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 一一 篇篇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一章第一章 水质与水体自净水质与水体自净第二章第二章 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第四章第四章 水处理工程与废水最终处置水处理工程与废水最终处置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在人工创造的有利于微生物在人工创造的有利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环境中,使微生物大量繁殖,提高微生命活动的环境中,使微生物大量繁殖,提高微生物氧化降解有机物效率的水处理方法。生物氧化降解有机物效率的水处理方法。好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
2、理厌氧生物处理(利用氧的能力)(利用氧的能力)悬浮生长系统悬浮生长系统附着生长系统附着生长系统(处理工艺)(处理工艺)去除对象:去除对象:水中溶解性和胶体性的有机物水中溶解性和胶体性的有机物 磷、氮等营养物磷、氮等营养物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第一节第一节 废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废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污泥(activated sludgeactivated sludge)由各种微生物、有机物和无机物胶体、悬浮物构成的由各种微生物、有机物和无机物胶体、悬浮物构成的结构复杂、肉眼可见的绒絮状的微生物共生体。结构复杂、肉眼可见的绒絮状的微生物共生体。细菌、真菌、藻类细菌、真菌、
3、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好氧活性污泥好氧活性污泥厌氧颗粒污泥厌氧颗粒污泥对有机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降解能力对有机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降解能力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一、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一、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细菌细菌 假单孢菌属假单孢菌属 以有机物为碳源和氮源以有机物为碳源和氮源真菌真菌 霉菌霉菌 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 蛋白质和其它含氮化合物蛋白质和其它含氮化合物藻类藻类 绿球藻类等绿球藻类等 提高溶解氧浓度提高溶解氧浓度原生动物原生动物 肉足纲等肉足纲等 降低污水混浊度;降低污水混浊度; 促进生物污泥絮凝促进生物污
4、泥絮凝后生动物后生动物 轮虫轮虫 吞噬有机物和细菌吞噬有机物和细菌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环境污染净化的尖兵环境污染净化的尖兵细细 菌菌常见的三种细菌典型形态常见的三种细菌典型形态A.球菌球菌 B.杆菌杆菌 C.弧菌弧菌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细菌细菌 假单孢菌属假单孢菌属 以有机物为碳源和氮源以有机物为碳源和氮源根霉根霉真真 菌菌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真菌真菌 霉菌霉菌 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其它含氮化合物蛋白质和其它含氮化合物青霉青霉青霉青霉青霉青霉毛霉毛霉藻藻 类类 第三章第三章
5、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藻类藻类 绿球藻类等绿球藻类等 提高溶解氧浓度提高溶解氧浓度衣藻属衣藻属小球藻属小球藻属盘藻属盘藻属实球藻属实球藻属空球藻属空球藻属团藻属团藻属栅藻属栅藻属原原 生生 动动 物物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 肉足纲等肉足纲等 降低污水混降低污水混浊度;促进生物污泥絮凝浊度;促进生物污泥絮凝肉足纲肉足纲纤纤毛毛纲纲纤毛纲纤毛纲鞭毛纲鞭毛纲鞭毛纲鞭毛纲后后 生生 动动 物物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后生动物后生动物 轮虫轮虫 吞噬有机物和细菌吞噬有机物和细菌轮轮 虫虫甲壳类甲壳类摇蚊摇蚊一、废水处理中
6、的微生物一、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分散分散有柄纤毛虫类有柄纤毛虫类活的微生物活的微生物残余食物量残余食物量凝聚凝聚自由游泳型自由游泳型纤毛虫类纤毛虫类微微生生物物量量根足虫类根足虫类鞭毛虫类鞭毛虫类轮虫类轮虫类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二、微生物的生理学特性二、微生物的生理学特性(一)微生物酶(一)微生物酶1、酶是、酶是由生物细胞产生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催由生物细胞产生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催化剂。化剂。2、生物包括细菌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作、生物包括细菌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作为生物催化剂酶具有为生物催化剂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温和
