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生物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生物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生物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生物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生物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生物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生物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1 简答题(江南博哥)1.题目两栖动物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引导学生认识两栖动物的特点;(3)要有适当的师生互动;(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生物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正在更新中)参考解析:一、情境导入播放小蝌蚪找妈妈动画片片段,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入本节新课两栖动物。二、交流讨论,探究新知环节环节一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学生阅读讨论两栖动物的特征。环节二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提问:对于人类来说,两栖动物

2、是好还是坏。最后,教师出示环境污染对两栖动物数量影响的相关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正在在减少。呼吁保护两栖动物生活环境,同时禁止对它们乱捕滥杀。三、巩固练习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现在许多稻田里听不到蛙声了呢?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四、课堂小结请同学分享今天所学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查阅并收集资料两栖动物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还有哪些影响板书设计略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生物专业面试真题及解析1 简答题1.题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微生物对人体的危害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 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2)试讲中有情境创设和提问并适时地与

3、学生进行互动;(3)举例说明微生物对人体的危害;(4) 配合教学适当板书。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展示2020年新年之际武汉因为新型冠状肺炎封城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微生物导致了这个疾病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一微生物对人体的危害。二、新课讲授环节一:细菌、真菌对人体的危害教师展示手癣的图片以及引起手癣的真菌电镜图,另外在展示引起猩红热的链球菌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结合课本,前后左右四人为一个小组,尝试讨论总结细菌和真菌会对人体又怎样的危害。给10分钟讨论时间,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请小组代表阐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明确: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是寄生生活的,它们能够从

4、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环节二:病毒对人体的危害教师引导学生同桌之间结合大屏幕中展示的禽流感时期的视频,尝试结合课本与生活经验,总结病毒对人体会有哪些危害。讨论后,请学生回答。明确:病毒的种类很多,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又营寄生生活,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极大危害。三、巩固练习教师提出问题:你能说出其他一些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吗?学生结合所学,举手回答,教师补充。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五、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微生物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的知识。板书设计:略2 简答题1.题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基因多样性片段教学

5、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2)试讲中有情境创设和提问并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互动;(3)举例说明基因多样性的应用;(4)配合教学适当板书。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出示多种大豆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对比大豆种类之间表现出来的异同,从而思考同样是大豆,为什么不同种类之间会出这这么多不同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一一基因的多样性.二、新课讲授环节一:学习什么是基因多样性教师大屏幕展示不同大豆的基因序列对比图,同时向同学们介绍: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什么控制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结合课本,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尝试讨论总结大豆不同种类出现异同的原因。师生共同总结出:生

6、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环节二:基因多样性的应用引导学生同桌之间结合大屏幕中展示的袁隆平爷爷进行杂交水稻实验从而得到水稻新品种的实验,尝试结合课本与生活经验,总结基因多样性可以去和应用呢?请同学进行回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性的鼓励评价总结:可以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三、巩固练习教师提出问题:你还能说出基因多样性应用的其他实例吗?学生结合所学,举手回答,教师补充。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五、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 解更多基因多样性应用的前景。板书设计:略3 简答题3.基本要求:(1) 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2)试讲中有情境创设和提问并适

7、时地与学生进行互动;(3)说明蒸腾作用的意义;教师(4)配合教学适当板书。参考解析:一、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展示玉米从幼苗到结实的过程,提出问题:玉米需要的水分很多,为什么只有极少量的水分成为玉米的组成成分或者参与各种生理过程,其余的水分都去了哪里?水对自然界和植物本身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引出课题。二、新课讲授环节一:蒸腾作用的概念及叶片的结构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及课本内容,尝试总结蒸腾作用的概念。教师多媒体展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及气孔打开和关闭的模拟动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结合课本,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尝试讨论总结叶片的结构。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请小组代表阐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回答

8、评价,并总结知识点。环节二:腾作用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同桌之间结合课本相关知识,尝试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并总结知识点。三、巩固练习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图解。学生结合所学进行绘制,教师补充。.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五、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植物蒸腾作用的实例。板书设计:略4 简答题3.基本要求:(1)要有板书:(2)条理清晰,重点夹出:(3)试讲时间:十分钟。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思考:一粒种子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靠什么部位来吸收营养物质呢?导入新课。二、直观展示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收集的植物的根。提

