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_百度文库_第1页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_百度文库_第2页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_百度文库_第3页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_百度文库_第4页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_百度文库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On foster of inter-culture subconscious in primary English teaching 摘要: 在探索解决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的实践中,教育界逐渐认识到外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教育。文化素养能保证语言的得体使用,提高语言水平。因此,本文从教学目标、文化导入、教学方法、课堂用语等方面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小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 小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语言知识技能 Abstract During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teaching, such a

2、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eaching, how to advance teaching, etc. the educationist find that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s culture teaching in a way. Who know culture well can use that very language well. So, here will discuss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on primary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e teaching

3、 aims, culture introduction, teaching methods, class language, and so on. Key words Primary English teaching inter-culture subconscious the knowledge and skill of language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外语教学也在不断改革中前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目前我国的小学外语教学仍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重复建设",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我国小学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语言知识技能,轻社会文化知识

4、的现象。教师只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正确与否,而较少注意结合跨文化因素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外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应是文化教育。"(贾玉新,1997)2001年,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并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一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跨文化意识的含义 那么,什么是跨文化意识呢?"根据Hanvey(1979的观点,跨文化意识指的是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知,通常分

5、为四个层次,一是对那些被认作是怪异的表面文化现象的认知,二是对那些与母语文化相反而又被认为是不可思议又缺乏理念的显著的文化特征的认知,三是通过理性分析从而取得对特征的认知,四是从异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感知异文化。"(赵军峰,1999) 简言之"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这种敏感度是可以培养的,这种自觉性也是可以培养的。"(陈琳,王蔷,程晓堂,2002) 因为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 用语言的保证" (

6、吕良环,2003),所以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英语学习离不开对平时所学语言所代表和负载的文化的了解。单单学好单词、语法技能也还不能算真正学好了英语。只有在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英语。其次,"对目标语文化的了解与理解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陈琳,王蔷,程晓堂,2002)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培养跨文化意识,使小学生更深刻认识到祖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意识到文化无好坏优劣之分,从而学会尊重他国文化;并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也是时代呼唤跨

7、文化交际人才的要求。 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途径 为达此目标,教学中应遵从以下几个原则:一、系统性原则,二、阶段性原则,三、整合性原则,四、为交际服务的原则, 五、通过多样化手段导入文化内容的原则。具体到实践,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1、教学目标要明确可行 教学目标是课程的灵魂,指导课程的前进方向。教学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应根据文化意识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反映在教学中。但是在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教师没有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甚至没有这种意识。尽管有的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课。

8、因为"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技能,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文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与学生一起研发学习英语文化的课程资源,因此,文化内容的教学应该成为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施教的内容,应成为显性课程的一部分。"(吕良环,2003)在这方面,有的学校就已经初步形成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成绩。如:长沙市高新博才学校,英语课以师生互相问候开始,"How are you?" "Are you happy today?"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What day

9、is it today?"等等都是很地道的英式问候,符合教学目标,很容易就在小学生头脑中形成英语思维,用英语互相问候时不会问"Have you had dinner?""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这些充满汉语思维的东西。显然这类属于文化意识目标的内容已成为这个学校的英语教学显性课程的一部分了。 2、文化导入要合理正确 根据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文化导入是积累异国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导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注释。即课堂内针对相关知识点 加以注释讲解。它针对性强,适用性强,但零散,无系统性。二、比

10、较。这是一种重要有效的手段,特有利于加深对中西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三、融入。直接把英国文化内容作为教学材料。但在基础阶段,文化内容和语言难易度难以兼顾,作为教师要特别注意。四、体验。通过听、说、读、写、观察、看影视、阅读等具体实践让小学生学习和了解异国文化。这些方法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如果不注意到每一种方法的弊端就容易造成语言与文化相脱离,而教师就会放弃用英语讲授而使用母语,结果即使学生得到了文化知识也无法用英语表达,这就违反我们培养文化意识的初衷,我们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最终目的是从英语持有者角度理解使用英语。此外,教师在导入文化知识的时候一

11、定要遵守准确地道的原则,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说的、写的都没有语言上的错误,但外国人却说,我们一般不这么说,不这么写。这就是英语教育的失败。 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学中要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教无定法,一切适合学生的就是合适的。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是是直观教学法,借助各种教具,如图片、幻灯片、实物等展示给学生看,并采用TPR("全身反应"教学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动作表演,充分安排学生参加动手操作活动,发挥各种感观作用。这种教学法已得到了小学英语教师的普遍认同,本文在这里就不作过多介绍。 本文在此要提出的是跨文化英语教学法。对智力

12、,经历和语言能力都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选择与他们生活和兴趣范围相适应的内容教学,这样学生既习得了语言,又了解了外国文化,同时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还可以经常性的反思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与其他文化价值系统进行比较。学生正是在这种学习外国文化,比较不同文化,反思本族文化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积累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他们的语言知识能力与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了同步增长和提高。 频繁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确认学生的理解程度。在现代教学中,各种高科技手段为英语课堂增色不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但是,"在高科技课堂得到的一些最难忘的教学经验是一旦我们放弃磁带,录像带

13、或者印刷精美的教材,而来用一切资源中最原始的来从事教学时,学生反倒会有属于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力"。 四、课堂用语规范地道 小学英语课堂中,使用何种语言教学这个问题,以目 前的情况看来似乎还存在争议。有的学校的老师偏爱用中文教授英语,一节课下来,中文的使用有时多过了英语,给人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有的老师用翻译法教授,每一句英语的后面总跟着一句中文。或者,在不知不觉中,中文就替代了英语授课。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英语思维在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实际上,"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会向学生强调英语课与学校其他课程截然不同的特点,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说英语的氛围,从而帮

14、助学生专注于学习和使用这门语言。并且,如果你用英语向他们作指令,提问和评价,学生将不得不一直认真聆听你所说的全部内容。这让他们一直用英语思维。人只有在用一种语言思考而不在开口之前将所有内容都在脑中翻译过来的时候,才能灵活自如的运用它。所以在学期初期,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尽可能避免翻译,而让学生用这一语言思考。使用课堂英语有助于这一过程的进展。"这样做,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在使用图片,动作,描述等方法不奏效时才用翻译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是很重要的,这种沉浸式教学课堂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英语中,开发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这样一来,课堂用语的规范地道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15、在组织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到小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给予更多的提示。 在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时,教师应一直使用同一问句"Are you clear?"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又可以使他们更好的明白指令。在这里,应避免使用"Do you understand?"这种不礼貌的句子。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建立榜样,规范学生的英语。 5、学习生活中的英语,在生活中学习英语 由于外语教学的特殊性,情境的创造不论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都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的状况,把学生不熟悉的与熟悉的,未知的与所知的联系起来,把新的教学内容直接的,清晰的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联

16、系起来。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学习生活中的英语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方式。同时,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英语的好方法。在走廊,教室的墙上都可以挂上显示文化的图标,文字。学校定期展开与英语相关的活动。如英语活动周、英语日、英语竞赛等,这些都是有效可行的。 三、结论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外语也是交际的需要,只有我们掌握了这门语言,我们才能自如的运用它。小学生处在语言学习的黄金阶段,所以,为改变我国外语教育堪忧的现状,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了英语课 。单单掌握了英语知识技能是不够的,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导入文化知识,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正确地道的运用英语与人交流。借此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培养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但是在教学中,教无定法,任何适合学生的就是合适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得出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 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程红月 浅谈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 A 吴友富 外语与文化研究 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 洪晖 正怡 译注.教授新语言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 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