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现代科技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竹现代科技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竹现代科技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竹现代科技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竹现代科技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毛竹现代科技园区项目可行性报告目 录第一章 园区建设背景及意义11园区规划背景12 园区建设目的和意义2第二章 规划总则41 指导思想与发展定位42、基本原则与依据53 园区建设目标、范围及年限6第三章 建设条件91自然与经济状况92园区竹产业现状11第四章 建设方案和规划设计131科技竹林培育基地建设方案132特色文化旅游基地建设方案193 生态提升工程规划24第五章 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291 投资概算292 效益分析32222第一章 园区建设背景及意义1园区规划背景1.1 安吉竹产业发展成绩斐然安吉是中国著名的竹子之乡,是浙江十个重点林区县之一。竹产业历来是安吉的支柱产业。90年代以来,

2、安吉的竹产业取得了迅速发展,现有毛竹蓄积量1.7亿株,年产商品竹2700万株。竹加工业蓬勃发展,拥有1600余家竹加工企业,形成了范潭、孝丰东山等一批工业园区和竹业城,国际竹艺商贸城等贸易平台和物流流通平台;涌现了一批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省级农业骨干龙头规模企业,年消耗毛竹材和加工业产值2007年分别突破了1.5亿株、85亿元大关。以竹为主题或背景题材的生态旅游业已形成年产值超20亿元的大产业,而竹子对旅游业的贡献率在50%以上。近年来,安吉开展了一系列国内和国际范围的竹产业考察与培训,至今已有30余期各类国际竹类培训班、近50个国家1000多人在安吉接受竹业培训,扩大和提

3、高了安吉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08年安吉竹产业产值达90多亿元,为财政年增加收入1.5亿元,为农民每年增收20亿元,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1.2毛竹现代科技园区示范带动效应显著安吉毛竹现代科技园区建于1998年底,2003年进行改扩建,总建设面积15.1万亩,建设范围包括山川乡山川村、马家弄村、北弄村和高家塘村,天荒坪镇东坞里村、港口等村,递铺镇霞泉村、碧门等22个村以及灵峰林场港口林区。园区建设以浙江林学院为技术依托,开展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竹林结构动态调整、测土施肥和配方施肥、水分管理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通过园区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带动了区域

4、竹产业的快速提升。据资料统计,园区笋用林平均每亩度产竹材1580 kg,竹笋690 kg(冬鞭笋175 kg),平均度产值达3525元/亩;笋竹两用林平均每亩度产竹材2021 kg,竹笋430 kg(冬鞭笋122 kg),平均度产值达2919元/亩。园区建设已为当地农民增收12192万元。同时,园区的建成已成为安吉竹业对外交流的窗口。园区年接待参观考察人员达1万余人次,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高效竹林基地建设做出了较好的示范。1.3竹林生态问题得到广泛关注随着安吉竹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引发的生态问题也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竹林效益的提升,带动竹林面积的迅速扩展,毛竹纯林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可能导致区域对森

5、林生物多样性的大量损失;竹林培育中不合理的垦复和施肥,导致竹林水土流失问题的产生,竹林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功能下降,病虫害危害频率增加;另外,传统竹产业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原料利用率低下。据统计,全省毛竹竹材利用率平均仅为15%。原料的低利用率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加工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时有发生。这些生态问题和风险不仅严重威胁到安吉竹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对安吉的这张“竹名片”产生不良影响;2 园区建设目的和意义2.1 建设目的毛竹现代科技园区是适应林业现代化发展需求下的新型产物。以现代科技园区的规划建设为契机,发挥地区的竹林资源优势,通过科技的示范带动,推进竹业经营水平的提高

6、,促进园区内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同时,通过毛竹现代科技园区的建设,以园区为载体,示范拉动区域竹产业的整体提升;另外,园区还是一张产业发展的窗口,可以集中展示区域竹产业发展的现状,以此为依托,带动区域内其他行业经济的快速发展。2.2 建设意义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区域优势的发挥和产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的成长必须依赖自身优势的经济条件,培育起有优势的产业,并依靠优势产业的扩张互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园区的建设就在于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

7、变过程中,将现代农业的新技术、品种、设施等进行示范、推广,通过成果研究发展和转化,达到优化农业结构、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农业科技园区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竹子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森林资源,发展竹产业,不但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培育和壮大农村经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促进民主管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对带动农民致富、提高农村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安吉以竹业为特色,通过建设竹子现代示范园区走出一条以园区为载体,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发展竹产业的新路子

8、。对带动山区林业经济发展,加快国家林业现代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 规划总则1 指导思想与发展定位1.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 “十七大”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以提升竹林综合效益为目的,通过资金、科技和人力的投入,推动竹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转变,达到竹产业的全面升级。1.2发展定位1.2.1 总体定位以推动竹产业综合效益提升为第一要务,通过科技、资金与人力的投入,打造园区成为浙皖边境科技竹业示范基地、特色文化旅游基地、生态文明建设与教育基地,使园区成为区域内环境最美、生态最优、综合效益

