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专业资料_第1页
建筑给排水专业资料_第2页
建筑给排水专业资料_第3页
建筑给排水专业资料_第4页
建筑给排水专业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各廊道长度为:各段转弯处的宽度分别为0.875m;1.05m;1.26m;2.18m;第1段水头损失为:m.5 GT值计算(t=20时) ,符合设计要求; (在-105范围之内)絮凝池与沉淀池合建,中间过渡段宽度为1.5m。4.4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斜管沉淀池是浅池理论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按照斜管中的水流方向,分为异向流、同向流、和侧向流三种形式。斜管沉淀池具有停留时间短、沉淀效率高、节省占地等优点。本设计沉淀池采用异向斜管沉淀池,设计2组。设计参数设计流量为Q=1237.5m3/h,斜管沉淀池与絮凝池合建,池宽为15m,表面负荷q=10 m3/ m2·h,斜管材料采用厚0.4mm塑

2、料板热压成成六角形蜂窝管,内切圆直径d=25mm,长1000mm,水平倾角=60°,斜管沉淀池计算草图见图4-2.图4.3 斜管沉淀池计算草图 设计计.1平面尺寸计算1.沉淀池清水区面积,近似取150 。式中 q表面负荷 ,本设计取10 2. 沉淀池的长度及宽度则沉淀尺寸为10×15=150 m2 ,进水区布置在一个15m的一侧。在15m的长度中扣除无效长度0.5m,因此进出口面积(考虑斜管结构系数1.03)式中: k1斜管结构系数,取1.033 沉淀池总高度式中 h1保护高度(m),一般采用0.3-0.5m,本设计取0.3m; h2清水区高度(m),一般采用1.0-1.5

3、m,本设计取1.2m; h3斜管区高度(m),斜管长度为1.0m,安装倾角600,则; h4配水区高度(m),一般不小于1.0-1.5m,本设计取1.5m; h5排泥槽高度(m),本设计取0.8m。.2.进出水系统1. 沉淀池进水设计沉淀池进水采用穿孔花墙,孔口总面积:式中 v孔口速度(m/s),一般取值不大于0.20m/s。本设计取0.15m/s。每个孔口的尺寸定为15cm×8cm,则孔口数个。进水孔位置应在斜管以下、沉泥区以上部位。2.沉淀池出水设计沉淀池的出水采用穿孔集水槽,出水孔口流速v1=0.6m/s,则穿孔总面积: 设每个孔口的直径为4cm,则孔口的个数 式中 F每个孔口

4、的面积(m2), 设沿池长方向布置8条穿孔集水槽,中间为1条集水渠,为施工方便槽底平坡,集水槽中心距为:L'=12/8=1.5m。,每条集水槽长L=m, 每条集水量为:,考虑池子的超载系数为20%,故槽中流量为:槽宽:=起点槽中水深 H1=0.75b=0.75×0.26=0.20m,终点槽中水深H2=1.25b=1.25×0.20=0.25m 为了便于施工,槽中水深统一按H2=0.25m计。集水方法采用淹没式自由跌落,淹没深度取0.02m,跌落高度取0.03m,槽的超高取0.15m。则集水槽总高度: 集水槽双侧开孔,孔径为DN=25mm,每侧孔数为50个,孔间距为5

5、cm 集水槽汇水至出水渠,集水渠的流量按0.388m3/s,假定集水渠起端的水流截面为正方形,则出水渠宽度为=0.9 = m,为施工方便采用0.8m,起端水深0.95m,考虑到集水槽水流进入集水渠时应自由跌落高度取0.02m,即集水槽应高于集水渠起端水面0.02,同时考虑到集水槽顶相平,则集水渠总高度为:=0.02+0.8+0.95=1.77m 出水的水头损失包括孔口损失和集水槽速度内损失。孔口损失:式中:进口阻力系数,本设计取=2.集水槽内水深为0.3m,槽内水力坡度按i=0.01计,槽内水头损失为: 出水总水头损失 .3. 沉淀池排泥系统设计采用穿孔管进行重力排泥,穿孔管横向布置,沿与水流

6、垂直方向共设8根,双侧排泥至集泥渠。集泥渠长10m,B×H=0.3m×0.3m,孔眼采用等距布置,穿孔管长7.5m,首末端集泥比为0.5 ,查得=0.72。取孔径=25mm,孔口面积=0.00049m²,取孔距=0.4m,图4.4 K值对应表孔眼总面积为:孔眼总面积为:孔眼总面积为:m2 穿孔管断面积为:= = =0.0123 m2 穿孔管直径为: = =0.125m取直径为150mm,孔眼向下,与中垂线成角,并排排列,采用气动快开式排泥阀。 核算(1) 雷诺数Re水力半径= mm=0.625cm 当水温=20时,水的运动粘度=0.01cm2/s斜管内水流速速为=

