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_第1页
《观潮》教学设计_第2页
《观潮》教学设计_第3页
《观潮》教学设计_第4页
《观潮》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多维解读文本,科学确定教学内容的设计课题19、观潮教学时间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9周文本解读 (在列举文本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基础上,确定你准备选择的重点的教学内容,并阐明选择的依据。)这篇课文的思路很清晰,紧紧抓住钱塘江的“举世闻名”和“惊心动魄”来写,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我先让学生理解课文怎样来写钱塘江的“惊心动魄”,主要是抓词语、句子来理解,正因为钱塘江的“惊心动魄”,才会“举世闻名”,这样学生理解“举世闻名”也就水到渠成了。 因为本课课标的要求,在分清课文主次内容的基础上,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了解自然界的奇特景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气势。学习目标 (描述学生应该达到的主要的语文学习目

2、标)识记:1、 自主认识生字:“薄、屹、鼎”等。2、 了解自然界的奇观,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气势。理解:1、理解并积累课文中一些词语。2、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壮气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运用: 1、能尝试着运用积累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背诵课文第五节。4、 能通过质疑、释疑了解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的另一个原因。教学重点:1、 通过品读第5节,感受钱塘江大潮涌潮时的奇特景象。2、 有感情朗读该节并背诵。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定向质疑,培养问题意识,并通过释疑了解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的另一个原因。教学设计(

3、或课堂实录片断)(从学生学的角度,写清主要的学习活动设计及设计的依据)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 师:前几节课,我们饱览了雄伟、美观的(生)赵州桥,又领略了神 奇、迷人的(生)五彩池,还去感受了四季美丽诱人的(生)小兴安岭。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观钱塘江大潮。 板书: 22 观潮 ( 看 )2、 播放录像,整体感知。看完录像交流: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 板书: 气势磅礴 雄伟壮阔 3、师:钱塘江大潮来时有着排山倒海的景象,难怪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板书:天下奇观 (景象) 你知道那些景象也可称为“天下奇观”? 4、教师小结:结合教材翻书至84页第1题,天下

4、奇观 (景象);观潮 ( 看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节具体描写了钱塘江大潮?交流:第4、5节具体描写江潮来时那排山倒海的雄壮气势。2、指名分读两节,其余边听边想: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钱塘江江涌潮时的“气势磅礴、雄伟壮阔”?3、组内交流,加深感悟。 再读一读,想一想稳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来潮时的“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然后在组内用喜欢的方式交流朗读找到的句子。三、学习“潮来时”内容,品读词句。1、出示第5节,交流感悟。(1)出示: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引读:潮头离我们还有段距离,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生跟读。!出示图片,理解横贯。师

5、:大潮奔涌而来!横贯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看,图片上的这条白线横着贯穿了整个江面。这种景象就是(生:横贯)那么,钱塘江的江面到底有多宽呢?介绍:钱塘江的出海口,江面宽达100公里。 !引读,读出“横贯”的气势。指导朗读,加深体会。(男女生读句子,齐读)(2)出示: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引读该句:!联系生活,体会“6米多高”有多高。 师:相当于两个教室上下叠加在一起的高度,你自己想象一下:这潮水真是高得够惊人吧!!指导朗读: 师:难怪课文会说它是一道(引读:6米多高的白色城墙)。再来看看图片,白浪翻滚,势不可挡,谁来读出这份气势? 指名读,齐读(3)出示:那浪越来越近

6、,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引读句子。 师:那浪越来越近了,此时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借助媒体,范读。 看,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出示图片),听,(播放声音)那声音犹如!自读体会,引读该句。!南北大组比赛读,强化感悟。(4)小结:文章有声有色地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到近的变化,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潮声,写得声势浩大;写浪潮,写得气势磅礴,非常壮观,这场面不愧是(生:“天下奇观”)(5)积累语言:让我们再来听一听、看一看这惊心动魄的钱塘江大潮!不过老师要请同学们试着当解说员,给画面配音,每人轻声试试。!指

7、名四人解说。!指导背诵。 师:这一节向我们展现了潮来时雄伟又奇特的景象,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让我们再读一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它。 借助媒体,尝试背诵。过渡:学习了第5节,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大潮来临时那排山倒海的潮水、那山崩地裂的潮声、那惊心动魄的气势,那它刚来的时候是怎样的呢?3、 学习第4节(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2)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朗读中体会:大潮来的有点“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四、学习“潮来时”的内容1、师:刚才我们观了录像,读了课文,仿佛也随着人流来到了钱塘江,看到了潮来时壮观又奇特的景象

8、。那么,课文的第二、三节介绍了什么呢?听老师来读读这两节,仔细听清老师强调了哪些内容?针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问的? 范读2、3节,启发质疑。2、交流中板书: 一年一度? 最好地方? 人多?3、解答疑问。(1)(出示图片)浏览世界奇观图,对比中感受大潮的“奇”。 师:看,这是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上的埃及金字塔。瞧,这是都熟悉的,蜿蜒在崇山峻岭之巅的万里长城。当然,还有很多我们天下奇观一年四季都呈现在那里,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不远千里去观赏。同样被称为“天下奇观”,它们与我们今天看到的钱塘江大潮有什么不同吗? 交流。 师:是啊,这下景象在一年四季中的任何一个时间都可以看到,而钱塘江大潮的观潮日子有一

9、天农历的八月十八!如果错过了这天,我们只能耐心地再等一年。我们从中是不是又一次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它不愧为(生:天下奇观)(2)释疑:课文第三节为什么要描写人多?!学生交流!师:太多太多的人不想错过这一天,不想白白等一年,因此在江潮还没有来时,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呀盼呀都想亲眼目睹这难得一见的钱塘江大潮的涌潮现象,其实也是从侧面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3)释疑:为什么海宁市的盐官镇是观潮的最好地方?!图片上杭州湾入海口的一个地形图:看它像什么?出示资料:“钱江潮”主要由杭州湾入海口的特殊地形形成,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出海口江面宽达

10、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骤缩至20公里。到海宁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起潮时,又宽又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海面迅速变窄变浅,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使得后浪推前浪,一浪比一浪高。!速读资料释疑。(4)存疑,引导自主探究(见班级网站) 为什么最好的观潮日是农历八月十八?(5)小结:确实,课文中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江面越往东(越宽),越往西(越窄)。只有在海宁市的盐官镇才能看到白浪翻滚,形成一道(生: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才能看到那浪(生: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还能听到那声音犹如(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所以说,海宁市的盐官镇是观潮的最好地方。在此观潮,还能领略江面及其附近的景色呢!引读“宽阔的立在江边”五:总结全文,概括主要内容。1、师生配合着朗读全文。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象。2、借助积累的词语,尝试概括主要内容。(1)齐读有关词语。若隐若现 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水天相接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交流理解词语。 (例如:人声鼎沸人声嘈杂,就像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2)选择词语,挑选一句句子写写。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 盼着大潮到来。潮来时,犹如万头齐头并进的战马,发出山崩地裂的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