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步练习解析版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步练习解析版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步练习解析版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步练习解析版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步练习解析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2019-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是 (    ) A. 乡村和工厂                       B. 牧场和城市       

2、0;               C. 城市和乡村                       D. 牧区和林区【答案】C 【考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3、 【解析】【分析】聚落的两种形式:乡村和城市;世界上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聚落的作用: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等,分别从事着农耕、放牧、养鱼和林业。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大多在地势平坦、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环境。东南亚的高架屋:适应全年炎热多雨的湿热气候;西亚村庄的住房墙厚窗小:适应热带沙漠地区炎热的气候;因纽特人的冰屋:适应北极地区寒冷的气候;黄土高原的窑洞:适应黄土的性质和冬冷夏热、降水较少的温带气候。2.下列哪些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4、(  ) A. 水源充足                         B. 交通便利                  

5、60;      C. 自然资源丰富                         D. 崎岖山地【答案】D 【考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

6、充足、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的地区,所以A、B、C错。崎岖山地,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所以D对。3.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                              &

7、#160;     B. 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C. 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                                    D. 山区聚

8、落密集,数量众多【答案】D 【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在寒冷地区,房屋的墙体较厚,为了更好的保温;故A正确。在河流交汇处,自然条件优越,易形成聚落;故B正确。传统聚落,大多数是就地取材;故C正确。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聚落稀疏,数量少;故D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4.下图中的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环境是()A. 炎热干旱的沙漠            

9、0;B. 终年严寒的地区             C. 炎热多雨的气候             D. 地势高峻的高原【答案】C 【考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图中民居是高架房,墙体单薄,门窗开的较大,建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有利于通风散热和雨水的排泄

10、,这种特点适应炎热多雨的气候,故选。5.“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着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  ) A. 农村                                   

11、60; B. 牧村                                     C. 渔村        &

12、#160;                            D. 林场【答案】B 【考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着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这首歌描述地区为内蒙古高原,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乡村聚落的类型

13、是牧场。故答案为:B。【点评】不同地区的乡村,聚落内部的组成要素、结构与布局均有明显差异,聚落类型也不相同。按经济结构可分为:农村、山村、牧村、渔村等。6.关于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的河谷两岸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B. 在河流下游三角洲地区易被海水淹没,聚落分布比较分散C. 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

14、#160;         D. 在一些矿产地,由于开矿占有大量土地,所以聚落较少【答案】C 【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A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的河谷两岸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分散;故不符合题意。B在河流下游三角洲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故不符合题意。C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故符合题意。D在一些矿产地,人口众多,所以聚落较多;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根据乡村和城市聚落的区别解答。7.如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

15、城市的是(  )A. 甲                                         B. 乙    

16、;                                     C. 丙           &#

17、160;                             D. 丁【答案】B 【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聚落多分布在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乙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最有可能优先发展

18、为城市。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理解答题即可。8.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相比,其最主要差异是(       ) A. 房屋建筑的差异           B. 人们收入的差异           C. 人口数量的差异    &#

19、160;      D.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答案】D 【考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相比较,劳动生产方式,人口的文化素质、人口的生活方式、人口的职业构成都有差异,其中最重要的差别是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别,故选:D【点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本题考查乡村和城市的差异,理解解答即可9.有利于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是 (  )交通便利 土壤肥沃 地形崎岖 资源贫乏 水源充足 A.

20、0;                                B.                 &#

21、160;               C.                                 D.

22、0;【答案】C 【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早期的聚落大都分布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水源充足的地方有利于形成聚落;而地形崎岖、资源贫乏、高原、荒漠地区少或没有聚落分布。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难度不大。10.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面的地区与民居的搭配正确的是()A. 内蒙古地区竹楼       

23、                                   B. 中国黄土高原窑洞C. 西双版纳地区冰屋         

24、0;                             D. 北极地区蒙古包【答案】B 【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竹楼是西双版纳地区的传统民居,故A错误;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故B正确;冰屋是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故C错

25、误;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的传统民居,故D错误。故选:B。【点评】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炎热多雨地区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双层木楼或竹楼;热带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多建窗小平顶的碉堡房;寒冷地区为了抵御严寒,墙体厚实、窗户较小、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地区的民居,牢记即可。二、综合题(共2题;共24分)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上面甲图表示_ 聚落,居民主要从事_

26、60;等工作;乙图表示_ 聚落,居民主要从事_ 等工作聚落的变化发展是从甲到乙还是从乙到甲?_  (2)请列举出两点说明甲图和乙图在景观上的差异 (3)请指出我们肇庆市哪里还保留有乙的景观?_  (4)根据丙图所示的民居建筑外貌分析,当地气候特点是_ ,判断理由是_  【答案】(1)城市;非农业产业活动;乡村;农业生产活动;由乙到甲(2)甲图为城市聚落,城市高楼林立,分布密集,乙图为乡村聚落,乡村房屋低矮,散落分布(3)广东肇庆高要回龙镇黎槎古村(4)降水丰富;屋顶坡度大,便于雨水流泻 【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

27、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上面甲图居住高楼且整齐,属于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等工作;乙图房屋低矮,杂乱,表示乡村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等工作聚落的变化发展是先有乡村,后发展到城市的,故由乙到甲(2)甲图为城市聚落,城市高楼林立,分布密集,乙图为乡村聚落,乡村房屋低矮,散落分布(3)乙图为乡村景观,广东肇庆高要回龙镇黎槎古村,是广东十大最美古村之一,保留有乙图(即乡村景观)景观,吸引了不少前来参观游览的人们,带动了这里的旅游和经济发展(4)丙图所示的民居建筑屋顶坡度大,当地气候特点是降水丰富,这样的房屋建筑便于雨水流泻故答案

28、为:(1)城市;非农业产业活动;乡村;农业生产活动;由乙到甲;(2)由乙到甲;(3)广东肇庆高要回龙镇黎槎古村;(4)降水丰富;屋顶坡度大,便于雨水流泻【点评】聚落是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所形成的,其规模有大有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一般来说,现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1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此图反映了由_演变为_的过程。 (2)观察和分析地图可以看出,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_ , 占地规模不断_;聚落的建筑群不断_ , 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聚落的交通将会越来越_。 (3)关于聚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29、#160;) A. 聚落变得越小越好                                              B

30、. 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扩大范围C. 世界上多数城市聚落都在变大                             D. 北京应将低矮的旧房子变成高楼大厦(4)城市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地区,容易形成城市的是(  )。(多选) A. 河流附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