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语言在语言哲学中的元语言地位_第1页
论自然语言在语言哲学中的元语言地位_第2页
论自然语言在语言哲学中的元语言地位_第3页
论自然语言在语言哲学中的元语言地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自然语言在语言哲学中的元语言地位         08-07-22 10:48:00     作者:陈保亚     编辑:Studa_hasgo122【内容提要】自然语言的精确性和完善性问题不是语言哲学中元语言的根本问题。元语言的根本问题是表达和解释的初始性,自然语言是最初始的元语言。自然语言自身解释存在内部循环,所以需要确定核心语符和核心规则。核心语符和核心规则是通过对部分言语片段的平行周遍对比获得的,是不可解释和定义的。怎样确定核

2、心语符和核心规则需要做深入研究。 【摘 要 题】语言学 【关 键 词】元语言/内部循环/语言哲学/核心规则/核心语符 【正 文】    一、自然语言是最初始的元语言    元语言问题是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从莱布尼茨到弗雷格、罗素、前期维特根斯坦以及维也纳学派,都希望设计一种人工的元语言来表述和分析哲学命题,并希望这种元语言是高度精确的符号系统。这是一种理想观点。表述哲学的语言是否需要限制在人工语言中,取决于要解决什么问题。后期维特根斯坦、摩尔、赖尔、奥斯汀则认为,日常语言(即自然语言)本身就是完善的,哲学问题的表述和分析可以直接用

3、日常语言,所以不必设计人工的元语言,问题是哲学家首先必须描写清楚日常语言的意义。日常语言学派把自然语言看成哲学表述的元语言,这是一个很有必要的转向。由于日常语言学派把自然语言看成是完善的,而词的意义主要是词的用法,所以精确描写自然语言中词的用法成为日常语言学派的首要工作。    我们认为对语言的精确描写不是语言哲学的唯一任务。自然语言本身就需要不精确性,不存在绝对精确描写的问题。自然语言也不是绝对完善的。日常语言学派的精确描写活动是相对的,取决于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我们把意义看成是指称的集合,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种语符(语符组合)跟指称的关系1: &#

4、160;  1.有限集:指称是有限的,如“维特根斯坦”、“包氏父子”,包括各种单称和特称语符。    2.无限集:指称在理论上是无限的或不便准确计量的,如“树”、“石头”,包括各种普通语符或抽象语符。    3.空集:指称为零,如“汉高祖自传”。    4.不定集:指称不确定,如“离地球最远的天体”。    5.模糊集:在边界语义区指称不确定,如“高”,对不同的人来说指称的范围不一样。    根据以上语符或语符组的指称性质,精确和完善问

5、题并不是语言哲学转向自然语言分析的根本理由,即使不提出精确性和完善性问题,语言哲学迟早也会转向自然语言分析,这是由哲学性质和自然语言的初始性决定的。哲学要做什么?如果把哲学等同于自然科学或数学,用人工语言表述哲学命题是充分的,但这样一来哲学问题事实是不存在的。如果把哲学看成是一种终极解释活动,一种最基础性的思维活动,一种追问普遍范畴的活动,那么哲学的目标就是追问一切科学的基础问题和方法论的合理性问题,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哲学拿什么语言来展开终极解释活动,当然不能靠人工语言,因为所有的人工语言都是通过自然语言来定义的,人工语言肯定不能充分表述哲学命题,自然语言是最初始的元语言,于是哲学的语言

6、最终只能回到自然语言。我认为这是语言哲学必须转向日常语言的最强理由。即使把哲学看成是科学的先驱,这个最强理由也是成立的。我们还可以给出一些较弱的理由。哲学命题需要哲学家和智慧者来分享,要分享就需要通过自然语言来传递,否则只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沉思和个人的言外之意,从这种意义上说,哲学命题表述的元语言不能独立于自然语言。各层面的文化经验活动都要由语言来组织,哲学活动也不例外,从这种意义上说,表述哲学命题的元语言也不能独立于自然语言。我们说自然语言是最初始的元语言,这意味着不仅各层面的文化经验活动要由自然语言来组织,而且所有人工语言最终都要由自然语言来解释和定义。反过来,人工语言就很难解释和定义自然语

7、言。有时候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需要一些形式化的语言符号来解释自然语言的一些重要概念,使自然语言的一些概念更明晰或加快思维的速度,比如符号逻辑、可以对自然语言的“或、且”作更严密的解释,微积分符号系统可以使运算更快、使思考更精密,但这些人工语言符号必须事先经过自然语言的解释和定义。人类各个层面的思维活动是否都依赖了语言,现在还不太清楚,但思想的表达和交流肯定要依赖自然语言中的范畴框架。    二、自然语言解释的内部循环    自然语言本身没有标记来区分对象语句和元语句,因此自然语言中必然会存在哲学家经常提到的语义悖论。比如在黑板上写下这样

