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市辅读学校感知运动训练课程指南一、导言 1课程定位 感知运动能 力是个体进 行认知学习、 自我管理和 日常生活的 基本条件。 感知运动训练在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属于补偿 性课程,针对智力障碍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大 小肌肉动作、平衡等方面较迟钝的情况,补偿其特殊 需要,是学生学习其它相关课程的前提,在教育训练 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感知、动作、感觉统合 等方面的训练,有效刺激学生的大脑,部分修复或补 偿大脑的机能,提高学生感觉的敏锐性与精确性,增 强动作的协调性与准确性,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奠定 基础。2. 课程理念1)以生活适 应为核心, 为学生的一 生发展奠定
2、基础。 本课程注重感知运动训练与学生的生活建立紧密联系, 强调在生活中感知事物与信息,将运动训练与生活情 景紧密结合,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可能性,为他 们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2)立足补偿, 关注潜能开 发。本课程针对智障学生的特殊需要,创设丰富的环境, 提供适切的材料,采用科学的方式开展训练活动,以 补偿学生感知运动能力的缺陷。同时关注学生潜能的 开发,激励他们充分运用感官与运动能力,在活动中 主动参与、操作、体验和表现。3)关注个体 差异,按需 设计相应的 训练目标与 内容。 开展感知运动训练需要评估每位学生感知运动能力的基础水平和表现特点,为其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设 计相应的活动
3、内容、创设合适的表现机会,给予个性 化的评价,从而使不同障碍水平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 补偿和发展。4)关注过程、 重视体验, 提升学生的 自信心。 感知运动训练课程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参与训练的过程 与进步,让学生体验到通过感知运动的训练可以不断 增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与协调,能与外界环境进行更 多的互动,继而增加对自己的信心,认识到对自我的 尊重,从而推广至对别人及环境的认识及尊重。3设计思路1)课程整体 设计思路 依据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征求 意见稿),从感知、动作、 感觉统合三个训练领域整体 设计本课程。 一至六年级针对所有学生开设三个领域的训练课程; 七至九年级根据学生的个别
4、需求设置课程。对患有脑 性瘫痪的学生(以下简称脑瘫学生)应增加有针对性 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2)课程指南 设计思路 课程指南的 编写力图体 现补偿性课 程的特色, 强调补偿、 按需设置课 程的理念。 课程目标 分为总目标 与领域目标。总目标概述学生通过训练可 能达到的感知运动能力水平, 领域目标分别从感知训练、 动作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 方面阐述学生可能达到的基 本能力。课程内容 的设计体现基础性、可操作性。课程内容部分选择三大领域的基础内容,适应学生进一步生活和学习的要求。感知与动作训练领域的内容分项目列出,感觉统合训 练领域的内容根据器材列出。目标与内容的序号体现 由低到高、不断递进的顺序
