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子的结构设计_第1页
领子的结构设计_第2页
领子的结构设计_第3页
领子的结构设计_第4页
领子的结构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领子的结构设计 第一节:领子的概述 一、领子的分类(一)无领(二)立领(三)翻领(四)企领二、领口线的设计 第二节:常见领型的结构原理与变化一、立领结设计原理与制图(一)  立领结构设计原理(二) 立领制图 (三)立领的变化与运用 二、翻领的结构设计原理与制图(一)  翻领结构设计原理(二) 翻领结构制图(三)翻领的变化与运用三、企领结构设计原理与制图(一)  企领结构设计原理(二)企领制图(三)企领的变化与运用四、坦领的结构设计原理与制图(一)  坦领的结构设计原理(二)坦领制图(三)坦领的变化与应用五、荡领的结构设计原理与制图(一) 荡领的结

2、构设计原理(二) 荡领制图(三)荡领的变化与应用第三节:领子制图案例分析与应用 第六章 领子的结构设计第一节 领子的概述衣领是服装的主要部件之一,与人体的脖子和肩部相接触,是服装设计的主要部位。衣领的款式繁多,其结构也随衣领款式的变化而改变。在衣领结构设计制图时,要充分考虑到领子款式、人体体形、个人审美心理、人体卫生学和运动特点等方面内容。衣领的分类方法很多,从实用角度看,领子可分为无领、立领和翻领等基本领型。其它领型则以无领、立领或翻领为基础进行变化制图,也可以运用剪切、展开、抽褶和收省等手法进行领子变化制图。一、领子的分类(一)无领无领是领子结构设计中最简单的领型之一,无领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3、衣片领口线的处理。无领在春、夏服装、内衣和礼服设计中使用较多,无领经常与首饰、丝巾、衬衣、毛衣等服饰搭配穿用。无领的造型丰富,常见的无领有圆领、一字领、方领、“V”字形领、“U” 字形领和花式领等。(二)立领立领是指立着的领子,也称为竖领,其结构变化以人体颈部的造型为依据。立领按其穿着状态可分为合体型立领、外张型立领和直立型立领三类。1、合体型立领如图6-1所示,合体型立领与颈部的造型保持一致,为截面圆锥体。旗袍领是典型的合体型立领,该领型的平面展开图为截面的扇形。2、外张型立领外张型立领与合体型立领的造型正好相反,其外形为倒立的截面圆锥体。因此,该领型的制图方法与合体型立领的制图方法正好相反

4、,如图6-1所示,合体型立领的制图是向上起翘,而外张型立领的制图是向下弯曲。3、直立型立领直立型立领的外造型为圆柱体,圆柱体的平面展开图为长方形。如图6-1所示,该领型制图以长方形为基础进行变化。(三)翻领驳折线将翻领分为翻领和领座两部分,翻领的宽度要大于领座的宽度,翻领制图的关键在于翻领与领座间夹角的控制和翻领底口弧线的变化,同时还需要考虑翻领与领座的比值;基点的位置;止口点的位置;肩斜的大小;面料的厚薄等。(四)企领企领是翻领的一种形式,翻领可以是翻领和领座连在一起,也可以是翻领和领座分开成两片,分开成两片的翻领人们习惯称之为企领,也就是男衬衫领。二、领口线的设计领口线的设计主要表现在功能

5、性和装饰性两个方面,下面以无领的领口线为例进行分析,其它领型的领口线设计在以后的章节中介绍。1、圆领(图6-2)圆领以脖根的自然形状为基础,顺势连接成圆形。圆领能使穿着者的面部显得丰满、圆润和可爱。圆领能表现自然、随意和休闲的设计理念。领窝开得越大,越显得开放、自然,反之,领窝开得越小,越显得严谨、成熟和保守。该领型不适合较圆的脸形。2、一字领(图6-3)一字领的领型呈水平直线或水平弧线状,如同汉字的“一”。由于该领型呈水平状,所以该领型显得稳重、端庄、成熟,是婚纱礼服常用的领型。该领型不适合脸形较短的人。3、“V”字形领(图6-4)“V”字形领的领型如同英文字母中的“V”,该领型呈倒三角形,

6、在数学里,倒三角形是最不稳定的几何图形,因此,“V”字领给人的感觉是运动、活泼、向上、成功和有活力。该领型不适合脸形较长或较瘦的人,在视觉上,该领型能将人的脸形拉长。4、方领(图6-5)方领的领型呈方型,领线以直线为主,该领型给人的感觉是简洁、大方、硬朗、方正。该领型不适合脸形较方的人,对脸形较圆的人具有美化作用。5、“U”字形领(图6-6)“U”字形领是方领的变化型,领线以弧线为主,该领型既保留了方领的简洁、大方等特点,同时又显现出温柔、自然等特点。该领型适应面较广。6、花式领花式领以圆领、“一”字领、“V”字形领、方领、“U”字形领为基础,在领口线上运用曲线、折线、花边、收褶、收省等手法变

