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波法与单孔检层法波速测试的工程_第1页
面波法与单孔检层法波速测试的工程_第2页
面波法与单孔检层法波速测试的工程_第3页
面波法与单孔检层法波速测试的工程_第4页
面波法与单孔检层法波速测试的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面波法与单孔检层法波速测试的工程应用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6-02-19 11:36:00     作者:刘康和    编辑:studa9ngns摘要:波速测试技术是地震勘探方法之一,也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原位测试技术。通过波速测试可获得岩土体的弹性波速,为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动弹性力学参数、划分建筑物场地类别、评价地震效应、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和地震破坏潜势分析等。文中简述了面波法与单孔法等波速测试方法的工作原理、现场施测技术以及数据处理和资料分析过程。以工程

2、实例说明了波速测试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的应用和及其效果。最后就勘探工作的总体安排及其原位测试方法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波速测试技术 瑞雷面波 剪切波 压缩波 岩土工程勘察 地球物理勘探  0  前言  波速测试技术是地震勘探方法之一,也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石油工程、铁路工程、冶金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众多岩土工程地质勘察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一般来说,波速测试可原位测定压缩波(P波)、剪切波(S波)和瑞雷面波(R波)在岩(土)体中的

3、传播速度,从而避免了室内测试所带来的误差,它能有效地解决许多地质问题,诸如确定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断层破碎带、地层厚度、固结特性和软硬程度、评价岩(土)体质量等;并可计算工程动力学参数,如动剪切模量、动弹性模量等。本文介绍了波速测试技术的工作原理和野外测试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说明其应用效果。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  工程概况 北大港水库位于天津市东南部大港区境内,东临渤海湾,地貌上属于海积平原的滨海洼地,隶属华北平原一部分。该库地处海河流域的大清河、南运河、子牙河水系,独流减河下游右岸。水库自1954年开始建设,1974年对围堤进行培厚加高加固处理,197

4、6年初步建成,并陆续修建蓄、引、输、排水配套工程,至1980年建成。水库蓄水面积150km2,占地面积164km2,设计堤顶高程9.5m(大沽高程,下同),设计最高蓄水位7.0m,相应总库容5.0×108m3(兴利库容4.41×108m3)。是一座以蓄供水为主,兼有防洪、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2)型平原水库,工程等级为类,围堤及主要穿堤建筑物级别为2级,其余次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 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围堤、穿堤建筑物(水闸、供水口门等)以及蓄水建筑物(扬水站、尾闸等)组成。其中水库围堤为均质土堤,总长54.511km,堤顶设计高程为9.5m,堤顶宽度10m,迎水坡1:3,

5、背水坡上部1:3,马道以下1:4。主堤前紧接防浪林台,其边坡1:8,林台台顶宽度2835m不等,台顶高程7.5m。在库内距围堤堤轴线2001000m处,筑有防浪堤一道,总长36.048km。 勘探深度20.0m范围内堤基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第一陆相沉积物(alQ43)和第一海相沉积物(mQ42)。其中第一陆相层岩性主要为壤土、粘土、局部夹砂壤土透镜体,第一海相层岩性主要为粘土、壤土、砂壤土及少量淤泥质壤土。该区地层结构多呈层状发育,局部呈透镜体状分布。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2.13.5m,水质多为半咸水咸水。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

6、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按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 受水库管理单位委托,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勘察院承担了该工程除险加固地质勘察工作,物探总队进行了现场波速测试,其主要目的是对水库围堤及穿堤建筑场地类别及砂性土液化势做出判别。 使用仪器为:美国产R24数字化工程地震仪。面波法采用4Hz低频检波器接收,单孔法下孔探头采用三分量检波器接收。测试所用仪器设备均在计量认证有效期内,现场实施期间性能稳定、工作正常。 2  测试方法与技术 2.1  面波法(1)(2)(3) 面波勘探,也称弹性波频率测

7、深,是国内外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面波分为瑞利波(R波)和拉夫波(L波),而R波在振动波组中能量最强、振幅最大、频率最低,容易识别也易于测量,所以面波勘探一般是指瑞利面波勘探。 人们根据激振震源的不同,又把面波勘探分为稳态法、瞬态法、无源法。它们的测试原理是相同的,只是产生面波的震源不同罢了。目前常使用瞬态面波法进行勘探。 2.1.1  工作原理 面波是一种特殊的地震波,它与地震勘探中常用的P波和S波不同,它是一种地滚波。弹性波理论分析表明,在层状介质中,拉夫波是由SH波(水平方向S波)与P波干涉而形成,而瑞利波是由SV波(垂直方向S波)与P波干涉而形成