5、。三个领域分别列出每一 训练项目的教学建议,包括教学年段、教学手段、方 法或器材设施等,突出可操作性。 课程实施突出指导性。课程实施部分从感知运动训练对象的特点出发,对教 学原则、课程实施保障、课程评价等各方面提出指导。 在课程实施的保障方面强调这门课程所需要的安全、 专业性以及器械上的支持。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发展身体各感官的功能,提高对自己身体以及外界环境的认识 ,增加感知的敏 锐性和精确性,对环境的改变做出适当的反应; 发展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的能力, 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发展生活与学习所需的基本动作技能; 组织与整合 各种感知信息, 加强自我控制与整体协调, 增强注意力, 提高学
6、习能力与适应能 力;将习得技能逐步融入日常生活中, 增加与外界环境的互动, 不断提升自信心。2领域目标 感知训练领 域:1)能集中视 线,运用视 觉追踪目标、 辨别不同的 事物、记忆 事物并且能 重整事物。2)能注意聆听,运用听 觉来辨别不 同的声音、 记忆事物并 能重整事物3)识别不同 的触觉感受, 能运用触觉 分辨物体的 外形和质地 等。4)识别不同 的味道,能 分辨食物的 特性。5)识别不同 的气味,能 凭嗅觉分辨 物体不同的 特质。6)识别自己 身体的部位, 学会分辨身 体上不同的 感觉。7)识别自己 身体与空间 的相对位置, 学会分辨自 身的方位并 做出适当的 反应。 动作训练领 域
7、: 1)能灵活地 转动头部, 并保持身体 平衡。2)在躺卧时 能灵活、协 调地运动双 腿、双臂和 双手。)能灵活、 3 协调地翻滚 和爬行。4)在坐位以 及变换姿势 时保持身体 的平衡。5)能站立、 步行、上下 楼梯、跑步 和跳跃,并 保持身体各 部位协调和 平衡。6)学习攀爬 和骑车,在 器械上保持 全身协调和 平衡。7)能灵活地 运用手指控 制物体,能 手眼协调地 操作物体。8)能灵活地 运动手腕、 手前臂等上 肢部位。9)能灵活地 运动脚踝、 脚趾。 感觉统合训 练领域:1)能集中注 意力,情绪 稳定地完成 各项训练。2)能统合各 种感觉信息, 保持平衡, 提高双侧协 调、空间感 觉的能
8、力。三、课时设置教学时间按每课时 35 分钟计,感知运动训练在低年 级段(一至三年级)的周课时数应保证至少 2 课时, 每学期总课时数不少于 40 课时;中年级段(四至六 年级)的周课时数保证至少 1 课时,每学期总课时数 不少于 20 课时;高年级段 (七年级至九年级 ) 按需开 设。各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有严重障碍的学生(包括 脑瘫学生)按需增加感知运 动训练时间。四、课程内容1感知训练 训练项目目标与内容教 学 建 议作为视觉训练的基础,适宜从一年级开始训练, 重 点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观 对视觉刺激有反应视 1、视 线集中 1-1察其对视觉刺激有无反应。 多采用色彩鲜艳、 趣味性
9、强的玩具与他人有视觉接触 1-2 吸引学生,排除分散学生注意力 的其他事物。 持续注意某一目标 1-3 一段时间如注视对方或对方手上 的物件;注视镜中的影 觉 像等训 教师要注意以新 向不同方向集中视 2-1 鲜的刺激物吸引 2、目标追踪 学生做出视觉反 线 应。 教师应注意用不 如看着前面走过的 同的吸引物从不 人;看着侧面出示 的物 同方向吸引学生 等 的视觉转移。 视线追随移动目标与视线 2-2 视线转移 转移不同,吸引物为同一练 物体。应由易而难循序渐 目标移动的速度 进训练 : 从慢到快;视线的角度从 小到大;目标移动的线路 从直线到曲线 如视线由一个目标移往 同距离的另一个目标;
10、的目标移 )由一个近 (远 的目标; ) 向一个较远 (近视觉按顺序(上下、左 右、前后)转移等 视线追随有规律移 2-3 动的目标如视线跟着光源移动, 视线紧跟着对象(物体 或人)移动等利用视觉辨认事物 3-1 、事物辨别 3训练中,注意把 握学生对事物属如辨认最熟悉或喜爱的 物件;辨认最熟悉的 人;性认知的基础, 尽可能减少影响从镜子中辨认自己的影 学生辨别的干扰像;从照片中辨认自己因素。 如果学生有语言 表达或认知的局 从不同的物体中找 3-2 限,可让 学生用 出要找的东西 指认的方式表达。如在不同的物体中找到 熟悉的目的物;在近似 物中找到目的物; 辨别事物的属性 3-3 如根据形状