7、的催化条件高效性、专一性、温和的催化条件等等优点,同时由于酶是优点,同时由于酶是蛋白质蛋白质,因而也有,因而也有容易失活容易失活的缺点。的缺点。4、酶的活力大小用酶所催化反应的反应速度来表示,影响、酶的活力大小用酶所催化反应的反应速度来表示,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温度、温度、 pH 、底物浓度、酶浓度、底物浓度、酶浓度、激活剂、抑制剂激活剂、抑制剂等。等。3、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根据存在位置的不同酶有、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根据存在位置的不同酶有胞内酶胞内酶和胞外酶和胞外酶之分;根据酶促反应类型的不同,酶分为之分;根据酶促反应类型的不同,酶分为水解酶、水解酶、氧化还原酶、转
8、移酶、异构酶、裂解酶、合成酶氧化还原酶、转移酶、异构酶、裂解酶、合成酶六大类;根六大类;根据酶的合成受环境影响的情况酶分为据酶的合成受环境影响的情况酶分为组成酶和诱导酶组成酶和诱导酶。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异化作用合成反应(将营养物质转变为合成反应(将营养物质转变为细胞物质),吸收能量细胞物质),吸收能量分解反应(分解自身细胞物质分解反应(分解自身细胞物质和营养物质),放出能量和营养物质),放出能量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三、细菌生长曲线及三、细菌生长曲线及
9、Monod公式公式(一)细菌的生长曲线(一)细菌的生长曲线 增长率上增长率上升阶段升阶段细菌内源呼吸细菌内源呼吸及细菌大量死亡阶段及细菌大量死亡阶段t0 时间时间 增长率下增长率下降阶段降阶段1、细菌重量变化曲线、细菌重量变化曲线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活细菌重量活细菌重量mg/L 2、细菌数量的生长曲线、细菌数量的生长曲线稳定期稳定期衰衰老老期期 细细菌菌数数目目的的对对数数值值0时间时间t t缓缓慢慢期期对对数数期期细菌的数量很大,都是细菌的数量很大,都是10的的n次方,取对数作图时方便次方,取对数作图时方便010代表代表11010时间时间t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
10、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生生长长速速率率(二)微生物生长动力学(二)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比增长速度与基质浓度间的关系比增长速度与基质浓度间的关系2mmskSdtdSYdtdXXSkSYdtdSsm)(11msSdXkSXdt比增长速率比增长速率XSkSdtdXsm)(增殖速率增殖速率mXkXdtdXm0基质很充足基质很充足smkSSXkSXkdtdXsm1基质浓度低基质浓度低XkXSkSdtdXdsm)(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第二节第二节 好氧悬浮生长系统好氧悬浮生长系统二、氧化塘法二、氧化塘法一、活性污泥法一、活性污泥法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
11、方法 一、活性污泥法一、活性污泥法一种依靠在曝气池内呈悬浮、流动状态的微生一种依靠在曝气池内呈悬浮、流动状态的微生物群体的凝聚、吸附、氧化分解等作用来去除物群体的凝聚、吸附、氧化分解等作用来去除污水中有机物的方法。污水中有机物的方法。水体自净的人工强化水体自净的人工强化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一一)基基本本原原理理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流程)(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流程)曝气池曝气池二次二次沉淀沉淀池池出水出水空气空气进水进水回流污泥回流污泥剩余污泥剩余污泥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曝曝 气气 池池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
12、处理方法 沉沉 淀淀 池池 1、活性污泥法净水的三阶段、活性污泥法净水的三阶段(1)吸附阶段)吸附阶段(2)氧化阶段)氧化阶段(3)絮凝体形成与凝聚沉降阶段)絮凝体形成与凝聚沉降阶段(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流程)(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流程)曝气池曝气池二次二次沉淀池沉淀池出水出水空气空气进水进水回流污泥回流污泥剩余污泥剩余污泥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 2、影响活性污泥增长的因素、影响活性污泥增长的因素(1)溶解氧)溶解氧(2)营养物)营养物(3) pH和温度和温度(4)有毒害
13、物质浓度)有毒害物质浓度(1)混合液悬浮固体()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3)污泥沉降比()污泥沉降比(SV)(4)污泥指数()污泥指数(SVI)(5)污泥龄()污泥龄(c)3、评价活性污泥性能指标、评价活性污泥性能指标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混合液悬浮固体(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悬浮物中绝大多数为细菌时悬浮物中绝大多数为细菌时计算计算105110下进行干燥下进行干燥恒重恒重称重称重离心沉淀离心沉淀滤膜过滤滤膜过滤或或MLSS悬浮物悬浮物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混合液挥发性