8、,且R波的能量主要集中在介质自由表面附近,其能量的衰减与r-1/2成正比,因此比体波(P、S波r-1)的衰减要慢得多。在传播过程中,介质的质点运动轨迹呈现一椭圆极化,长轴垂直于地面,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传播时以波前面约为一个高度为R(R波长)的圆柱体向外扩散。 在各向均匀半无限空间弹性介质表面上,当一个圆形基础上下运动时,由它产生的弹性波入射能量的分配率已由Miller(1955年)计算出来,即P波占7%、S波占26%、R波占67%,亦就是说,R波的能量占全部激振能量的2/3,因此利用R波作为勘探方法,其信噪比会大大提高。 综合分析表明R波具有如下特点:  在地震波形记录中振幅和波

9、组周期最大,频率最小,能量最强;  在不均匀介质中R波相速度(VR)具有频散特性,此点是面波勘探的理论基础;  由P波初至到R波初至之间的1/3处为S波组初至,且VR与VS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其相关式为:         式中:为泊松比; 由于第四系地层的泊松比一般为0.370.49,故VR=(0.9380.954)VS,可以认为对土体而言,VR与VS基本相等,其误差只有5%左右。该关系奠定了R波在测定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中的应用;  R波在多道接受中具有很好的直线性,即一致的波震同相轴;

10、  质点运动轨迹为逆转椭圆,且在垂直平面内运动;  R波是沿地表传播的,且其能量主要集中在距地表一个波长(R)尺度范围内。 依据上述特性,通过测定不同频率的面波速度VR,即可了解地下地质构造的有关性质并计算相应地层的动力学特征参数,达到岩土工程勘察之目的。 2.1.2  测试方法 应用瞬态面波法进行现场测试时一般采用多道检波器接收,以利于面波的对比和分析。当锤子或落重在地表产生一瞬态激振力时,就可以产生一个宽频带的R波,这些不同频率的R波相互迭加,以脉冲信号的形式向外传播。当多道低频检波器接收到脉冲形振动信号后,经数据采集,频谱分析后,把各个频率的R波分

11、离出来,并求得相应的VR值,进而绘制面波频散曲线。 当选取两道检波数据进行反演处理时,应使两检波器接收到的信号具有足够的相位差,其间距x应满足(R/3)R,即在一个波长内采样点数要小于在间距x内的采样点数的3倍,而大于在间距x内的采样点数的1倍,该采集滤波原则对于不同的勘探深度及仪器分辨率和场地地层特性可作适当调整。 当采用多道检波数据进行反演处理时,虽然不受道间距公式的约束,但野外数据采集时也应考虑勘探深度和场地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当探测较浅部的地层介质特性时,易采用小的x值并用小锤作震源以产生较强的高频信号,即可获得较好的结果;当探测较深部的地层介质特性时,易采用较大的x值,并用重锤冲击

12、地面,以产生较低频率的信号,使其能反映地下更深处的介质信息,达到岩土工程勘察之目的。 震源点的偏移距从理论上讲越大越好,且易采用两端对称激发,有利于R波的对比、分辨和识别,但偏移距增大就要求震源能量加大和仪器性能的改善。一般来说,偏移距应根据试验结果选取。就目前的仪器设备条件和反演技术水平,选用偏移距2040m即可获得较好的测试结果。 由多道检波数据反演处理后可得一条频散曲线,一般把它作为接收段中点的解释结果。实际上该曲线所反映的地层特性为接收段内地层性质的平均结果,故当探测场地地下介质水平方向变化较大时,只要能满足勘探深度的要求,尽量使反演所用的接收段减小,以使解释结果更具客观实际。 本次工

