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产权_管理者背景特征与投资效率_第1页
企业产权_管理者背景特征与投资效率_第2页
企业产权_管理者背景特征与投资效率_第3页
企业产权_管理者背景特征与投资效率_第4页
企业产权_管理者背景特征与投资效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区分企业性质,实证检验了不同背景特征的管理者所选择的投资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中,管理者的年龄、任期与投资规模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这种投资行为对企业的投资效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管理者年龄与企业的投资规模负相关,但是对企业的投资效率并没有显著影响;而管理者的财经类工作经历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投资规模并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同时,我们发现管理者的性别、学历和教育专业对投资效率并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不同的企业产权制度下管理者背景特征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不仅丰富了管理者背景特征和企业投资研究领域的

2、文献,而且对企业经理人员的选拔也有一定借鉴意义。关键词:企业产权管理者背景特征投资效率一、引言管理者掌握着企业最重要的投资决策权,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Coase ,1937。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将研究重点集中在管理者投资行为上,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Jensen and Meckling ,1976;Shleifer and Vishny ,1989;Fazzari ,Hubbard and Petersen ,1988。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也发现管理者过度投资、投资不足、投资短视等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企业中,传统的理论(如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已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些投资

3、现象。为此,一些学者开始尝试从管理者自身行为特征出发构筑新的理论。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人口学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管理者背景特征和投资的关系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兴趣,逐渐成为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管理者背景特征主要是指管理者的人口背景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学历、教育专业、工作经历和任期等(Hambrick and Mason ,1984;Hambrick ,1995;Simsek et al.,2007。根据心理学和人口学理论,人口背景特征对人们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Tsui and O 'Reilly ,1989;Boone etal.,2004;Preston et al.,20

4、06。对于管理者来说,不同的背景特征可能会导致其个人投资行为的不同,进而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较大影响。从现有文献来看,尽管学者们已经从行为金融学和高层管理团队理论视角,就管理者背景特征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进行了不少探讨(Certo etal.,2006;Carmeli and Halevi ,2009;姜付秀等,2009,但是,不同背景管理者选择的投资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还是一个没有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根据最终控制人类型的不同,我国具有两种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即国有控股企业和非国有控股企业(主要包括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最终控制人的不同往往导致这两类企业在管理

5、、投资、运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国有企业在所有者缺位的企业产权、管理者背景特征与投资效率*李焰秦义虎张肖飞*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0972129、70972130、银兴经济研究基金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XNG031资助。135-情况下,管理者对投资的影响可能更加突出。因此,本文在区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背景的管理者选择的投资行为是否具有效率上的显著差异。众所周知,投资效率的直接检验是难以进行的,因为存在数据收集上的困难。但是,如果管理者所选择的投资行为对企业绩效产生了正面的影响,那么,这样的投资行为就是有效率的;反之

6、,则是无效率的。因此,我们从投资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来检验企业的投资效率问题。本文利用20042009年上市公司数据,在区分企业性质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不同背景特征的管理者所选择的投资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中,管理者的年龄、任期与投资规模显著负相关,并且这种投资行为对企业的投资效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管理者年龄也能显著降低企业的投资规模,但是对企业的投资效率没有显著影响;管理者的财经类工作经历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投资规模并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同时,我们没有发现管理者的性别、学历和教育专业对投资效率有显著影响。这说明不同背景的管理者对企业投资规模及其效率的影响存

7、在显著差异,而且不同的企业产权制度环境也会影响管理者背景特征和投资效率的关系。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拓展和深化了已有的关于企业投资行为研究的分析框架。已有文献大都研究管理者背景特征对企业投资或者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建立了管理者背景特征投资绩效的分析框架。我们将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向前延伸到行为主体的背景特征,研究管理者特征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将研究框架向后拓展到企业绩效,研究管理者的不同特征如何通过投资行为影响企业的经济后果。第二,在不同的治理环境下管理者选择的投资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立足我国国情,从企业产权角度分析了不同的治理环境下管理者选择的投资

