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二中高中语文 唐诗宋词13 横塘路教案 苏教版选修_第1页
山东省临清二中高中语文 唐诗宋词13 横塘路教案 苏教版选修_第2页
山东省临清二中高中语文 唐诗宋词13 横塘路教案 苏教版选修_第3页
山东省临清二中高中语文 唐诗宋词13 横塘路教案 苏教版选修_第4页
山东省临清二中高中语文 唐诗宋词13 横塘路教案 苏教版选修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贺铸·横塘路教案教材分析:贺铸晚年退隐苏州,住在横塘附近。此词当时其时其地所为。它表面似写相思之情,实则抒发郁郁不得志的“闲愁”。上片,情之间阻;下片,愁之纷乱。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其词表面的相思之情容易,但理解其深层次的不得志的“闲愁”是难点,可指导学生在了解贺铸生平的基础上,去深入体会。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对诗歌的鉴赏应该说有了一定的基础,可在引导的基础上,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体会诗人情感2、能够对诗歌中的精警名句进行鉴赏3、能够通过对诗歌意境的体验,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意境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通过比较,了解贺铸抒写愁思的

2、创造性教学难点:对诗歌意境的个性化体验,感受到意境的魅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学案导学法教学过程:一、 预习检测 总结疑惑结合学案,了解作者生平,回忆诗歌中表达感情的一般手法;回忆曾经学过的诗句;提出自己疑难问题。二、 情境导入 展示目标情境设计 横塘,伴着古木葱茏的上方山和烟波浩淼的石湖,云淡风轻,一个迷人的地方,一个美丽的邂逅,一段文学史上的佳话。时间,也许是已经过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暮春三月,进入了五月的雨季。这一次的美丽邂逅,没有造就一段美丽姻缘,但却给文学史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那就是贺铸的横塘路。展示目标 1、2、3三、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1、学生试读课文,达到准确流利的目标,整

3、体感知,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2、完成导学案中“课内探究”部分(1) 作者情感因何而生?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明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点拨:情感缘起于与一位美丽女子的邂逅,目送美人飘逸远去,勾起作者无限情思。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写。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是虚写。(2)“但”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点拨:留恋、遗憾之情。 (3)设想美人的句子,表现了美人怎样的处境?最能表现这种处境的句子是哪句? 点拨:寂寞、美好年华虚度(迟暮)。“只有春知处”除了每年一度的春天能够探看一次,再也没有人知道了,写出女子所居处的幽深、寂寞。 (

4、4)赏析“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同絮,梅子黄时雨。”提示:可以从手法、感情、作用等方面去赏析。提倡学生进行个性化赏析。点拨:A.用具体生动的景物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寻和难以捉摸的细致情感,使这种情感转化为可见的、可闻的,因而是可信的事物,使读者可以从闲愁的形象中受到感染。 B.比喻新颖,不落俗套,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兴中有比,不仅比闲愁之无尽,亦以兴身世之可悲。 C.连用三个比喻(博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这是一个创举。 D.虚景实写。(5)对于贺铸的横塘路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发对某位女子的眷恋之情,有人认为是寄寓孤寂自守、追求理想的深挚情怀。你是

5、如何理解作品主旨的呢?点拨: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将政治上的不得志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首诗也可能有所寄托。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不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词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的盛赞,“同病相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当然,径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词,抒写的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亦无不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

6、封建时代的人们来说,都是“与我心有戚戚焉”。这一点正是这首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1、学生写出这一节课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这一节课上的表现。 2、背诵整首词,默写“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同絮,梅子黄时雨。” 3、完成导学案中的“当堂检测” 贺铸·横塘路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 预习目标1、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及本首词的写作背景,初步感知作者情感2、 了解诗词中表达情感常用的方法二、 预习内容1、 了解作者贺铸的生平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

