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2)_第1页
《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2)_第2页
《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2)_第3页
《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2)_第4页
《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一、说 明适用专业美术学专业(书法方向)先修课程一、二年级专业基础课及通修课程总学时32总学分2(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中国美术史及作品赏析是美术学专业书法方向专业选修课程之一。通过讲授中国美术现象和具体美术作品,概括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使学生把握中国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审美特征,提高审美修养,理论修养和艺术表现力。要求学生掌握对中国美术以及相关的哲学思想、美术理论、绘画理论,深入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力,提高理论修养和专业能力。(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本课程由于针对书法专业学生,在教学内容上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注重对美术时代精神的把握,

2、结合具体作品赏析形象生动地介绍美术的发展,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避免平均着力。(三)教学方法1. 注重学科特点,掌握重点、难点,全面系统学习。一般认为美术史的学习主要靠死记硬背,这样的作法是盲目的。美术史的知识获得,更重要的是靠对美术史中美术作品、风格流派与社会生活、审美风尚的相互关系的理解认识。只有通过掌握美术创作活动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把握各章节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学习,才能地掌握美术发展的规律,获得相关知识。 2. 注重与学习相关的参考资料的搜集和使用。努力将艺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成果代入教学,使学生能尽可能掌握本学科发展现状,通过课堂讨论和观摩艺术作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

3、性。(四)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科目,学期成绩以平时作业(4次以上)成绩(占40)与期末考试成绩(占60)综合评定。学生考试的试卷评阅,可采取作品展示,三位教师以上集体评分的方式。(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备 注1原始社会的美术22奴隶制社会的美术23战国秦汉美术24魏晋南北朝美术55隋唐美术46五代两宋时期美术47元代美术48明清美术59激流中的中国近代美术4二、大 纲 内 容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美术 第一节 概述原始时代的美术类别。 原始美术具有混沌性特征。 第二节 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 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从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制造和造型看人类审美能力发展的线索。

4、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 1. 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 2. 彩陶的艺术成就 3. 精细俊俏的黑陶艺术 第四节 雕塑与绘画 1. 雕塑 2. 稚拙率真的原始绘画:装饰性绘画、岩画、地画说明与要求:总体把握本期美术发展概貌、美术类别及美术特征;了解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着重掌握彩陶艺术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了解原始时代的雕塑与绘画。 第二章 奴隶制时代的美术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灿烂的青铜工艺 1. 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 2. 青铜的造型与装饰特点 3. 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 第三节 建筑 第四节 绘画与雕塑说明与要求:总体把握本期美术发展概貌。重点理解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了解青铜的造

5、型和装饰特点以及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掌握名词概念饕餮纹。了解奴隶制时代的建筑、绘画以及雕塑。第三章 战国秦汉美术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绘画盛势 1. 墓室绘画发达的原因 2. 墓室绘画的题材 第三节 缣帛画 1. 战国楚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 2. 西汉帛画 第四节 画像石、画像砖艺术. 1. 画像石(砖)的分布 2. 古朴深厚的山东画像石艺术 3. 泼辣豪放的南阳画像石艺术 4. 清新明朗的四川画像砖艺术 第五节 壁画 第六节 器物上的装饰绘画 第七节 秦汉的绘画艺术特征 第八节 雕塑 1. 深沉雄大的大型纪念兴石雕:霍去病墓前石雕。 2. 寓美于朴的陶俑秦陵兵马俑、击鼓说唱书。

6、 3. 多姿多彩的铜雕:长信宫灯、铜奔马。说明与要求:总体把握秦汉时代美术发展概貌。 理解墓室绘画在本期发达的原因;掌握汉代艺术的基本特征和美学风格;了解缣帛画的艺术成就。掌握画像石(砖)的概念,把握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画像石、画像砖的风格特点;把握秦汉绘画的艺术特征。把握雕塑在本时期的辉煌成就。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1. 时代新风的开拓者 曹不兴、卫协 2. 人物品藻与传神写照 顾恺之和南朝人物画 顾恺之绘画理论“迁想妙得”,代表作洛神赋、女史箴、烈女图。陆探微、张僧繇。 3. 标程千古的“六法论” 4. 北朝绘画 第三节 山水画的兴起 1. 顾恺之与

7、山水画 2. 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论 3. 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第四节 中国早期的佛教艺术说明与要求:在总体把握本期美术发展概貌的基础上,理解本期人物画的新发展,掌握名次概念顾恺之、张僧繇。掌握山水画兴起于本期的原因;把握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论;掌握“迁想妙得”、“畅神说”的准确涵义。了解中国早期的佛教艺术。 第五章 隋唐美术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人物画 1. 初唐画坛上的两大画风 阎立本 步辇图、职贡图、历代帝王图 2. “画圣”吴道子 3. 风腴华贵制美-张萱、周昉的绮罗人物画 4. 魏晋遗风-孙位及其 高逸图 第三节 青绿山水的发展与水墨山水的兴起 1. 展子虔及其游春图 2. 李思训父子的青绿

8、山水画 3. 水墨山水画的发展 4. 中晚唐山水画的水墨运动与画家 第四节 中晚唐花鸟画的兴起 1. 花鸟画溯源 2. 花鸟画兴起于唐的原因 3. 中晚唐时期知名的花鸟画家 4. 唐代的画马名家及风俗画家 画马名家韩干牧马图,风俗画家韩愰五牛图。 第五节 佛教壁画和陵墓壁画 第六节 画论中的美学思想 1.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2. 绘画史论中的著名命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在笔先”、“品论”、“水墨为上” 第七节 佛教雕塑与陵墓雕刻 1. 大唐风采佛教造像 2. 魂兮归来唐陵雕刻 “昭陵六骏” 第八节 绚丽多姿的“唐三彩”说明与要求:在总体把握本期美术发展概貌的基础上, 理解初唐画坛上的

