以得出X=6,即第六项是6的平方加上6,所以A选项正确。 备考规律九:“隔项”数列 【例题】1,4,3,9,5,16,7,( ) A.25 B.28 C.10 D.9 【答案】A选项 这是一个典型的“各项”的数列。相隔的一项成为一组数列,即原数列中是由两组数列结合而成的。单数的项分别是:1,3,5,7。这是一组等差数列。而双数

20、的项分别是4,9,16,( )。这是一组“平方数”的数列,很容易我就可以得出(?)应该是5的平方,即A选项正确。 备考规律十:混合式数列 【例题】1,4,3,8,5,16,7,32,( ),( ) A.9,64 B.9,38 C.11,64 D.36,18 【答案】A选项 这是一个典型的要求考生填两个未知数字的题目。同样这也是“相隔”数列的一种延伸,但这种题型,戴老师认为考生未来还是特别留意这种题型,因为将来数字推理的不断演变,有可能出现3个数列相结合的题型,即有可能出现要求考生填写3个未知数字的题型。所以大家还是认真总结这类题型。 我们看原数列中确实也是由两组数列结合而成的。单数的项分别是:

21、1,3,5,7,( )。很容易我们就可以得出(?)应该是9,这是一组等差数列。 而双数的项分别是4,8,16,32,(?)。这是一组“等比”的数列,很容易我们就可以得出(?)应该是32的两倍,即64。所以,A选项正确。 【例题变形】1,4,4,3,8,9,5,16,16,7,32,25,( ),( ),( ) A.9,64,36 B.9,38,32 C.11,64,30 D.36,18,38 【答案】A选项 这就是将来数字推理的不断演变,有可能出现3个数列相结合的题型,即出现要求考生填写3个未知数字的题型。这里有三组数列, 首先是第一,第四,第七,第十项,第十三项组成的数列:1,3,5,7,(

22、?), 很容易我们就可以得出(?)应该是9,这是一组等差数列。 其次是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项,第十四项组成的数列:4,8,16,32,(?)。这是一组“等比”的数列,很容易我们就可以得出(?)应该是32的两倍,即64。 再次是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二项,第十五项组成的数列:4,9,16,25,(?),这是一组“平方数”的数列,很容易我们就可以得出(?)应该是6的平方,即64。 所以A选项正确。 本文转载于QZZN,出处:数字特性法速解数量关系题 提示:数字特性法是指不直接求得最终结果,而只需要考虑最终计算结果的某种“数字特性”,从而达到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掌握数字特性法的关键,是掌握一些最

23、基本的数字特性规律。(下列规律仅限自然数内讨论)(一)奇偶运算基本法则【基础】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推论】1.任意两个数的和如果是奇数,那么差也是奇数;如果和是偶数,那么差也是偶数。2.任意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奇数,则两数奇偶相反;和或差是偶数,则两数奇偶相同。(二)整除判定基本法则1.能被2、4、8、5、25、125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能被2(或5)整除的数,末一位数字能被2(或5)整除; 能被4(或 25)整除的数,末两位数字能被4(或 25)整除; 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末三位数字能被8(或12

24、5)整除;一个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一位数字被2(或5)除得的余数;一个数被4(或 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两位数字被4(或 25)除得的余数;一个数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三位数字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2.能被3、9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能被3(或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和能被3(或9)整除。一个数被3(或9)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相加后被3(或9)除得的余数。3.能被11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能被11整除的数,奇数位的和与偶数位的和之差,能被11整除。(三)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如果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如果x y(m,n互质),则x是

25、m的倍数;y是n的倍数。如果ab=mn(m,n互质),则a±b应该是m±n的倍数。【例22】(江苏2006B-76)在招考公务员中,A、B两岗位共有32个男生、18个女生报考。已知报考A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3,报考B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2:1,报考A岗位的女生数是( )。A.15 B.16 C.12 D.10答案C解析报考A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3,所以报考A岗位的女生人数是3的倍数,排除选项B和选项D;代入A,可以发现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C。【例23】(上海2004-12)下列四个数都是六位数,X是比10小的自然数,Y是零,一定能同时被2、3、5整