9、问:植物体的根形态各异,指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结构?三、观察分析1.初步认识根尖:用肉眼,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植物的根尖的外形,小组交流并派代表描述。2.根据根尖的纵切挂图,认识根尖及根尖四部分结构和功能:自主观察根尖结构挂图后小组探究根尖的4部分细胞的数里和体积大小,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最后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得出根尖四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的不同及关系。在此过程中注意评价。四、归纳总结教师以列表格的形式对4个区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进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来增加细胞的数里,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五、实践应用组织学生扮演根尖4部分,并向其他人

10、介绍“自己”,同时游戏结束后,邀请未参加游戏者对参加者做评价、谈感受。六、课外思考植株的生长是依靠根的向下生长和茎的向上生长,这节课主要学习了根的向下生长,同学们下课后自己预习茎的向上生长,下节课一起讨论。七、板书设计根尖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5 简答题1.题目: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人体的骨骼肌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2)试讲中有情境创设和提问并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互动;(3)配合教学适当板书。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分别是马的奔跑,兔子的跳跃,还有大多数动物的行走,请学生观察视频并思考:人可以跑,可以举重直跳远等等

11、。这些复杂的运动是怎么来完成的?是否需要人体骨骼肌的参与呢?引出新课题一人体的骨骼肌。二、新知讲授环节一:骨骼肌的组成1.教师多媒体播放人体骨骼肌的解刨图,引导学生同桌之间认真观察图片并结合课本,尝试总结骨骼肌的结构.在学生进行观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指导,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请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并补充总结知识点。环节二:骨骼肌的运动方式教师多媒体播放枧频:模拟运动过程的动画。引导学生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内容,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讨论骨骼肌的运动方式。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并总结知识点。三、巩固练习.教师大屏幕播放人体屈肘和伸肘是肌肉的动态图,引导学生阐述股

12、二头肌和股三头肌的状态。学生结合所学,举手回答,教师补充.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五、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 解其他动物运动时肌肉的状态。板书设计:略6 简答题1.题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病毒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需有师生互动环节;(3)引导学生理解病毒的繁殖方式;(4)适当结合板书。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冠疫情是由新冠病毒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病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样的结构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由此引出本节课课题。二、新课讲授1.病毒的发现教师提出问题:病毒是怎么

13、被发现的?谁发现的?并播放视频,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了解病毒的发现史。2.病毒的特点进一步分析视频内容,引导学生说出病毒的个体微小的特点,教师作补充总结。展示烟草花叶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和腺病毒的显微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病毒的形态特点:形态多样。展示烟草花叶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和腺病毒的结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病毒的结构特点: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教师就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的结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病毒的生活方式和种类。播放噬菌体繁殖动画,学生分小组讨论病毒的繁殖过程。小组代表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并总结知识点。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请学生回答问题:新冠病毒的结

14、构是怎样的?病毒如何进行繁殖?并完成相关练习题,学生答题的过程中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再次明确和记忆本节课重点内容:病毒的特征。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学生课下搜集病毒与我们生活联系的实例,思考问题:病毒是不是一定会危害我们的生活?下节课进行分享讨论。板书:略7 简答题1.题目: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片段教学2.内容:生物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 什么是环境?环境仅仅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点吗?拿鲤鱼来说,在特时环境条件:同一个池塘里,不同时期,水质的好坏,水温的高低食物的多少等等,都会影响鲤鱼的生活。可见,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

15、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eololta)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一光度、水等;生物因素一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结合具体的实例认识环境中的生态因素;(3)要有适当的师生互动;(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参考解析: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课堂之初,教师呈现我国珍稀动物老虎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野生老虎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从而引出生物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教师进而提问,生物的生活环境仅仅指的是生物的生活空间吗?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的是生物的生活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