11、、颜色、大 小、高矮、长短、粗细、 厚薄、宽窄、肥瘦配对 或分类事物等、事物记忆 4 视觉记忆 4-1 及重整 如找寻在视野中被除去 或增加的物品;凭记忆 选出刚看过的物品、图 片、符号;凭对象的部 份认出原物等事物重整 4-2 如,依所看过的次序把 物品或图片再排列; 依 所看过的原样 把剪开的图形或图片复原;依次 序仿效教师示范的一连 串动作;从记忆中形容 物品或人物的外貌事物重整的训练 宜由简单到复杂, 由少到多进行。作为听觉训练的1-1 听 、听觉集中对听觉刺激有反应 1 基础,适宜从一年级开始学习。 声音刺激应尽可 能悦耳,不可过 注意对自己说话的 1-2 于 强烈,以免惊 人 吓学
12、生,产生抗 拒感。在训练学生倾听时,安静聆听某些声音并持 1-3 的环境相当重要,再加上 音调强弱、快慢的变化,续一段时间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如聆听乐器敲击、一段持续聆听的时间 根据学生的能力觉乐曲或录音中发出 的声来确定。音等 训可用幕布挡住学生视线, 熟悉人在幕布后说话或操 作,也可用录音播放学生 对熟悉的人的声音 2-1 2、声音辨别 常听到的声音,使其专注 有反应 于听觉 之上,完全依靠听 觉的运用来辨别各种声音。要注意把握学生 辨认出常听到的声 2-2 认知的基础,减 练 少学生听觉辨别 音 的干扰物。如上下课铃声、闹钟声、辨别声音的高与 低、响与轻,可开门声、电话铃声、 动用不同
13、的动作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响 声、不同乐器的声音、示出来。人情绪变化的声音等2-3 分辨声音的来源和方向2-4 分辨声音的响度与音高3、声音记忆 3-1 依次序模仿或指出 及重整听到的声音 指令中顺序要清 楚,任务要明确。 唱或哼喜爱的曲调 3-2可指导学生运用根据口头指令依次 3-3 比较、组块、联 想等记忆策略来完成若干动作记忆听觉材料。复述听到的内容 3-4 如记诵一组数字、一组 音节,复述简单的词或 句子触觉训练要避免 身体被触摸时有 1-1 视觉等的干扰, 同时要注意适度,、识别触感反应,并能指出刚被触 1 触 以免引起学生反摸的部分感。识别从触摸得来 1-2 的感觉 如,冷、热;软
14、、硬; 觉 干、湿;粗糙、光 滑等 训通过手的触摸辨认 2-1 、识别物品 2 练 常见的物品 可运用比较的方 能以 触觉辨认物品 2-2 法来区别物品不 的形状、大小、质地 同的材料。对味觉刺激物及其量的选择要慎 对不同味觉的刺激、不同味道 11-1 味 重,避免不良后 有 适当的反应的辨别 果。同时要注意 饮食卫生。如糖、醋、盐、纯咖啡粉、辣酱等1-2 凭味觉指出不同的 觉 味道 如酸、甜、苦、辣、咸 辨别喜爱食物(或1-3 训 饮料)的味道 在教学时要 找出某种味道的食 2-12 、食物特质考 虑学生的理解 练 能力有选择地进 物的辨别行训练。如吃过苹果(蒙上眼睛) ,辨别指出刚才吃过的
15、 是什么能识别食物的不同 2-2性质 如软、硬、粘、脆、韧 等根据味觉提示,对 2-3 食物进行分类 对嗅觉刺激 物的选择和嗅闻1-1 对气味刺激有适当 1、不同气味方法要注意卫生 嗅 和安全,以引发 的反 应的识别愉悦情绪的气味 为主。辨别有气味的对象 1-2个物体中指出在 21-3 觉 刚才闻过的气味。识别味道:香、臭、 1-4 酸、辣等 训帮助学生在嗅觉、物体特质 2 与味觉之间建立 练辨别气味的浓淡 2-1 的辨别联系, 增 强饮食 安全。2-2 找出带有某种气味 的食物, 如闻过苹果的香味(蒙 上眼睛),辨别指出刚 才闻过的是什么2-3 根据嗅觉提示,对 食物进行分类2-4 根据嗅觉
16、提示,把食物与味道配对 对身体各部分的认识本体觉与空 1、感知身体 1-1 按要求指出自己身 可分五官、四肢、躯体等 各 部分体某部分几个局部组织教学,每个间感觉训练 局部再加以细分。 对身体不同部位的 1-2 碰触有反应对冷和热、疼和2、身体不同 2-1 对身体接受的刺激痒造成的刺激要慎重选择刺激物。有适当的反应感觉的辨别教育学生根据身如对疼、痒、热、冷等 体的感觉及时做不舒服刺激的避让, 对出适当反应,学轻柔抚摸等舒服刺激的会自我保护。接受等 在后续训练中, 能通过身体不同部 2-2 可将学生乐 于接受的舒服刺激位辨别冷热、 粗滑、软 (如拥抱、 抚摸硬等 等)作为奖励。 和学生面对时,教