7、 = =0.00318m/s=0.318cm/s = = =19.875<500,符合设计要求 式中 斜管安装倾角,一般采用600-750,本设计取600 ,(2)弗劳德系数 = = =1.65×10-4 介于0.001-0.0001之间,满足设计要求。 (3)斜管中的沉淀时间= = =314s=5.2min ,满足设计要求式中 斜管长度(m),本设计取1.0m。4.5 V型滤池设计计算 滤池设计参数的确定本水厂采用V型快滤池进行过滤,根据用水量的情况,采用8个构造相同的快滤池,布置成对称双行排列,则每个滤池的设计流量 Q=309.38m3/h=85.94L/s。:滤速v=10

8、m/h,冲洗强度为q=14L/(s·m2),冲洗时间为t=6min=0.1h,滤池工作时间为24h,冲洗周期为12h,采用石英砂单层滤料。下图为V型滤池。图4.5 V型滤池剖面图 滤池池体的计算每个滤池的实际工作时间 T=24-0.1×2=23.8h滤池的总面积 F= =250m2每个滤池的面积 f=250/8=31.25 m2,采用36 m2,正方形滤池,每个池的边长为6m。确定滤池的高度支承层高度H1,采用0.45m滤池层高度H2,采用0.7m砂面上水深H3,采用1.7m保护高度H4,采用0.30m每格滤池的总高度为 H= 0.45+0.7+1.7+0.3=3.15m

9、配水系统的计算(单个滤池).1 干管干管流量 qg=fq=58×14=812L/s,采用钢管DN900,干管埋入池底,顶部开孔布置。干管始端流速为v0=1.40m/s。.2支管支管中心间距采用a=0.25m每池支管数 n=2 =48根。每根支管入口流量 q1=812/48=16.97L/s,采用钢管DN100,始端流速为2.0m/s。.3 孔眼布置支管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采用K=0.25%孔眼总面积 F=Kf=0.25%×58=0.15m2采用孔眼直径 d=9mm=0.009m孔眼总数 N= =2359个每根支管孔眼个数为n= =49,支管孔眼布置设两排,与垂线成45&

10、#176;。每根支管长度 l0= (7.6-1)=3.30m每排孔眼中心距 Ak= =0.13m.4 孔眼水头损失支管壁厚采用=5mm,流量系数=0.68 水头损失 hk= 3.5m.5 复算配水系统支管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大于60,则=33<60,符合条件。孔眼总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小于0.5,则=0.39<0.5,符合条件。干管横截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一般为1.752.0,则1.69,符合条件。孔眼与中心距小于0.2,则Ak=0.13<0.2,符合条件。 洗砂排水槽洗砂排水槽中心间距,采用a0=1.9m排水槽根数 n0= =4根排水槽长度 l0=L=7.6m每槽排水

11、量 q0=ql0a0=14×7.6×1.9=202.16L/s采用三角形标准断面。槽中流速采用v0=0.6m/s。横断面尺寸 x= =0.29m,采用0.3m。排水槽底厚度,采用=0.05m。砂层最大膨胀率 e=45%砂层厚度 H2=0.7m洗砂排水槽顶距砂面高度 He=e H2+2.5x+0.075=0.45×0.7+2.5×0.3+0.05+0.075=1.07=1.19m洗砂排水槽总平面面积 F0=2xl0n0=2×0.3×7.6×4=18.24m2=复算,排水槽总平面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一般小于25%,则 =30%2

12、5% 滤池的各种管渠计算.1 进水进水总流量 Q0= t/d=0.78m3/s进水渠断面:渠宽B1=1.0m,水深为1.2m,渠中流速为v1=0.65m/s。各个滤池进水管流量 Q2= =0.10m3/s进水管采用钢管DN400,流速v2=1.24m/s.2 冲洗水冲洗水总流量 Q3=fq=14×58=812L/s=0.812 m3/s冲洗水管采用DN700,流速为v3=2.11m/s.3 清水清水总流量 Q4=Q0=0.78 m3/s清水渠断面与进水渠断面相同。每个滤池清水管流量 Q4= Q2= =0.10m3/s采用钢管DN350,流速为v4=1.60m/s。.4 排水排水流量