8、行为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差异。第三,本文探讨了管理者背景特征可以通过投资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检验了企业绩效是否以及多大程度上受到管理者背景特征的影响。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中公司投资行为,而且对企业经理人员的选拔也有一定借鉴意义。余文的结构安排如下:在第二部分,我们回顾了已有相关理论和文献;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研究设计;第四部分区分了企业性质,实证检验了管理者背景特征对企业投资行为以及投资效率的影响;最后是本文的结语。二、文献回顾自Coase(1937提出企业理论以来,管理者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现代企业的典型特征是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经理人控制着公司的资源配置,基于个人利益考虑

9、,管理者的投资活动往往不是按照股东利益最大化进行。传统理论对此主要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建立在委托代理理论之上。在企业投资决策中,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者可能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出发,投资不利于股东的项目。这些动机又可细分为在职消费、建立企业帝国、管理者防御及壕堑效应等(Jensen and Meckling,1976;Jensen,1986;Shleifer and Vish-ny,1989;Johnson et al.,2000。第二种解释是信息不对称理论。Myers和Majluf(1984认为由于公司管理者更了解公司内部经营,而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缺乏充分认识,这会导致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

10、息不对称。考虑到保护原有股东利益,管理者可能会减少外部融资防止原有股东利益受损,因此,管理者只能通过调节内部现金流影响企业投资,这使投资难免会受到融资约束,导致投资不足(Fazzari, Hubbard and Petersen,1988、2000。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管理者的过度投资、投资不足、投资短视等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企业中,传统的理论已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种投资行为。因此,一些学者开始从管理者自身行为特征出发构筑新的理论。随着人口学研究在管理学的应用,学者也开始从心理特征和人口学特征的角度来研究管理者投资行为,其中管理者背景特征角度所进行的研究是近年来刚兴起的一个热点问题,因

11、为管理者自身背景特征也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可能会对企业投资策略产生不同的影响(Carlsson and Karlsson,1970;Rosen,1981。Hambrick和Mason (1984最先提出了“高层梯队理论”(Top Manage-ment Team,TMT,该理论认为高层管理团队的人136 -口背景特征(主要包括年龄、任期、学历、职业背景等影响管理者的行为,这会对公司的投资活动产生很大影响。“高层梯队理论”已成为管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并在实证研究中获得了大量支持。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之上,一些学者开始重点关注管理者背景差异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在这些研究中,一部分学者对“高层梯队理论”进行

12、了深化。Bantel和Jackson(1989认为,随着管理团队年龄的增长,管理者投资分析能力会降低,对创新产生一定的抵制倾向,并且在做出决策时的信心开始下降。因而,年龄大的管理者倾向于投资风险较低的保守项目。Certo等(2006用综合分析方法(Meta-analytic实证检验了“高层梯队理论”。Gabaix和Landier(2008假设不同的管理者有不同的经营能力,通过理论模型推导,认为正是管理者能力的差异导致了企业有不同的投资风格。Carmeli和Halevi(2009进一步研究了管理层背景特征如何使公司选择较好的投资策略。同时,另一部分学者则从CEO和CFO的角度对企业投资行为进行研

13、究。Rovenpor(1993通过调查问卷和实证分析发现,公司CEO对权力等四个方面理念的不同认识会导致公司并购规模有显著差异,因此,他认为企业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和公司并购有很大关系。Jensen和Zajac(2004对财富500强公司的研究发现,具有财务背景的CEO更倾向于多元化的投资方式。Graham等(2002发现,有MBA学位的CFO与其他CFO相比,更能熟练地使用投资模型进行分析。基于我国特殊国情,陈传明、孙俊华(2008以董事长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发现,企业家的学历与多元化程度正相关,企业家拥有技术类专业背景的企业多元化程度更高,拥有财务背景的企业多元化程度更低。姜付秀等(2009用

14、“高层梯队理论”研究了管理层和董事长的背景特征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无论是从管理团队视角还是从CEO、CFO和董事长的视角,这些研究都表明,管理者的背景特征和企业的投资行为有着紧密联系。在研究管理者背景特征对企业投资作用的同时,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管理者背景特征对企业经济后果的影响,这些研究从管理者不同的背景视角补充了这一理论。Hambrick等(1991从任期的角度研究发现,管理者任期有助于公司形成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而引发公司绩效的阶段性分布。Simsek (2007也研究发现管理者任期对公司业绩有明显的阶段影响。Finkelstein和Hambrick(1996从教育程度角度研究发现,不管是