17、师 的示范前后和左右都是相 、确定身体 3 反的,学生掌 握有困难, 确认身体的上下前 3-2 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选部位的不同 后 择教学方法, 如与学生同方位 一方向示范、镜面示范等。 能区分左右手、 脚 3-2 能区分身体左右: 3-3肩、胸、腰、腿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 左右始终是比较复杂的概 能够辨别可否进出, 、确定自 己 44-1 念,这方面的学习要在以 登高、跳下等所处的方位 后的教学中反复练习与运 用。 能够辨别事物所处 4-2 的方位:内外、上下、 左右、远近 动作训练 2议 建学教容内与目 项 练 训标目 提示学生练习时保持身体 、控制头部 1粗1-1 坐位时能转动头部 (
18、上下、左右)不动,尽量扩大抬头和转头的角度。教师应避免简 单枯燥的指令,可用视觉、听觉刺激吸引学生转动头部。1-2 站立时能转动头部(上下、左右)1-3 仰卧时,把头转向 大 左右两边、抬起等1-4 俯卧时,把头转向 左右两边、抬起等 除左边列出的内容外,教 师还可以自行设计一些活 放/ 仰卧时 ,先屈起 2-1 动供学生训练,如:俯卧 然下一腿,再做另一腿, 、躺卧动 2在较小垫子上,四 肢腾空, 后轮流将左及右腿屈起。 做游泳状;仰卧在长垫上 成纵列,手脚 相传接力传物等。 教师重点做好示 仰卧时能伸直手臂 2-2 范,观察学生的 取物或双手 摆弄玩具 达成度。 能将左右 2-3 俯卧时
19、, 作 脚轮流抬起 能伸直手 俯卧时 ,2-4臂取物 用两边前俯卧时 ,2-5 臂支撑起身体 可视学生的能力 由侧卧翻滚成仰卧、 3-1 、翻滚 3 进一步拓展前后 俯卧,反之亦可 翻滚的练习。 由仰卧向左及右连 3-2续翻滚安排多个课时,俯卧,双手与身体 4-1 教师创设适合爬 4、爬行 行的游戏让学生 支撑随意地 爬行得到练习。 爬行的姿势可以 从低位发展到高 位,依次经历俯手膝爬行 4-2卧爬、手膝爬、 手足爬的过程。 手足爬行 4-3利用器具爬行 4-4 如滑板、阳光隧道 等 能够爬越障碍物 4-5注意训练学生掌 能向 5-1 坐在椅子上 , 、坐 5 握利用腰部力量 左右两边转身 转
20、身的方法。 教师要重点为严 坐在椅子上能伸直 5-2 重肢体障碍的学 手向 前面、上面、地上 生实施相应的个 及两侧触摸或取物件 别化训练。 重点应放 在蹲的能力训练 上,训练蹲的姿势、 蹲的 能由卧,6-1 在地垫上 6 位置转移平 衡能力与蹲的耐力。还 而坐 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增 加跪姿的练习。 教师可组织“看 能从地垫上攀上椅 6-2 谁反应快”的游 子坐着 戏。 而无需由坐而站 6-3 , 搀扶 , 由站而坐在椅上 6-4无需搀扶, 由站而坐在地垫上 6-5 无需搀扶 由站立而蹲下,无 6-6 需搀扶 由蹲下而站立,无 6-7 需搀扶 无肢体残障的学能够站双手扶物 ,7-1 生一般都
21、能自行 7、站立 站立,可从较高 立 的目标练起。 单脚站立训练的顺序,建 议从身体重心偏移,到一 只脚下垫物,再到单脚站自行站立 7-2立片刻,直至单脚站立一 定时间。站立时能向左、右 7-3 转身 站立时能够俯身拾 7-4 起地面上物件 能用单 7-5 扶着物件 , 脚站立 保持 7-6, 单脚站立时 平衡训练场地要宽敞,可 在操场上进行。教师设计 能不用辅助向前步 8-1 、步行 8 好线路、物品道具,创设 行 有趣味的情境进行多种练 习。选择障碍物时要 注意安全,尽量 能随意走动 8-2 避免尖硬的物体。 沿 线(直线、曲线) 8-3 行走双脚踩脚印交替行 8-4 走 双手捧着物件向前
22、 8-5 行 脚跟贴脚尖走直线 8-6 步行并能转弯 8-7 横向行走 8-8 向后步行 8-9 听指令往返行走 8-10 能以脚尖行走 8-11 行走中能跨过障 8-12 碍物 穿着高跷鞋向前 8-13 行走 台阶的高度与上 下楼层的层数应 不需扶物自行上下 9-1 9、上下楼梯 视学生 平衡、体 斜坡 能的发展而递增。辅助学生上下楼两脚同 手扶扶手, 9-2 梯时,注重发展 学生自己的能力,踏一阶上下楼梯不能用力拉他。 对于上下楼梯有困难的学 生,可充分利用学校和家 左右脚 9-3 手扶扶手 , 庭住宅的楼梯,在日常的 交互上下楼梯 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强 化训练。 两脚同 ,9-4 不用扶手
