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对构件施加预应力的主要目的是(B )。A 提高构件承载力B提高构件抗裂度,充分利用高强度材料C对构件进行检验D节省材料2 .在以下单层厂房结构的各构件中,不属于主要受力构件的有(B )。A屋架 B 抗风柱 C 排架柱 D 基础3 .所谓预应力构件是指(C )。A对钢筋进行张拉的构件B将压力加在结构构件上C对外载作用下产生拉应力部位的混凝土施加预压力的构件D对混凝土施加预压力的构件4 .先张法和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其传递预应力方法的区别是(A )。A先张法靠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而后张法则靠工作锚具来保持预应力B后张法靠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而先张法则靠工作

2、锚具来保持预应力C先张法依靠传力架保持预应力,而后张法则靠千斤顶来保持预应力D上述选取项都不完全正确,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构件中传递预应力的方法5 .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抗裂荷载Ncr等于(B )A后张法为(b pc + f tk)A n ,先张法为(b pc + f tk)A 0B先张法、后张法均为(b pc + f tk)A 0C先张法、后张法均为(b pc + Ebpc +ftk)A0D 先张法(b pc + f tk)A n ,后张法(b pc + f tk)A 06 .采用超张拉工艺可以( C )。A 降低各项预应力损失值B降低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C降低钢筋

3、松弛和孔道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D降低温差产生的预应力损失值7 .对一般要求不开裂的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A )。A允许存在拉应力B不允许存在拉应力C拉应力为零D 不一定8 .从预应力的效果来看,控制应力con应尽可能高一些,但如果 con过高,会产生下列问题。其中不正确的是( D )。A会增加预应力钢筋的松弛应力损失B超张拉时,应力超过屈服强度,可能会使个别钢筋产生永久变形或脆断C降低构件的延性D降低构件的极限承载力9 .预应力混凝土梁与普通混凝土梁相比,(C )说法是错误的。A可以提高梁的开裂荷载B可以降低梁的挠度C可以提高梁的极限承载力D可以降低梁高10 .吊车

4、竖向荷载是指( B )。a吊车最大轮压pmaxB吊车重量与所吊重量经吊车传给柱的竖向压力C大车刹车或启动时所产生的惯性力D小车刹车或启动时所产生的惯性力11 .在使用阶段的计算中,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与普通混凝土受弯构件相比,增加了(D )项内容。A正截面承载力计算B斜截面承载力计算C正截面抗裂验算D斜截面抗裂验算12 .柱下单独基础底板配筋时,采用扣除基础自重及回填土重的净反力计算,是因为( D )。A基础自重不产生内力B 这部分荷载较小,可略去C由于作了刚性基础的假定D它们不产生弯矩和剪力13 .关于基础尺寸的确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基础的底面尺寸应按地基承载能力和抗冲切承载力来

5、确定B基础的底面尺寸应按地基变形条件和构造要求来确定C基础的高度应按构造要求和抗冲切承载力来确定D基础的高度应按地基承载能力和地基变形条件来确定,对阶形基础,尚需按相同原则 对变阶处的高度进行验算。14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完成第二批预应力损失后,pcii等于(B )。.Apciicon l pAconpciilAp15 AsAconpciii Ap15AsA,Apciicon l pA15 .当用砖作为厂房围护墙体时,一般要设置圈梁、连系梁、过梁及基础梁,其中承受墙体重量的是( B )A 圈梁、连系梁、过梁C 圈梁、过梁、基础梁16.单层厂房的柱间支撑作用主要是为了提高(A 厂房

6、的横向刚度和稳定性C 厂房的纵向刚度和稳定性连系梁、过梁、连系梁、圈梁、)厂房横向排架柱的强度 厂房纵向排架柱的的强度基础梁基础梁17 .单层厂房柱是偏心受压构件,柱截面常采用对称配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M越小,则钢筋用量越大 M越小,则钢筋用量越大 N越大,则钢筋用量越大A当N 一定时,对于大偏压, B当N 一定时,对于小偏压, C当M 一定时,对于大偏压,D当M 一定时,对于小偏压, N越大,则钢筋用量越大18 .单层厂房内有多台吊车共同工作时,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以下错误的是( D )。A计算排架考虑多台吊车竖向荷载时,对一层吊车的单跨厂房的每个排架,参与组合的 吊车台数不宜多于