13、作共布置5条测试断面,分别位于水库围堤桩号2+500、14+000、21+250、28+200及45+970处,同时在相应部位布置了单孔剪切波测试(相应孔号为G01G05)。因进入第一海相层后缩孔严重,除G03、G04孔做了部分钻孔剪切波测试外(孔深小于12m、11m测段),在全部测试断面均布置了瑞雷面波测试剖面以代替钻孔剪切波测试。瑞雷面波测试剖面单一排列长度62m。 面波法采用瞬态瑞雷波探测技术,两端激发多道接收的完整对比观测系统,12道接收、道间距2m,经展开排列试验选择偏移距20m。锤击震源。 2.2  单孔法(4)(5)(6) 单孔检层法,也称弹性波速度测井,是在

14、一个垂直钻孔中进行波速测试的一种方法。按照震源和检波器在钻孔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地表激发孔中接收法、孔中激发地表接收法、孔中激发孔中接收法、孔底法等四种测试方法,常用地表激发孔中接收法。2.2.1  工作原理以岩(土)体的弹性特征为基础,通过测定不同岩(土)层的S波、P波的传播速度,计算岩(土)体的动弹性参数,据此判定岩(土)体的工程性质,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实测一般采用单孔检层的地表激发孔中接收法,即地面激发以产生弹性波,孔内由检波器接收弹性波。当地面震源采用叩板时可正反向激发,并产生S波,利用剪切波震相差1800的特性来识别S波的初至时间。2.2.2  测试方

15、法实测通常由震源和记录仪器组成,叩板震源设置一般距孔口27m,平放一块压重物的木板,测试孔应位于木板长轴的中垂线上,使木板与地面紧密接触。木板长2.53.0m,宽0.30.4m,厚0.060.10m,上压约5001000kg的重物。当分别水平敲击木板两端时,产生弹性波(此时以S波为主)。记录仪器由井中三分量检波器和工程地震仪构成,三分量检波器放置井中某一深度,接收由震源产生的弹性波信号,并通过连接电缆输送给地震仪,再由地震仪记录并存储以备后期数据处理之用,图1为单孔检层法测试示意图。单孔检层法测试弹性波时,由于震源板离孔口尚有一定距离,所以计算测段内地层波速时需将弹性波的非纵测线旅行时校正为纵

16、测线旅行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t纵测线旅行时(s);    t非纵测线旅行时(s);h测点孔深(m);       x震源板距孔口的距离(m)。由校正后的纵测线旅行时即可求得各测试地层的弹性波速度。现场测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特征:(1) P波传播速度较S波速度快,P波为初至波;(2) 震源板两端分别作水平激发时,S波相位反向,而P波相位不变;(3) 检波器下孔一定深度后,P波波幅变小,频率变高,而S波幅度相对较大,频率相对较低。(4) 最小测试深度应大于震源板至孔口之间的距离,以避免浅部高速地层界面可能造

17、成的折射波影响。本次钻孔剪切波测试采用单孔检层地表激发孔中接收法,使用叩板震源,震源距孔口分别为2.8m、6.5m,孔内测点间距为1.0m,自下而上逐点施测。各点采用正、反向两次激发。由于第一海相层缩孔严重,仅在G03(21+250)、G04(28+200)两孔实施了部分孔段的剪切波测试(孔深分别为012m、011m测段)。3  资料整理与解释3.1  面波法R波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具有频散特性,所以不同频率(波长)的R波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模型试验和实测结果表明,当探测的岩土层介质较为均一时,R波的相速度随深度的加大而按线性增加,只有出现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频散曲线会出现一

18、个所谓“Z”字型变化,该变化特征是由于地表接收到的波从上一层漏能型波转入下一层漏能型面波,且此转折点与两介质间的界面埋深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为相应频率R波的半个波长),由此可依据实测频散曲线的“Z”字型变化点来划分地下岩性变化的分界面。由野外获得的面波时程曲线原始记录,使用SFKSWS软件进行分析解释,划分地层层位求解厚度并计算各层R波速度(如图2、图3为实测面波反演解释结果,图中标出分层厚度及对应地层面波速度),然后由求得R波速度(VR)后,按公式(1)计算相应地层的S波速度。具体流程为:输入面波记录文件显示和检查实测曲线数据圈定面波数据窗口在FK域搜索确定基阶面波频谱峰脊并拾取频散数据按搜索