9、最好的农业现代科技园区。1.2.2 具体定位(1)浙皖边境科技竹业示范基地通过引进竹业科技的集成与应用,挖掘竹林增产潜力,提升竹林经济效益;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竹子新产品,挖掘竹业新经济增长点;应用生态科技工程,保护园区生态环境,促进园区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并充分利用园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开展科技宣传,强化科技兴竹理念、弘扬科技文化、促进科技的传播,将园区建成为浙皖边境科技竹业示范基地。(2)浙皖边境特色文化旅游基地充分利用园区特有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挖掘园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开发以特色文化鉴赏为主题的竹林观光旅游。集中展示园区独具特色的关隘文化、民俗文化、科技文化和生态文化。引进

10、旅游开发企业,强化旅游开发资金投入,打造浙皖边境特色文化旅游基地。(3)浙皖边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唐舍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村建设成果,传播森林生态功能科普知识,介绍农村生态工程的建设意义,展示唐舍村生态村创建成果。积极倡导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活理念,引导全社会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打造成为浙皖边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教育基地。2、基本原则与依据2.1 基本原则2.1.1 坚持生态优先,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原则优良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竹产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经济效益是竹产业发展的中心,为竹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社会效益是园区建设

11、的目的,提高园区经济和生态效益,最终都是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这是建设毛竹现代科技园区的首要准则。近年来,传统竹林培育中造成一系列生态问题出现,导致竹林生态效益下降,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因此,在园区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和手段,依靠科研开发和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提高竹林生产力,在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同时,最大化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2.1.2 坚持科技进步推进产业发展和生态提升的原则科技进步是促进产业发展与升级的第一要素。传统技术提升竹产业效益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且还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只有依靠科技,开

12、发竹子新产品,产生竹业新的增长点;通过科技应用,挖掘竹林生产潜力,推动竹产业稳定持续发展。同时,科技进步也是推进生态提升的关键因素。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科技进步能提高竹产品科技含量和竹产业科技水平,增加区域经济实力,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科技投入,促进区域竹产业从资源浪费型向节约型、外延型向内涵式增长转变,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压力;同时,生态科技发展也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2.1.3坚持突出区域特色与发挥资源环境优势的原则要坚持突出区域特色,创新发展思路,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把杭垓毛竹现代科技园区打造成为浙皖边境科技竹业的典型示范

13、。园区位于浙皖边境,是出入浙皖之要道,区域特色显著。依靠特殊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园区内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竹业资源,结合科技园区的建设,大力发展边境文化、民俗文化、科技文化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把看不见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2.1.4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园区的建设要与镇、县国民经济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相衔接,深入研究,科学规划,分期推进、逐步实施。根据园区经济与竹农素质条件,突出优先建设项目和工程,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科技园区发展道路。2.1.5坚持发动全社会参与,共建和谐生态园区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全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参与竹业发展的

14、新机制。政府通过加大竹业投入,强化监管,发挥引导和服务职能,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着力营造浓厚的生态建设工作氛围,共建和谐生态园区。3 园区建设目标、范围及年限3.1园区建设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竹子生产、技术创新为特色,依靠科技,拓展产业链,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支撑体系;加速技术发展与集成,促进成果转化,提高竹林整体经营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经营条件,使园区建设成技术先进、生产条件优良、经营管理现代化,经济效益、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的农业现代园区,最终达到园区规模化、设施现代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环境生态化、效益最优化的项目建设目标,形成以

15、现代园区为龙头,高效竹林基地为骨干,集设施型、科技型、龙头型和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竹产业发展新格局。3.2园区建设范围园区位于安吉县西部的杭垓镇唐舍村,建设遵循一区多园的建设思路,区分核心示范区与辐射区。核心示范区主要位于浙皖交界处的唐舍关省道两侧,总规划面积共1100亩;辐射区位于核心示范区周边的毛竹林地,包括枫树岗、馒头山、天力坞、乐岭、施家山、谷坑坞等区域竹林,规划面积9000亩;园区总面积10100亩。3.3 园区建设年限及进度安排3.3.1 建设年限本项目建设期限为3年,即20102012年。3.3.2 进度安排具体见表1。 表1 *毛竹现代科技园区建设年度实施计划时间工程内容20

16、10年2011年2012年项目规划设计道路系统完善水分灌溉系统建设科技管理中心植被缓冲带建设工程生物多样性恢复工程生态河道整治工程生态观光农业建设工程竹林休闲旅游开发建设工程唐舍关遗址改造生态文化广场建设园区管理体系建设验收与综合评价第三章 建设条件1自然与经济状况1.1自然环境条件1.1.1 地理位置园区位于安吉县西部的杭垓镇唐舍村,杭垓镇西与安徽宁国市、广德县毗邻,东面是安吉县孝丰镇,东南与安吉县报福镇、章村镇接壤,向来被称为“安吉西大门”。距离省会杭州97公里,湖州106公里,上海261公里。现域面积266.56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人口共计35000余人。是安吉县辖区面积第二、人口

