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 第23课《马说》课件(共38张PPT)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 第23课《马说》课件(共38张PPT)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 第23课《马说》课件(共38张PPT)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 第23课《马说》课件(共38张PPT)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 第23课《马说》课件(共38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323 马马 说说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时第一课时1 11 1、了解本文作者及文体特征。、了解本文作者及文体特征。2 2、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虚词。2 2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4 4作者作者韩愈韩愈生卒年生卒年768-824768-824字字朝代朝代唐代唐代籍贯籍贯评价评价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之首。代表代表作品作品师说师说祭十二郎文祭十二郎文送孟东野序送孟东野序早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等河阳(今河南

2、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州)退之退之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说说,古代,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篇象抒发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大致相似。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大致相似。5 5文体知识文体知识6 6方法方法1 1、关注课下带拼音汉字。、关注课下带拼音汉字。2 2、听读录音,注意通假字。、听读录音,注意通假字。3 3、查阅工具书,结合语境确定义项锁定读音。、查阅工具书,结合语境确定义项锁定

3、读音。 初读,读准字音初读,读准字音7 7生难字生难字祗祗( ) 骈骈( ) 槽枥槽枥( ) 粟粟( ) 奴奴隶隶( ) 食食马者(马者( ) 执执策策( ) 邪邪( )zhzhpinpincoco llssllssccyy读准字音读准字音8 8 世有世有/ /伯乐,然后伯乐,然后/ /有千里马。千里马有千里马。千里马/ /常有,而常有,而/ /伯乐伯乐/ /不常有。不常有。故故/ /虽有名马,祗辱于虽有名马,祗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槽枥之间,不以槽枥之间,不以/ /千千里称也。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或/ /尽粟一石。食马者尽粟一石。食

4、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而食也。是马也,虽也。是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不外见,不外见,且且/ /欲与常马等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不可得,安求/ /其能其能/ /千里也?千里也? 策之策之/ /不以其道,食之不以其道,食之/ /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执而不能通其意,执策策/ /而临之,曰:而临之,曰:“天下天下/ /无马!无马!”呜呼!其呜呼!其/ /真无马邪?其真无马邪?其/ /真不真不知马也!知马也!二读,读准节奏二读,读准节奏9 9方法方法1 1、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5、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2 2、根据课文内容,揣摩句子语气。、根据课文内容,揣摩句子语气。 三读,读清文意三读,读清文意1010 马马 说说 世有世有伯乐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而伯乐不常有。故伯乐不常有。故虽虽有名马,有名马,祗祗辱于辱于奴隶人奴隶人之手之手,骈死骈死于于槽枥槽枥之间,之间,不以千里称不以千里称也也。本名孙阳,字伯乐,春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即使。即使。同同“祇(只)祇(只)”,只、仅。,只、仅。奴仆。奴仆。(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义为两马并驾,

6、引申为并列。马槽。马槽。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连词,此处表转折关系,连词,此处表转折关系,译为译为“可是可是”。读清文意读清文意1111 马马 说说 世间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却所以,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有,可是,伯乐却所以,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不将常有。和普通的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不将常有。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课文翻译课文翻译1212 马之千里者,马之千里者,一食一食或或尽粟一尽粟一石石。

7、食食马者马者不知不知其其能千里能千里而而食食也也。是是马马也也,虽有千里之,虽有千里之能能,食不饱,力不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才美不外不外见见,且且欲与欲与常马等常马等不不可得,可得,安安求其能千里求其能千里也也?吃一次。吃一次。容量单位,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十斗为一石。有时。有时。同同“饲饲”,喂。,喂。连词,表承接,可译为连词,表承接,可译为“来来”。表肯定语气。表肯定语气。指示代指示代词,这词,这样。样。才能。才能。才能和优点。才能和优点。同同“现现”,表现。表现。犹,尚且。犹,尚且。普通。普通。 等同,等同,一样。一样。疑问代词,怎么。疑问代词,怎么。助词,表停顿。助词,表停顿。语

8、气助词,与语气助词,与“安安”相配合,相配合,表示反问,可译为表示反问,可译为“呢呢”。读清文意读清文意1313 日行千里的马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

9、日行千里呢?课文翻译课文翻译策之策之不以其道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食之不能尽其材,鸣,鸣之之而不能而不能通其意通其意,执策而,执策而临临之,曰:之,曰:“天下无马!天下无马!”呜呼呜呼!其其真无马真无马邪邪?其真不知马?其真不知马也也!用马鞭赶它用马鞭赶它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材,才能、才干。能。材,才能、才干。助词,用在动词后,助词,用在动词后,凑足音节,无实义。凑足音节,无实义。通晓它的意思。通晓它的意思。面对面对表示惊叹,相表示惊叹,相当于当于“唉唉”表示加强诘问语气。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同同“耶耶

10、”,表示疑问,表示疑问,相当于,相当于“吗吗”。语气词,表判断。语气词,表判断。1414读清文意读清文意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让他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方法,喂养它却不能让他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对它说: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对它说:“天下天下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认识千里马啊!们真不认识千里马啊!1515课文翻译课文翻译2222通读全文,试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通读全文,试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1 1)提出观点:伯

11、乐决定千里马)提出观点:伯乐决定千里马(2 2)分析原因:食马者无知)分析原因:食马者无知(3 3)得出结论:有马却不识马)得出结论:有马却不识马整体感知写作思路整体感知写作思路通假字通假字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才美不外见见( )祗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于奴隶人之手( 同同“饲饲”,喂,喂同同“现现”,显现、表现,显现、表现同同“衹(只)衹(只)”,只、仅,只、仅)1616重点字词重点字词这样这样 例句:例句:是是马也马也古义:古义:今义:今义:是是对,正确(跟对,正确(跟“非非”相对)相对)有时有时 例句:一食例句:一食或或尽粟一石尽粟一石古义:古义:今义