15、在市场份额还是利润方面,管理层的受教育程度与组织绩效正相关。Barker 和Mueller(2002从年龄和教育背景角度研究发现,年轻的、具有工程背景的管理者可以促使公司在研发方面有独特优势。Bloom和Reenen(2007利用调查数据也说明不同的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绩效有不同程度的影响。Adams等(2009从性别角度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多地出席董事会会议并发挥了很好的监督作用,而且管理层性别差异较大的公司股东能够得到更多的股票薪酬补偿。Buyl等(2010从管理层团队角度重点研究了CEO和高层管理团队差异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我国情况,贺小刚和李新春(2005通过对我国277家企业的调查发现,低

16、学历企业家与高学历企业家的经营业绩存在明显的差距,企业家任期对企业绩效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何韧等(2010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1109家企业的调查数据证明,企业管理者的高学历背景和企业绩效有显著正相关性,并主要表现在管理者的长期任职阶段。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回顾和梳理,我们发现管理者背景特征对企业投资及其绩效的影响日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现有文献已经形成两条较为鲜明的研究思路,第一种思路注重企业投资,研究管理者背景特征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第二种思路注重企业经济后果,研究管理者背景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过,企业投资和绩效是紧密联系的,现有研究忽略了管理者背景特征可能通过投资影响企业绩效的路

17、径研究。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本文把管理者背景特征、企业投资及其绩效纳入一个分析框架。按照企业产权性质区分国有企业样本和非国有企业样本,研究了管理者背景特征是否能够通过投资影响企业绩效。三、研究设计(一样本选择本文研究样本为我国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研究的时间区间为20042009年。需要说明的是,选择从2004年开始是因为财务报表中关于管理者背137-景特征的数据从2004年开始披露得比较规范。同时,为了避免上市初期公司对财务报表的粉饰,准确反映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本文选择了上市3年以后的公司为样本,即2001年以前上市的公司。此外,我们还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本文关于管理者的背景特征主要

18、依据CSMAR数据库中管理者简历进行手工筛选,其他数据来自CCER数据库。(二变量的界定1.管理者及其背景特征管理者的界定是研究管理者背景特征的基础。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关于管理者的界定标准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在已有研究中,管理者的界定主要包括企业家、高层管理团队、总经理等等。本文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并借鉴现有研究成果来界定管理者。在美国等发达国家,CEO是企业中负责日常事务的最高管理者。在我国现实中,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承担最高管理者的职能。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董事长作为控股股东的代表具有较大的决策权。因此,本文选取总经理作为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同时,在稳健性检验部分,将国有企业

19、的董事长作为管理者进行研究。根据已有文献,管理者背景特征主要包括管理者的年龄、学历、教育专业、性别、工作经历和任职时间等方面。例如,Hambrick和Mason(1984强调管理者的教育和工作经历等对其投资决策有很大影响。Barker和Mueller(2002强调管理者年龄、教育专业背景等对公司研发的影响。Adams等(2009认为性别差异较大公司的股东能够得到更多的股票薪酬补偿。Simsek(2007发现管理者任期对公司业绩有很大影响。因此,本文主要选取管理者年龄、性别、学历、教育专业、工作经历和任职时间等6个方面进行研究。2.投资规模和企业绩效借鉴Fazzari、Hubbard和Peter

20、sen(1988、2000等研究,本文用固定资产净值的相对变化来衡量新增投资规模,即年末固定资产净值与年初固定资产净值之差与年初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我们用总资产收益率衡量上市公司的企业绩效,即年度净利润除以年末总资产。此外,考虑到资产收益率和投资规模异常值问题,我们剔除了该变量位于1%和99%分位数以外的样本。3.控制变量参照Hambrick和Mason(1984、Buyl等(2010、姜付秀等(2009等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本文的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现金比率、负债比率、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二职重合、管理者持股比例、独立董事规模。此外,我们还控制了行业和年度因素的影响。以上变量