17、第四的大镇。11省道穿境而过与安徽宁国市相接,与杭州、上海、湖州、苏州、无锡、南京等地的交通联系非常便利。唐舍行政村位于杭垓镇的西南部,东邻桐杭村,南与章村乡接壤,西与安徽县宁国交界,北与姚村村连接,是浙江省的西大门。其村的唐舍关与分龙关、董岭关、苦岭关并称浙皖四大关隘,历来为出入浙皖之要道。11省道穿村而过,其南端就是唐舍村的“唐舍关”,过关即入宁国的荷花村(参看园区区位图)。1.1.2 地形地貌特征杭垓镇地处天目山主峰龙王山余脉,山脉大多数呈西南-东北走向,大多海拔为200至600米。 其中最高峰八角尖,海拔838.7 米。部分由花岗岩发育而成的山峰,山势较为险要。山地大部分为山地红壤,土

18、层以中、厚层为主,山坡平缓,冲积土层较深厚。土质疏松,其中,轻壤质为主,富含有机质。唐舍村整体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村东北有笔架山、狮子山等山峰,西南为丘陵平地。1.1.3 气候特征杭垓镇地处欧亚大陆东部的中低纬度地带,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总体特征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来得早,夏季有高温,秋寒早来到,冬天多严寒。区域内起伏高差大,山地垂直气候明显,平均气温为13-16。年平均降雨日为166天,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27.4mm。平均降雪日为32天,平均无霜期为208天。山谷风强烈,地形雨较多,森林小气候现象明显。1.2自然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杭垓镇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19、都十分丰富。西苕溪贯穿全境,全镇有10100万立方米水库8座,110万立方米水库18座,库容量达176.87万立方米;山塘472处,总蓄水量为36.5057万立方米;堰坝177处;7座小水电站。西苕溪的两条支流交汇于杭垓村的黄金坝,并继续向东北蜿蜒流经镇中心区域,流到缫舍乡和村注入赋石水库尾部。杭垓镇境内针叶林阔叶林混生,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9.2万亩,为安吉县之最,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良好。有毛竹林15.4万亩,为全县最多。小竹林3.3万亩,灌木林4.26万亩,木材蓄积量10万立方米, 植被覆盖率超过80%以上。有近千种树种,国家珍稀种类有银杏,水杉、黄山松等观赏树种;也有花梨、山茶、青梅、桃树

20、、板栗和布郎李的种植已形成较大规模,并有野生山核桃林广泛分布;山顶有山地草甸及高山蔬菜等,野生石朵广泛分布。此外,海拔700米以上为杂灌林,以硬阔或针叶林为主。唐舍村全村土地总面积17097亩,有耕地面积990余亩、山地面积15000余亩,其中竹林面积10000余亩,是典型的以竹子为主要经济资源的村落。1.3 社会经济状况杭垓为安吉县的一个行政镇,是湖州市有名的竹木制品专业镇。同时也是两省三县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属山区生态型经济强镇。2008年杭垓镇工业产值6.8亿元,实现利税6500万元;财政总收入19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全镇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2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9亿元

21、,占全镇工业产值的34%。共有15个产品通过省、市级新产品评定;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态势良好,拥有无公害农产品6个,有机农产品3个,特色效益农业基地7个。杭垓环境优美,是第五批“全国环境优美镇”,具有很好的旅游发展潜力,但目前旅游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十五”期间成功引进了总投资3.2亿元的梅海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规划面积8000亩,已完成了景区道路基础建设;与上海翔龙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文岱陡崖拓展训练基地;与杭州市西湖区翠苑街道缔结友好共建单位,并组织杭州社区居民开展乡村游活动。在“十五”期间已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11省道已于2007年年底通车,大大减少长江三角洲客源地游客驱车抵达杭垓

22、观光、旅游、度假的时间。唐舍村目前有8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466户,总人口1653人,现有劳动力1200多人。唐舍村以竹资源培育及竹加工为主要经济支柱,拥有竹林10000余亩,度产冬笋5-10万斤,春笋500-600万斤,竹材120万根。村中共有较大企业9家,主要以生产竹木制品为主,2008年工业产值3200万元。2008年村人均收入11093元,在杭垓镇中排名第一。2园区竹产业现状2.1 园区竹林培育现状及评价园区共拥有竹林面积10000余亩,绝大多数为毛竹林,红壳竹及其他小竹200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毛竹生长,当前毛竹平均立竹度274株/亩,平均胸径为9cm。度产冬笋5-10

23、万斤,春笋500-600万斤,竹材120万根,平均亩产值2300元/度。冬笋品质优良,古为贡品,目前为名牌笋产品“黄埔源”的主要产地。竹林普遍应用的培育技术有:竹山清理、施肥及勾稍等。施肥多为穴施,肥料总类以复合肥为主,施肥时间为小年的8-10月。建有竹山道路20 km,已覆盖全部竹林,竹林灌溉水池3个,但部分水池老化,有待修整。唐舍村年竹笋及竹材一产培育收入占总人均收入中58%,竹林是农民收入的最重要来源。唐舍村具有较悠久的竹林培育历史,出产的冬鞭笋皮薄、肉质鲜美,历史上曾作贡品运送北京。近十几年来安吉对竹林培育技术的广泛深入推广,唐舍村村民整体具备较好竹林培育经验,在竹林勾稍,施肥管理,竹