16、各种影响因素。引出课题。二、交流讨论,探究新知教师根据导入中引入的环境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提炼总结出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有无生命将生态因素分为两类:生物因素一光、 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教师多媒体呈现水稻田示意图,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在这片稻田中对水稻正常生长有影响的因素有哪些?你能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类吗?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将对水稻正常生长有影响的因素归纳为两类:阳光、水、温度、土壤是非生物因素;老鼠、蛇蚯蚓、瓢虫、蚜虫、杂草是生物因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非生物因素(阳光、水、温度、

17、土壤)与生物因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学生通过分析,可以认识到没有阳光水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温度低种子不能发芽,缺少水分水稻枯菱,水多根容易烂。土壤肥沃生长好,土壤贫瘠生长差。田里的杂草会和水稻争夺阳光、水分等而影响了水稻的生长。蚜虫作为水稻的害虫而影响了水稻的生长等。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教师提问学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属于哪一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四、课堂小结,升华重点哪位同学可以分享下今天的收获呢?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查阅并收集资料: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吗?下节课,师生共同交流。板书设计: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

18、的其他生物8 简答题1、题目:青春期发育的特点2.基本要求(1)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2)试讲中有情境创设和提问并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互动;(3)配合教学适当板书。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大屏幕展示一些青春期的学生会遇到的一些小烦恼。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在自己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也会有类似的烦恼吗?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一青春期发育的特点。二、新知讲授环节一:身体特点教师多媒体播放视频:青春期男生和女生的身高发育曲线以及男女生身体特有的变化举例。引导学生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尝试讨论总结青春期发育过程中身体的变化。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教师

19、对学生回答评价,并总结知识点。环节二:心理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同桌之间结合课本中男孩和女孩的小心思,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说出青春期同学们的心理变化。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并补充总结知识点。三、巩固练习教师大屏幕展示某同学青春期中遇到的问题,请同学们给他出出主意?学生结合所学,举手回答,教师补充.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五、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 解更多有关青春期的知识,对青春期有正确的认识。板书设计:略9 简答题1.题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 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2)试讲中有情境创设和提问并适时地与学

20、生进行互动;(3)配合教学适当板书。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堂之初,教师呈现多种多样的食物图片。包括:牛奶、鸡蛋、面包、水果等,引导学生回顾这些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继续提问:这三大类营养物质是如何在小肠中消化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一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二、新课讲授环节一:食物在小肠中的吸收过程教师多媒体播放视频:食物在小肠中消化的模拟过程动画。引导学生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内容,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小肠消化的过程中食物的物质变化。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并总结知识点。环节二:营养物质在消化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教师多媒体继续播放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消化过

21、程中物质变化的模拟动态图,引导学生同桌之间结合上节课的学习尝试总结营养物质消化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并补充总结知识点。三、巩固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抢答营养物质的变化过程。.学生结合所学,举手回答,教师补充。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五、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板书设计:略10 简答题1.题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安全输血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2)试讲中有情境创设和提问并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互动;(3)举例说明安全输血的原则;(4)配合教学适当板书。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

22、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出示医院中,受伤失血过多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血型的血液之间可以随意输血吗?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一安全输血。二、新知讲授环节一:安全输血的原则教师展示输血之前患者与献血者都要进行血型检验的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结合课本,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尝试讨论总结安全输血的原则是什么。代表阐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总结出: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0型血; AB型血的人,除可输入少量0型血外,也可缓慢地输入少量的A型或B型血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环节二:成分输血教师引导学生同桌之间结合大屏幕中展示

23、特殊患者只需要输入血小板的视频,尝试结合课本与生活经验,总结什么是成分输血。三、巩固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补充填写输血关系表。学生结合所学,进行填写,教师补充。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五、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更多与输血有关的知识。板书设计: 略11 简答题1.题目:视觉的形成2.内容:人的眼球近似球体,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如图4-47所示。假如一只黄蜂朝你迎面飞来,你是如何看到它的呢?它身上反射来的光线进入你的眼睛,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图4-48)。当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图

24、像信息时,会通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大脑立即处理有关信息,形成视觉。这时,你才“看”到了黄蜂。3.基本要求:(1)要创设适当的情景;(2)有配合教学内容的适当板书设计;(3)讲解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答辩题目1.谈谈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区别。2.本节课你是怎样导入的?参考解析: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1.请四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来参与游戏,先睁着眼睛走直线,再蒙上眼睛走直线,看谁走的又直又快,分享两次体验的感受。2.提问:人所获取的外界信息,绝大多数来自于眼睛,大家知道我们的眼睛都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人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事物的?二、探究学习,讲授新课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观察同桌的眼睛