21、的具体定义见表1。(三模型设立研究管理者背景特征如何通过投资行为影响企业绩效,一个前提条件是管理者背景特征是否能够影响企业投资。因此,我们首先研究管理者背景特征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分析不同背景的管理者在投资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检验这个问题,我们建立了模型(1,通过模型(1分别对国有企业样本和非国有企业样本进行检验。I=0+1age+2gend+3degre+4edu+5job+6time+control var ables+(1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讨管理者背景特征是否可以通过投资影响公司的绩效,我们加入了管理者背景特征和企业投资的交叉变量,建立了模型(2。roa=0+1age+2age&

22、#215;I+3gend+4gend×I+5degre+6degre×I+7edu+8edu×I+9job+10job×I+11time+12time×I+13I+control var ables+(2 138 -(四描述性统计我们对本文所涉及的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通过表2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样本公司的平均资产收益率为 0.0223,高于非国有企业的0.0128。国有企业样本的新增投资规模占到公司年初固定资产净值的0.0632,也远高于非国有企业。管理者背景特征的基本情况如下:国有企业管理者的平均年龄约为46岁,比非国

23、有稍大;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管理者绝大多数均为男性,分别占到0.9682和0.9384;管理者的其他背景特征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也有一定差异。其他控制变量的具体情况详见表2,这里不再赘述。 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产权性质的不同,导致了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进一步分析主要变量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我们还分别对国有样本和非国有样本的均值和中位数进行了检验,具体结果见表3。通过表3可知,国有和非国有样本在管理者年龄、性别、任职时间等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经营绩效和投资规模方面也存在较大不同。这个结果初步说明了两组样本的管理者背景特征可能对投资及其绩效会有不同的影响。此外,我们还检验了两组样本主要变

24、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情况,具体见表4。通过pearson 和 spearman 检验可以发现,在国有样本中,管理者年龄、任职时间同投资有显著相关关系;投资与资产收益率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管理者年龄、性别、任期与绩效也有显著相关关系。在非国有样本中,管理者年龄、工作经历与投资有显著相关关系;投资与绩效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管理者的性别、工作经历与企业绩效有显著相关关系。这说明了管理者背景特征、企业投资及其绩效之间可能存在着较强的相互影响。我们还发现,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都小于0.5,这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问题。四、实证检验(一管理者背景特征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我们首先研究

25、管理者背景特征和企业投资的关系。考虑到产权性质的不同,我们利用模型(1分别对两组样本进行回归。表5报告了国有企业的回归结表4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检验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显著。139-果。从回归结果来看,管理者年龄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这表明管理者的年龄越大,企业投资的规模也越低。这个结论同Bantel和Jackson(1989的结论一致,他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管理者倾向于投资风险较低的保守项目。姜付秀等(2009也认为随着管理者年龄的增大,国有企业管理者面临政治晋升和退休的压力也增大,管理者“善始善终”思想越来越强烈,从而导致其在投资行为上越来越保守。管理者的任职时间显著为负,

26、说明随着管理者任期的增加,企业投资规模在下降。在国有企业中,随着任期的增加,管理者的地位逐步得到巩固。这样,国企管理者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项目进行投资,投资会越来越谨慎,减少企业的投资规模。但是,我们并没有发现性别、学历、教育专业和工作经历对投资规模有显著影响。从控制变量来看,企业绩效、企业规模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而且在1%水平上显著,这表明绩效越好、规模越大,企业投资越多。现金比率和负债比率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现金比率和负债都能增加国有企业投资规模。第一大股东的回归系数不显著,表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投资规模没有显著影响。此外,我们也没有发现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职重合、管理者