7、化领型,形成花式领。花式领的变化丰富,是无领结构设计中最复杂的领型。图6-7中所示的花式领,以“V”字形领为基础,在领口线上运用波浪线进行结构变化。制图要领:无领的领口线在制图时首先要增大前、后领口深和前、后领口宽的值,尤其是夏季的无领服装,夏季无领服装的后领口深要大于4cm,领口宽要比衣片原型的领口宽左右各增大2cm以上,这样才能保证无领服装在穿着时不会勒着脖子,保证穿着的舒适度。其次是,无领领口线要根据穿着者的脸型和胖瘦进行设计,例如,在给圆领推板时,号型中的型越大,说明穿着者越强壮或越肥胖,这种号型推板时要将圆领拉长,从视觉上将胖脸型拉长,同时将圆领的领宽适当减小,使得脖子看起来没有实际

8、的脖子那么粗。4.613.5后肩斜13.5:4第二节 常见领型的结构原理与变化一、立领结构设计原理与制图(一)  立领结构设计原理人的脖子如同截面圆锥体,截面圆锥体的平面展开图是合体型立领的基本制图。图6-8中的A图为截面圆锥体,B图为截面圆锥体的平面展开图。A图中的角为立领的倾斜角度。正常情况下,脖子的倾斜角度为9°左右。假设,截面圆锥体底边周长为L,立领的倾斜角度为,求取角:从图6-8中可知:, 正常情况下,合体型立领的倾斜角度小于9°,外张型立领在没有辅助材料的作用下,其倾斜角度小于15°。所以,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化为:说明:当角大于20

9、76;时,上述公式不能转换,否则,两个公式所计算的值会相差很大。由此可知:,为了制图方便,我们需要将角度转换为数值。表6-1是图6-8中角对应的x值,表6-2是图6-8中角对应的y值。 表6-1 单位cm1°2°3°4°5°6°7°8°9°1.5°3°4.5°6°7.5°9°10.5°12°13.5°x0.511.522.533.544.5备注:1、假设,N2=19cm(正常成年人的颈围在3140cm,男子中间体的颈

10、围为37cm,女子中间体的颈围为34.6cm,成衣领围放松量一般大于3cm,所以,成衣中间体的领围采用38cm进行计算)。2、采用公式:技术要领:表6-1中显示,当N2=19cm时,角增加或减少1°,x的值则增加或减少0.5cm。 表6-2 单位cm1°2°3°4°5°6°7°8°9°3°6°9°12°15°18°21°24°27°y0.20.40.60.811.21.41.61.8备注:1、假设,b=4c

11、m(b为领座)。2、采用公式:技术要领:表6-2中显示,当b=4cm时,角增加或减少1°,y的值则增加或减少0.2cm。(二)立领制图下面运用立领结构设计原理,剖析立领制图的技巧。1、旗袍领(图6-9)旗袍领是典型的合体型立领。该领型制图要领:首先确定角的大小,根据款式需要可以任意设定角的大小,但不能大于7°。旗袍领的角一般设定为4°左右。当N2=19cm时,根据角确定角对应的x值为2cm, 如果,N219cm,则参考图6-9进行截取。然后,根据角确定角对应的y值为0.8cm, 如果,b4cm,则参考图6-9进行截取。当b=4cm,y=0.8cm时,领子前中心线处

12、相接;当b=4cm,y0.8cm时,领子前中心线的上端会重叠;当b=4cm,y0.8cm时,领子前中心线的上端会分开。2、外张型立领(图6-10)该领型的造型与合体型立领的造型相反,它们制图方法一致,领子起翘方向却相反。具体制图方法参照旗袍领。(三)立领的变化与运用1、装领线的变化领子装领线也称为底领弧线,前面已经分析过三种类型的立领装领线,这些立领装领线的变化比较单一。6-11是变化型立领与合体型立领装领线的比较,合体型立领的装领线是截面圆锥体展开形成的曲线,而变化型立领则将截面圆锥体的后半部分调整为斜面圆柱体,形成复合造型的立领(图6-11)。调整后的立领在装领线上也进行了复合设计,装领线

