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_第1页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_第2页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安工业大学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1监测目的 此次大气监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方面:1.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 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巩固大气 环境监测的原理与知识,了解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2. 对校园的空气环境进行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3. 充分了解校园空气质量情况并分析可能的趋势发展及变化。2方案设计思路 查找相关标准,确定监测的项目及内容,调查学校功能区分布及人口 分布情况,查找校园气象资料,调查污染源分布,由以上资料确定监 测点的布置。采集样品后查找相应国标方法测定结果并分析, 最后与实际情况对比气象资料、 排放

2、标准、 国标测量方法| 卜、TSP、二氧化硫、I氮氧化物方案设r 现场 调查大气质量监测污染源调查、功能区人口分布方案实施3方案调样品分析、 实验数据记录大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大气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 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3.1背景调研 总体气象情况西安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多雷雨大风天气; 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冬季寒冷,多雾、少雨雪。春季回暖期(4月130 日):平均气温15.2 C。初夏少雨期(5月 1日6月20日):平均气温21.8 C。初夏多雨期(6月21日

3、7 月20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 2528 C,最低气温通常高于 15 C。 盛夏伏旱期(7月21日8月20日):日平均气温在2428C之 间。初秋多雨期(8月21日10月10日):日平均气温1524 C。 秋季凉爽期(10月1131日):日平均气温1115 C。旬平均乓爲2西安410月平均总降水量 488.6毫米,平均总降水日数 66天 平均日降水25 毫米的大雨日 4.5 天年均降水量变化图春季回暖期(4月130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4.5%, 4月内各旬 相对湿度分布比较均匀。初夏少雨期(5月1日6月20日):相对湿度6月上中旬的54%达 到全年最低值。初夏多雨期(6月21日7月20日)

4、:相对湿度达6070%盛夏伏旱期(7月21日8月20日):相对湿度70%加上温度相对比较高,此时人们感觉炎热,偶尔有高温高湿的闷热天气。西安初秋多雨期(8月21日10月10日)与秋季凉爽期(10月1131日),气温较盛夏有明显下降,相对湿度达7480%。西安410月平均风速0.72.6m/s,主导风向为东北风,第二主 导风为西南平均凤速山丿小静风频率臨)主导侃向舂季回暖期4月1孔日)护0- 7-3. W初夏少雨期仆月日S月如日)户东北门初夏多雨期6月31日7月20日)71.6-2.0*24. 5-东北卫盛夏伏旱期7月21日6月为日)卢1, T-2. W24. 5尸东北初秋多雨期8月21日力月1

5、0t筋* 2存耒北卩-秋季凉夷期(10月1131日)*1.0-1.8*36.8+东北3 西安各时段平均风速、主导风向和静风频率3.2总体污染状况校园空气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比如校园周围产业布局分布是否产生污染。所以要想准确测量校园的大气质量, 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当然,由于学校地处北郊校园区,工业企业 基本没有,临近地区的影响不是太大。3.3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主要调查校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源、数量、燃料种类和污染物名 称及排放方式等,为大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 可按表中的 方式进行调查。校园大气污染源情况调查序号污染数燃料污染治理排放备注源名称量种类物措施方式1生活

6、 区(食 堂宿 舍)2建筑 工地(施 工地 区)3锅炉房4工科楼群5教学楼区通过参考大气污染源的分类与污染物时空分布的特点,我们对污 染源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显示污染源有:1. 汽车尾气污染:属移动污染源,线源,低架源,交通污染源。 排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烟尘、NOx、CO、03等。但校园内机动车较 少,且移动速度较快,因此对各运动场所的影响大致相同。2 .食堂旁边锅炉房:属固定污染源,点源,高架源,生活污染 源。主要污染物是烟尘、S02、CO、C02、有机化合物等。它位于校 园东部,离几座公寓楼较近。但由于其为高架源,受控气流动影响大, 且扩散快,因此对周边地区影响大致相同。3 .建筑工地:

7、属固定污染源、点源、低架源、生活污染源。主 要污染物是颗粒物、噪音。4 .工科楼群:属固定污染源、点源、低架源。主要污染物是挥 发性有机物、污染性气体。它位于校园中部,但其规模较小,保护措 施好,严格执行安全实验准则,没有发生过严重的事故,因此对外界 运动场所影响很小。5,教学区:属点源、分散源。主要污染物为人为造成,包括扬 尘等,污染现象不明显。通过参考大气污染物存在状态及来源, 以及上述污染源,我们得 出,人的活动和动植物的新陈代谢是 C02的主要来源;汽车废气以 及锅炉燃烧的废气是CO、C02和NOx的主要来源;各场所地表形 态、工地和锅炉烟尘是颗粒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锅炉燃烧废气是SO2

