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孟》与《易传》(一)(20211110013054)_第1页
《庸》《孟》与《易传》(一)(20211110013054)_第2页
《庸》《孟》与《易传》(一)(20211110013054)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庸?孟?与?易传? 一 战国时期,思孟学派的代表一一子思、 孟子建立了一个以 “诚为道的哲 学体系,对当时和后世的学术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写成于战国中后 期的?易传?,不仅接受而且开展了思孟思想,是当时受影响最大的一 部著作。下面我想从哲学方面谈谈?中庸? ?孟子?即恩孟与?易传? 的关系。一、思孟天道观与?易传?的关系子思和孟子都说: 诚者,天之道也。?中庸?、?孟子 离娄上?诚' 是“天之道,天道包括天道和地道, 是“天地之道的简称。?中庸?说: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 ;高也,明也 ;悠也,久也。“天道诚的特点是 “博厚、 “高明和“悠久。其作用为,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

2、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天道以 “高明覆物 ,地道以 “博厚载物,天地之道以 “悠久岁月生 成了万物。 所以说: “诚者,物之始终, 不诚无物。 ?中庸?天道“诚 是宇宙的本原,没有 “诚便没有世界万物。孟子也说: “天之生物也, 使之一本。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孟子滕文公上 梁惠王 下?以“诚为道的 “天生成了万物和人类。天道说是思孟学派的本体 论,天道 “诚是思孟哲学的最高范畴。?易传?接受了思孟的天道观,说: “易之为书也,广阔悉备:有天道 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系辞下?又说: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 纶天地之道。 ?系辞上? “弥纶天地之道 即包络天道与地道。天地之道是?易

3、传?的根本之道,其特点是:天道下济而光明?谦彖?,地道光广大而德 厚?坤象彖?,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恒彖?下济而光明即?中庸?的 高也,明也,光广厚 即“博也,厚也 ,“恒久而不已 即“悠也,久也 。?易传?认为,天地 之道也是宇宙万物的生成者:天道下济而光明。大哉干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气?谦彖?干彖? 地势坤,坤厚载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坤象彖?“干坤代表天地。 “下济而光明 的天,覆照天下,使 “万物资始,即 万物赖以有生。 “光广 厚之地以博厚 “载物,使“万物资生,即 万物赖以成长。 “资始那么万物有 “始,“资生那么万物有 “终,这就是 “诚 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 物的

4、生成不仅需要天覆地载,在时间上还 需要天长地久: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利有枚往 ',终那么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 照,八、四时变化而能久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恒彖?。 “恒久是“天地之道,也是“天地万物之情 , “道决定“情,没有恒久 之道,不可能有天地万物的生成与存在之情。 孔颖达的解释十分确切: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故日月得天所以亦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 久成者,四时更代,寒暑相变,所以能久。生成万物。 在这里,?易 传?不仅接受了?中庸?的“悠久成物 ,而且使这种思想进一步具体化。 在天道生成万物的问题上, ?易传?还提出了一个宇宙生成系列:有天地然后有万

5、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 义有所措。从有天地到有 万、男女、夫妇、父子、君、上下、礼义 是天地、万物、人类、家庭、社会、等级、制度和道德的生成系列。 这一生成系列的提出,丰富了 天道说,推进了思孟哲学的开展。天道 诚的实质是什么呢?思孟说,诚是天德,是性之德?中庸?, 也就是天的本性。郑玄说: 言诚者,天性也。?中庸?郑注诚、天德、天性是天道的不同称谓。子思说:诚身有道,不明乎善, 不诚乎身矣。?中庸?孟子也说: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孟 子离娄上?从 诚身必先明乎善看,天性 诚是至善的。?易传? 接受这一理论,

6、也说:天地之大德日生。?系辞下?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干文言?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坤彖?天地的 大德是 生成万物。所谓 大德、天德和 德就是天地之道,就是天道 诚。其内容包括四种德性,?干文言?解释?干?卦 元亨 利贞时揭示了这一问题。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 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 事。干即天。元者,善之长也善之长为 仁。天生万物表现了它的 仁 德,亨者天使万物以 嘉美之德相 会,表现了它的 礼德;利者 天利万物,使之 和谐。表现了它的 义德,贡者干济天下之物, 使之成功,是为 干事 仁、礼义和干事是天和君子的

7、 四德?文言?的这种说法。来自春秋时穆姜对?随卦?的解说。穆姜说:?周易?曰:随,元亨利贞,无咎。元,体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左传 襄公允年?穆姜的话不见于今本?易传?对?随卦?的解说,而见于?乾卦文言?, 显然是?易传?把穆姜的话搬了家。两相对照。我们可以发现?文言? 搬用穆姜的话时,进行了一些修改和补充:其一、穆姜说:元,体之长也。春秋时子服惠伯解释?坤?卦六正爻时那么说。元,善之长也。?左传昭公十二年?文言?显然是把穆 姜对 元的解说换成了子服惠伯的话,使 体之长成了善之长。体 之长的意思是物 体之长,

8、改为 善之长后,元亨利贞直接成了以 元 为首的四善,因为只有四者都是善,才有 善之长可谈。其二、以元亨利贞为四德解释?随?卦,与天道无关,没有哲学意义。搬到?干?卦后,四德成为天的四种美德,天德说由此确立,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其三、?文言?把四德说搬到?干?卦后,进一步把 元亨利贞之德解 释为性情,说:利贞者,性情也。禾利贞是性情 元亨当然更 是“性情。这样, “元亨利贞 代表的四德又成了天的四种 “善性“。 ?易传?为什么进行上述改动和补充呢 ?主要是受了思孟哲学的影响。 恩孟天道观前己述及,另外,子思认为, “知、仁、勇 三“达德 是“五 达道 的行的表现,而 “仁义和 “义礼 结合为一体