14、悬浮固体(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悬浮物中除细菌外还有大量无机悬浮物时悬浮物中除细菌外还有大量无机悬浮物时550 下下灼烧灼烧2h称重称重105110下进下进行干燥恒重行干燥恒重称重称重MLSSW无无MLVSS(挥发性悬浮物)(挥发性悬浮物)=细菌群体的干重量细菌群体的干重量 MLSS W无无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污泥沉降比(污泥沉降比(SV)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丝状污泥膨胀污泥膨胀污泥膨胀指污泥结构极度松散,体积增大、上浮,指污泥结构极度松散,体积增大、上浮,难于沉降分离影响出水水质的现象。难于沉降分离影响出水水质的现象。
15、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二)曝气方法与曝气池构造(二)曝气方法与曝气池构造1、曝气方法、曝气方法(1)鼓风曝气)鼓风曝气加压设备加压设备 管道系统管道系统 扩散装置扩散装置中孔曝气装置中孔曝气装置穿孔管扩散器穿孔管扩散器空气管空气管穿孔管穿孔管导流板导流板直径直径17.8mm微孔曝气装置微孔曝气装置钟罩型扩散器钟罩型扩散器水力剪切曝气装置水力剪切曝气装置倒盆式扩散装置倒盆式扩散装置74气泡气泡进气进气螺杆螺杆螺母螺母盆壳体盆壳体橡皮板橡皮板152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小气泡、中气泡、大气泡、水力剪切等小气泡、中气泡、大气泡、水力剪切等(2)
16、机械曝气)机械曝气泵型泵型倒伞型倒伞型平板型平板型机械曝气设备分叶轮和转刷两类机械曝气设备分叶轮和转刷两类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二)曝气方法与曝气池构造(二)曝气方法与曝气池构造2、曝气池类型与构造、曝气池类型与构造(1)推流式曝气池)推流式曝气池(2)完全混合式曝气池)完全混合式曝气池(3)循环混合曝气池(氧化沟)循环混合曝气池(氧化沟)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三)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三)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1、普通活性污泥法、普通活性污泥法初次沉淀池初次沉淀池曝气池曝气池二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再生池再生池回流污泥回流污泥剩余污泥剩余
17、污泥空空 气气废水废水出水出水污泥污泥缺点:缺点:(1)供氧量与需氧量不一致;供氧量与需氧量不一致; (2) 不能适应冲击负荷。不能适应冲击负荷。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三)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三)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2、阶段曝气法、阶段曝气法曝气池曝气池沉淀池沉淀池进水进水出水出水回流污泥回流污泥剩余污泥剩余污泥阶段曝气法流程(阶段曝气法流程(1)曝气曝气供氧量与需氧量不一致供氧量与需氧量不一致(1)分步曝气活性污泥法(污水)分步曝气活性污泥法(污水)(2)渐减曝气活性污泥法(曝气)渐减曝气活性污泥法(曝气)曝气池曝气池沉淀池沉淀池曝气设备曝气设备回流污泥回流污
18、泥剩余污泥剩余污泥出水出水阶段曝气法流程(阶段曝气法流程(2)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三)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三)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3、完全混合法、完全混合法曝气池曝气池二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回流污水回流污水剩余污泥剩余污泥出出水水完全混合法流程完全混合法流程(1)对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强)对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强(2)控制整个池子处于良好的工作情况)控制整个池子处于良好的工作情况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三)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三)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4、生物吸附法、生物吸附法进水进水出水出水二次二次沉淀池沉淀池吸吸 附附 池池再生再
19、生 池池回流污泥回流污泥剩余污泥剩余污泥分建式生物吸附法流程分建式生物吸附法流程进水进水出水出水二次二次沉淀池沉淀池吸吸 附附 池池再生再生 池池回流污泥回流污泥剩余污泥剩余污泥合建式生物吸附法流程合建式生物吸附法流程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三)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三)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5、氧化沟、氧化沟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三)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三)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6、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
20、态生化反应,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它的主要特征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SBR技术的核心是技术的核心是SBR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 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按间歇曝气方