7、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此词抒写了因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上片写相恋和怀念,下片开头两句写昏暮景色,暗示出抒情主人公等待盼望那位“凌波”仙子直到黄昏,仍不见踪影,或“闲愁”太多。写“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实现,形象生动。下片的“碧云”句喻指时光流逝之迅速,末尾连用三个比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贺铸一生沉抑下僚,

8、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将政治上的不得志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首诗也可能有所寄托。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不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词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的盛赞,“同病相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当然,径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词,抒写的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亦无不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封建时代的人们来说,都是“与我心有戚戚焉”。这

9、一点正是这首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2、 填写下列诗句,分析其中的手法(1) 问君能有几多愁? (2) 只恐双溪舴艋舟, (3)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补充诗句: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杜甫) 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赵嘏) 落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3、词中化用了哪些前人的诗句和典故? A凌波 B锦瑟 C蘅皋 D彩笔 3、 提出自己对诗歌理解方面的疑惑。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对诗歌中的精警名句进行鉴赏2、能够通过对诗歌意境的体验,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意境的艺术魅力学习过程:1、 初读课文,流利顺畅,初步感知诗人的情感2、 再读课文,入情入境,思考解

10、答,探究合作(1) 作者情感因何而生?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明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2)“但”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设想美人的句子,表现了美人怎样的处境?最能表现这种处境的句子是哪句? (4)赏析“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同絮,梅子黄时雨。”提示:可以从手法、感情、作用等方面去赏析。提倡学生进行个性化赏析。(5)对于贺铸的横塘路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发对某位女子的眷恋之情,有人认为是寄寓孤寂自守、追求理想的深挚情怀。你是如何理解作品主旨的呢?反思总结:1、 写出自己在这一节课上的收获以及自己的表现。2、 背诵这首词,默写经典词句。当堂检测与巩固提高:1、 读下

11、面贺铸的词,回答问题。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 无端更借樵风送。 波渺夕阳迟, 销魂不自持。 良宵谁与共, 赖有窗间梦。 可奈梦回时, 一番新别离!本词起句“彩舟载得离愁动”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独特之处?起到了什么效果?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横塘路学案的答案预习学案部分的答案2、(1)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载不动许多愁(3)遍人间烦恼填胸臆手法上的特点:运用比喻(夸张)等

12、修辞,化抽象为具体。3、见课文下注释探究部分答案:(1)情感缘起于与一位美丽女子的邂逅,目送美人飘逸远去,勾起作者无限情思。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写。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是虚写。(2)留恋、遗憾之情。 (3)寂寞、美好年华虚度(迟暮)。“只有春知处”除了每年一度的春天能够探看一次,再也没有人知道了,写出女子所居处的幽深、寂寞。 (4)提示:可以从手法、感情、作用等方面去赏析。提倡学生进行个性化赏析。点拨:A、具体生动的景物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寻和难以捉摸的细致情感,使这种情感转化为可见的、可闻的,因而是可信的事物,使读者可以从闲愁的形象中受到

13、感染。 B、比喻新颖,不落俗套,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兴中有比,不仅比闲愁之无尽,亦以兴身世之可悲。 C、连用三个比喻(博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这是一个创举。 D、虚景实写。(5)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将政治上的不得志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首诗也可能有所寄托。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不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词之所

14、以受到历代文人的盛赞,“同病相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当然,径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词,抒写的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亦无不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封建时代的人们来说,都是“与我心有戚戚焉”。这一点正是这首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巩固与提高部分答案:1、想象十分丰富,构思奇特,它突破了向来以山、水、烟、柳等外界景物来喻愁的手法,把难于捉摸、无踪无影的抽象愁情写得好像有了体积、有了重量。这里,“彩舟”指行人乘坐之舟。长亭离宴,南浦分手,一片哀愁。现在,兰舟已缓缓地离开了码头,随着兰舟的渐渐远去,哀愁不但没有减轻,所而愈加凝重。他的心头仍是那样的悲哀,以致觉得这载人的舟上,已经载满了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