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届高考语文《论语》(第17—20篇)练习题_第1页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届高考语文《论语》(第17—20篇)练习题_第2页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届高考语文《论语》(第17—20篇)练习题_第3页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届高考语文《论语》(第17—20篇)练习题_第4页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届高考语文《论语》(第17—20篇)练习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届高考语文论语(第1720篇)练习题(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见论语·阳货17.24P241)  注:讪:毁谤。窒: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徼:抄袭。(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3分) A、“恶称人之恶者”是指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 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是指厌恶处在下位而讨好地位在他以上的人。 C、孔子批评了不符合道德礼教的行为。 D、子贡讨厌揭发别人的短处还自认为直率的人。(2)结合以上选段谈到的“勇”,分析下面选段关于“勇”的思想。(3分)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见论语·阳货17.23P241)答: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日:“子

3、见夫子乎?”丈人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日:“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日:“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见论语·微子18.7P245) (1)下列各项中,对以上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是语录体,记述的大都三言两语,少数几章也只记了谈话时的场景。上述文段不仅有时间的推移、有子路等人活动场所

4、的变换,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情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情节、通过有关人物的言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和政治观。  B、丈人的语带讽刺的话,说罢便“植其杖而芸”的行动,表现山他的态度倨傲,白认为比孔子高明,德行比孔子高尚。另一方面,他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又表现出他对孔子师徒风餐露宿周游列国的同情。  C、子路认为自己对隐者恭敬有礼,隐者便款待自己,并让儿子出来相见,这说明隐者没有废弃“长幼之节”;但他不出仕,放弃了臣子对君主应尽的责任,即君臣之义,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  D、孔子的话(包括子路根据孔子的意思说的话)和他叫子

5、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他对丈人过隐居生活的某种赞赏的感情,而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不仕无义”的处世态度,却给予严历的批评。 (2)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处世态度的理解。(3分)答: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18.5P244)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

6、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见论语·微子18.6P244) (1)对上面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接舆是楚国有名的狂人,他的佯狂实际上是一种避世之法。他与当时众多的隐者一样,以为天下无道,政治黑暗,难以有所作为,便为洁身自好而遁世隐居与山林鸟兽同群。  B、只有君王圣明,才能使圣贤君子大有作为;如果君王无道,圣贤君子不仅会自己退隐,而且相互号召远离无道之君。因此接舆以凤喻孔子,讽刺他在天下无道时却不隐去是一种德行衰败的表现。  C、面对接舆的嘲讽孔子虽没能直言

7、想法,但却可以由接舆的“知其不可为而逃之”,感受到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处事态度。  D、孔子对隐士的“不合作”持严厉批判态度,他认为过于消极无为无法改变天下无道的局面,所以仍不肯放弃对政治的参与。(2)结合上面语段,联系当今社会,谈谈你对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的认识。(3分)答: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见论语·

8、阳货17.1P23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见论语·阳货17.15P239)(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虽然强调入世出仕,孔子也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也还是要看时机合适与否。孔子不屑与那些一心弄权的人为伍。B、阳货本为季氏家臣,却以陪臣身份干预鲁国国政,他想拉拢孔子,于是登门拜访,但孔子不肯见他,他送了一只熟小猪给孔子。C、阳货知道孔子有干一番事业的念头,于是就劝他说,既然想做事,就应该把握机会,因为时间是不会等人的,孔子表示赞同。D、孔子等

9、阳货走了后,就前去拜见他以示回礼,没想到阳货故意慢行等他,于是他们在路上相遇,阳货趁机向孔子讲了一通道理。 (2)请结合两个选段,从为官动机的角度,谈谈孔子一开始不愿出仕的原因和后来又答应阳货出仕的原因。(3分)答: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

10、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见论语·尧曰20.2P255)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在本章讲了“五美四恶”,这是他政治主张的基本点,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民本”思想。B、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择可劳而劳之”的“民本”思想,反对“不教而杀”、“不戒视成”的暴虐之政。C、孔子的“五美”思想即“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

11、而不骄,威而不猛”,主要是希望君主能以德治、礼治来管理国家。  D、孔子对三代以来的美德善政作了高度概括,可以说是对论语全书中有关君子治国安邦平天下的思想加以总结,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2)这是子张向孔子请教为官从政的要领。那么,孔子针对“为官从政”提出什么要领呢?答: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1),切问(2)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19P248)  【注释】(1)笃志:志,意为“

