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春书记:高校转型如何突破“围城之困”_第1页
成长春书记:高校转型如何突破“围城之困”_第2页
成长春书记:高校转型如何突破“围城之困”_第3页
成长春书记:高校转型如何突破“围城之困”_第4页
成长春书记:高校转型如何突破“围城之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部分围城之困3 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赋予了高等教育全新的历史使命。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 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围城之困 转型发展的现实挑战国内高水平大学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4 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决定围城之困 转型发展的现实挑战 将通过

2、3年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 职业技术院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5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地方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变革的生态体系中处境“尴尬”。高水平大学顶天地方本科院校夹心层高职高专院校立地转型成为发展的“应然选择”围城之困 转型发展的现实挑战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通过合并、升格、更名等方式,地方本科高校经历了以办学层次提升、办学规模扩张为主要内容的外延式转型发展。6转型的“围城之困”行业企业“进不来”围城之困 转型发展的现

3、实挑战地方高校 “突不出”7外延式转型 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转型的“围城之困”“突不出”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平台重点:规模扩张,条件改善围城之困 转型发展的现实挑战8被动式转型 阻碍产教、校企深度融合侧重:埋头发展、线性治理“进不来”转型的“围城之困”资源要素管理方式体制机制围城之困 转型发展的现实挑战第二部分格局之变10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四个全面”战略“一带一路”互联网+经济新常态国家战略叠加机遇 国家战略叠加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亟需地方本科高校从被动转型向主动转型转变,提供“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时代之变 转型发展的

4、时代机遇1118 世纪后半叶,以英国的纺织机械革命化为标志。20世纪后叶,以互联网为标志,或者说是数字化和信息化为标志。以智能制造为标志,以绿色要素投入为特征,被称为工业4.0。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20 世纪初,以美国福特汽车工厂大规模的汽车生产流水线为标志。时代之变 转型发展的时代机遇工业革命机遇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12 中国正发动和创新第四次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地方本科高校自觉从外延转型向内涵转型转变,着力提升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中国制造二二五 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4.0”,是革命性的生产方法。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

5、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 ;二是“智能生产” 。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之变 转型发展的时代机遇13高等教育从培养就业者向孕育创业者转变。从知识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柏林大学哈佛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教学 科研 服务教学 科研 教学 欧洲大学之母工业时代 管理型经济为主导信息时代 创新型经济为主导农业时代 自然型经济为主导高校分类建设机遇时代之变 转型发展的时代机遇14高校分类与分层建设将成为高等教育新常态,迫切需要地方本科高校自觉地从形式转型向实质转型转变,增强服务、支撑、引领地方发展能力。 1.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2.

6、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3.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安徽省关于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分类发展的意见 分类建设:江苏等省市均在酝酿或出台高校分类发展的相关政策。时代之变 转型发展的时代机遇15高校发展机遇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通过合并、升格等方式,地方本科高校经历了以办学要素集聚为主要内容的发展路径。时代之变 转型发展的时代机遇16 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迫切需要地方本科高校由一般转型向特色转型转变,构筑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专业群和人才培养模式。时代之变 转型发展的时代机遇提高质量与铸造特色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发展特色更明发展定位更准发展动力更强发展质量更高发

7、展空间更广171. 办学定位:地方性、应用型、服务性2. 面向产业链、行业设置学院、专业,共同培养企业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成立了瑞贝卡学院、电梯学院、路桥学院、汽车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等行业学院3.“双百工程”:深入实施校地人才共建,全力推进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4. 以协同创新平台和专业群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产 学研合作,加强应用技术研发,提升科技和文化服务能力。时代之变 转型发展的时代机遇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应用技术大学18关键节点2004年举着特色大旗走出围城2007年水平评估,凝练办学特色,形成两个雏形2008年第一次党代会(第二次转型的开端) 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区

8、域性大学2009年科学发展观教育实践活动 “双百行动”“三张牌”2012年教育思想大讨论2013年第二次党代会: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盐城师范学院的实践时代之变 转型发展的时代机遇第三部分困顿之因20 办学理念 “高大上”升本后应该继续向着更高的硕士点、博士点冲刺 部分学校的转型发展,更多地是对政府政策的被动回应,而非源于自发追求,因而仓促应对。困顿之因 转型发展的现实障碍攀高求全重学轻术忽视实践学校发展“正道”的理念根深蒂固。21困顿之因 转型发展的现实障碍 专业设置缺乏区域特色或特色不足,毕业生的区域社会适应性差,不能满足区域社会需求或准确回应区域劳动力市场的信号。 专业设置 “大而