27、持股比例及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率对企业投资规模有显著影响。表6报告了非国有企业的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对非国有企业来说,管理者的年龄与企业投资规模显著负相关,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管理者的投资规模在下降。管理者的财经工作经历与投资规模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具有财经类工作经历的管理者投资规模相对较大。我们没有发现性别、学历和任期对投资有显著影响。这个结论和国有企业存在较大差异,在国有企业中,工作经历对投资没有显著影响。从控制变量来看,企业绩效与投资规模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企业绩效能够促进公司投资。公司规模的系数也显著为正,这意味着公司规模越大的公司越倾向于投资。同时,我们还发现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28、和公司投资规模显著正相关,这说明第一大股东对非国有企业投资活动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独立董事的比例对公司投资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说明独立董事在非国有企业中对投资规模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并没有发现现金比率和负债等控制变量对投资活动的影响。这和国有企业样本存在一定差异, 140 -国有企业现金比率和负债能够增加投资规模。(二管理者背景特征与投资效率的关系为了检验管理者背景特征是否能够通过投资影响企业绩效,我们用模型(2进行了回归分析。考虑到交叉项对方程回归结果的影响,我们选择逐步回归,这样能够较好地分离出交叉项的影响。在回归过程中我们发现,加入交叉项后,交叉项和投资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29、因此,我们选择岭回归方法。岭回归是一种修正的最小二乘估计法,专门用于共线性数据分析,它允许微小的估计偏差,但是精确度却大大高于无偏估计量,在面临多重共线性时能更好地解释回归系数(Morris, 1982;Pagel and Lunneberg,1985。表7是国有企业的回归结果。从回归结果来看,投资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年龄的回归系数也是显著为正,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企业绩效越好。对国有企业来说,业绩还关系到自己的“仕途”和未来退休的保障,因此,国有企业管理者年龄对业绩的影响表现的可能更为显著,实证结果也支持了这个推测。这一结论也同魏立群和王智慧(2002的结论吻合。年龄和投资的交叉项为负,

30、这表明管理者年龄和投资能够提高企业绩效,但是伴随着管理者年龄的增长,投资效率是在下降。任期和企业绩效也显著正相关,任期和投资的交叉项为负,这说明管理者任期也能提高企业绩效,但是随着任期的延长,投资效率也在下降。此外,我们发现性别的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女性管理者更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这印证了Adams等(2009的观点,女性能够提高公司的绩效。但是,性别和投资的交叉项并不显著,这说明女性并非通过影响投资规模来改善企业绩效。此外,我们并没有发现学历、教育专业和工作经历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从控制变量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公司规模和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公司规模越大企业绩效越好。公司现金比率系数也显著为

31、正,这说明公司现金比率越高公司绩效越好。负债的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公司的负债对绩效有显著的负作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绩效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企业绩效越好。此外,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兼职、管理者的持股比例和独立董事比例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些控制变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和已有的基本文献吻合。表8是非国有企业的回归结果。投资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性别的回归系数也是显著为负,这表明女性管理者比男性管理者的经营绩效更好,这和国有企业一样。在当前男性占管理者主导地位的环境下,女性要获得和男性同样的岗位可能要表现出更强的企业家能力,这可能是女性管理者比男性管理者企业绩效更好的原因。

32、工作经历和企业绩效也显著正相关,管理者具有财经类工作经历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财经工作经历和投资的交叉项为正,这说明有财经类工作经历的管理者投资效率会更高。拥有财经类工作经历的管理者,随着投资的增加,投资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在加强,这和理性管理者学习假说吻合,在管理者不断的经营管理中,非国有企业管理者在相对健全的治理机制下,学习效应可能表现得更为突出,投资也会更加有效率,这一点在吴超鹏等(2008对并购的研究中也得141- 到证实。年龄、性别、教育专业和任期对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这和国有企业有较大差异,国有企业管理者的年龄和任期对投资效率有负面影响,其他变量对投资效率没有显著影响,而非国有企业主要

33、是工作经历影响投资效率。从控制变量来看,负债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的影响。现金比率对企业绩效有一定正向影响。与国有企业不同,非国有企业的独立董事比例和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独立董事在非国有企业中的作用比较显著,这可能和非国有企业的相对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关。此外,我们发现非国有企业的规模对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点也和国有企业不同。其他控制变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这里不再赘述,具体情况见表8。(四稳健性检验此外,为了验证本文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我们还进行了如下稳健性检验,限于篇幅没有报告相应的回归结果。(1重新界定管理者。对于董事长和CEO在公司发展过