12、:今义:或或或者,或许或者,或许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怎么怎么 例句:例句: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求其能千里也古义:古义:今义:今义:安安安全安全1717重点字词重点字词一词多义一词多义食食策策一一食食或尽粟一石(或尽粟一石( )食食之不能尽其材(之不能尽其材( )策策之不以其道(之不以其道( )执执策策而临之(而临之( )动词,吃动词,吃动词,同动词,同“饲饲”,喂,喂动词,用马鞭驱赶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名词,马鞭尽尽一食或一食或尽尽粟一石(粟一石( )食之不能食之不能尽尽其材(其材( )动词,吃完动词,吃完动词,竭尽动词,竭尽1818重点字词重点字词能能安求其安求其能能千里也(千里也( )虽有千

13、里之虽有千里之能能( )动词,能够动词,能够其其安求安求其其能千里也(能千里也( )鸣之而不能通鸣之而不能通其其意(意( )其其真无马邪(真无马邪( )其其真不知马也(真不知马也( )名词,才能名词,才能代词,代指千里马代词,代指千里马代词,它的代词,它的副词,表加强诘问语气副词,表加强诘问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恐怕副词,表推测语气,恐怕1919一词多义一词多义重点字词重点字词能能安求其安求其能能千里也(千里也( )虽有千里之虽有千里之能能( )动词,能够动词,能够其其安求安求其其能千里也(能千里也( )鸣之而不能通鸣之而不能通其其意(意( )其其真无马邪(真无马邪( )其其真不知马也(真不知

14、马也( )名词,才能名词,才能代词,代指千里马代词,代指千里马代词,它的代词,它的副词,表加强诘问语气副词,表加强诘问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恐怕副词,表推测语气,恐怕1919一词多义一词多义重点字词重点字词能能安求其安求其能能千里也(千里也( )虽有千里之虽有千里之能能( )动词,能够动词,能够其其安求安求其其能千里也(能千里也( )鸣之而不能通鸣之而不能通其其意(意( )其其真无马邪(真无马邪( )其其真不知马也(真不知马也( )名词,才能名词,才能代词,代指千里马代词,代指千里马代词,它的代词,它的副词,表加强诘问语气副词,表加强诘问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恐怕副词,表推测语气,恐怕1919

15、一词多义一词多义重点字词重点字词22221 1、熟读并背诵全文熟读并背诵全文2 2、整理积累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整理积累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整体感知写作思路整体感知写作思路1 12323 马马 说说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时第二课时1 1、在了解作家、作品、背景的基础上,理解作、在了解作家、作品、背景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者的思想感情。2 2、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2 2学习目标学习目标3 3方法方法1 1、审清题目与要求。、审清题目与要求。2 2、全年勾画加批注。、全年勾画加批注。3 3、读中思,想中悟。、读中思,想中悟。 五读,读懂内容五读,读懂内容4

16、4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1 1、找出文中写千里马遭遇的句子?、找出文中写千里马遭遇的句子?2 2、思考造成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思考造成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 3、思考造成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思考造成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 4、找出第三段中充分表现食马者愚昧狂妄的句子?、找出第三段中充分表现食马者愚昧狂妄的句子?读懂内容读懂内容5 51 1、千里马的遭遇、千里马的遭遇(1 1)祗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以千里称也。(2 2)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17、,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见。(3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其意。读懂内容读懂内容6 62 2、根本原因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也3 3、直接原因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见4 4、食马者愚昧狂妄食马者愚昧狂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天下无马!下无马!”读懂内容读懂内容7 7方法方法1 1、结合链接。、结合链接。2 2、深入思考探究。、深入思考探究。 六读,挖掘

18、内涵六读,挖掘内涵8 8深入思考完成下列问题深入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 1、联系作者经历,思考千里马、食马者以及、联系作者经历,思考千里马、食马者以及伯乐比伯乐比喻喻什么?什么?2 2、“用千里马难遇伯乐而被埋没用千里马难遇伯乐而被埋没”反映哪些反映哪些社会问社会问题题?3 3、作者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表达自己怎样的、作者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思想感情情?挖掘内涵挖掘内涵 9 9 马说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795795)至十六年()至十六年(800800)间间。韩愈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求擢用,甚至三

19、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但他仍然申明自己有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但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忧天下之心天下之心”。后来又相继。后来又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郁郁不得志。再加上他看到。再加上他看到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伯乐不常有”的的感叹。感叹。背景链接背景链接10105 5、(、(1 1)千里马)千里马 (2 2)伯)伯 乐乐 (3 3)食马者)食马者6 6、用、用“千里马难于伯乐而被埋没千里马难于伯乐而被埋没”反映:反映:7 7、作

20、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内容理解内容11115 5(1 1)千里马千里马人才人才 (2 2)伯)伯 乐乐赏识人才的明君赏识人才的明君 (3 3)食马者)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封建统治者6 6、用、用“千里马难于伯乐而被埋没千里马难于伯乐而被埋没”反映:反映: 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7 7、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理解内容理解内容12121 1、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2 2、为了表明这一主题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了表明这一主题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深入探究深入探究13131 1、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1 1)表达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摧残)表达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人才的讽刺和控诉讽刺和控诉(2 2)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