7、2台B计算排架考虑多台吊车竖向荷载时,对一层吊车的多跨厂房的每个排架,参与组合的 吊车台数不宜多于 4台C计算排架考虑多台吊车水平荷载时,对一层吊车的单跨厂房的每个排架,参与组合的 吊车台数不宜多于 2台D计算排架考虑多台吊车水平荷载时,对一层吊车的多跨厂房的每个排架,参与组合的吊车台数不宜多于 4台19 .单层厂房的横向排架可分为等高排架和不等高排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各柱顶标高相同,是等高排架;各柱顶标高不同,是不等高排架B各柱顶位移相同,是等高排架;各柱顶位移不同,是不等高排架C各柱顶竖向应变相同,是等高排架;各柱顶竖向应变不同,是不等高排架D各柱顶水平力相同,是等高排架;各柱顶

8、水平力不同,是不等高排架一 、一 J 一20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预拉区布置预应力钢筋Ap是(A )。A为了防止在施工阶段预拉区开裂B为了提高极限抗弯承载力C为了提高构件的抗弯刚度D为了提高构件的延性2 .问答题(共15分)(1)预应力硅结构的优缺点是什么? (5分)答:优点:与钢筋混凝土相比,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好、耐久性好、提高了构 件的刚度、可充分利用高强钢筋的强度、节约材料和降低造价、扩大了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 围; 缺点:施工比较麻烦、生产工艺比较复杂、需要专门的张拉设备和锚具及台座、使 构件制作成本增加。(2)为什么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中不能有效地利用高强度钢筋和高强度混

9、凝土?而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必须采用高强度钢筋和高强度混凝土? (5分)答: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中, 因拉区混凝土的过早开裂而使高强度钢筋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对减小裂缝宽度几乎没有作用,对提高受弯构件的抗弯刚度 Bs的效果也不大。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为了使扣除应力损失后仍能保留有足够的预应力值,需通过采用高强度钢筋来施加较高的张拉控制应力;而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可使构件能承受较高的预压应力,并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和减轻构件的自重。2分)(3)单阶排架柱需要进行哪些控制截面的内力组合?(答:上柱的柱底截面;下柱的牛腿处截面和底截面。(4)较接排架结构的计算简图是基于哪些基本假定得出的

10、? (3分)答:有三个基本假定(1)屋架或屋面大梁与柱顶的连接为钱接;(2)排架柱与基础的连接为固接;(3)屋架或屋面大梁的轴向刚度为无穷大。3 .判断题(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X”)(1)目前在单层厂房计算中,仅在分析吊车荷载内力时,才考虑厂房的空间作用。(, )(2)单层厂房常用的柱距为 6m。(,)(3)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在构造做法上,伸缩缝应将建筑物从屋面到基础全部分开。(X )(4)对于一般单层厂房,当吊车工作级别为A6A8或吊车工作级别为 A1A5且起重量在10t或大于10t时,应设柱间支撑。(V )(5)单层厂房屋面活荷载包括雪荷载、积灰荷载和施工荷载三种

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规定,如果以上三种活荷载都存在,在设计时则都同时考虑。(X )(6)牛腿的破坏形态有剪切破坏、斜压破坏、弯压破坏和局压破坏四种。牛腿的纵向受力钢筋的计算公式是以局压破坏模式建立起来的。(X )(7)为了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设计柱下偏心受压单独基础时应保证基底最大压应力标准值不超过1.2fa。(,)(8)根据实测及理论分析,排架结构单层厂房的空间作用大小与厂房屋盖刚度有关,与厂 房两端有无山墙和厂房长度都无关。(x )(9)垂直支撑和下弦水平系杆是用以保证屋架的整体稳定以及防止在吊车工作时屋架下弦 的侧向颤动。当屋架的跨度l 18m时,且无天窗时,可不设垂直支撑和下弦水平系杆