9、两大画风,了解吴道子的绘画艺术;了解张萱、周昉的绮罗人物画以及孙位的高逸图,了解青绿山水的发展;掌握水墨山水的兴起;掌握花鸟画兴起于唐的原因,了解唐代的画马名家及风俗画家;了解唐代佛教壁画和陵墓壁画;把握唐代画论中的美学思想;了解佛教雕塑与陵墓雕刻。第六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宋代的画院及院画 1. 画院的渊源 2. 宋代的画院与画学 3. 院画的艺术特征 第三节 花鸟画的发展 1. “富贵”与“野逸”风格的并存徐熙和黄筌的花鸟画艺术 2. 精丽典雅的北宋院体花鸟画 3. 借物寓意,寄情于墨文同、苏轼的绘画及其绘画主张 苏轼的艺术美学主张主要有:“诗画一律”、“绚烂之极归于

10、平淡”、“寓意于物则乐,留意于物则病”、“论画以形似,见以儿童邻”、“成竹在胸”。 第四节 山水画 1. 南北画派相映生辉荆浩、关同、董源、巨然的山水画. 北派荆浩匡庐图、关同关山行旅图。 南派董源潇湘图、溪山行旅图、龙袖郊民图,巨然秋山问道图。 2. 势壮雄强,旷远悠深北宋中原画派与院体山水画 宋初山水画以李成、关同、范宽为代表。李成晴峦潇寺图、读碑窠石图,范宽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 院体山水画代表郭熙早春图、林泉高致集。 宋代山水画的第一种艺术境界. 3. “米点山水”与青绿山水 4. “一只半角”式的境界南宋“四家”的山水画. “南宋四家”李唐清溪渔隐图卷、刘松年四季山水图卷、马远踏歌

11、图、梅石溪凫图、夏圭溪山清远图卷、长江万里图。 宋代山水画的第二种艺术境界. 第五节 人物画的繁荣 1. 五代时期的人物画 2. 宋代的道释人物画 3. 人物画大师李公麟、梁楷、牧溪. 李公麟的白描艺术,梁楷、牧溪的“减笔”水墨艺术 第六节 宋代的风俗画和历史故事画 1. “市井小民”的生活写照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 借古寓今的历史故事画 李唐采薇图、陈居中文姬归汉图、李公麟免胄图。 第七节 辽、金、西夏绘画概貌. 第八节 巴蜀佛教造像的兴盛说明与要求:绘画艺术是本期的重点,因此,在总体把握本期美术概貌的基础上,掌握宋代院画、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较之前代的发展及各种绘画

12、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掌握名词概念院体画、“南宋四大家”、 清明上河图。第七章 元代美术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元初画坛上的“复古”思潮赵孟頫的绘画主张及鹊华秋色图。第三节 “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1. 文人画形成的历史条件.2. “元四家”的绘画艺术.中国文人画的特点,“元四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王蒙、倪瓒、吴镇。 第四节 水墨花鸟画的兴盛. 第五节 寺观壁画 1.永乐宫壁画. 2.元代莫高窟壁画.说明与要求:在总体把握本期美术概貌的基础上,了解赵孟頫和元初画坛上的“复古”思潮;重点理解“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及中国文人画的定义和特点;了解水墨花鸟画的新面貌;了解本期的寺观壁画。第

13、八章 明清美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继承两宋院体画风的“院派”和“浙派” 第三节 吴门画派和“明四家” 沈周芦山高图、苍洲趣图卷、文征明、唐寅、仇英。 第四节 松江画派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第五节 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 陈淳松菊图、牡丹图、设色花卉、徐渭墨葡萄图轴、杂花图卷、牡丹焦石图。第六节 明末的人物画大师:陈洪绶、崔子忠、曾鲸. 第七节 固守传统与破格创新的清初画坛 1. “四王”、吴、恽的绘画艺术 2. “四僧”及龚贤的绘画艺术 第八节 扬州画派 第九节 清代的宫廷绘画与仕女人物画 1. 宫廷绘画 2. 改琦、费丹旭的仕女人物画 第十节 明清的版画艺术 1. 明清的木刻插画 2. 明

14、清的木版年画 第十一节 西洋绘画的输入 第十二节 明清的建筑艺术 1. 北京城与故宫 2. 园林艺术说明与要求:总体把握本期美术发展概貌。了解“院派”和“浙派”。把握“吴门画派”和“明四家”的艺术特点。掌握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掌握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的主要画家的作品。了解明末的人物画大师。了解清初“四王”、吴、恽、“四僧”及龚贤的绘画艺术。了解清代的宫廷绘画与仕女人物画。把握明清的版画艺术。了解明清的建筑成就。重点名词概念董其昌、八大山人、扬州画派。第九章 激流中的中国近代绘画第一节 概述,总体把握本期美术发展概貌。第二节 清末的海派名家: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 第三节 新的美术观之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中国早期的美术留学生。 第五节 中国早期的美术教育。说明与要求:在总体把握本期美术发展概貌的基础上,把握掌握清末的“海派”名家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的艺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了解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中国早期的美术留学生和美术教育。三、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黄宗贤编著.中国美术史纲要. 西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