9、?中庸?。孟子更明 确指出: “仁义礼智 是天命善性。?文言?作者接受思孟天道观和仁礼 义等思想后,既想表达思孟的诚善理论,又要与?周易?的经文结合 在一起,恰好有穆姜解释?随?卦的现成材料和?干?卦 “元亨利贞 的卦辞,于是移花接木, 乔装打扮, 精心而又巧妙地进行了上述安排。 从而开展了天道人性化的思想。天以四种善性为道,地道又如何呢 ?易传?按照上述天道说,做了合 乎逻辑的解释: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坤文言?至哉坤元' 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彖?坤道即地道。其德性是 顺承天 道,以天的四德作为自己的本性。?易传?还把天道的诚善说和阴阳之道结合起来,开展并丰富了思孟 哲学。说

10、:“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 ?系辞上?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系辞下?天刚地柔,天阳地阴,阴阳相 合是 “道,是“德,是“善,又是 “性。天的 “道德善性一体,正 是思孟的天道说。在这里, ?易传?没有提到 “诚字,但却包含了 “诚 的理论。?系辞上?云: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化成万物的 “天地之道全部在“易 中。又说: “夫易广矣大矣 , “广阔配天地 。 “干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简之善配至德。思孟以 至德为 诚,?系辞?说的包罗 天地之道; 而又与天地 至德相配的 易就是天道 诚的化身和代称。二、思孟圣人观与?易

11、传?的关系?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者圣人也。子思认为,圣人' 和 天道同以 诚为本体,因而同道、同德、同性、同功: 故至诚无息,不息那么久,久那么征,征那么悠远,悠远那么博厚,博厚那么高 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 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幸,不动而变,无为 而成。至诚指圣人之道。圣人的 至诚因不息而 悠久,而博厚、高明 博厚,所以载物,高明,所以覆物,悠久,所以成物,圣人和天 地之道的 载、覆、成物同德同功。所以说: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又说至诚的圣人可以赞天地之化育,那么 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孟子也说:

12、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 性焉。他以天 命与人 性的一体化为根据,论证圣人与 天道同体。 并说:至诚而不动者,末之有也。?孟子离娄上?君子所过者化, 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上?圣人 动化万物的 功德与天地之道共同存在和 流传。总之,思孟认为,圣人和天地之道 同参同流同是产生和主宰世界万物的实体。?易传?接受了这一思想,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 于鬼神乎!?干 文言?易传?中类似的话很多,让我们结合起来考查一下它和子思思想的 关系: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犬人即圣人。圣人 与天合其德即

13、圣人 与 日月合其明,共同覆照万物,与地合其德即?坤圭卜象传?说的 君 子以厚德载物孟子与?易传?的君子都指圣人。孔颖达疏云:与' 天地合其德者,谓覆、载也。所说颇得其要,覆、载二字清楚地说 明唐时孔颖达已经发现了?易传?与?中庸?圣人观的关系。所谓与四时合其序讲的是时间。四时之序指不同季节的循环交替。 与四时 合其序就是圣人与 悠久无疆的四时相配合,化成万物。类似的思 想在其他?传?中也有。如:?乾卦象传?的君子以自强不息与天 行健相配合。?恒卦彖传?以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与天地之道, 恒久而不己相配合。而君子 自强不息和 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就是 前引子思的至诚无息,不息那么久,久

14、那么微,微那么悠远和悠久,所以 成物也的简文。上述?文言?的失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 其序?一段话,不仅在思想上,在文字上我们也可以从?中庸?中找 到它的出处。?中庸?说: 仲尼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帱覆。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 代明 以此与上述 ?文言?话对照,可知?文言?话由?中庸?抄录而来。 “与 天地合其德 即“如天地之无不持载 覆“帱。“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 其序 即“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两句话的颠倒。“先天而天弗违, 后天而奉天时。 这两句话是圣人 “与天地合其德 的进 一步说明。孔颖达疏云: “先天而天弗违 '者,假设大人在天时之先行事

15、, 天乃在后不违,是天合大人也; 后天而奉天时 '者,假设天时之后行事, 能奉顺上天,是大人合天也。 天“合大人 与 “大人合天 就是圣人与天 地合为一体,共同覆载和生成万物的具体发挥。类似的话在?易传? 中还有,如?泰卦象传?说:后以财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以左右民。 后“即圣王, “财成即裁用天地之道使之成功。 “辅相天地 之宜即辅佐天地化生万物, “左右民 为“左右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财 成与“辅相天地之道就是子思 “赞天地之化育那么可以与天地参矣 和孟 子的 “动化“万物 “与天地同流 。对圣人 “成物孟子还有具体地发挥。说: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 矩准绳,以为

16、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 音,不可胜用也!既渴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孟子离娄上?孟子认为,成物包括成器和仁政两个方面。?易传? 不仅接受了思孟的圣人与天地之道共同生成世界万物的一般理论,而 且接受并开展了孟子成器与仁政的具体思想。对于圣人成器问题, ?易 传?说:“备物致用, 立成器,以为天下利, 莫大乎圣人。 ?系辞上? 具体的事实是:包牺氏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 ,神农氏 “斫木为 耜,揉木为耒 ;黄帝尧舜 “垂缀衣裳而天下治 。“刳木为舟,剡木为 揖。“服牛乘车,引重致远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 。又创制“宫室棺“ 椁书“契?系辞下?等,以利天下之人。?易传?认为这些器物都是 圣人根据卦象制成, 而易卦又是圣人所作, 虽然绕了个 “取诸 卦象的圈 子,仍然讲的是圣人成器, 孟子的“仁覆天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