24、山清理等技术措施上均有一定的技术积累,这些为竹林培育新技术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当前唐舍村竹林培育技术上仍存在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竹林生态高效经营技术普及度不高,竹林经营过程中生态保护观念不强。长期以来对竹林的强烈干扰导致竹林的生态效益下降,环境风险加大。如:当地竹林施肥缺乏科学性氮肥施用量过大,导致当前竹林土壤氮素累积,面源污染风险加大;竹林地被植物的大量砍伐和除草剂的使用导致水土流失风险增加;而毛竹纯林的扩展减少了区域森林生物多样性,竹林抗病虫害等风险能力变差,生态效益下降。目前,随着生态保护观念的逐渐普及,竹农的生态意识明显增强,生态林业的工程及技术正在逐步实施。 2.2 园区竹加工

25、产业现状及评价 唐舍村全村共有较大企业9家,主要以生产竹木制品为主,年工业产值3200万元。其中竹制品8家,包括竹工艺品企业3家,竹拉丝企业1家,竹扫埽厂4家,竹凉席厂1家,另有木制品加工企业1家。目前加工企业产值为3200万元,发展迅速,这成为带动竹林培育发展的有力动力。唐舍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发达。11省道穿过整个村子,大大减少了竹成品的输出成本;另外,由于处于浙皖交界,可为安徽省竹原料的快速输入提供便利,这也为为竹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资源保障。 但园区企业规模较小且数量较少。部分企业工艺落后,竹原材料利用率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抗御风险能力差。另外, 园

26、区企业分散,集中度不高。部分小型加工厂与农居点混杂,不仅使周边居民受到一定程度的噪声和粉尘污染,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3园区竹子旅游业发展现状与评价园区具有丰富的竹林资源,万亩竹海郁郁葱葱,具备以竹为主题旅游开发的天然条件。另外,唐舍关为浙皖四大关隘之一,狮子山、笔架山威武雄壮,石门、石柱气势磅礴,具有较好的关隘文化挖掘潜力;扇形梯田层层叠叠,壮丽秀美,林中丘地如小岛缀湖,秀美异常;山水相依,天地共融,是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园区冬笋笋味优美,山区农副产品众多,可为游客提供良好的味觉体验。另外,11省道贯通后,交通十分便利,长三角游客到达本村仅需3小时,也为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7、但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资源开发程度较低,景点独特性也不高。鉴于目前杭垓镇与唐舍村现状,园区的竹林旅游产业还处于待开发的初级阶段。第四章 建设方案和规划设计1科技竹林培育基地建设方案1.1 布局方案及规模根据园区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科技状况,对园区进行布局。园区总规划面积10100亩,包括了唐舍村所有的竹林地(参看园区竹林分布图)。其中核心区面积1100亩,位于浙皖交界处的唐舍关省道两侧坡度较缓的竹林中;辐射区面积9000亩,包括枫树岗、馒头山、天力坞、乐岭、施家山、谷坑坞等区域竹林(参看园区总体布局图)。在园区内全面实施竹林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见表2)。通过各层次的建设,

28、开展技术示范与推广,确保园区辐射功能的实现。核心区作为笋用林培育示范基地,分为冬笋型笋用林示范区、三笋型笋用林示范区和冬鞭笋型笋用林示范区及旅游管理综合开发区(参看园区核心区布局图)。冬笋型笋用林示范区 位于唐舍关省道对面所在竹林区域,面积440亩,建有水池等基础设施,用于冬笋型笋用林培育示范基地。三笋型笋用林示范区 位于唐舍关所在竹林区域,面积240亩,土层深厚、水源充足,可用于冬笋、鞭笋、春笋三笋型笋用林培育示范基地。冬鞭笋型笋用林示范区 位于枫树岗所在的竹林区域,面积280亩,坡度平缓,土壤肥沃,可用于冬鞭笋型笋用林核心培育基地。竹林复合种养核心区 位于长龙坞南面临近主干道的竹林区域,面

29、积100亩,用于竹林复合种养基地。旅游管理综合开发区 位于三笋型笋用林示范区与11省道中部区域,面积40亩。该区域坡度平缓,当前植被为杂灌及小竹,与唐舍关相连,可用于园区科技管理中心用地和休闲旅游综合开发建设用地。辐射区分为笋材两用林培育基地、材用林培育基地和水土保持林培育基地。笋材两用林培育基地 位于施家山、乐岭、馒头山所在的坡度较缓竹林区域,面积2700亩,用于笋材两用林培育基地。水土保持林培育基地 位于长龙坞至双溪口的公路两旁竹林区域,面积1800亩,用于水土保持林培育基地。材用林培育基地 其他乐岭、谷坑坞等坡度较大的竹林区域,面积4500亩,用于材用林培育基地。详细布局参见园区总体区划

30、图。表2笋竹培育基地分类经营空间布局一览表区划经 营 类 型空间布局面积(亩)面积(亩)核心区三笋型笋用林示范基地唐舍关西南部竹林2401100冬鞭笋型笋用林示范基地枫树岗南部竹林280冬笋型笋用林示范基地鹧鸪山以南,11省道以北竹林440竹林复合种养示范基地长龙坞东北部竹林100旅游管理综合开发区三笋型笋用林示范基地与11省道之间40辐射区笋材两用林培育基地施家山、乐岭、馒头山等27009000材用林培育基地谷坑坞、乐岭等4500水土保持林培育基地长龙坞、双溪口等1800总面积101001.2 竹林培育科技发展规划在园区全面开展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经营目的,利用先进科技手