25、,描述眼睛的结构。眼睛由外部结构眼睑、睫毛、眼肌以及内部结构眼球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眼球是眼睛最重要的部分,提出问题:眼球的结构组成又是怎么样的呢?展示眼球模型,结合多媒体展示眼球结构示意图,讲授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角膜:位于眼球最外部,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虹膜:位于角膜内部,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做瞳孔(光线的通道)。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位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2.视觉的形成过程学生根据眼球的结构特点合作探究视觉形成的过程。教师总结: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26、随光线明暗及物体远近的变化,瞳孔大小、晶状体凸度会发生改变,以看清物体。3.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近视:“三要”(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读书写字时间长了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四不看”(不在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三、联系生活,巩固提升引导学生思考用近视镜进行视力矫正的原理。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回顾眼球的基本结构及视觉的形成过程。作业:课下思考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原理。【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1.谈谈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区别。【答案】近视眼主要是晶状体变凸或眼球前后径变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所

27、形成的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形成的,所以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眼则是晶状体变凹或眼球前后径变短,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形成的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形成的。2.本节课你是怎样导入的?【答案】导入方法:游戏导入法。作用:游戏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堂课趣味性,营造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具体操作:请几位同学到教室前面参加蒙着眼睛走直线的小游戏,从而使同学们真切体会到眼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眼睛的结构以及人类是如何通过眼睛看世界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进入课程的学习。12 简答题试题题目:关节试题内容:1、观

28、察剖开的晴乳动物(如家兔,羊)的关节,对照关节示意图,观察关节的结构。注意关节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2、取一个完整的鸡翅(已除去羽毛);用解制剪除去皮肤,观察肌内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依次拉动每一组肌肉,观察骨的运动。然后,除去肌肉,观察骨和骨之间的连接"讨论:(1)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如果用房间的门打比方,它相当于门上的什么结构?(2)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原因吗?(3)举例说出人体哪些部位有关节。进行体育运动时,哪些关节容易受伤?应当怎样保护?3.要求:(1)教学环节完整,要有互动;(2)有完整的板书设计;(3)限时十

29、分钟之内。参考解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哺乳动物的骨骼标本,向同学提问:同学们,通过展示的图片,请同学们思考骨与骨之间是通过什么进行连接的?学生讨论后回答:是通过关节进行连接的,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二、新课讲授  1.自主学习,追寻真知  指导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关节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窝、关节软骨。)  (2)各部分之间怎样联系起来的?(关节面是相邻两骨的接触面,其中一个略

30、凸或呈球形,叫关节头,另一个略凹叫关节窝。关节面周围由关节囊包裹着,内部形成密闭的关节腔。关节腔内含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提问:通过对关节的学习,那接下来我们想一想,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2.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教师给每组同学分一个完整的鸡翅(已除去羽毛),带领同学用解剖剪除去皮肤,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有什么关系?明确: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骨、关节和肌肉三者是如何配合产生运动的?明确: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运动的产生是由骨、关

31、节和肌肉协调配合产生的,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原因么?明确:蚯蚓没有骨骼,只能靠身体的肌肉的蠕动来进行运动,所以不能快速运动。)  提问:那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我们自身,看看有哪些地方可以发生这种运动,观察我们身上有几大关节?  3.联系自身,引起兴趣学生通过观察自身发现自身也有许多关节,教师一一提问,看看大家都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哪些关节?引导学生踊跃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按从

32、上到下的顺序重新梳理一下人体的八大关节:颈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4.活学活用,情感升华三、巩固提高  引导学生思考:进行体育运动时哪些关节易受伤?怎样能使关节灵活、牢固,不受损伤呢?明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经常锻炼;锻炼时应先做准备动作,不过度用力,用力过猛容易使关节脱臼,形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四、小结作业   【板书设计】  略【答辩题目解析】  1.骨、肌肉和关节在运动系统中是如何配合的?  【参考答案】 