9、全”22困顿之因 转型发展的现实障碍专业建设有延续专业设置有限制专业调整有障碍专业布局有误区 专业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有的专业有几十年甚至更长的历史,已有格局很难在短期内改变,这些专业的建设往往滞后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专业设置 “大而全”23困顿之因 转型发展的现实障碍专业建设有延续专业设置有限制专业调整有障碍专业布局有误区 专业设置 “大而全” 新增专业的数量限制使多数高校优先选择目录内专业,较少选择目录外专业,以回避教育行政部门繁琐的审批。24困顿之因 转型发展的现实障碍专业建设有延续专业设置有限制专业调整有障碍专业布局有误区 不愿放弃已经到手的专业,学校内部的专业结构调整难以

10、大刀阔斧进行,想要割舍那些社会需求较小、招生就业困难的专业,阻力重重。 专业设置 “大而全”25困顿之因 转型发展的现实障碍专业建设有延续专业设置有限制专业调整有障碍专业布局有误区 专业建设赶时髦,缺乏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规格的深入研究,没有按照学校自身的实际条件,盲目追求高水平、高规格。 专业设置 “大而全”26 人才培养“流水线”困顿之因 转型发展的现实障碍 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趋同,教学计划过于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和完整,追求计划体制下统一化课程设置,缺乏区域特色、行业特色、专业特色和学校特色。“重学术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倾向明显,不能准确与相应专业领域和岗位相匹配,导致培

11、养出来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创新思维与能力薄弱,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甚至沦为硕士预备班。 27侧重教学和科学研究,关注教学课时、教学工程项目、科学研究项目与成果等,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从事专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热情和愿望。 师资队伍“唯学历”困顿之因 转型发展的现实障碍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着重学历、重理论水平,忽视专业实践能力的倾向。新教师引进新教师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行业或专业实践经历,基本没有专业实践能力或专业实践能力不足。考核和职称评审28没有构建教师深入或融入企业、行业进行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体制机制,没有构筑教师通过产学研结合获得实践经验和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渠道。 师资队伍“唯学历

12、”困顿之因 转型发展的现实障碍教师外聘校外高级技术人员因为制度和政策限制,无法进入高校任教。教师实践能力提升29 产教融合“表层化”困顿之因 转型发展的现实障碍 改革开放和体制改革后,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校企合作关系没能适时建立,地方本科高校失去了行业支撑。科研整体实力薄弱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相关政策措施缺乏研究方向选择存在偏失,应用性科研力量不强,无法为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提供适用的科研成果。服务效能低,无法得到企业的信任和投入,与企业合作的区域、范围、深度和程度都很弱。缺乏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相关制度与激励政策,高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缺乏桥梁纽带,高校不愿在校企合作上投入太大,企业也缺乏参与高校办

13、学的积极性。30阻 碍破 解1. 确立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 办学理念2. 确立了培养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管理组织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理念3. 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不仅对专业进行调整,更对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大变革l送到技术企业一线去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和技术难题的破解。l送到香港、台湾的应用型大学去进修。l送到国外应用型大学去进修访问。合作案例:东莞理工华为网络学院 东莞理工西门子自动化学院困顿之因 转型发展的现实障碍应用型大学目 标师 生转变观念第四部分突围之举32 以提升质量为核心、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为重点,构建体现时代特点、区域特色的转型发展新模式。

14、 转型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是将旧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符合当前时代要求的新模式。 转型的模式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33以人文精神赢得办学新动力以办学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采取“一体两翼”策略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多科性大学综合应用型大学战略转型“一体”“两翼”以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体。 核心竞争力办学源动力34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 形成核心竞争力赢得办学新动力质量是生命线 文化是源动力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两 翼互相协同服务、传承发展。一 体从根本上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内涵式发展转型。35明确办学定位,转变办学方式创新办学思路,打破传统模式转型的路径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

15、的战略选择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凝练特色、铸造品牌上来办学思路36对学校战略定位做出的新谋划 对学校办学策略做出的新选择 对学校办学能力做出的新反思 对学校办学质量做出的新决断 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一、顶层设计,办有“远见卓识”的大学 37面向地方战略联动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提升内涵确保质量特色引领铸造品牌不断推动学校走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 努力使学校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社会进步的“推动机”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向扎根地方的综合性、应用型、特色化的大学转型向学科、专业、产业相互衔接的建设体系转型向现代大

16、学管理方式转型地方本科高校38 要深化内涵建设,科学处理内涵和外延、质量和数量、效益和规模、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面向地方战略联动提升内涵确保质量特色引领铸造品牌l着力提升以质量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l着力提高学科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l着力强化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39 要把优势打造成特色,把特色打造成品牌,以特色引领学校发展。 围绕学校发展的主旋律,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铸就出一批品牌项目,凸显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 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面向地方战略联动提升内涵确保质量特色引领铸造品牌40应用型大学特征突围