12、识”,此为强记之义。(2)切问:问与切身有关的问题。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在本章提出了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问题。B、孔子认为,只要做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就是达到“仁”的基本要求,这样的人就可以为官从政了。C、孔子并不笼统反对博学强记,因为人类知识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认真记忆,不断巩固,并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接受新的知识。  D、孔子的教育方法就是“博学而笃志”即“博学而强记”,他再一次谈到它的重要性的问题。 (2)你对孔子提出的“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13、”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答:7、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1),期(2)可已矣。”子曰:“食夫稻(3),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4)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见论语·阳货17.21P240)  【注释】(1)钻燧改火:古人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木头不同

14、,每年轮一遍,叫改火。(2)期:音,一年。(3)食夫稻:古代北方少种稻米,故大米很珍贵。这里是说吃好的。(4)旨:甜美,指吃好的食物。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宰我认为,三年守丧,时间过长,应该废除这种礼制,从而使君子更好地为礼与乐。B、孔子没有直接反对宰我提出的重新制定守丧的时间的看法,而是先问其“安心”否。C、君子守丧,食甘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这大多是内心悲伤、思念所致。  D、孔子认为宰我没有念及父母抚养自己的艰辛而擅自停止守丧,这是不仁的行为。 

15、; (2)上述对话中孔子和宰我争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答: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1),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3);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5);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见论语·阳货17.8P238)  【注释】(1)居:坐。(2)愚:受人愚弄。(3)荡: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4)贼:害。(5)绞:说话尖刻。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

16、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认为,仁、智、信、直、勇、刚是六种美好的品德,这六种品德如果没有好学作支撑,就很容易导致不好的结果。B、孔子认为,仁、智、信、直、勇、刚和愚、荡、贼、绞、乱、狂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前者是品德,后者是品德对人的影响。C、在孔子看来,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是很容易受到别人愚弄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很容易产生行为放荡的结果。  D、孔子告诫子路,爱好勇敢而不爱好学习,是很容易产生犯上作乱的后果;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容易使人狂妄自大。 (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17、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孔子在此也强调了学的问题,请结合上面文段,谈谈孔子的这两段话对你的启迪。答:9、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论语·微子18.8)(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认为伯夷和叔齐不降低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B、孔子认为柳下惠和少连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

18、自己的身份,可是他们的言语合乎伦理,行为合乎理智。C、孔子认为虞仲和夷逸避世隐居,不谈政事,洁身自爱,离开官位是逃避现实,是不可取的。D、孔子没有完全否定这些逸民,但他不选择他们的老路走。(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选段所反映的孔子为人处事的态度。(3分)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里仁)答:10、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论语·阳货17.16)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19、孔子指出现代人与古人所犯的错误不同,是为达到借古讽今之效。 B、孔子认为古代的狂人肆意直言,现在的狂人是放荡不羁。 C、孔子有昔不如今的观点,甚至认为古代的人的缺点都不如现代人的缺点。 D、孔子认为古代愚蠢的人天真直率,现在的愚蠢之人就只是狡诈无赖了。 (2)结合上面选段,简析下面选段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答:论语第1720篇练习参考答案1、(6分) (1)(3分) B   (2)(3分)孔子主张“勇”应该用“义”了来规范。君子没有“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没有“义”就会去做盗贼。2、(6分) (1)B

20、(3分)  (2)孔子认为,君子出仕,是在践行君臣的大义。即使自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不应该弃天下而不顾,而应以一种伟大的救世精神,挺身而出,积极行道,承担起改变天下无道的局面,这才是人臣应尽的职责。(3分,大意对即可。)3、(6分)(1)D (语段中并没有明显的表明孔子的“严厉批判”的态度,甚至从微子的很多语段中可以看出由于当时的社会无道,孔子对隐者的不合作态度还是比较欣赏的,而且孔子亦提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观念。但出于对自身道德主张的坚守,所以仍不肯放弃对政治的参与。)  (2)“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处事态度在任何社会都是应该秉承的。(1分

21、)孔子所处的年代,政治不清明,天下无道,举世皆浊,有隐者隐遁山林与鸟兽同居,但孔子却认为人与鸟兽不同,即使世事艰难,也应挺身而出扭转大局,只要是有利人民,合乎义理的,没有不尽力为之奋斗的。(1分)在当今社会,政治清明,时局稳定,但也存在一些不良社会现象,我们应始终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精神,参与变革,勇于担当起社会的责任。(1分)4、(1)D(“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是等他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他。因为孔子不想见阳货,但依礼又必须回礼。)(2)在孔子的观念中,出仕为官是为了替君王分忧,使国家安定,百姓富足。但是,当时的当政者只是为了一己之私,因此,不屑与之为伍。但是,如果一个人有兴国安邦的能力却听任国家误入歧途,这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