33、 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运动通过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2.你是如何设置本节课的巩固提高环节?  【参考答案】  让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思考如何保证在运动中不会伤到关节,并积极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运动方式畅所欲言,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运动方式避免机体损伤,同时也锻炼了学

34、生的表达能力。13 简答题1.题目: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 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2)试讲中有情境创设和提问并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互动;(3)配合教学适当板书。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呈现由一个鱼由受精卵细胞发育成个体的图片,请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同桌之间讨论鱼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如何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个体,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细胞的数量增加外,还发生了哪些可能的变化?在学生的讨论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课题。二、新课讲授环节一:细胞的分化课件呈现不同种结构和形态的细胞,请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自主阅读教材思考这些多种多样的细胞是如何形成

35、的?初步感知细胞分化的概念。学生阅读结束后,引导学生学习细细胞分化,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细胞分化。环节二:组织的形成教师大屏幕展示细胞分化到形成组织的动态模拟动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结合课本,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尝试讨论总结组织的形成过程。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请小组代表阐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明确: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三、巩固练习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本节课的概念图。学生结合所学进行绘制,教师补充。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五、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 解动物组织的类型。板书设计:略14&

36、#160;简答题1.试讲题目:眼球的结构2.内容:3.基本要求:(1)要创设适当的情景。(2 )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3 )讲解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请四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来参与游戏,先睁着眼睛走直线,再蒙上眼睛走直线,看谁走的又直又快,分享两次体验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蒙眼走弯路的原因(大脑没有接受到眼睛的信息,不能准确定位),体会眼睛的重要性。讲述眼睛最主要的结构是眼球,引入新课。(二)探究学习,讲授新课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展示眼球模型,结合多媒体展示眼球结构示意图,讲授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角膜:位于眼球最外部,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37、。虹膜:位于角膜内部,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做瞳孔(光线的通道)。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位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2.视觉的形成过程学生根据眼球的结构特点合作探究视觉形成的过程。教师总结: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随光线明暗及物体远近的变化,瞳孔大小、晶状体凸度会发生改变,以看清物体。3.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若晶状体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那么,远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象,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则是一个模糊

38、不清的物象。这样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三)联系生活,巩固提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近视:“三要”(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读书写字时间长了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四不看”(不在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回顾眼球的基本结构及视觉的形成过程。作业:课下思考远视眼的成因。四、板书设计15 简答题1.题目:苏教版八年级上册鱼类片段教学2.内容基本要求:(1)根据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试讲约10分钟;(2)试讲中要有情景的创设和提问;(3)讲解鱼的主要特征;(4)试讲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参考解析:教学

39、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呈现海洋世界的短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提出问题:鱼为什么能够生活在水中?以此导入新课鱼类.二、交流讨论,探究新知1.鱼的主要特征引导学生根据己有知识储备或生活经验,尝试说出鱼类的一些特征.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鲫鱼的外形的实验活动,教师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鲫鱼的身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鲫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鲫鱼的体表有什么?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并总结知识点。2.鱼的呼吸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察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水流入鱼口后,会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

40、化?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并补充总结知识点。教师提出问题:鱼进行呼吸的器官是什么?教师继续提问:该器官有什么特点?怎样与呼吸这一功能相适应的?并展示鱼鳃的结构图,引导学生带问题观察图片并进行分析。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得出鳃丝既多又细,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师生总结出鱼的一些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三、巩固练习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鱼离开水后很快会死亡?学生根据本节课已学知识思考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四、课堂小结哪位同学可以分享下今天的收获呢?进一步总结强调重点内容.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鱼类还有哪些特征和水生生活相适应呢?鱼类和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学

41、生课下预习,下节课师生共同交流学习.板书设计:略16 简答题1.题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 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2)试讲中有情境创设和提问并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互动; .(3)举例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4) 配合教学适当板书。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展示流行性感冒在校园中传播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流行性感冒为什么可以在学校中传播开来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二、新知讲授环节一:传染病流行的三大环节是什么?教师多媒体频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视。引导学生观看视频,结合课本资料分析内容,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尝试讨论