8、的主要来源;工科楼是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3.4现场调研校园内运动场集中在学校东北部,学校东部周边分布着学生公 寓。考虑地面用材情况,校内的地面状况可分为以下几类:1.裸土地。这种地面由经过平整的沙土覆盖,虽然是出于安全 考虑、避免受伤,但北京天气干燥、降雨量少,有人在这样裸露的土 地上跑动时,总是扬起一片尘土;遇到大风天气,常常尘土飞扬,沿 运动场附近的道路边上积土成堆,降低能见度,成为空气中 TSP PM10、降尘的来源,刺激呼吸道和肺部,影响人类健康和周围植物 的生长。2 .塑胶地面。塑胶运动场由素土层、碎石层、基础结构层(沥 青砼或水泥砼)、塑胶面层组成,该地面的塑胶层主要为聚氨酯,强

9、 度高、弹性好、耐磨、耐低温、防震隔音,是十分利于运动员发挥的 地面。但是,从学校操场的情况来看,塑胶地面在太阳照射、温度较 高的情况下会挥发出明显的气味,该气味可能来自于塑胶颗粒本身和 粘连塑胶颗粒的胶结料。3 .沥青。沥青为一种传统的铺路材料,学校部分路面铺设的就 是沥青。沥青是一种复杂的化合物,其加热挥发烟尘中含有大量多环 芳烃,尤其苯并(a)芘含量甚高,石油沥青烟尘中B(a)P的含量尽 管低于煤焦沥青烟尘中的含量,但长期接触可能赢棋的遗传毒性作用 也不容忽视。4 .水泥地。水泥地对环境没有明显影响。5 .沙地。其对大气环境的主要影响和裸土地差不多,但沙的颗粒直径较大,较不易被风吹起,且

10、场所不多、面积较小,所以危害没 有裸土严重。6 .草坪。由于草的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3.5校园周边大气污染源调查我校紧邻医学院和陕西科技大学, 产生污染对本校影响不大,周 边也没有大型工业场地,但紧邻两条道路,且车流量较大,因此大气 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 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 CO、NOx、 烟尘等污染物,需在临近学校边缘设置采样点。3.6检测方法调研根据大气环境监测因子的筛选结果所确定的监测项目,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所规定的采样和分析方法执行,具体方法可按下表列出。环境空气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监测项目采样方法流量/L/(min)采气量/L分

11、析方法检出下限(mg/m3 )TSP滤膜阻留法SO2溶液吸收法N02采样时间和频次采用间歇性采样方法, 连续监测3-5d ,每天采样 频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S02、N02、CO等每镉23h采样 一次;TSP每天采样一次,连续采样。采样应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风速、阴晴等气象因素。抬标TSPPMto淀膜法国标)遞戮法(国标)检測方法a射线衰减tsp测尘仪压电品年娠荡法TEOM融童抵落尺乎测牛仪B 射线1吸收方法选择話祺法f国休)遊療法(国标)选徉珅由限于实验条件限于实验条件4监测特点我们此次的监测有以下特点:1、颗粒物污染的来源总体比较固定,因此监测时就可以有针对 性的进行布点,这样可

12、以节省人力和物力;2、但由于本次监测的范围为校园,面积较大,且有些污染源并 不固定,因此各采样点监测值差异性会较大;3、由于此次监测的地点是在户外,必然要受到天气气候的影响, 因此在布点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时间频率的问题;4、校园大气颗粒物污染与室内颗粒物污染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受气象状况影响较大,因此在监测时间上应当注意,而且监测频率也 与室内空气有所不同。5监测方案5.1方案概述根据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结合校园各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及当 地的地形、地貌、气 象条件,按功能区划分的布点法和网格布点法 相结合的方式来布置采样点。各测点名称及相对校园中心点的方位和直线距离可按下表列出,各测点具体位置应