31、段,组合并集成应用先进高效生态竹林培育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加快竹林培育从资源粗放利用型向利用兼保护型转变;强化科技研发,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竹林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态功能的提升,使园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得到协调发展。1.2.1竹林培育科技发展规划 在土壤肥沃、坡度平缓和水源充足的区域,可发展高效笋用林。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竹林结构调整、水分定量管理技术,病虫害物理生物防治技术等,深入挖掘竹林增产潜力,全面提升竹林效益。在不适于发展高效笋用林区域,全面实施生态经营技术,这包括减量施肥技术、免耕轻耕技术、混交竹林培育技术等,在取得稳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保护环境免受破坏。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竹材和竹笋采收会

32、带走大量养分,如果不进行施肥,会造成竹林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质量恶化;但肥料的过量施用又会导致土壤养分累积,面源污染风险增加。因此,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有效地减少竹林生态风险,促进竹林生态效益的增加。竹林结构调整 受林分经营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土壤管理和水肥管理条件影响,作为笋用林,其竹林结构构成并非一成不变。经营集约度较高,竹林密度可增加,年龄结构更趋向年轻化。一般笋用竹林密度以140180株/667m2为宜,平均胸径9 cm以上,年龄结构一般为1度:2度:3度=1:1:1较佳,保留少量4度竹,主要用于填补竹林中的林窗。立竹结构的形成是通过留笋成竹和合理采伐完成的。留笋成竹主要技术为:保留适当

33、的密度:一般较上一大年留养新竹数量增加30%,最大数量不超过65株/667 m2。留养的时间:在发笋盛期留养。把做好的竹签或标记物带到竹林,在要留的笋旁边插一根竹签作标志,留足够的数量后,其余的笋全部采收。留养粗壮竹笋,分布要均匀,空地里要早留,多留。竹林水分定量管理 竹类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给,特别是竹笋的形成和生长与水分供应关系极为密切,笋芽形成和孕笋林地的水分状况是第二年发笋的限制因子。通过灌溉措施,可弥补降水的不足和时空上的不均,保证适时适量满足竹林对水分的要求,降低生产经营风险,是竹山灌溉是丰产竹林培育的重要技术措施。在笋芽分化期至冬笋期,在连续干旱18-25d,土壤相

34、对含水量在21%以下时,进行1次灌溉。灌溉后耕作层(3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达到36%以上。免耕轻耕技术 在笋材两用林和材用林经营区域,由于林分密度较大,林下光照较少,地下植被生长受到抑制,对竹子生长造成的影响较小。因此,为保护林地土壤结构,保持生物多样性,减少劳动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可采用免耕轻耕技术。保留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增加土壤覆盖度。混交林培育技术 在竹林下引种耐荫的乔木树种,如银杏、枫杨、马褂木等。增加竹林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效益提升。造林时,选择好造林时间、造林密度和造林方法。适当砍伐部分竹林作为林窗,增加林地阳光;另外,利用竹林灌溉设施,定期灌溉,促进混交林快速生长。1.2.2

35、竹林信息管理技术发展规划视频监控技术:安装不同类型摄像头,通过光纤与服务器相连,对核心区实现实时监控。整个视频系统采用网络化数字安防系统结构,实现分级控制,集中管理。系统实现图像监控、设备远程控制在软硬上的集成,具备监控、设备远程控制功能。实时对林区竹林生长情况、病虫害爆发状况及森林防火进行监测,从而为制定森林防护措施提供支撑。环境信息采集技术:农林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可实时采集空气中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农业环境参数。实现对竹林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控,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可根据竹林生态信息状况,合理开展农事活动,同时为竹林生态技术研发提供基础数据。土壤墒情监测技术

36、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可根据监测规范要求设计,对40个监测点实现垂向六点法同步监测。可监测项目包括土壤水分、水势、温度和电导率等,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软件可根据需要灵活设定墒情参数的采样周期和存储周期、巡测和召测数据及分析数据等功能。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软件可以离线查看,也可实时同步检测多路测点墒情,多种信息显示方式(数值,曲线,柱状图等),专业化的数据处理能力,提供强大的数据存储、分析、报表、曲线等功能,方便的历史数据查询系统。可根据实时监测结果,开展竹林灌溉工作。1.3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1.3.1 道路规划道路建设标准主干道,为园区主要交通道路(油路)及至各自然村公路,路宽5 m;林道,即砂石机耕路,路

37、宽3-3.5m;游步道:水泥板铺置,路宽0.8-1.2m;作业道:竹林管理作业道路,路宽1.0m。主干道规划唐舍村村委-鹧鸪山-11省道砂石改油路2.0km;唐舍关-枫树岗-上村沙石改油路2.2km(其中200m为新建)。在主干道道路两侧种植银杏、枫香等绿化行道树种,改善竹林环境,增加竹林生物多样性。林道规划笋材两用林培育基地:馒头山-三步岭-乐岭,600m游步道规划休闲旅游发展区-科技管理中心-唐舍关遗址- 廊道-主干道,500m;休闲旅游发展区-主干道枫树岗段200m作业道规划 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合理设置;详细规划参看园区道路规划图1.3.2 灌溉设施规划 在核心示范区建设完善的蓄水池和喷灌