42、总结传染病流行的三大环节。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并总结知识点。明确(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环节二:明确传染病流行的三大环节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同桌之间结合课本中的内容,尝试说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概念。请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并补充总结知识点。三、巩固练习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流行性感冒在学校中流行的三大环节分别是什么?学生结合所学,举手回答教师补充。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五、布置作业查阅资料,尝试根据传染病流行的三大环节找出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板书:略17 简答题题目: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内容3.基本要

43、求(1)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2)试讲中有情境创设和提问并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互动;(3)说明呼气与吸气的过程;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上台测定这位同学的肺活量,说说测定时自己的感受,其他学生观察被测同学胸部和腹部的变化,分别请不同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提出问题:吸气和呼气的时候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气体是如何进入和呼出的?引出课题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二、新课讲授:环节一:呼气与吸气的过程中胸廓的变化教师:呈现呼吸系统的组成挂图或模型,带领学生讲解肺的结构和功能,请学生通过呼气和吸气感受胸腔的变化,并分享感受的结果。随后教师大屏幕展示呼气与吸气中膈肌与肋间肌变化的动态图,引导学生

44、仔细观察并结合课本,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尝试讨论总结呼气与吸气过程中胸廓的变化。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并总结知识点。环节二: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同桌之间结合大屏幕中展示的模拟胸廓变化的实验,引导学生总结胸廓变化与呼吸的关系。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并补充总结知识点。三、巩固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抢答大屏幕中的挖空题。学生结合所学,举手回答,教师补充。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五、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 解吸烟对肺部的伤害。板书设计:略18 简答题1题目:反射和反射的类型2.内容:反射和反射的类型当我们的手碰到很烫的杯子时,会很快地缩回来:当我

45、们的身体被石头绊倒时,双手会迅速地撑地。这些通过神经系统对接受的信息作出的反应,称为反射(reflex)。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人一生下来就会做的某些事情,如呼吸、眨眼、吮吸等,这些生来就有的反应叫做非条件反射。膝跳反射讨论: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你发现被测试的同学的小腿发生了什么反应?这种反应属于哪种类型的反射?2.在这一过程中,你是否能用大脑控制自己不作出这样的反应?当你叩击另一位同学膝盖下的韧带时,会发生小腿突然跳起的反应,这种现象称为膝跳反射。膝跳反射属于先天性的反射,又称为非条件反射。(注:图片摘自苏教版七年级下册)3.基本要求:(1)要体

46、现课堂活动的多样性。(2)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3)试讲过程中要有过程性评价。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碰到这样一些现象,当我们碰到烫的东西时,手会很快缩回来。在这过程中我们都还来不及想一想就做出动作了,这是为什么呢?进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反射的概念及类型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碰到烫的东西时,手会很快缩回来。生活中还有没有其它类似的例子呢?(看到好吃的东西或闻到香味会咽口水)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讨论并总结:以上这些通过神经系统对接受的信息作出的反应,称为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2.非条件反射的特点人一生

47、下来就会做的某些事情,如呼吸、眨眼、吮吸等,这些生来就有的反应叫做非条件反射。我们以膝跳反射为例,来了解一些下意识的行为的特点。请同学们两人为一小组进行实验:(1)一人坐在凳子上,让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注意自然放松);(2)另一人用橡皮锤或手掌内侧边缘快速的叩击(注意力度,不可用力过度,以免对他人造成伤害)被测试同学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以下的韧带(具体部位参照课本膝跳反射示意图);(3)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并交换另一位同学进行重复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提问:(1)上述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的小腿发生了什么反应?(当叩击韧带时,小腿会突然跳起。)(2)过程中,你能否用大脑控制自己不作出这样的反应?