13、在总平面布置图上注明7未央区平曲A M占金旨Vir测点名称及相对方位测点编号测点名称测点方位到校园中心点距离/m1西门环校路2食堂3工科楼群中心4东南向学生公寓5教学区楼群中心6学生运动场中心本方案综合考虑了各个地表状况、污染源情况、主要污染物、相 对位置等因素以及我们的监测目的和实际条件,决定对校内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室外运动场所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监测项目为:总悬浮颗粒TSP。经过选择,采样监测的场所有:北部操场、四周公寓、教学区 域、锅炉房、校区食堂、校周边缘邻路地带。采样点距地面高度均为 1.5m。由于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条件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 会有所不同,因而还需测量空气流速、温度

14、和湿度。另外,根据学生 在各时段的运动情况和日照情况的不同导致空气质量的差别,取&00,10: 00,13: 00,16 : 00,20: 00五个时间段进行监测分析。 最后,根据结果判断环境空气是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及比较分 析各个室外场所地表形态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本监测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作为评价标准。5.2检测大气环境监测因子的筛选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校园及其周边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学校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大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可选TSP S02、N02、CO等作为大气环境监测项目。 总悬浮颗粒物(TSP

15、)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0 am的颗粒物。5.3检测方法531 TSP的测定:测量原理: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 a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 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滤膜 经处理后,可以进行组分分析。主要仪器:1、有一定切割特性的大流量或中流量采样器2、大流量孔口流量计、中流量孔口流量计3、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4、恒温恒实箱5、天平:大盘天平用于大流量采样滤膜称量;分析天平用于中流量米样滤膜称量6、U型管压差计7、滤膜袋、滤膜保存盒& X光看片机和打号机现场及实验室分析:

16、1、准备合格的滤膜,并在选中的滤膜光滑表面的两个对角上打印编号。2、把滤膜放入恒温恒室箱内平衡24h,并按要求调整温度,记录温度 湿度。3、在上述平衡后称量滤膜,记录滤膜质量 W。4、称量好的滤膜平展地放在滤膜保存盒中, 采样前不得弯曲或折叠。5、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去采样头内及滤膜 夹的灰尘。将已编号并称量过的滤膜绒面向上,放在滤膜支持网 上,放上滤膜夹,对正,拧紧,使不漏气。6、安装总悬浮颗粒物TSP采样头顶盖,置于1.5m高度,设置采样 器采样时间,启动采样。7、采样后,打开总悬浮颗粒物TSP采样头,用镊子取出滤膜,采样 面向里对折,放入号码相同的滤膜袋中。&取滤膜时

17、若无损坏,在平衡条件下即可称量测定,记录滤膜质量Wi。2氮氧化物的测定依据国标进行。5.4数据处理1数据整理监测结果的原始数据要根据有效数字的保留规则正 确书写,监测数据的运算要遵循运算规则。在数据处理中,对出现的 可疑数据,首先从技术上查明原因,然后再用统计检验处理,经检验 验证属离群数据应予剔除,以使测定结果更符合实际。2分析结果的表示 将监测结果按样品数、检出率、浓度范围进 行统计并制成表格,可按表统计分析结果环境空气监测结果统计编号测点名称样品数检出率/%小时平均值日均值浓度范围超标率/%浓度范围超标率/%125.5结果预计预测分析1. 整体评价。主要获得TPS勺平均值,最高值的出现的

18、时间和地点。2. 时间性比较。比较同一天内不同时间段之间的差异。预期结果为TPS在人活动较多的13、16点和风速较大时的浓度达到最高值 越大,沙尘越容易扬起。3. 不同场所之间的比较。预想经过初步比较,看出草坪处地空气质量相对较好,裸土场地的颗 粒物污染比较严重。6方案实施计划6.1仪器列表名称型号预计数目备注大气颗粒物采样器超细玻璃纤维 滤膜滤膜袋、滤膜保 存盒大盘天平(大流 量采 样滤膜称量)分析天平(中流 量采 样滤膜称量)U型管压差计恒温恒实箱6.2时间安排环境监测通常分为研究性监测和常规性监测两大类,常规检测的目的是对确实存在或潜在有大气污染问题的地区进行例行监测,判断环境 空气是否符合大气质量标准,观察污染的长期趋势以及评价控制污染 方案的有效程度。因此,监测时间和频率要大一些,甚至每天都应进 行3次以上。而研究性监测的目的是对环境科学中的某些课题进行系 统研究,如研究污染扩散规律、验证污染的数学模式,评价污染对人 体健康和生物生态的影响,确定城市土地功能分区规划以及其他特殊 问题等。因此监测时间和频率可以小一些,甚至可以根据特定需要去 监测某一时段或某一时间的大气质量状况。 这次监测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