17、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专业实践研究活动人才培养(教育)研究成果应用(社会)解决问题能力 (行业企业)41 德国、荷兰等国的应用型科技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学术型大学。应用型科技大学凭借其准确的面向实际、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和鲜明的学以致用的办学特色,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占高等教育的份额较重。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欧洲应用型科技大学的地位42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占据自己独特的“生态位”,拥有自己的优势资源。 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创业型大学服务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多元发展方式学校发展范式43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临沂大学 以应用型名校建设为契机,立足“服务沂蒙、回报老区”的办学思路,

18、 加快实现科研工作的“三个转变”单打独斗团体攻关注重个人成果注重为学生、为社会作贡献以论文、获奖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原始创新和解决重大需求44 把以人为本的要求切实落实到以生为本上,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实现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 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二、以人为本,办有“创新精神”的大学 45理论课程终生受益迁徙能力“双基”实践课程谋生本领“双技”动手能力听中学做中学学校产业知识技能态度职业文化教育文化完成普通教育的人职教文化具备职业素养的人有机融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专业技能通用技能职业精神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46(一)更新人才培养理念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重在应用贯彻以

19、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导向为主的原则,创建独具特色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实现专业技能的迁移与应用。 能力为本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实行定向于行业、定性于专业、定型于应用、定位于教学、定格于实践的专业应用型教育,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能力为本、重在应用”为改革突破口,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转变。47 建立健全学校专业增设、淘汰、改造的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使专业培养人才能够切实符合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二)动态调整专业设置48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三)改革课程与教学模式4

20、9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加大对第二、第三课堂的支持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高水平科技竞赛,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四)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设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聘请有创业经验的人才担任兼职创业指导教师。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与合作企业共建创业基金,为师生实训实习、创新创业、科技孵化提供综合服务。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体系、技术技能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 50 把“应用型”植入专业建设,注重打造某些学科专业的特色优势、冲击“单项冠军”,坚持贴近地方与企业需求,培养“会动手”、通人文的学生,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的地方本

21、科院校转型之路。不搞“大而全”不求“高大上”企业反馈:学生“务实精神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外语水平高”,沉得下、留得住,学校也被誉为“特区建设人才的摇篮”。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51 英国教育家埃里克阿什比在评价美国高等教育时说,在世界高等教育历史上,美国的贡献“是拆除了大学校园的围墙”。 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三、产教融合,办有“责任担当”的大学 52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大学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丰富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生产新知识走出“象牙塔”服务社会地方本科高校被动的社会义务履行者主动的社会责任承担者53激活学术心脏地带 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激活学术

22、心脏地带由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首次提出地方本科高校的“学术心脏地带”学科与科研工作贯穿学科与科研建设过程中的“知识的创造与应用”跳 动54 在知识创造方面,努力走出知识生产碎片化的困境。由于学校行政壁垒、学科壁垒、行业壁垒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知识生产系统的碎片化。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地方本科高校以单一学科为基础,以“学科导向”为逻辑,学术人员局限于某一学科组织的传统模式走出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开创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以跨学科为基础,以“问题导向”为逻辑,强调知识的实用价值。 55 在知识应用方面,地方本科高校应面向市场需求,建设政府企业高校“三重螺旋”的网络关系,形成面向广大中小企业

23、和大众用户的知识应用价值网络。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56 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会在知识创造过程中为政府、行业和企业“打工”, 坚持“土”、“特”、“用”的理念,建设本土性、特色化、应用性的学科,用实力和贡献扭转地方“攀上”“攀高”“攀强” 局面。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转 化“土”、“特”、“用”知识创造知识应用57 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校地互动、合作共赢的原则,努力建设“产教融合、校地联动”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实现校地(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勇担社会责任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58 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聘请政府、行业

24、、用人单位和其他合作方人员,对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办学经费等重大问题进行审议、指导、咨询、监督和协调。构建学校、行业和社会共同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59 将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在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继续教育等方面实现紧密结合,在教学、科研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共建共享。 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建立院地、院企合作平台 全面推行与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改革,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组织教师团队、共同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共同建设综合性实

25、习与就业基地、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建立校政行企协同育人机制60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榆林师范专科学校榆林农林专科学校榆林高等专科学校榆林学院师 范农 林师范、农牧类工科形态,以能源化工为主,兼容师范、农牧。1. 立足地方,找准办学定位发展方针:稳定规模、推动转型、突出特色、强化管理、提高质量2. 立足能源化工,深化学科结构转型学科专业结构由师范农牧为主向以能源化工类为主的转型。613. 立足结构调整,深化师资队伍构转型根据专业学科结构调整,增强教师队伍的社会适应性和时代发展能力。4. 立足地方,深化科学研究转型围绕能源化工、能源开发、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现代农业、陕北文化等领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5. 立足应用,深化教育教学转型按“211”的模式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按“21”的模式构建技能型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突围之举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62文化责任文化自觉文化创新文化自强特色文化品牌文化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