48、(可再做一组控制膝跳反射的实验。)教师总结: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反应,也受大脑控制。三、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四、布置作业生活中有些现象并不能用今天学习的非条件反射来解释,请同学们自主思考并搜集资料。【板书设计】略19 简答题一、题目:关节二、内容:1.观察剖开的晴乳动物(如家兔,羊)的关节,对照关节示意图,观察关节的结构。注意关节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2.取一个完整的鸡翅(已除去羽毛);用解制剪除去皮肤,观察肌内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依次拉动每一组肌肉,观察骨的运动。然后,除去肌肉,观察骨和骨之间的连接"讨论:(1)关节对骨的运动

49、有什么意义?如果用房间的门打比方,它相当于门上的什么结构?(2)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原因吗?(3)举例说出人体哪些部位有关节。进行体育运动时,哪些关节容易受伤?应当怎样保护?三、基本要求(1)教学环节完整,要有互动;(2)有完整的板书设计;(3)限时十分钟之内。四、答辩题目1.骨、肌肉和关节在运动系统中是如何配合的?2.你是如何设置本节课的巩固提高环节?参考解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哺乳动物的骨骼标本,向同学提问:同学们,通过展示的图片,请同学们思考骨与骨之间是通过什么进行连接的?学生讨论后回答:是通过

50、关节进行连接的,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二、新课讲授  1.自主学习,追寻真知  指导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关节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窝、关节软骨。)  (2)各部分之间怎样联系起来的?(关节面是相邻两骨的接触面,其中一个略凸或呈球形,叫关节头,另一个略凹叫关节窝。关节面周围由关节囊包裹着,内部形成密闭的关节腔。关节腔内含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提问:通过对关节的学习,那接下来我们想一想,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51、60; 2.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教师给每组同学分一个完整的鸡翅(已除去羽毛),带领同学用解剖剪除去皮肤,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1) 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有什么关系?明确: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2) 骨、关节和肌肉三者是如何配合产生运动的?明确: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运动的产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产生的,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3) 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

52、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原因么?明确:蚯蚓没有骨骼,只能靠身体的肌肉的蠕动来进行运动,所以不能快速运动。)  提问:那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我们自身,看看有哪些地方可以发生这种运动,观察我们身上有几大关节?  3.联系自身,引起兴趣学生通过观察自身发现自身也有许多关节,教师一一提问,看看大家都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哪些关节?引导学生踊跃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按从上到下的顺序重新梳理一下人体的八大关节:颈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4.活学活用,情感升华三、巩固提高  引导学生思考:进行体育运动时哪些关节易受伤?怎样

53、能使关节灵活、牢固,不受损伤呢?明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经常锻炼;锻炼时应先做准备动作,不过度用力,用力过猛容易使关节脱臼,形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四、小结作业   【板书设计】  略【答辩题目解析】  1.骨、肌肉和关节在运动系统中是如何配合的?  【参考答案】  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运动通过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

54、拉。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2.你是如何设置本节课的巩固提高环节?  【参考答案】  让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思考如何保证在运动中不会伤到关节,并积极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运动方式畅所欲言,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运动方式避免机体损伤,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20 简答题1.题目:视觉的形成2.内容:人的眼球近似球体,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如图4-47所示。假如一只黄蜂朝你迎面飞来,你是如何看到它的呢?它身上反射来的光线进入你的眼

55、睛,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图4-48)。当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图像信息时,会通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大脑立即处理有关信息,形成视觉。这时,你才“看”到了黄蜂。3.基本要求:(1)要创设适当的情景;(2)有配合教学内容的适当板书设计;(3)讲解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答辩题目1.谈谈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区别。2.本节课你是怎样导入的?参考解析: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1.请四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来参与游戏,先睁着眼睛走直线,再蒙上眼睛走直线,看谁走的又直又快,分享两次体验的感受。2.提问:人所获取的外界信息,绝大多数来自于眼睛

56、,大家知道我们的眼睛都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人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事物的?二、探究学习,讲授新课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观察同桌的眼睛,描述眼睛的结构。眼睛由外部结构眼睑、睫毛、眼肌以及内部结构眼球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眼球是眼睛最重要的部分,提出问题:眼球的结构组成又是怎么样的呢?展示眼球模型,结合多媒体展示眼球结构示意图,讲授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角膜:位于眼球最外部,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虹膜:位于角膜内部,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做瞳孔(光线的通道)。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位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2.视觉的形成过程学生根据眼球的结构特点合作探究视觉形成的过程。教师总结: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随光线明暗及物体远近的变化,瞳孔大小、晶状体凸度会发生改变,以看清物体。3.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近视:“三要”(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读书写字时间长了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四不看”(不在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