21、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SBR工艺基本操作工程工艺基本操作工程(a)(b)(e)(d)(c)(a)进水阶段()进水阶段(b)反应阶段()反应阶段(c)沉淀阶段()沉淀阶段(d)排水阶段()排水阶段(e)待机阶段)待机阶段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7、膜生物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 利用微生物对水中有机物进行生物转化,然后用膜利用微生物对水中有机物进行生物转化,然后用膜组件分离生物处理产生的污泥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器组件分离生物处理产生的污泥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器12剩余污泥剩余污泥废水废水循环循环净化水净化水12剩余污泥剩余
22、污泥废水废水净化水净化水分置式生物反应器分置式生物反应器一体式生物反应器一体式生物反应器1、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 2、膜组件、膜组件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二、氧化塘二、氧化塘滨洲污水处理厂滨洲污水处理厂 8 8万方万方/ /日日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污水在塘内经长时间缓慢流动和停留,经过微生物污水在塘内经长时间缓慢流动和停留,经过微生物(细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代谢活动,使(细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代谢活动,使有机物降解,污水得以净化。有机物降解,污水得以净化。好氧氧化塘好氧氧化塘 兼性氧化塘兼性氧化塘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
23、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第三节第三节 好氧附着生长系统好氧附着生长系统一、生物膜的构造及其一、生物膜的构造及其对有机物的降解机理对有机物的降解机理好氧附着生长系统好氧附着生长系统使用细菌等好氧微生物和原生动使用细菌等好氧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好氧微型动物附着在某些载体上进行生物、后生动物等好氧微型动物附着在某些载体上进行生长繁殖,形成生物膜,污水通过与膜接触,水中的有机长繁殖,形成生物膜,污水通过与膜接触,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摄取分解,使污水得以净化的系统。污染物被摄取分解,使污水得以净化的系统。生物滤池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接触氧化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
24、的生化处理方法 二、生物滤池二、生物滤池普普通通生生物物滤滤池池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二、生物滤池二、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滤料滤料布水器布水器底部排水设施底部排水设施滤池底部滤池底部高负荷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初沉池初沉池滤滤 池池二次二次沉淀池沉淀池进水进水出水出水初沉池初沉池滤滤 池池二次二次沉淀池沉淀池进水进水出水出水沉淀池沉淀池滤滤 池池进水进水出水出水比比较较三三种种高高负负荷荷生生物物滤滤池池的的工工艺艺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二、生物滤池二、生物滤池进水进水进水
25、进水通风通风出水出水塔塔式式生生物物滤滤池池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三、生物转盘三、生物转盘1、盘片、盘片 2、氧化槽、氧化槽 3、转轴、转轴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四、生物接触氧化四、生物接触氧化1、填料、填料 2、曝气器、曝气器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五、生物流化床五、生物流化床高位槽高位槽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流流化化床床二沉池二沉池水泵水泵空压机空压机进进水水出水出水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五、生物流化床五、生物流化床 两相流化床两相流化床三相流化床三相流化床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
26、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第四节第四节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一、厌氧生物处理的机理一、厌氧生物处理的机理大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水溶性有机物水溶性有机物(单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单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有机酸、醛类、醇类有机酸、醛类、醇类甲酸、甲醇、甲胺等甲酸、甲醇、甲胺等乙酸、乙酸、CO2 、H2OCH4水解酶水解酶产酸细菌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菌产氢产乙酸菌甲烷细菌甲烷细菌酸化酸化酸化酸化水解水解酸化酸化甲烷化甲烷化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二、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二、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主
