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_第1页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_第2页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08-04-14 14:56:00     作者:邵勇,祝青国    编辑:studa20【摘要】  目的 探讨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行TUR-Bt术后采用不同疗程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 方法 将7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39例)行吡柔比星30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B组(39例)前8次灌注同A组,以后

2、改为每月1次,连用10个月, 总疗程12个月。随访2年,观察肿瘤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A组4例(10.3%),B组2例(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81,P>0.05)。2年肿瘤复发率A组7例(17.9%),B组5例(12.8%),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2=0.394,P>0.05)。发生不良反应A组4例(10.3%),B组12例(30.8%),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2=5.03,P<0.05)。结论 THP用于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短程与长程疗效相比无差异,但其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膀胱肿瘤&

3、#160;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在临床上有3个主要类型:浅表、侵袭和转移,这3种类型的治疗方针完全不一样。浅表性膀胱癌占70%80%,处理的目的是局部治疗及预防复发,大多可采用手术切除或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但术后1年内复发率可达50%70%1,2。膀胱内灌注是预防术后复发的最常用的手段,但各学者灌注吡柔比星(THP)剂量、溶剂使用、保留时间、疗程方面各有不同,尤其在疗程方面尚未统一。2002年6月2004年8月间,我院应用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短期和长期行膀胱灌注防治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78例,现比较其疗效。 

4、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男性46例,女性32例。年龄3276岁,平均53.5岁。初发68例,复发10例。其中:A组单发肿瘤26例,多发肿瘤13例;G1 16例,G12 5例,G2 14例,G23 3例,G3 1例;T1 30例,T2 9例;B组单发肿瘤29例,多发肿瘤10例;G1 12例,G12 6例,G2 18例,G23 2例,G3 1例;T1 32例,T2 7例,均经病理证实为移行细胞癌。术前进行常规检查及泌尿系统B超、静脉

5、肾盂造影(IVP)、膀胱镜检查等,根据肿瘤大小、数目及部位分别施于TUR-Bt(2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8例)及膀胱部分切除加输尿管移植术(8例)。    1.2   灌注方法    入选病例随机分为2组,两组患者肿瘤特征与手术方式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组患者术后12周开始灌注,THP 30mg溶于40ml蒸馏水,轻轻摇动注射器使药物充分溶解,常规消毒后置导尿管入膀胱,排净尿液后灌药。膀胱内保留30min,每5min变换体位,然后排出药液,每周1次,共8次。B组前8次灌注同A组,以后改为每月1次,连用10个月

6、,总疗程12个月。术后定期做血尿常规及膀胱镜检查,所有患者1年内每3个月一次膀胱镜检查,以后半年1次膀胱镜复查;观察每次用药后全身及局部反应情况。膀胱镜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取活检病理证实是否为膀胱癌术后复发,随访2年。    1.3    疗效判定    随访率为100%。根据随访结果计算肿瘤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肿瘤复发率为术后膀胱肿瘤再发的病例百分数。膀胱局部毒性反应根据WHO标准分级,级:镜下血尿或不需要治疗的排尿困难;级:肉眼血尿或需治疗的排尿困难;级:血尿引起贫血或膀胱刺激症状超过1周或顽固性膀

7、胱痉挛。    1.4   统计方法    组间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采用2检验。    2   结   果    全组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A组4例(10.3%),B组2例(5.1%),差异无显著性(2=0.181,P>0.05)。2年肿瘤复发率:A组7例(17.9%),B组5例(12.8%),差异亦无显著性(2=0.394,P>0.05)。复发者术前均为多发性膀胱癌,最大菜花状肿瘤直径达4.5cm。

8、0;   所有病例THP膀胱腔内灌注治疗期间均无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反应及脱发、发热。灌注前后肝肾功能、外周血象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亦无明显改变。9例(11.5%)患者有局部不良反应,主要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和膀胱区疼痛不适,23d后症状缓解,不需中断治疗;8例复查膀胱镜时发现局部膀胱黏膜充血水肿,且伴不同程度之滤泡样增生,局部活检证实为膀胱黏膜炎性改变,考虑为THP所致之化学性膀胱炎,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继续用药未见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组4例(10.3%),B组12例(30.8%),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2=5.0

9、3,P<0.05)。    3   讨   论    膀胱癌初次发病时多为浅表性乳头状瘤,但是单纯肿瘤切除后复发率极高,且有相当一部分复发病例伴有恶性程度增高或浸润能力增强,最终发展成浸润性癌3。因而,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是提高膀胱癌治疗水平的关键。    术后膀胱内灌注药物治疗,可消除残余病变及原位癌,降低和延缓肿瘤复发,防止肿瘤浸润,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4,5。膀胱灌注治疗是浅表性膀胱癌术后预防复发的一种首选局部治疗方法,TUR-Bt及膀胱腔内灌注化

10、疗药物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低分级、低分期尿路上皮细胞癌和原位癌6。常用化疗药物包括:卡介苗(BCG)、噻替哌(TSPA)、阿霉素(ADM)、丝裂霉素C(MMC)、羟基喜树碱(HCPT)、吡柔比星(THP)等。    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应是化疗药物能迅速在膀胱组织内达到有效药物浓度,而全身吸收量少,毒副作用小。吡柔比星(piranabicin,THP) 是一种新型半合成蒽环类抗恶性肿瘤抗生素,作用机制是通过直接嵌入DNA双螺旋链,抑制DNA聚合酶,从而抑制DNA复制与转录,导致肿瘤细胞死亡7。Masudu等对诱导膀胱肿瘤的鼠分别灌注THP和ADM,发现前者对肿瘤组织的诱导无论在数量和深度上均优于后者,而THP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