38、系统,在唐舍村改造和扩建水塘2个,总蓄水量达300m3,新建50 m3蓄水池6个,整修蓄水池3个,覆盖全部核心区竹林;根据竹林具体情况铺设灌溉给水管道4000m,喷灌灌溉面积达到600 亩,其他采用移动式灌溉,实现水分管理现代化(参见核心区基础设施规划图)。1.3.3 病虫害防治设施规划根据竹林经营具体情况,在林缘和道路边设置蚊虫诱杀灯30台,其中核心区9台(见核心区基础设施规划图),达到核心区覆盖面积达到90%以上;在园区竹林空地中引入珍惜乔木树种,逐渐增加竹林生物多样性,防患病虫害的发生;保护竹林动物和鸟类,对病虫害实施生物防治。1.3.4其它配套设施建设规划 在唐舍高效笋用林集中示范基地

39、修建凉亭2个,长廊1个,停车场2个。1.3.5展示性碑牌规划统一规划设计各类展示性碑牌10块(参看园区展示型碑牌示意图)。园区宣传牌 设置于唐舍关园区主干道和11省道交叉口,位于浙皖交界处。全面介绍园区建设成果,展示园区科技、生态主题,宣传园区品牌。一级展示性碑牌*竹子现代示范园区展示性碑牌1块,绘制园区总体布局图,置于科技管理中心门前供参观展示。二级展示性碑牌核心区内:*竹子现代示范园区冬笋型笋用林示范基地、鞭笋型笋材两用林示范基地、三笋型笋用林示范基地、竹林植被缓冲带各1块;辐射区:笋材两用林培育基地、材用林培育基地、水土保持林培育基地、复合种养竹林培育基地各1块。1.4 旅游管理综合开发

40、区建设规划1.4.1 科技管理中心建设规划在唐舍关东园区主干道下坡平缓地带,建设一幢集生产、管理、展示、培训、科研、旅游等为一体园区科技管理中心楼。总建筑面积300m2,其中展示用房1间,规划70 m2;会议室1间:85 m2;监控信息管理室1间:50m2;办公室:30 m2;小型实验室1间,共50 m2;生态厕所1间,15 m2;另停车场、绿化、道路等建筑面积计300 m2。科技楼主要承担以下功能(参看科技管理中心平面示意图)。(1)经营管理。内设园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承担园区发展规划、日常运行管理等职能。(2)生产指导。设立土壤养分、水分监控系统,收集、提供园区各培育基地水分养分数据、竹林

41、生长状况,及时指导指导园区生产。(3)生态信息监控。设立视频监控系统、竹林气象环境监测系统,及时监控园区防火、病虫害和环境状况,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评价,维护园区生态功能。(4)会议培训。内设小型会议室一间,承担小型的会议及科技培训服务。(5)小型实验室。用于植物、土壤等样品分析,为科研开发、生产指导、技术应用效果评价、产品质量等提供检测服务。(6)科技展示。设立展示中心,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手段,全面展示园区建设,以及竹林生态高效培育技术、竹林水土保持技术、竹林的生态功能介绍等内容,承担竹子科技文化普及功能;主要科技设施介绍:竹林水分监测系统:包括主机:1台;探头:18支;软件:1套;同时测

42、定土壤水分、水势及温度,利用配套软件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变化,指导竹林灌溉。竹林气象监测系统:可实时采集空气中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农业环境参数,实现对竹林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控、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视频监控系统:安装4个不同类型摄像头,通过光纤与服务器相连,对核心区竹林实现实时监控。整个视频系统采用网络化数字安防系统结构,实现分级控制,集中管理。系统实现图像监控、设备远程控制在软硬上的集成,具备监控、设备远程控制功能,连接报警装置,在森林火灾发生时自动报警。土壤养分速测仪:可检测竹林土壤、竹叶片、肥料中的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

43、度及土壤含盐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作物品种、作物产量、肥料品种,并自动计算出施肥量。检测的样品结果可转移到计算机上,实现分析、汇总、保存。1.4.2 竹林休闲旅游开发区建设规划 以竹林为特色的休闲旅游将千百年来的竹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相结合,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林业资源的基础上,把农业建设与管理、产品生产、原料加工和游客参与融为一体,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向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经历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农业体系。它是生态农业建设与旅游发展趋势的有机结合,它以“绿色休闲”为主题,以农业生产经营为根本,具有农业生产和旅游合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特

44、点。园区具备发展竹林休闲旅游的良好条件,三笋型笋用林示范基地与11省道之间区域林地较为平缓,背依青山竹海,面朝11省道及对面梯田观光景区,一侧为唐舍古雄关和科技管理中心,是发展休闲旅游综合开发的最佳地段。规划用地40亩,用于建设具有文化特色的休闲度假村、特色农家乐、浙皖文化鉴赏公园、特色农林产品交易市场等。2特色文化旅游基地建设方案园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景点资源(参看园区旅游景点图),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挖掘文化资源,开发以竹林观光、文化鉴赏、生态文明教育为主题的旅游产业(参看园区旅游分区图),促进园区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2.1 特色文化旅游主题规划2.1.1 特色文化鉴赏园区位于浙皖边境