23、 踏一阶上下楼梯 左右脚 不用扶手 ,9-5 交互上下楼梯控制物体是手眼协调的活 1010-1 推拉物体、控制物 体动,要有一定的目测与估算距离能力。适宜在视觉目标追踪训练之后进行。 把大型玩具车沿例如 : 活动中要注重让 双手推, 着直 线推或拉 学生了解玩法规 转弯或绕过障 , 车前进 则。 碍物 抛接物体 10-2 把球掷向不同目例如 : 向地上、墙上、高标 ( 或接住至肩膀或头上 ) 来自不同方向的球用左脚或右脚将 10-3 (静止的、滚动的)球 踢向前 此项训练可随意跑、跑步 11 11-1 与运动与保健课程结合进行。 沿直线、曲线跑、 11-2 跑向目标 双手抱球跑 11-3 绕开
24、障碍物跑 11-4 (大型与小型) 跑步时能控制停 11-3 止及开始 学生跳上或跳下 矮阶时,教师要 在平地上双脚原 12-1 12、跳跃 注意保护。 矮阶 地跳 的高度因人而异。跳跃训练由双脚到单脚,还可两脚交替跳。教师可 在平地上向前后 12-2 设计相应的游戏来进行练 左 右跳 习,如“小兔跳”、“跳 格子”等。此项训练可与运 双脚由矮阶跳到 12-3 动与保健课程结 地上 合进行。 双脚由地上跳到 12-4矮阶上 单脚原地跳 12-5 单脚向前后左右 12-6 跳跳弹簧床 12-7跳起拍打悬吊物 12-8 跳过较低的障碍 12-9 物 教师可利用儿童 乐园中 各种适宜 自行上下攀爬架
25、 13、攀爬 13-1 儿童攀爬的器具 进行练习。此项训练可与运 动与保健课程结 合进行。 可以两人对练蹬 能自主骑小三 轮 14-1 、骑车 14 腿作为铺垫,训 车 练蹬力。踏小三轮车走直 14-2 中高年级可安排 骑自行车。线、转弯骑自行车 14-3可教学生学习手指操,一 方面作为本单元的学习内 能用食指准确指点 1-1 、 手指定向精 1 容,另一方面可作为后续 固定(移动)的指令物 手指操作训练 的热身活动。 如电话上的数字键、 飘 浮的肥皂泡等 能用食指按开关或 1-2 细 按键 用五指轮流指按某 1-3 物用五指轮流敲击琴 1-4 动 键并发出声响 用五指轮流向心 1-5 (外张
26、)数数抓握训练可从掌 心抓握开始,采 用手指、掌心一起 2-1 作 2、抓放物体 用 的物体大小要 抓握物体 适合学生五指的 抓握。对于不习惯用前三指抓物 用拇指、食指、中 2-2 的学生,可握住他的无名 指和小指来加强学生前三指三指取物指抓物的能力。 教师可选用木珠、用拇指与食指捏起 2-3 雪花片、豆类、 米粒等由大到小、如豆、珠等细小物 由立体到扁平的物体。能从小盒或小瓶中 2-4 两指对捏起细小物并放 入小盒或小瓶中 手指操作 物体时 经常用到手腕的3、运用手指 3-1 利用手指旋开(拧 动作,可将手指 动作和手腕动作紧)螺 丝、小的瓶盖等操作物体的训练交错进行。 为了尽可能练习手指的
27、操作能力,可以选择小一些 能将插棒插进洞板 3-2 的物品进行训练,使动作 幅度减小,尽量避免用到 手腕。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训 练时是否运 用了手腕的力 能将图形对齐放入 3-3 量,可以用夸张的动作来 轮廓中 提 醒学生运用臂力与腕力 的不同。 训练时徒手操练难以体验, 加上施力 的对象,如拍皮 能用手指剥开物品 3-4 球等,学生通过皮球反弹 的变化得 到反馈,可以加包装或水果外皮 深体验,适时调整自己的 动作。 能剥 开并取出花生、 3-5 蚕豆、毛豆等有壳物体 将纸撕成碎片 3-6 会一页一页翻书 3-7 (硬、软) 利用手腕轻轻地拍 4-1 、运用手腕 4 不只用手指和手掌打 (
28、, 的动作 ) 用臂力 拍门等如轻轻拍手 , 能挥手 4-2 挥手再见如摇手 , 握物挥动手腕 4-3 挥旗, 如摇铃握棒敲钟 , 旋转手腕搅拌物品 4-4 利用指掌及手腕旋 4-5 物体拧紧 )( 开 如大的瓶盖、 门锁等主要是肘部动作的 练习,与手腕动作相比 、运用手前臂 5 动作幅度更大。教 学时旋动前臂 5-1 的动作 要注意所选择的物体大 小合适。 , 如用汤匙舀饭 水等 翻动较大 5-2的物体如 撕扯报纸 5-3 为避免单 调、枯燥的训 一手握着 6-1 练,可将训练 、 双手配合 6 物体交到另一 设计成游戏, 手 以任务驱动的 方式来完成。 一手握着物 6-2 伸出另一手,体