27、要因素1、温度、温度2、酸碱度、酸碱度 3、负荷、负荷4、碳氮比、碳氮比5、有毒物质、有毒物质低温消化(低温消化(515)中温消化(中温消化(3035)高温消化(高温消化(5055)甲烷细菌甲烷细菌 6.87.2投配率:每日加入消化投配率:每日加入消化池的新鲜污泥体积或高池的新鲜污泥体积或高浓度污水容积与消化池浓度污水容积与消化池容积的比率。容积的比率。C:N=(1020):):1重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某些阴离子某些阴离子pH下降下降不利于产气不利于产气设备容积大设备容积大基建投资大基建投资大铜镍、镉化合物(铜镍、镉化合物(100200mg/L)甲醛(甲醛(100mg/L)甲苯(甲苯(440mg
28、/L)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三、厌氧生物处理设备三、厌氧生物处理设备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浮盖式消化池浮盖式消化池厌氧流化床厌氧流化床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第五节第五节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一、生物脱氮处理技术一、生物脱氮处理技术(一)(一) 生物脱氮机理生物脱氮机理 生物脱氮生物脱氮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氮 转化为氮气的过程。转化为氮气的过程。有机氮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氨氮氨氮硝酸盐硝酸盐氮气氮气氨化细菌氨化细菌氨
29、化氨化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硝化硝化反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反硝化反硝化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1、硝化阶段、硝化阶段2NH4+ + 3O22NO2- + 4H+ + 2H2O (1)2NO2- + O22NO3- (2)亚硝酸菌亚硝酸菌硝酸菌硝酸菌NH4+ + 2O2NO3- + 2H+ + H2O (3)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同时考虑硝化和细胞合成,可得硝化反应的综合反应方程式:同时考虑硝化和细胞合成,可得硝化反应的综合反应方程式:22NH4+ + 37O2 + 4CO2 + HCO3-C5H7NO2 + NO3- (4)硝化过程的反应条件:硝化过程的反应条件: 溶解氧浓度溶解氧
30、浓度0.5mg/L;pH值值7.59.0; 反应温度反应温度 2030;水力停留时间较长;水力停留时间较长; BOD负荷负荷0.1kg0.1kg(BOD5)/ kg(MLSS)d。 第三章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2、反硝化阶段、反硝化阶段硝酸还原菌硝酸还原菌6NO3- + 2CH3OH6NO2- + 2CO2 + 4H2O (1)6NO2- + 2CH3OH3N2+3H2O+6OH-+3CO2 (2)亚硝酸还原菌亚硝酸还原菌6NO3- + 5CH3OH 3N2 + 7H2O + 6OH- + 5CO2 (3) 再考虑细胞合成,可得反硝化反应的综合反应方程式:再考虑细胞合成,可得反硝化反应的综合反应方程式:NO3- + 1.08 CH3OH + H+0.065 C5H7NO2 + 0.47N2 + 2.44H2O + 0.76CO2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型智慧社区一卡通系统设计与运营管理合同
- 2026届重庆市第二外国语校中考押题物理预测卷含解析
-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第一共同体达标名校2026届中考英语模试卷含答案
- 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美丽的家乡 课件(内嵌音频)
- 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多链协作机制-洞察及研究
- 普通物品运输合同范本(2025版)
- 劳务人工费合同范本(2025版)
-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范本(2025版)
- 设计顾问服务合同范文(2025版)
- 离婚财产处理协议范本(2025版)
- AltiumDesigner课件教程-原理图、pcb设计
- (完整版)笔录模板
- 如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课件
- 芜湖中电环保发电有限公司芜湖中电环保发电垃圾焚烧线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模板)
- 工程施工会计科目
- JJF 1251-2010坐标定位测量系统校准规范
- GB/T 7384-1996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氧基化衍生物羟值的测定乙酐法
- GB/T 4835.1-2012辐射防护仪器β、X和γ辐射周围和/或定向剂量当量(率)仪和/或监测仪第1部分:便携式工作场所和环境测量仪与监测仪
- GB/T 35538-2017工业用酶制剂测定技术导则
- GB/T 24405.2-201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第2部分:实践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