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急性期的治疗策略正式稿_第1页
中风急性期的治疗策略正式稿_第2页
中风急性期的治疗策略正式稿_第3页
中风急性期的治疗策略正式稿_第4页
中风急性期的治疗策略正式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病例:病例:李某,男,72岁主诉: 头晕伴行走不稳7小时。患者行走时突发头晕,天旋地转感,持续性,与头位及体位无明显关系,伴行走不稳,向左侧倾倒,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纳差,眠可,小便可,大便不通。v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控制不佳;颈椎病史。v个人史:吸烟40余年,1-2包/天。v查体:体温36.3,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89/90mmHg。意识清,精神状态差,左侧病理征(+),左下肢跟膝胫试验欠稳准,闭目难立征(+),向左倾倒,余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舌红,苔黄腻,脉沉弦细。v辅助检查:头颅CT:老年性脑改变。v头颅MR:脑干多发小缺血灶。诊断:v中医:中风-中脏

2、腑 痰热腑实v西医诊断:急性脑梗塞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风急性期的治疗策略中风急性期的治疗策略 主讲人主讲人 :邹丽菊:邹丽菊中风中风临床思路:病史采集、体格检查1概念概念2西医治疗西医治疗3中医综合治疗中医综合治疗4康复治疗概念概念v中风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言语不利为主症的病证。v急性期:急性期:v发病2周内v中风起病突然,势来急骤,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临床见症不一(或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或半身不遂,或偏身感觉障碍,或昏睡不识人等等),正如“风善行数变”之特性,古人取类比象名之曰“中风”或“卒中”。西医治疗:西医治疗:v(1)脑梗塞)脑梗塞v保证生命体征

3、平稳v改善循环v清除氧自由基v脑梗塞二级预防v防治并发症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2)脑出血)脑出血v保持安静,卧床休息v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v控制脑水肿v控制高血压v预防并发症中医综合治疗中医综合治疗1.针灸:放血疗法醒脑开窍针靳三针2.中药3.康复训练 放血疗法放血疗法(十宣、十二井、双足趾尖) 引血下行 血郁于上(刺激末梢神经,减轻颅内压)醒脑开窍针醒脑开窍:石学敏醒脑开窍针法李可老中医验方:毫针强刺激素髎、人中、健侧的内关、足三里、丰隆、涌泉(缪刺法)靳三针颞三针、舌三针、手三针、足三针、挛三针等2.中药v中风的病机不外乎风、火、痰、虚、瘀六端。由古至今,对于中风病病机中“风”的认识不一二足。

4、唐宋以前多以外风立论,唐宋以后多从内风立论, 但迄今为止内、外风学说之争未曾停息。外风立论阶段v黄帝内经时期至唐代,对于中风病病机的阐发主要以外风立论,此期强调正虚邪中。其代表著作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等。孙思邈论治中风多从正虚邪中出发。纵观历史长河,外风说指导下的大小续命汤的临床运用长达13个世纪。内风立论阶段v宋代至明朝,众多医家质疑中风的外因学说,中风病外风说的主导地位日渐被内因学说所取代,但各医家对中风的论述各有所偏执和侧重。刘完素认为中风病之风为热极生风,李杲主张气虚中风,朱丹溪认为痰热生风,薜已倡导阳化内风,虽说法各异,但皆从内风立论。内风外风合病立论v清代以来,有医家认为中风为外风和内风合而为病,两论不可偏废而把两论相合阐述中风的病因病机。v目前关于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虽以内风说为主导,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所载以祛外风为法的治疗验案提示我们中风外风说亦有其存在道理所在。v笔者认为人处天地自然间,人与自然为一整体,若将内风、外风截然分开是为对中医整体观念的忽视。纵观中风病因病机发展的历史, “风为百病之长”,外风引动内风合而为病,熄内风的同时亦不能摒弃祛外风之法。v从外风论治中风病之代表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