13、前半部分为截面圆锥体的展开图;后半部分为斜面圆柱体的展开图。装领线的这种变化在衬衫领和翻领制图中使用较多。这种装领线经过调整后,领子的后中心线处开始远离脖子,方便了脖子的运动,但领子不合体。技术要领:图6-11中的h是复合型装领线设计的主要依据。当h值越大时,领子后中心线处越远离脖子;当h值越小时,领子后中心线处越贴近脖子。2、连衣立领连衣立领是指立领与衣片相连。连衣立领充分利用省道完成制图。图6-12是连衣立领常见的几种形式。技术要领:首先要保证领子上口的围度大于脖子的围度,解决的办法是增大衣片上领宽和领深的值。然后要根据立领的结构原理分析立领的翘势,翘势越大,领口越贴近脖子;没有翘势,领子

14、呈直立型立领。最后还要考虑连衣立领和衣片要留有充足的缝份。二、翻领的结构设计原理与制图(一)  翻领结构设计原理翻领是领子制图中最难的一种领型。图6-13显示,由于肩斜线的存在,且翻领大于领座,因此,在肩斜线处,翻领与领座间产生夹角。在翻领制图中,角习惯被人们称为翻领倒伏量或翻领困势。从图6-13中可知角的计算方法:公式中的a为翻领;b为领座。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翻领与领座对应的角(表6-3)。 表6-3 翻领倒伏量(困势)的角度变化 单位:cmab23456789101112131415136°45°49°52°54°55°

15、;56°56°57°57°58°58°58°59°226°36°41°45°47°49°51°52°53°54°54°55°55°321°30°36°40°43°45°47°48°49°50°51°52°417°26°32°36°

16、39°41°43°45°46°47°48°515°23°29°33°36°38°40°42°44°45°613°21°26°30°33°36°38°40°41°711°19°24°28°31°34°36°38°使用表6-3时,如果设定的翻领和领座值在表中找不到

17、,可以用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角的角度。假设,翻领为4.5cm,领座为3cm。角的计算如下:查表6-3可知,当领座为3cm,翻领为4 cm时,角为21°;领座为3cm,翻领为5 cm时,角为30°。当领座为3cm,翻领为4.5 cm时,角则为:(21°+30°)÷2=25.5°解之,得角为25.5°。假设,翻领为6.5cm,领座为4.5cm,角的计算方法为:(26°+32°+15°+23°)÷4=24°解之,得角为24°。表6-3中角的值并不是固定的,影响角变

18、化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肩斜线倾斜角度的大小。当翻领和领座的值不变时,肩斜线的角度越大,角越小;反之,当翻领和领座的值不变时,肩斜线的角度越小,角越大(图6-14)。翻领与领座的比值。翻领与领座的比值越大,角越大 ;反之,翻领与领座的比值越小,角越小。基点的位置。图6-15所示,当翻领与领座的值不变时,基点越靠近肩颈点,角相对增大;反之,当翻领与领座的值不变时,基点越远离肩颈点,角相对减小。止口点的位置。当翻领的其它参数没有改变,止口点的位置上移时,角相对增大;反之,当翻领的其它参数没有改变,止口点的位置下移时,角随之减小。面料的厚度。正常情况下,面料越厚,翻领在翻折时,翻领与领座的比值越小

19、,角随之减小;反之,面料越薄,翻领在翻折时,翻领与领座的比值越大,角随之增大。(二)翻领结构制图翻领结构制图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领子以衣片为依托进行制图(图6-16);第二种形式是翻领单独制图(图6-17)。图6-16中的翻领制图形式为第一种形式,这种制图形式适应面广,制图准确,是翻领制图常用形式。图6-17中的翻领制图形式为第二种形式,这种制图形式在女式衬衫领、风衣领等翻领制图中使用较多,该制图形式需要人们掌握丰富翻领制图经验,才能较准确地进行翻领制图。下面介绍以衣片为依托进行翻领制图的形式。1、制图方法(图6-16)(1)确定衣片前领口宽。前领口宽的尺寸根据款式特点确定,西装类的翻

20、领在确定前领口宽尺寸时,要考虑撇门量。同时画出衣片的前片。(2)确定基点。确定基点的公式可采用,b为领座的值。(3)确定止口点的位置。根据款式需要确定止口点的位置。(4)画驳折线辅助线。连结基点和止口点形成驳折线辅助线,经基点向上延长驳折线辅助线。(5)在衣片上设计翻领的造型。(6)画驳头和串口线。以驳折线为对称轴线,将衣片上所设计的翻领造型转换为驳头和串口线。(7)确定翻领困势。经驳折线辅助线向左量取困势,形成驳折线。为方便制图,如图6-16所示,将翻领困势的角度转换为数值,采用公式:。具体尺寸详见表6-4。表6-4中,没有被列出的困势,可采用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翻领困势角度对应的数值。 表6