19、确定的基阶面波频谱峰脊圈定出基阶面波频谱范围生成面波频散曲线地质分层(人工或自动)绘制反演拟合曲线打印输出面波解释结果利用式(1)计算对应地层S波速度绘制S波测试成果图。3.2  单孔法在野外实测单孔剪切波测试波形记录上可直接读取各测点正、反向激发所获得的剪切波初至旅行时,由此取得非纵测线各测点的旅行时,按式(2)校正后得到纵测线对应深度旅行时,绘制时距曲线并求取各测试地层的弹性波速度,最后绘制弹性波测试成果图(见图4、图5中的实线为单孔法测试S波速)。图4图53.3  两种方法测试结果对比分别在G03、G04钻孔孔深012m、011m做了单孔剪切波与地面面波测试的对比试验

20、(见图4、图5,图中虚线是由R波速换算而得的S波速),测试结果表明:使用两种不同方法所测剪切波速度值及其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以下的计算、分析中,所使用的剪切波速度值均由瑞雷面波测试结果换算而得。3.4  利用波速计算动力学参数根据实测获得的弹性波速(剪切波速Vs和压缩波速Vp)即可计算岩(土)体的动弹性力学参数。计算公式如下:式中:介质密度(g/cm3);       Vp压缩波速度(m/s);Vs剪切波速度(m/s);       泊松比Ed动弹性模量(GPa);

21、       Gd动剪切模量(GPa);转4  成果分析4.1  剪切波速度统计统计内容包括各测试断面剪切波速度范围值和等效剪切波速度,其中等效剪切波速度按式(7)计算,结果见表1。表1                       钻孔剪切波速度统计成果表测试孔号(桩号)测试深度(m)剪切波速度Vs

22、(m/s)范围值等效值G01( 2+500)20.0139197169G02(14+000)20.0100189151G03(21+250)20.0114200154G04(28+200)20.0129199168G05(45+970)20.0 91193142式中: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度(m/s);       H0计算深度(m)       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s)。由表1可知:各测试部位埋深20m范围内剪切波速度范围值为91200m/s,

23、等效值为142169m/s。4.2  场地类别判定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7),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度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2标准判定。等效剪切波速场地类别表中黑体部分为覆盖层厚度(m)(m/s)表2                            建筑场地类别判定标准场地类别

24、 等效剪切波速(m/s) 覆盖层厚度(m) 备注Vse5000    500Vse25055  250Vse140335050 Vse1403315158080根据表1计算所得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度值,取覆盖层厚度大于50m,按表2相应标准,初步判定水库围堤建筑场地类别为类。4.3  砂性土地震液化势判别按地震基本烈度度考虑,对水库围堤15m深度范围内的砂性土层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8)标准进行判定,当砂性土层的剪切波速度实测值大于由式(8)所计算的临界剪切波速度

25、时,则判定该砂性土层不液化。式中: Vscr剪切波速度临界值(m/s);      Vs0与烈度、土类有关的经验系数(砂:Vs0=65m/s;砂壤土:Vs0=45m/s);      ds剪切波速度测点深度(m);      dw地下水深度(m),本测区dw=3m;      c粘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或为砂土时,采用3。根据上述判定标准对水库围堤地基砂性土层进行判别,其结果见表3。表3 

26、;                       砂性土剪切波速度统计表孔号(桩号)孔深(m)岩性剪切波速度(m/s)液化势判别实测值Vs临界值VscrG01( 2+500)9.010.2粉细砂139160172182液化10.211.8砂壤土160126135不液化11.815.0粉细砂160179195217液化G02(14+000)10.512.0砂壤土1391461261

27、36不液化14.915.6189150153不液化G04(28+200)10.014.0砂壤土167125146不液化注:G03(21+250)、G05(45+970)两孔深20m范围内地层岩性均为粘性土(即由粘土和壤土组成),故不做液化判别。由表3可知在深度15m范围内:砂壤土剪切波速度实测值均大于相应剪切波速度临界值,初判为不液化土层;粉细砂剪切波速度实测值均小于相应剪切波速度临界值,初判为液化土层。5  结论 测试结果表明:在水库围堤的物探测试部位20.0m深度范围内剪切波速度范围值为91200m/s,等效剪切波速度值为142169m/s;根据文献(7),按20.0m深度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度值(取覆盖层厚度大于50.0m)判别,所测水库围堤部位建筑场地类别为类;根据文献(8),按剪切波速度实测值判别,水库围堤地基砂壤土层为不液化土层,粉细砂层为液化土层。 对比试验表明:面波法与单孔法测试结果基本一致,施测选用时应根据勘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