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下)第一章复习提要_第1页
八年级《科学》(下)第一章复习提要_第2页
八年级《科学》(下)第一章复习提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科学(下)第一章复习知识点1 液态水与气态水在微观上的区别;分子22水电解实验:(1)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2)水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原子构成。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4)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3 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4 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是什么?原子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5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一些?分子、原子、离子6 原子结构模型:微粒名称、带电性、数目关系等;(1) 原子 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2) 质子带正电,电子负电,中子不带电7 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2、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8 “钠在氯气中燃烧”电子得失情况;离子:铝离子 ,氧离子 硫酸根 9 单质与化合物区别;单质(液氧),化合物(水、氯酸钾)10 对物质组成的两种讲法(宏观、微观);11 元素分类;12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情况;(氧最多、金属侣最多)13 常见元素符号记忆;(33个)元素符号的含义;一种元素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这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14 化学式表示的含义;化学式能代表某种质,如CO2这个化学式就代表二氧化碳。因为一种物质只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2化学式能表示物质组成。如H2O这个化学式能表示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化学式能表示物质中原子或离子个数比。如H2O这个化学式

3、表示在氯化钠中氢原子和氧原子子的个数比为21。4通过化学式可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如水的化学式是H2O,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5通过化学式可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如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等于:32:16×2=116通过化学式可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15 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的确定;单质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16 计算某元素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元素质量分数第二章复习知识点1 CO2的检验:用澄清的石灰水2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药品选用(磷)、现象(产生白烟,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结论(氧气占空

4、气体积的1/5)3空气成分;3 空气中几种成分的利用;4 氧气物理性质;5 硫、铁、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特征、化学方程式;6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为什么要在瓶底铺少量细沙或水?(防止集气瓶炸裂)7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发生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其它产物,同时八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10呼吸作用与燃烧的异同点;食物燃烧不属于生命活动,是一种简单的氧化过程。呼吸作用属于生命活动,是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需要酶的参加。8收集方法原理;13用KMnO4制取氧气时注意的几个问题;14催化剂一变二不变,即改变(不只是加快)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

5、质不变15氧气工业制法17 燃烧、自燃、燃烧条件、灭火条件燃烧条件:一、要有氧气参与;二、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灭火条件:除燃烧发生的如何一个条件:或降低温度;或隔绝空气。18“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及应用;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是质量守恒定律。19化学方程式配平、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A、以客观事实为依据B、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式子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20吸入、呼出气体成分变化;21呼吸系统组成呼吸道:鼻腔阻挡和粘住灰尘、细菌,还能温暖、湿润空气,感受气味刺激咽前后略扁的通道,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

6、通道 喉和气管气体的通道,由软骨作支架支气管管壁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尘和细菌肺:肺泡气体交换的场所;特点:数目多、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布满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利于气体交换和使肺具有良好的弹性。22呼吸原理23体内与体外气体交换通过什么实现?肺泡内与血液气体交换通过什么实现?肺泡内气体交换的结果是什么?24碱石灰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25光合作用原料、条件、产物、能量转变产物有机物(淀粉)、氧气原料二氧化碳、水条件光、叶绿体物质转化:简单无机物复杂有机物。能量转化:太阳能化学能26二氧化碳物理性质27二氧化碳溶于水再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酸性溶液的检验;28氧循环、臭氧形成化学方程式、影响臭氧层的化学物质(氟氯烃)29碳循环、“温室效应”产生原因及后果大量使用燃料;森林面积因滥砍滥伐而急剧减少。30汽车尾气有害成分(CO、SO2、NO、NO2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二氧化硫)31什么是可吸入颗粒物?有何危害?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