29、拿取另一物体 一手拿着 6-3 ), 如风 车物体 ( 另一手拨弄 双手握物 6-4 如两只手扭动 , 拧毛巾 搓卷 6-5 如把一张纸搓 卷成圆筒状 折叠 6-6 手帕、如折纸 , 衣物等 操作简单的工用工具钻挖 7-1 、操作简单的 7 具时要教育学如用沙滩 , 对象 工具 生注意安全。铲铲沙使用文具可以从最常用 的铅笔、橡皮等开始, 用夹拑夹 7-2 随着年级的升高再逐步 学习使用回形针、订书起较大的物体机、资料夹等办公用品。 握物敲击 7-3(双手、单手)用筷子夹 7-4 物 能用剪刀 7-5 剪开一张纸或 物(正确握、 能开合) 使用文具: 7-6 会用橡皮擦、 会握笔涂鸦 嵌塞与套
30、物教 学时,学具的 能按插棒 8-1 使用应注意孔、手眼协调 8 洞由大到小,粗、细不同插 使学生逐渐适入相应洞中应,获得成功。 用绳串珠时, 绳子的使用注能按图形 8-2 意由易到难,不同对齐放入 先用硬绳,然轮廓中后用软绳。 堆叠训练应让学生注意 观察叠在上面的积木处 能把两块 8-3 于 怎样的位置才不会倒 或两块以上积 塌,尽其所能越叠越高, 木叠高 并想象成 高楼或宝塔等 建筑。能把环圈 8-4 套入木柱座 能把木珠 8-5 穿入木柱座内 能用绳子 8-6 串珠 能按线条、 8-7 图形撕纸 能按线、 8-8 按对角折纸张 沿着虚线 8-9 画横线 沿尺画直 8-10 线 分拆不同
31、8-11 种类的组合玩 具/、捆绑物体 8-12 用丝如绑鞋带 , 带包扎礼物 教师可根脚踝能自行 9-1 据脚踝转动的 、控制脚踝、 9 方向自编脚踝、上下左右移动 脚趾 脚趾操进行练及转动习。用脚面和脚 9-2 底控制对象 如用脚盘球或 推动地上的物 体, 控制脚趾 9-3 随意收紧或放 松感觉统合训 3练 教学建议目标与内容相关器材训练项目 在训练时可以播放舒缓音乐, 按摩球、平衡教师应注意动愿意被动接 1-1 触觉训练 作要 轻柔,让受触觉刺激 触觉板等学生身心放松。 教师在每次感知运动训练中可多使用拥抱、 能主动玩触 1-2 抚摸头部、挠 觉器材 痒痒等方式来 表扬 和鼓励学生。 另
32、外,可安排 能和教师玩 1-3 玩沙、戏水等 触觉互动游戏 游戏。 让学生坐在独脚椅上, 双手侧平举,坐稳后双 固有平衡觉训 脚交替前踢或 单脚连续 坐在独脚椅上 能在辅助下 1-1 踢高,抬头、挺胸、目独脚椅 练 视前方。为避免学生静坐时感觉 枯燥,教师可与学生玩能独立坐在 1-2 图卡、词卡辨认游戏, 独脚椅上 或玩抛接球、踢球等互 动游戏。 能静坐 在独 1-3 脚椅上双手击 掌 能坐在独脚 1-4 椅上双脚交替 离地 能双脚交替 1-5 踢较高的地方 能双脚交替 1-6 踢球 教 师提示学生 光脚在脚步 1-1 光脚在脚步器 脚步器器上随意爬行 上按脚 印爬行、 和行走 行走或跳跃。
33、根据脚步器 1-2 上的脚印行走 根 据脚步器 1-3 上的手印和脚 印爬行或行走 根据脚步器 1-4 的 提示完成跳 跃动作 提示学生双手 能上下平衡 1-1 平衡木(独木 可以 伸展以使 23 本体感训练形水 桥)或 S 木 5 身体保持平衡。 平平衡木 1 训练应循序渐进,从扶 助学生上下并走完平衡 能在平衡木 1-2 木开始, 逐步进入下一 上向前移步 目标。让学生在安全、 自信的感觉下进行。训练时可以请能在平衡木 1-3 学生排队依次 进行,注意不上双脚交替向 人同时站 前走要 2在平衡木上。能在平衡木 1-4 形平衡木是将 S 平衡木呈左右上边行走边抛 走向或高低走接物体向安置。能
34、走左右走 1-5 形平衡 S 向的 木能走高低走 1-6 形平衡 向的 S 木 训练要循序渐 进。训练中教 能自己 上下 1-1 晃动平衡木 师要提示学生 晃动平衡木 目视前方,腰 背挺直。 能双手扶两 1-2侧向前移动 能双手扶两 1-3 侧双脚交替走能单手扶栏 1-4双脚交替走不扶栏双脚 1-5交替向前走在行进中双 1-6手抛接物能在协助下 1-1 教师提示学生坐在圆木马吊 圆筒吊缆、圆 双手抓紧吊缆, 缆(四角晃动前庭平衡觉训 木马吊缆、四 注意晃动中的平衡板、圆筒练 角 晃动平衡板 安全。吊缆)上接受 被动晃动在圆木马吊缆能坐在圆木 1-2 训练时,可以马吊缆(四角 安排两个儿童 晃动
