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十四章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十四章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十四章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十四章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十四章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3、14章复习课教案(共需2课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构建13和14两章关于内能的知识框架或体系; 2、让学生会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弄清内能、热量和温度三者关系; 4、知道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会利用公式进行相关热量的计算; 5、知道内能的应用:知道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属性;了解热机的工作工作原理,会利用公式进行热机效率的有关计算学习重点:1、引导学生构建13和14两章关于内能的知识框架或体系; 2、让学生会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弄清内能、热量和温度三者关系; 4、知道比热容是物质本身

2、的一种属性;会利用公式进行相关热量的计算; 5、知道内能的应用:知道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属性;了解热机的工作工作原理,会利用公式进行热机效率的有关计算学习难点:知识体系构建方法;比热容的引入及相关应用水的比热容的应用;热量及热机效率的计算;教 具:多媒体设备,复习课件、学生学案,遥控投影仪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学法指导:1、通过阅读教材和小组合作指出各知识点的联系,构建出本章知识网络图;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提高物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物理素养;教学内容: (第1 课时)知识回顾及知识总结一、教师引入:13、14两章内容主要是关于内能的相关知识,先给大家6分

3、钟的时间迅速将课本主要内容阅读一遍,然后分小组分组归纳一下这两章:1、 我们学习了哪些主要的知识?你认为那些很重要?简要说明理由。2、 对于内能这部分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或需要加强的部分?二、 学生自主复习阅读(8分钟)三、 小组讨论交流(3分钟)四、 分小组派代表回答前面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五、 教师评价各组情况,并指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疑问我们将在后面的复习中解决:六、 通过前面的阅读、讨论和各组的回答大家对内能这部分知识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回顾,下面就请大家分组概括一下本部分内容的知识点之间关系,大致总结出内能部分的知识结构图或知识网络图;七、 学生分组讨论进行(5分钟);八、 分小组展示九

4、、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进行综合与学生共同列出本部分知识结构:十、 巩固训练:(教师精心设计训练试题,学生训练和听取组间评讲或教师指导,得到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提升)1、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2、两个物体之间不发生热传递现象,这表明它们之间一定具有相同的( ) A、温度 B、热量 C、质量 D、比热3、如图7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示意图,(箭头标示为顺时针方向)其中属于做功冲程的是 ( )4、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 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C用气筒给轮胎

5、打气,气筒壁发热 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5、2009年4月15日零时1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采用液态氢做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 ) A较大的比热容 B较低的沸点 C较大的热值 D较高的凝固点 6、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内能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越多7、苏州属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 ( )A、海水的密度小,砂石的密度大 B、海水

6、的比热大,砂石的比热小C、海水的内能多,砂石的内能少 D、海水吸收的热量少,砂石吸收的热量多图3甲乙丙石蜡8、提高热机效率的有效途径是()A采用优质能源B减少热机的各种热损失,减小摩擦C降低热机的功率D避免使用热机9、将质量相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石蜡上。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3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10、用细线吊着洗净的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如图所示当竖直向上把玻璃板拉离水面时,拉力_玻璃板的重力(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细线重力不计),原因之一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着分子的_力的作用11、如

7、图l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原因是: 这个现象说明了 第2课时:重难点突破及综合应用十一重难点突破:(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和解题,达到重难点突破的目的)(一)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 和 两种方式;物体内能的应用是:利用内能可以 ;利用内能还可以 。典型例题:1、下列叙述中,不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锯锯木头,木头和锯条都变热 B、一根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会热得烫手C、冬天用暖水袋取暖 D、流星进入大气层由于摩擦而发光发热教师强调:做功和热传递都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但它们的实质不同: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8、的实质是:其他形式能与内能之间的转化 (能量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能的种类不变)巩固训练:1、 火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擦燃,前者是用_方法增加火药的内能,而后者是用_的方法增加火药的内能.2、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下列四项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热水袋使人身体变暖 B两手互相摩擦生热C用锅烧水使水温升高 D汽车发动机的散热器散热(二)对比热容的理解和水的比热容的应用(学生看书)1、为什么要引入比热容这个物理量:(看书上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典型例题: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A和液体B加热,

9、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质次数质量m/kg升高的温度t/加热时间t/min液体A10.110220.2104液体B30.110140.2102(1)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的目的是: ,依据表中数据 (填“能”或”不能”)判断第2、3次实验哪次吸收热量多。(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对于质量相同的液体A和B,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液体 温度升高的多,液体 吸热能力强。巩固训练:某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_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 D盛放水

10、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2)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水和煤油,下表是他实验数据记录,根据表中的数据记录的分析和推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在相同条件下,物体吸热的多少与_有关;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_有关。该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2、C水的应用水的比热较大,对于气候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小一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影响很大,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

11、温升慢,夜晚沿海温度降低少,为此一天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温度变化大,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如:季风、气候、三峡库区气候等)用热水取暖,冬季供热用的散热器、暖水袋。用水冷却汽车的发动机,发电厂的发电机等。农村在培育秧苗时,为保护秧苗夜间不致受冻,傍晚要往秧田里灌水,夜间秧田里温度不致降的太多,秧苗不致冻坏,早晨再把水放出去,以日照使秧苗温度高一些,有利于生长。 (三)关于热量及热机效率的计算及综合运用:1、知识回顾:吸热公式Q吸=cm(t-t0),其中t0表示 ,t表示 或Q吸=cmt,其中t表示 。放热公式Q放=cm(t-t0),或燃料燃烧:Q放=mq或Q放=

12、vq 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指热机工作时,用来做 的能量与燃料 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公式表示为= 。2、典型例题:(1)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如表所示,则该液体的比热容为()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加热时间/min012水的温度/202632液体的温度/203448A0.9103J/(kg) B1.8103J/(kg)C3.6103J/(kg) D1.2103J/(kg) (2)某同学家新安装了一台容积为500L的太阳能热水器,加满水后,经过4h阳光的照射,水温有原来的20升高到40。则在这4h内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若这些热量由效率为20的火炉燃烧焦炭来提供,则需要燃烧多少千克焦炭?(C水4.2103J/(kg);q焦炭3.0107J/kg 、水=1000kg/m3)(3)今年我省出现大面积干旱,造成农田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