34、程中的影响力,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在研究中也把国有企业董事长界定为管理者。因此,我们把国有企业董事长界定为管理者进行了重新分析,结果基本一致。(2重新界定投资规模。考虑到折旧因素对投资的影响,我们在定义投资的时候加入每年的折旧,结果基本一致。但是需要注意,由于2007年会计准则发生变更,企业折旧的计提政策发生变化,前后不具有可比性,因此我们只对2007年之前的数据进行了检验。(3变更绩效指标。我们用资产收益率的变化量作为企业业绩的替代变量,结果基本一致。五、结论管理者作为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的主要发起者和领导者,对于公司的生产活动和管理活动都产生巨大影响。现代企业中,管理者掌握着公司资源配

35、置权,而所有者对他们行为的约束是有限的。管理者的投资偏离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但是传统的理论对此解释又是有限的。随着公司财务与心理学及人口学的交叉和碰撞,一些学者开始借鉴心理学和人口学的理论来研究公司投资行为,并且发现管理者背景和投资行为密切联系,管理者的投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学历、教育专业背景、工作经历、年龄、性别、任期等背景特征的影响。现有文献在企业投资及其经济后果方面已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是,运用心理学和人口学理论,从管理者背景特征角度研究企业投资行为以及其效率的理论还比较少见。本文在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2004200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产权角

36、度,通过区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实证检验了不同背景特征的管理者所选择的投资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中,管理者的年龄、任期与投资规模显著负相关,并且这种投资行为对企业的投资效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管理者年龄也能显著降低企业的投资规模,但是对企业的投资效率没有显著影响;管理者的财经类工作经历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投资规模142 - 并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本文结论表明,不同的企业产权制度下管理者背景特征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现有管理者背景理论和企业投资理论,而且对实践也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文结论提高了企业对管理者背景特征的认识,特别是

37、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由于管理者行为主要受年龄和任期的影响,其专业知识背景和工作经历并没有反映到企业投资及其经营绩效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约束和避免管理者特征对企业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发挥管理者背景特征的优势,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同时,本文的研究也为企业选拔管理者等人力资源理论提供一定的启示,企业可根据自身特征来选拔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者。此外,本研究对和我国具有相似制度背景的其他转轨经济或新兴市场特征国家的企业而言,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作者单位:李焰、秦义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张肖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责任编辑:尚增健参考文献(1姜付秀、伊志宏、苏飞、

38、黄磊:管理者背景特征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管理世界,2009年第1期。(2贺小刚、李新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成长: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5年第10期。(3何韧、王维诚、王军:管理者背景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财贸研究,2010年第1期。(4陈传明、孙俊华:企业家人口背景特征与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管理世界,2008年第5期。(5吴超鹏、吴世农、郑方镳:管理者行为与连续并购绩效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8年第7期。(6魏立群、王智慧: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特征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2年第4期。(7Adams R.B.and Ferreira D.,2

39、009,“Women in the Board-room and Their Impact on Governance and Perform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94,pp.291309.(8Barker,V.B.and Mueller,G.C.,2002,“CEO Charac-teristics and Firm R&D Spending”,Management Science,48, pp.782801.(9Bantel,K.and Jackson,S.,1989,“Top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s

40、 in Banking:Do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Top Team Make a Difference?”,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0,pp.107 124.(10Buyl,T.,Boone,C.,Hendriks,W.and Matthyssens,P., 2010,“Top Management Team Functional Diversity and Firm Performance:the Moderating Role of CEO Characteristics”,Jour-nal of Management St

41、udies,in Press.(11Bloom,Nick and John Van Reenen,2007,“Measuring and Explaining Management Practices Across Firms and Coun-trie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22,pp.13511408.(12Boone,C.,Van Olffen,W.,Van Witteloostuijn,A.and De Brabander,B.,2004,“The Genesis of Top Management Team Diversity:Selec

42、tive Turnover among Top Management Teams in Dutch”,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47,pp.633656.(13Coase,R.,1937,“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 4,pp.386405.(14Carlsson,G.,and Karlsson,K.,1970,“Age,Cohorts and the Generation of Generation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5,pp.710718.(15Certo,S.T.,

43、Lester,R.H.,Dalton,C.M.and Dalton,D. R.,2006,“Top Management Teams,Strateg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a Meta-analytic Examination”,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43,pp.813839.(16Carmeli,A.and Halevi,M.Y.,2009,“How Top Man-agement Team Behavioral Integration and Behavioral Complexity Enable Organizat