35、平衡板、同时坐在两端圆筒吊缆)上摇晃,以增加自行前后左右 趣味。晃动 能站在圆木 1-3 马吊缆(四角 晃动平衡板) 上自行前后晃动 在教师帮助 1-1 下双手扶手把, 平衡踩踏车 双脚交替下压和上提能自行上下 1-2平衡踩踏车 能自己踩踏 1-3 使平衡踩踏车 向前移动完成平衡踩 1-4 踏车直线移动 教师扶助学生俯卧在滑 能俯卧在滑 1-1 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 板上,双手拉 滑梯与滑板边,用力一拉俯冲下来, 滑 梯两侧完成 下滑中提示学生正确动 下滑 作。 教师要示范清 晰、提示学生 1-2 能头部抬高、 观察教师不同双手前伸、双 部位动作,逐脚并拢完成下步对学生提出滑要求。下滑后双手
36、1-3 做一定的动作 如双手推球 指导学生两脚 能依靠扶助 1-1 平衡台左右分开踏在 上下平衡台 平衡台两端。 可以把平衡台 放在靠近墙壁 能依靠扶助 1-2 的地方,让学 站在平衡台上 生在不能保持 左 右晃动 平衡时扶持一 下墙壁。对平衡保持很 能自己站立 1-3 好的学生,教 在平衡台上保 师可与其做抛 秒 持 3 至 5 接球游戏等。能独立站在 1-4 平衡台上完成 左右晃动 在晃动中抛 1-5 接物在晃动中连 1-6续拍球 教师可以创设龟兔赛跑 能以小腹为 1-1 的游戏,让一位学生练 滑板 双侧协调 中心,俯卧在 习滑板爬而另一位学生 滑板上 练习羊角球, 注意场地 开阔和学生安
37、全。 能俯卧在滑 1-2 板上完成爬行 动作 双手位于两1-3 侧撑地爬行 在爬行中头 1-4 部抬高、双脚 并拢伸直 从滑梯 上滑 1-5 下后双臂向前 伸直滑行 滑板爬的动 1-6 作延伸 如坐 着爬 指导学生坐或 趴在地上,球 能双腿叉开 1-1 摆放在面前, 坐在地 板上,球 50 离墙壁 30 双手同时推球 厘米,然后推 球。可以让学生排 成一排同时练 能趴在地上 1-2 习,教师发出 双手推球 有节 奏的指令。 能趴在地上 1-3 双脚并拢,肘关节离地双手推球 对准墙面推 1-4 球后球能回到手中可以在隧道前摆放可爱 的玩具小熊等,或设置 在海绵垫上 1-1 阳光隧道 游 戏情境,
38、让学生体验 完成向前爬行 乐趣。可以多个学生一 起玩。 在阳光隧道 1-2 中完成向前爬行 把阳光隧道 1-3 做成“S”型, 完成爬行阳光隧道和 1-4 其他项目结合 完成综合动作 教师扶助学生俯卧在网 缆中,头部抬高向前, 能上下网兜 1-1 网兜吊缆与插 教师协助前后摆动, 让 吊 缆棒 学生在摆动中按指令完 成任务。 在晃动中双 1-2 脚并拢,双手 前 伸,头部抬高 能在晃动中 1-3 取物 在晃动中双 1-4 手交替取物 在晃动中听 1-5 指令选择取物 在晃动中插 1-6 棒 在晃动中从 1-7 左到右、从上 往下顺序插棒指导学生站在 能站在袋鼠 1-1 袋中,双手提 跳跃平衡袋
39、鼠袋 起袋边,双脚 袋中行走同时向前跳。 人竞可组织 2 赛的游戏,或 设计“袋鼠妈能站在袋鼠 1-2 妈救孩子”等袋中向上跳故事情境以增 加趣味性。 能在袋鼠袋 1-3中向前连续跳 动能在袋鼠袋 1-4 中跳跃一定障 碍物 指导学生坐在 球上,双手紧 能坐在 羊角 1-1 羊角球 握手把,身体 球上原地跳 屈曲,向前跳 动;可准备小兔、 小松鼠等头饰, 能骑球完成 1-2 请学生扮演小 动物来完 成训向前跳跃练,减低学生 惧怕心理。 能骑球连续 1-3 跳跃而不下落 能沿着规 定 1-4 路线跳 能跳跃一定 1-5 障碍物 指导学生跳起 能在扶助下 1-1 时双脚并拢、 蹦蹦床上下蹦蹦床并
40、膝盖弯曲, 双 跳起 脚同时离床。 教 师应对胆怯的学生给予扶 助,跳跃时先 能自行上下 1-2 要求能跳起即 蹦蹦床并跳起 可, 再逐步提 出高一层次目标。 起跳有一定 1-3 的高度,并能 连续跳跃跳跃中抛 1-4接物单足跳 1-5五、课程实施 建议 教材编写建 1. 议)以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 1 上海市辅读学、制课程方案 校感知运动训练指南为指导编 写开展感知运动训练课程的教师 用书。根据补偿性课程的特点,不同需要的学生开展训练 的方式不同,教师用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指 导辅读学校的学生进行感知运动训练的教学活动指 导用书;一类是用于指导对脑瘫学生开展个别化康 复训练的指导手册。