21、-4 翻领困势的角度转换为数值 单位:cm10°14°18°22°26°30°34°x1.72.53.344.95.86.838°42°46°50°54°58°60°x7.8910.411.913.81617.3(8)经基点,沿驳折线向上截取后领圈长,并作垂直于驳折线的线,即后领中心线,在后领中心线上分别量取翻领a和领座b的值(图6-16)(9)按图6-16所示,顺势连结翻领的轮廓线。2、技术要领(1)翻领制图时,基点到肩颈点的距离一定要小于领座的值,并且

22、,翻领与衣片需要有重叠量,否则,翻领不能竖起来。(2)肩斜线处翻领与领座的值不能改变,当肩斜线处翻领与领座的值发生变化时,翻领的困势也会随之改变。而其它地方翻领与领座的值发生变化时,不会对翻领的困势产生较大的影响。(3)当翻领在穿着时,外领圈出现波浪状,则说明翻领的困势偏大。解决的办法是将服装止口点的位置上移。当翻领在穿着时,领角出现起翘,则说明翻领的困势偏小。解决的办法是将服装止口点的位置下移。(三)翻领的变化与运用翻领的变化非常丰富,在翻领变化制图时,以翻领结构设计原理为基础,结合其它领型制图特点,才能较准确地掌握翻领变化的制图规律。下面介绍几种翻领变化中常见领型的制图。1、青果领(丝瓜领

23、)青果领又称为丝瓜领,青果领的特点是领面看不到串口线。青果领的制图主要有两种形式(图6-18)。技术要领:图6-18中,A图制图的关键是将领子与衣片的重叠量转移到挂面与里子的拼接位置。B图制图的关键是领子与衣片的缝合线距领子驳折线要大于1cm,从而保证领子翻折时,领子与衣片的缝合处不会外露。2、分体式翻领分体式翻领的特点是将部分领座量与翻领分离,并修正被分离的领座(图6-19)。分体式翻领比常规翻领更适合颈部的造型。常规翻领一般采用归、推、拔等工艺手法来弥补翻领制图中的不足。分体式翻领在时装、风衣和休闲男装中使用较多。3、方领方领是翻领中典型的关门领。其制图要点如图6-20所示。查表可知:当翻

24、领a为8cm;领座b为3cm时,翻领的困势为43°。确定好基点和止口点,采用的公式确定基点。将角度转换为数据进行制图(图6-20)。三、企领结构设计原理与制图(一)企领结构设计原理男式衬衫领是典型的企领,企领由两个立领组合而成,企领也可以看作是分体式翻领。因此 ,企领结构制图要充分考虑立领和翻领的结构设计原理,尤其是企领中翻领困势的控制,同等条件下,大部分企领中的翻领困势比常规翻领困势小。企领领座的底领弧线变化是影响企领困势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如图6-22所示,企领领座的底领弧线主要有两种形式。图6-22中A领产生的困势要比B领产生的困势大。也就是说,在A领制图时要适当增大翻领的困势

25、,在B领制图时要适当减小翻领的困势。(二)企领制图图6-23是企领中常规男式衬衫领的制图,该领型的制图关键在于翻领的困势控制和领座底领弧线的确定。具体制图详见图6-23。技术要领:图6-23中领座的底领弧线是一种复合型底领弧线,这种底领弧线的特点在立领中已经分析过。底领弧线在前、后中心线处,分别向上起翘0.6cm,这些数值不是定数。领座后中心线处起翘量越大,后领越远离脖子,并且要适当增大翻领的困势;反之,领座后中心线处起翘量越小,后领越贴近脖子,并且要适当减小翻领的困势。(三)企领的变化与运用企领的变化与翻领和立领的变化密切相关,因为,企领是翻领和立领结合而成的领型。图6-24是企领结合翻领的

26、变化原理形成的新领型,该领型又可以看成是翻领。虽然企领是翻领和立领结合而成的领型,但它的制图比翻领和立领的制图更复杂,因此,企领制图尺寸不可能存在定数,企领制图尺寸要根据款式的变化而改变。四、坦领的结构设计原理与制图(一)坦领的结构设计原理坦领又称为搭领。坦领也可以看成是翻领的变化领型,海军领是典型的坦领。坦领的主要特点是领座小,也有无领座的坦领。根据坦领的特点,我们在坦领结构设计时要以衣片上领圈的造型为基础确定领子的底领弧线。(二)坦领制图坦领制图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翻领制图方法为基础进行制图,另一种形式是将前、后衣片肩斜线的外端重叠,形成坦领底领弧线,并在前、后衣片上画出领型(图6-25)。技术要领:前、后衣片肩斜线的外端重叠量对坦领的造型影响很大。重叠量越大,坦领形成的领座越大,而翻领值随之减小;反之,重叠量越小,坦领形成的领座越小,而翻领值随之增大。没有重叠量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