12、。(V )(10)圈梁的作用是将墙体和厂房柱箍在一起,以加强厂房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引起对厂房的不利。(, )四.计算题(共35分)1 .用剪力分配法求图1排架柱顶剪力,并作出弯矩图(20分)。已知:作用在牛腿顶面的弯矩M B 165kN m, MC 90kN m;各柱惯T矩:Iia2.13109mm4,12A14.52109mm4 ;I1B5.21109mm4,12B17.76109mm4;9494Iic2.1310 mm ,I 2c15.3810 mmC图1提示:Co33 113(-1)nH3M312I,R -C3, C3, n -E11coH2 13(11)

13、1nHu解:1.计算剪力分配系数A柱:2.13 109914.52 100.147 ,3.610.90.33C031 3J 1)n311 0.33 (0.1472.481)EIC10900335.969E 14.52 109 2.48 E5.21 109B 柱:n 了17.76 100.293,3.610.90.3333C0 2.7601113(1)1 0.3331n0.293C柱:C0EIS。109003E 17.76 109 2.76-923 10 90.138,15.38 109313(1nH3EI|C1)31 0.27912900326.422 0.27912.92.640.13852

14、.87E 15.38 109 2.64ABCABC2.柱顶剪力计算C3B3(1 nE35.96E35.96 26.4226.42E E35.96 26.4252.87E35.9626.421)52.8752.8752.870.332311 0.33 (0.2930.329,0.4470.2241.231)C3C1213(1 1)nRbBC3B16510.91.23RcM CCC3cH 3C9012.91.218_ 一 21 0.27920.2793(1.2180.1381)18.62kN( )3.作弯矩图50.76M 图(kN-m )2 .某18m屋架下弦预应力混凝土拉杆如图2所示,采用后张法

15、一端张拉(超张拉)。孔道为直径52mm的抽芯成型。采用JM12锚具。预应力钢筋为6 s12.7的钢绞线(单根s12.7 钢绞线面积为98.7mm2), fptk 1570N/mm2, fpy 1110N /mm2 ,非预应力钢筋为4 根直径为12mm的HRB335级钢筋,混凝土为 C50 ,达到100%设计强度时施加预应力,张 拉控制应力刈 0.75 冰。求该拉杆的(1)消压轴力Np0; (2)开裂轴力Nd (3)当设计轴力N 700kN时预应力钢筋的应力d0(15分)p图20.55注:(1)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值 a 5mm,摩擦系数,k 0.0015,解:2.(2)(3)预应力钢绞线 Ep

16、1.95 1 05 N/mm2,非预应力钢筋 Es 2.0 105N/mm2,2fy 300N/mm2C50 混凝土 Ec 3.45c普通钢绞线应力松弛损失截面几何特征值计算200 150 5224An104 N/mm2, ftk2.65N / mm2452l4 0.4 (f吧 0.5) conptk27425.36mm251.95 103.45 104AcEs AsAnEAp预应力损失计算第一批预应力损失:_ a,一ii Ep - 1.95l 2 con ( kx第一批预应力损失(conlIpcI第二批预应力损失:l4 0.4 (f5.65Es-55.803.45 10427425.36 5

17、.8030046.96 5.6555105 318 103)0.75 1570)AplIl1 l2% 0.5) conptkpcI21.510.43 0.5fcu 50(Ap As)0.5- 0.5Al5一 一一 2452 30046.96 mm6 98.7 33392.89mm2254.17N / mm20.0015 18 31.79N/mm2_ 254.17 31.79 85.96N/mm(0.75 1570 85.96) 6 98.7221.51N /mm30046.960.4 0.9(0.75 157098.7 45230046.9615700.01740.5) 0.75 1570 1

18、05.975N/mm235 280 pcI / fcu35 280 0.431 151 15 0.0174123.24N/mm2第二批预应力损失川 l4 15 105.975 123.24 229.21N / mm2总预应力损失 85.96 229.21 315.17N /mm2 80N/mm23 .完成第二批预应力损失后混凝土的预压应力(con 1)AP15As(0.75 1570 315.17) 6 98.7 123.24 4522pcII15.14N / mm An30046.964 .消压轴力NpoDC11Ao15.14 33392.89 505568 N 505.568kNpci I5 .开裂轴力Ncr Nd0 ftkA0 505668 2.65 33392.89 594159N594.159kNcrp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