45、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可融合江南水乡文化、关隘文化、山村民俗文化、徽派建筑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等为文化景观,打造浙皖边境特色文化鉴赏旅游基地。2.1.2农家休闲旅游依托良好的生态、优美的山村风貌、典型的田园风光及边界特点的乡土文化,发展浙皖边境休闲农家旅游,填补安吉农家乐旅游在西南杭垓一带的空白。依托于园区现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冬笋,发展有特色的竹笋餐饮、竹笋采挖、竹林观光、竹娱乐、竹旅游商品购物等特色休闲旅游。2.1.3竹林科技观光毛竹现代科技园区在拥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和科技水平,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可成为对外展示安吉竹产业发展的窗口。利用园区的科技管理中心的建设,展示园区科技发展成果,宣传科技

46、文化,促进林业科技普及和应用,提升园区社会效益。2.1.4生态文明教育旅游依托于园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意识,把园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通过生态科技展示、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村建设示范,展示园区生态建设成果,弘扬生态文化。使游人在感受园区美丽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自然的生态价值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达到对生态文化的教育目的。2.2 园区旅游发展布局结合园区自然环境特点,对园区旅游发展进行空间布局。主要分为唐舍关特色文化鉴赏区、休闲竹林观光区、生态文明科普基地、生态农业观光区和自然山水观光区。2.2.1唐舍关特色文化鉴赏区 该区域包括唐舍关景区和园区旅游管理综合开发区,作为园区旅游观光设施

47、集中建设区域。设计景点包括唐舍关古关隘、园区科技管理中心、竹林休闲旅游度假村、特色农家乐、浙皖文化鉴赏公园及特色林产品交易市场等。该区域为园区旅游发展的核心景区,集中展示关隘文化、竹文化、生态科技文化、浙皖边境特有的民俗文化等。详细景点介绍及规划设计:(1)唐舍古雄关 景点简介:唐舍古雄关位于杭垓唐舍村浙皖交界处,该关口被称为出入浙皖四大关隘之一,相传古代此地设有碑亭,为来往商旅、过客提供暂时休息落脚之处,后官府立有古界碑一块。该关口景色优美,气势磅礴,居高临下可俯视整个唐舍村风光。此处山地小气候明显,即使在炎炎夏日,该关口山谷风凉爽怡人,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规划设计:采用古代城楼式设计方

48、案重建古关隘,在城楼上设立古代甲胄士兵雕塑,内部书画装饰可以边塞诗情为主题,展现古关隘的历史文化底蕴;在附近设计古烽火台、小段城墙、望乡亭、思乡泉等,并可设计一面可有邮驿文化的浮雕景墙,体现古时关隘的繁忙景象。(2) 园区科技管理中心科技管理中心位于唐舍关北侧,竹林休闲旅游综合开发区旁边。在承担生产指导、科技研发、技术培训等园区管理功能外,也承担竹文化科普、科技文化宣传展示等旅游开发功能。因此,在主体建筑中,外观上可设计为竹木仿古外形,与旁边唐舍关、竹林休闲旅游综合开发区相应衬,体现浙皖边境特有的文化风韵;以不同观赏竹种为主要绿化树种,体现竹子科技园区的竹文化特色。主体建筑外可放置园区展示型碑

49、牌一块,介绍园区的规划设计思想和总体布局;室内装修采用环保材料、应用太阳能节能灯等作为照明设施,并兴建一座生态环保厕所,使游客实实在在体验到园区科技文化、生态文化的内涵。(3)竹林休闲度假村 规划位置位于园区科技管理中心北侧,设计成为融吃、住、娱乐、健身、会展于一体的,接待规模在150-180人的小型度假村。主体建筑采用砖混或砖木结构,室内室外均采用竹来装饰,包括竹家具、观赏竹园、竹文化景观展示竹文化风情。(3)浙皖文化鉴赏公园在休闲度假村一侧,规划设计一小型公园,集中展示浙皖建筑文化、民族文化,供游人鉴赏。建设内容包括:徽派建筑特色的廊步道、具有民俗风情的石片屋、江南水乡雕塑等旅游小景,体现

50、特有的浙皖文化风韵。(4)特色农林产品交易市场园区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生产的农林特色干果品质优良,口味鲜美。通过在旅游度假村旁边建设一特色农林产品交易市场,带动园区农林产品的增值,同时也对扩大园区知名度、打造绿色生态园区品牌具有重要作用。2.2.2 休闲竹林观光区 规划区域位于馒头山至乐岭段的竹林。该处竹林竹杆粗大,高达20多米。竹风阵阵,竹香怡人。此处竹海气势磅礴,与远处山峦连成一片,非常壮观。游客通过漫步竹林,在欣赏园区秀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同时,又能体验到山区农家生活的特有韵味,从而对园区留下深刻的印象。2.2.3 生态文化科普基地 该区域包括唐舍村村委及周围社区、生态文化广场等,