8、一句话:“这句话是错的”。无论断言这句话是真还是假,都会产生矛盾。如果断言这句话是真的,那就等于承认这句所断言的内容是真的,那这句话就是错的,因为这句话的内容是在断言这句话是错的。如果断言这句话是假的,就等于承认这句话没有错,那么这句话就是真的。产生悖论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区分对象语言和元语言,“这句话是错的”既是对象语言,又是元语言。    由于自然语言是最初始的元语言,解释和分析自然语言的规则和意义就只能靠自然语言本身,这就会造成自然语言自身解释的内部循环。自身解释内部循环是指:在一个自然语言系统中,如果充分系联各种定义和解释,最终会出现被定义项出现在定义项中。这

9、种内部循环是违反形式逻辑和公理系统的,但在自然语言中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把自然语言中的某些语符看成是对象语言中的语符,另一些语符看成是元语言中的语符,我们似乎可以用元语言中的语符来定义或解释对象语言中的语符,如表1。    表1元语言因子对对象语言的解释对象语言    元语言    元语言          元语言         

10、0;   因子1     因子2             因子n人          动物      会语言          树      

11、;    非动物     生物           狗          动物     不会语言         杀          引起 

12、;    死                   从理论上说,我们似乎可以给每个对象语言中的语符一个完美的元语言定义,一个语符不过是一束元语言因子的集合,但是这里的实质是容易看出来的,这只不过在对象语言和元语言之间建立了一套对应关系。拿表中对象语言的“人”来说,可以定义成“动物、有语言”,但“动物、有语言”这些元语言成分,并没有得到解释,如果再以汉语中的其他成分来定义“动物、有语言”,最终会进入内部循环。如

13、果把自然语言中的规则分成对象语言规则和元语言规则,那么元语言规则通过什么解释?也会出现规则解释的内部循环。    自然语言自身解释的内部循环性可以在词典释义中观察到,比如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现代汉语词典所作的解释:    高:从下向上距离大    上:位置在高处的    下:位置在低处的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    否:表示不同意    是:对,正确

14、0;   对:相合,正确,正常    正确:符合事实    符合:相合    以上定义均存在间接循环。通过系联很容易观察到间接循环本质上也是直接循环。比如上面第一对实例,“高”的定义项中有“上、下”这两个词,把这两个词的定义代入“高”的定义,就有:    高:从下向上距离大高:从位置在低处向位置在高处距离大    通过这种代入,可以发现定义中包含了“高”这样的被定义项。    被定义项和定义之间的

15、根本关系就是对象语言和元语言之间的关系,既然词典中可以找到大量被定义项被包含在定义项中的实例,说明词典不能有效地区分对象语言和元语言,或者说词典中包含了自然语言解释的内部循环。语法手册的道理在这方面和词典一样,也包含了自然语言规则在解释上的内部循环。    上个世纪60年代的生成语义学派曾经想把自然语言语句的解释基础建立在语义表达式上,并进一步通过词项分解(lexical decomposition)来描述语义表达式2,认为下面语句的语义表达式是相同的:    (1)John killed Bill   

16、 (2)John caused Bill to die    (3)John caused Bill to become dead    (4)John caased Bill to become not alive    麦考莱(McCawley)的做法实际上也涉及到了元语言问题,因为哪些词项不可以分解,哪些词项可以分解,本质上是在规定对象语言和元语言。我们可以把以上各句的元语言解释过程表述如下表2。    表2元语言解释对象语言的过程对象语言  

17、60; 元语言描写方式kill        cause to diedie         become deaddead        not alive 这里的对象语言和元语言关系是有层次的,kill只是对象语言中的语符,所以只在对象语言一栏中出现, die和dead既是对象语言中的语符,也是元语言中的语符,所以在对象语言和元语言两栏中都出现,alive、 cause、become、to则都只是元语言,只在元语言一栏中出现。类似alive这样的元语言语符,怎样解释和定义?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查阅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就会发现alive的解释是not dead,这里又出现了内部循环。可见,生成语义学的语义表达式建立在哪个语义层面上,用哪些语符作语义表达式,哪些语符可以分解,哪些不可以分解,都不能回避内部循环问题。    波兰逻辑学家塔斯基(A. Tarski)认为语义悖论可以通过抽象语言来解决,他认为语言是分很多级的。3我们再用上面的“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