44、ional Ambidexterity:the Moderating Role of Contextual Ambidexterity”,Leadership Quarterly,20,pp.207 218.(17Fazzari,Steve,R.Glenn Hubbard,and Bruce Peterson, 1988,“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pp.141195.(18Fazzari,Steve,R.Glenn Hubbard and B

45、ruce Peterson, 2000,“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ies are Useful:A Com-ment on Kaplan and Zingale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5,pp.695705.(19Finkelstein,S.and D.C.Hambrick,1996,“Strategic Leadership:Top Executives and Their Effects on Organization”, New York:West Publishing Company.(20Graha

46、m,J.and Harvey,C.,2002,“How Do CFOs Make Capital Budgeting and Capital Structure Decisions?”,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15(1,pp.822.(21Gabaix X.and Landier A.,2008,“Why Has CEO Pay Increased So Much?”,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23,pp. 49100.(22Hambrick D.C.and Mason P.A.,1984,“Upper E

47、che-lons: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Managers”,Academy Management Review,9,pp.193206.(23Hambrick,D.C.,and S.Finkelstein,1991,“The sea-sons of a CEO's tenur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6 (4,pp.719742.(24Hambrick,D.C.,1995,“Fragmentation and the Other Problems CEOs Have with Their Top

48、Managementteams”,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37,pp.110127.(25Jensen,M.C.and Meckling,W.H.,1976,“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3,pp.305360.(26Jensen,M. C.,1986,“The AgencyCosts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

49、over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6,pp.323329.(27Johnson,S.,Boone,P.,Breach,A.and Friedman,E., 2000,“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19971998”,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58,pp.141186.(28Jensen M.and Zajac E.J.,2004,“Corporate Elites and Corporate Strategy:How Demographic Pref

50、erences and Structural Position Shape the Scope of the Fir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5(6,pp.507524.(29Morris,J.D.,1982,“Ridge Regression and some Al-ternative Weighting Techniques:A Comment on Darlington”,Psy-chological Bulletin,91,pp.203210.143-(上接第100页and J.H.Barnes,1994,“Consumer Ethical Be

51、-liefs and Personality Traits:An Exploratory Analysis”,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Vol.13,pp.487495.(26Zhao,B.C.and Z.L.Tian,2009,“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er Ethcis and Social Rewards-Punishments in Mainland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Research,Vol.3,pp.5269.(27Zhao,B.

52、C.,2008,“Consumer Ethics: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thical Beliefs in China”,The Business Review,Cam-bridge,Vol.9,pp.223228.(28Vitell,S.J.,2003,“Consumer Ethics Research:Review, Synthesi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Vol.43,pp.3347.(29Diamantopoulos,A.and J.A.Siguaw,2000,

53、Introducing LISREL:A Guide for the Uninitiated,Thousand Oaks,CA:Sage.(30Bagozzi,R.P.and Y.Yi,1988,“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Academic of Marketing Science, Vol.16,pp.7694.(31Al-Khatib,J.A.,S.J.Vitell,R.Rexeisen and M.Y.A. Rawwas,2005,“Inter-Country Differences of Consumer Ethi

54、cs in Arab Countries”,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Vol.14,pp.495 516.(32Potter,S.H.and J.M.Potter,1990,Chinas Peasants: the Anthropology of a Revolu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33Rawwas,M.Y.A.,G.L.Patzer and Klassen M.L., 1995,“Consumer ethics in Cross-Cultural Settings:En-trepreneurial Implica

55、tions”,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 g,Vol. 29,pp.6278.(34朴忠焕:乡村与都市:当代中国的现代性与城乡差异,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4期。(35郑书耀:城乡差异:衡量、成因与对策解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36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7陆益龙:农民中国后乡土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38徐新林:城乡文化差异与在校农村大学生社会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39赵宝春:西方消费伦理实证研究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9期。(40杨振杰:夹缝中的生存与失范:农民工越轨行为分析,华中师范大学论文,2007年。(41张瑞琴:关于缩小城乡文化差异的思考,理论导报,2005年第12期。(42蔡昉、王德文:作为市场化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