26、除的数是多少?( )A.XXXYXX B.XYXYXY C.XYYXYY D.XYYXYX答案B解析因为这个六位数能被 2、5整除,所以末位为0,排除A、D;因为这个六位数能被3整除,这个六位数各位数字和是3的倍数,排除C,选择B。【例24】(山东2004-12)某次测验有50道判断题,每做对一题得3分,不做或做错一题倒扣1分,某学生共得82分,问答对题数和答错题数(包括不做)相差多少?( )A.33 B.39 C.17 D.16答案D解析答对的题目+答错的题目=50,是偶数,所以答对的题目与答错的题目的差也应是偶数,但选项A、B、C都是奇数,所以选择D。【例25】(国2005一类-44、国2

27、005二类-44)小红把平时节省下来的全部五分硬币先围成一个正三角形,正好用完,后来又改围成一个正方形,也正好用完。如果正方形的每条边比三角形的每条边少用5枚硬币,则小红所有五分硬币的总价值是多少元?( )A.1元 B.2元 C.3元 D.4元答案C解析因为所有的硬币可以组成三角形,所以硬币的总数是3的倍数,所以硬币的总价值也应该是3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C。注一 很多考生还会这样思考:“因为所有的硬币可以组成正方形,所以硬币的总数是4的倍数,所以硬币的总价值也应该是4的倍数”,从而觉得答案应该选D。事实上,硬币的总数是4的倍数,一个硬币是五分,所以只能推出硬币的总价值是4个五分即两角的倍数。

28、注二 本题中所指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都是空心的。【例26】(国2002A-6)1998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4倍。2002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3倍。问甲、乙二人2000年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 )A.34岁,12岁 B.32岁,8岁 C.36岁,12岁 D.34岁,10岁答案D解析由随着年龄的增长,年龄倍数递减,因此甲、乙二人的年龄比在3-4之间,选择D。【例27】(国2002B-8)若干学生住若干房间,如果每间住4人则有20人没地方住,如果每间住8人则有一间只有4人住,问共有多少名学生?( )。A.30人 B.34人 C.40人 D.44人答案D解析由每间住4人,有20人没地方住,所以总人

29、数是4的倍数,排除A、B;由每间住8人,则有一间只有4人住,所以总人数不是8的倍数,排除C,选择D。【例28】(国2000-29)一块金与银的合金重250克,放在水中减轻16克。现知金在水中重量减轻1/19,银在水中重量减轻110,则这块合金中金、银各占的克数为多少克?( )A.100克,150克 B.150克,100克C.170克,80克 D.190克,60克答案D解析现知金在水中重量减轻1/19,所以金的质量应该是19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D。【例29】(国1999-35)师徒二人负责生产一批零件,师傅完成全部工作数量的一半还多30个,徒弟完成了师傅生产数量的一半,此时还有100个没有完成

30、,师徒二人已经生产多少个?( )A.320 B.160 C.480 D.580答案C解析徒弟完成了师傅生产数量的一半,因此师徒二人生产的零件总数是3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C。【例30】(浙江2005-24)一只木箱内有白色乒乓球和黄色乒乓球若干个。小明一次取出5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N次后,白球拿完了,黄球还剩8个;如果换一种取法:每次取出7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M次后,黄球拿完了,白球还剩24个。问原木箱内共有乒乓球多少个?( )A.246个 B.258个 C.264个 D.272个答案C解析每次取出7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M次后,黄球拿完了,白球还剩24个。因此乒乓球的总数=1

31、0M+24,个位数为4,选择C。【例31】(浙江2003-17)某城市共有四个区,甲区人口数是全城的 ,乙区的人口数是甲区的 ,丙区人口数是前两区人口数的 ,丁区比丙区多4000人,全城共有人口多少万?( )A.18.6万 B.15.6万 C.21.8万 D.22.3万答案B解析甲区人口数是全城的(4/13),因此全城人口是13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B。【例32】(广东2004下-15)小平在骑旋转木马时说:“在我前面骑木马的人数的 ,加上在我后面骑木马的人数的 ,正好是所有骑木马的小朋友的总人数。”请问,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在骑旋转木马?( )A.11 B.12 C.13 D.14答案C解析因为坐的是旋转木马,所以小平前面的人、后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