41、2)教学活动指导用书的编写要遵 循感知运动训练由简到繁、由单 一到综合、循序渐进的原则,要 体现训练与指导的科学性。 教学活动指导用书中要对指南中设定的每一项目列 出具体的教学活动建议,并对开展不同领域训练内 容组合的教学提出具体的指导建议和教学范例,以 及对学生感知运动的评估方法。3)脑瘫学生康 复训练指导手 册要具有对不 同类型脑瘫学 生训练的专业 指导作用。 指导手册需要对康复训练的功能定位、训练原 则、训练流程进行说明,尤其要体现个别化训练方 式的指导,训练内容与方法需要图文配对说明,同 时还要包含对脑瘫学生训练评估方式以及方法的具 体指导。2保障课程实 施的建议1)课时保证 学校应根
42、据方案要求 在不同年段安 排出相应的课 时,以保证感 知运动训练的 实施。2)师资配备 学校应配备专(兼)职教师任教, 支持教师接受专业培训。学校可 以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如物理治 疗师)担任教学任务,或指导本 校专(兼)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为保证对学生感知运动发展进行 科学评估并进行有效教学,在必 要时(尤其对有严重障碍的学生) 配备助教教师,协助开展教学与 评估工作。3)训练场所、 器械与材料的 要求 所有训练场所都应设有无障碍设 施,在空间上保证课程的实施。 定期检查训练器材,保证器材使 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学校要为教师配备充足的教学材 料,并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的环 境资源,为教学提供支持与保障。4)制定训练安 全制度 学校须制定训 练安全制度, 确保学生在参 与感知运动训 练时的安全。3教学建议1)体现课程的 补偿性与基础 性特点,对每 一项训练目标 准确定位,细 化学习内容。每一项训练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清晰,每次教学不宜有过多的达成目标。教师根据训练目标细化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程度合理安排学习顺序。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感知、动作以及感觉统合能力,帮助学生奠定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而更深入的学习与运用,可归入其它学 科得以继续发展。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方法,避免单一、枯燥的训练。教学组织可以每次有多项活动交替进行,形式多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施工准备职责
- 初中英语集体备课教学目标制定计划
- 手术室护士临床路径培训分层次培训计划
-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数学试卷(含解析)
- 中药材泡洗法标准流程他
-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估计划
- 2025年城市市政安全生产投入计划
-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 医院感染控制安全生产年度工作计划
- 物业管理安全事故处理流程
- 弃土租地合同协议书
- TCEC691-2022故障录波及行波测距一体化装置技术规范
- 《抗生素分类课件》课件
-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副高级(护理学)真题库-14
-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培训
- 历史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爆破三员培训
- 2025-2030中国水溶性肥料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水上客运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指南(暂行)》知识培训
- 酒库管理安全知识
- 贷款申请资料清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