13、Q5= Q3=0.812 m3/s排水渠断面:宽度为0.8m,深度为1.0m,渠中流速为1.025m/s。.5 冲洗水箱冲洗时间 t=6min冲洗水箱容积 W=1.5qft=1.5×14×58×360=438480L=438.48m3 水箱底至滤池配水管间的沿途局部水头损失之和h1=1.0m配水系统水头损失 h2=hk=3.5m承托层水头损失 h3=0.022H1q=0.022×0.45×14=0.14m滤料层的水头损失 h4=( -1)(1-m0)H2=( )(1-0.41) ×0.7=0.68m安全富余水头采用 h5=1.5m冲洗

14、水箱底应高出洗砂排水槽面 H0=h1+h2+h3+h4+h5=1.0+3.5+0.14+0.68+1.5=6.8m4.6 消毒和清水池设计计算 设计参数液氯消毒原理:投加氯气布置图:(不允许氯气和水体直接相连,必须设置加氯机)图4.6 投加氯气布置图已知设计水量Q=59400m3/d=2475m3/h,本设计消毒采用液氯消毒,预氯化最大投加量为1.5mg/L,清水池最大投加量为1.0mg/L。 设计计算.1 加氯量计算 预加氯量为 清水池加氯量为 二泵站加氯量自行调节,在此不做计算,则总加氯量为 为了保证氯消毒时的安全和计量正确,采用加氯机投氯,并设校核氯量的计量设备。选用2台ZJ 2转子加氯

15、机(图4.7),选用宽高为:330mm×370mm,一用一备.图4.7 转子加氯机储氯量(按20天考虑)为:液氯的储备于5个1吨氯瓶(H×D=2020mm×800mm)和1个0.5吨氯瓶(H×D=600mm×1800mm)。表4.5 氯瓶规格表.2 清水池平面尺寸的计算.2.1清水池的有效容积清水池的有效容积,包括调节容积,消防贮水量和水厂自用水的调节量。清水池的调节容积:=kQ=0.1×54000=5400m³ 式中:k经验系数一般采用10%-20%;本设计k=10%;Q设计供水量Q=54000m³/d;消防用水

16、量按同时发生两次火灾,一次火灾用水量取25L/s,连续灭火时间为2h,则消防容积:根据本水厂选用的构筑物特点,不考虑水厂自用水储备。则清水池总有效容积为:清水池共设2座,有效水深取H=4.0m,则每座清水池的面积为: = m2 取=20×50=1000 m2 ,超高取0.5m,则清水池净高度取4.5m。 .2.2管道系统1)清水池的进水管:(设计中取进水管流速为=1.8m/s) 设计中取进水管管径为DN800mm2)清水池的出水管由于用户的用水量时时变化,清水池的出水管应按出水量最大流量设计,设计中取 时变化系数=1.5,所以:出水管管径:m(设计中取出水管流速为=0.8m/s) 设

17、计中取出水管管径为DN1100mm3)清水池的溢流管溢流管的管径与进水管相同,取为DN800mm。在溢流管管端设喇叭口,管上不设阀门。出口设置网罩,防止虫类进入池内。4)清水池的排水管清水池内的水在检修时需要放空,需要设排水管。排水管径按2h内将水放空计算。排水管流速按1.2m/s估计,则排水管的管径为: 设计中取排水管径为DN800mm.3 清水池的布置.3.1导流墙在清水池内设置导流墙,以防止池内出现死角,保证氯与水的接触时间30min。每座清水池内导流墙设置3条,间距为15m,将清水池分成4格。导流墙底部每隔5m设0.1m×0.1m的过水方孔。.3.2检修孔在清水池的顶部设圆形

18、检修孔2个,直径为1000mm。.3.3通气管为了使清水池内空气流通,保证水质新鲜,在清水池顶部设通气孔,通气孔共设4个通气管,通气管管径为200mm其伸出地面高度高低错落,便于空气流通.3.4覆土厚度取覆土厚度为0.7 m。.3.5清水池剖面示意图图4-8清水池剖面示意图第5章 水厂高程布置计算构筑物高程布置与厂区地形,地质条件及所采用的构筑物形成有关,而水厂应避免反应沉淀池在地面上架空太高,本设计采用清水池的最高水位与地面标高相同。本设计规定清水池的最高水位为±20.00m。5.1 管渠的水力计算清水池清水池最高水位标高为±20.00m,池面超高为0.5m,则池顶标高为0.5m,有效水深4.0m,则池底标高为16.0m。吸水井清水池到吸水井的管线最长为55m,管径为DN1000,查水力计算表:水力坡度为i=0.7,流速v=0.80m/s,沿线设有3个闸阀,进口和出口,3个90º弯头. 一个等径丁字管,局部阻力系数分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