51、通过景观设计和规划,突出园区生态村建设成果,弘扬生态文化,促进生态文明观念的普及。(1) 唐舍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唐舍村加强生态村的创建工作,通过村庄村容整治、河道治理、农村污水处理等工程的实施,村容村貌为之一新。可以在村委门前设立画报栏,集中介绍唐舍村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通过整洁的村落环境、富裕的村民生活、高素质的村民形象,展示出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果。(2)生态文化广场 在11省道与唐舍新村委规划建设一个小型广场。广场主题为生态知识科普、园区宣传为主。广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功能科普区、农村生态科技介绍区和唐舍生态村建设成果等功能小区。森林生态功能科普区:以廊道载体,布置部分图画及文

52、字,介绍竹子的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及环境美化等生态功能,使游客对竹子感性认识的同时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教育,从而增加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农村生态工程展示区:将生态村建设中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生态厕所、农村生态型沼气工程、生态河道整治工程等以浓缩雕塑的形式展示在广场中央,并配以原理介绍,达到生态知识科普目的。唐舍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展:通过展板或碑牌的形式,综合介绍唐舍村长期以来在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果,并展示唐舍生态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分期目标。宣传唐舍生态文化,树立唐舍村的生态品牌。2.2.4 生态农业观光区 该区域主要包括唐舍村多数农田及河道、小溪。将园区农业的生态、生产、生

53、活、服务、景观等功能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观赏性于一体,建造富有特色、具有农林氛围、生态意境的农林景观。  (1)梯田景观 园区地势起伏不定,现有保存的一些梯田是园区农业的主要生产区,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远观梯田层层叠叠,十分壮观。通过对梯田进行改造,选择彩叶植物作为主要种植品种,如在冬春季以紫云英和油菜为主,并引进一些特色花卉林木作为装饰,开发景观农业,形成秀丽唯美的梯田景观。(2)生态果园 临近11省道和枫树岗的交接处,设立一处融自然文化与农家特色为一体的生态采摘果园,既能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又能使游客体验到采摘果实的自然气息。果园应展现出四季有景、颜色多样、

54、保护生态多样性的特点,在充分利用本土果树品种的基础上,引入其他优良品种和珍稀树种,如浙江樟、宁波三角枫、天目杜鹃、百山祖冷杉等,既能体现果园的物种多样性,又能呈现生态果园应有的特色,与整个生态科技园区融为一体,为园区增添一抹亮丽风景。2.2.5 自然山水观光区 包括狮子山、笔架山、双溪口、石柱等自然风光区。该区域主要通过在远处眺望奇峰怪石,使人浮想联翩,与大自然充分接近,以获得良好的身心感受。(1)狮子山 位于杭垓镇松坑林场浙皖边界,笔架山的西面,海拔660米。山形似一只刚刚吃饱的雄狮伏在地上,懒洋洋的晒着太阳。远观此景,不仅风光如画,而且让人浮想联翩。(2)笔架山 位于杭垓镇桐杭林场,狮子山

55、的东面,海拔580米。山体庞大,山形蜿蜒酷似笔架,此山亦因此而得名。在公路上远观风景十分秀丽。3 生态提升工程建设规划3.1 生态功能布局 根据园区自然资源现状及经济发展布局,将园区分为:高效竹业生产区、生态观光农业区、环保竹加工工业区、水土流失治理区、水源涵养保护区等5部分;详细布局参见园区生态功能分区图。高效竹业生产区:包括园区内笋用林和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主要生态功能为提供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竹子产品,并具有优化生态环境、净化大气、调节山地气候、形成特色森林景观等生态功能。生态观光农业区:园区内梯田等农用地范围。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为园区提供绿色、有机的农产品。环

56、保竹加工工业区:采用绿色环保加工工艺,加工废弃物集中收集管理。提供竹加工制成品。水土流失治理区:位于11省道两侧的陡坡毛竹林地。因11省道的修建,破坏了该区域的自然构造和植被,具有一定的水土流失风险。通过实施水保工程及植被恢复工程,达到区域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水源涵养保护区:位于园区西北高山针叶林分布区。通过封山育林与天然林保护工程,保护该区域生态环境,为园区发展提供良好的水土条件。3.2竹林生态提升工程规划(1)引进乔木树种,增加竹林生物多样性 研究发现,混交竹林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均较竹子纯林为高,但长期以来,在竹林培育中借鉴过多的农业种植技术,强调深挖垦复、消除杂灌,使竹林纯林化趋势越来越

57、严重,加剧了人们对生态风险的担忧。通过在竹林中引入乔木树种,逐渐改竹子纯林为竹木混交竹林,不仅增加了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保证了生物链的稳定,减轻病虫害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还能促进林地肥力的自我调节和长期稳定,保证竹林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高大深根性乔木的存在可减轻雪、风等自然灾害对毛竹林的损害,促进土壤结构改良,提升竹林综合效益。在园区建设中,首先在园区主干道旁栽植主要树种为银杏、枫香、马褂木等乔木树种,栽植株距为7米,共计1200棵。并在竹林林窗及空地中栽植一定面积的耐荫树种,经过3年的持续建设,使核心区混交竹林面积达到100亩以上。(2)建设植被缓冲带,保持竹林水土笋用竹林的强度经营,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土壤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增加。森林植被缓冲带可以过滤和截留径流颗粒组分、水分以及营养物质等,协调河流横向和纵向的物质和能量流,在土壤侵蚀、渠道稳定化、生物栖息地保护以及水质改善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