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建筑群浅析_第1页
成都武侯祠建筑群浅析_第2页
成都武侯祠建筑群浅析_第3页
成都武侯祠建筑群浅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成都武侯祠建筑群浅析摘 要 本文主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成都武侯祠做一简要的分析,通过建筑分类方面的知识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对武侯祠建筑群进行了分类,并从建筑三要素出发对武侯祠进行简要的分析。关键词 武侯祠;建筑分类;建筑三要素;木质结构1. 武侯祠简介公元223始修建刘备陵寝。 一千多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建于唐以前的武侯祠(指诸葛亮的专祠),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现存祠庙的主体建筑是于1672年清朝康熙年间重建的。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博物馆。从建筑的角度来看,现在的武侯祠

2、建筑群大多保留了清代重建后的材料、结构以及样貌特征,瓦当、滴水、飞檐、木门、门槛、门墩、回廊、影壁等等及具特色的构件和结构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反映了古代木质建筑的构造形式、特点及方法,具有鲜明的古代木质建筑的特点,属于保存比较完好的古代木质建筑群。2. 建筑分类从建筑的分类来说,武侯祠建筑群属民用建筑。(1). 按民用建筑的使用功能来分,属于公共建筑。(2). 按规模大小分类,建筑群占地面积广,各个殿宇也相对比较庞大,属于大规模建筑。(3). 按层数分类,建筑平均高度小于24米,属于普通建筑。(4). 按耐火等级来分,由于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属于燃烧体,耐火性能差,应属于四级。(5). 按设计

3、使用年限来分,祀庙属纪念性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应当较长,应属于四级。(6). 按主要构件使用材料分类,建筑主要采用木质材料,故应属于木结构建筑。3. 建筑三要素分析(1). 建筑功能武侯祠建筑在建造之初是做祭祀诸葛亮之用的,后来与相邻的刘备即汉昭烈帝的陵园合并,成为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近代以来,武侯祠被评为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及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中国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成为三国及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武侯祠作为成都旅游观光的著名景点,每年吸引着数十万游客慕名而来,向人们宣传和展示三国文化。(2).

4、建筑技术中国古建筑大多数是以木质结构为主的,武侯祠的大部分主殿属抬梁式结构,为古代最常见的木质结构。木质的柱和梁撑起了整个建筑空间,主梁加上次梁的搭配撑起了屋顶的整个结构,屋顶的重量由次梁均匀的传递给主梁,再由主梁传递给柱,最后经由柱头、柱传递给柱础以及地上的石质基础和台基,从而支撑整个建筑的重量。整个结构以及原理与现在的框架结构相类似,只不过材质为木质。建筑物屋顶的瓦片、瓦当、飞檐、反宇等多由灰陶制成,码放在次梁上,形成悬山顶,材料轻便又能起到防水的作用。建筑物构建之间采用榫卯链接的方式,使木结构建筑的梁柱系统成为有弹性的整体框架,经得起一般外力,并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由木质的斗拱造型别致,

5、一层一层向外挑出,搭配做工精巧的飞檐,给人极大的视觉享受,同时也显示建筑的等级。多采用雕花的门、栏,石质桥头雕有走兽,做工精巧,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工人独具匠心的设计以及高超的施工技能。建筑技术是达到建筑功能的手段,同时也对功能有约束和促进的效果。高超的建筑技巧,使得古代匠人们能够用有限的建筑材料建造出一座座建筑,并且根据装饰和结构的不同对建筑物的等级加以区分,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3). 建筑形象武侯祠建筑群总体而言规模较大,采用均衡对称的建筑布局。武侯祠的主体建筑纵列在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依次是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除纵轴线上的五重建筑外,又以两大殿为主体,按横轴线布置有

6、两庑和两厢,形成两座庭院。这些建筑对称均衡、布局严整、凝重肃穆。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这种布局方式又反映出我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武侯祠没有故宫的富丽堂皇,整体的建筑风格相对朴素,但在细微之处又加以装饰,即符合古代礼制等级,又彰显祀庙主人的身份。古代讲究天圆地方,所以建筑大多为方形,这点从基台的形状最好得到佐证。从武侯祠的结构形式看:有正方形、长方形;从外观造型上看: 有开敞式、封闭式、廊庞式、楼亭式等,这些造型在外观上达到了美的要求和功能的需要。主殿与侧殿之间由回廊加以连接,即便于同行又增加了景观的层次,丰富了园林的趣味。配上拱形的木门以及镂空雕花的围栏、格栅等等,似隔非隔的划分了各处的

7、空间,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各种建筑装饰元素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并将各种结构以不同的方式组合,使得建筑有了更加多样的形式。武侯祠的建筑物虽仅有两重院落,但配以亭、楼、水榭,便使人感到建筑物多种多样,似乎占地不少。其实,整个武侯祠的面积只有56亩,并不太大。古代设计师们在这不大的空间内将建筑加以变换,对空间加以分割,并采用不同的装饰方法,搭配以青松绿柏,营造出一种肃穆庄严的整体效果。武侯祠建筑物的室内装饰,除刘备殿、过厅外,都采用了“彻上明造”的方式,梁架裸露。为体现祠宇特点,武侯祠的建筑色彩,其廊柱和山墙大部分皆为褐色,梁架及檐桶为土红色;隔墙、雨道多为红色,整个建筑皆为中性色调。在古柏和翠竹掩映之中,灰色的屋面,更显得庄重、肃穆。也正映衬了杜甫在蜀相中所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总之,武侯祠的园林是在主建筑两侧采用院落式、廊院式、散点式等布局手法造景。并点缀山石树木和花草、把庄严神秘的庙宇气氛和活泼轻快的园林布局融合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具有个性的寺庙园林的特色。4. 结语成都武侯祠建筑群是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