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探索_第1页
八纲辨证探索_第2页
八纲辨证探索_第3页
八纲辨证探索_第4页
八纲辨证探索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 南昌330004)八纲辨证在诸多辨证方法中占有特殊地位,并对其以期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治。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言:“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以蔽之者,曰阴阳而已。”“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程国彭在医学心悟·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中言:“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病情既不外此,则辨证之法亦不出此。”“至于病之阴阳,统上六字而言,所包者广。热者为阳,实者为阳,在表者为阳;寒者为阴,虚者为阴,

2、在里者为阴。”阴阳作为八纲辨证中的纲领,与其余六纲应地位层次分明,应处于首纲地位。1.2包容范畴不够广八纲辨证虽然可以对绝大多数疾病进行论治,但对于少数无症状、无体征的疾病却无法适用1。如对隐匿性肾炎或早期糖尿病,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西医可通过生化检查来确诊,而中医却无证可辨,将会延误疾病的诊治。 闫英霞1认为八纲辨证不能辨别没有症状和体征的病,辨证抽象、不够具体,纲证缺乏具体化、客观化的标准,传统中医理论对新病的认识不足,而治法上也缺少有效措施。与现代技术脱节。传统的八纲辨证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临床的需要,需要现今医家对其进一步探索,将其完善。2各医家的探索2.1增上下二纲张文伟等2认为上升

3、、下降、出表、入里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津、气、血、精、神等物质的运动无一不通过上下升降体现;上下升降在病位、病机的审查及治法的制定中有重要的价值。而八纲辨证中表里二纲从纵向角度辨析疾病的病位及病机趋势,缺乏上下二纲横向分析病位病机,因此应增加上下二纲,使阴阳二纲成为总纲,表里、寒热、虚实、上下作为四对子纲从不同角度辨析疾病。程丑夫3认为八纲辨证疏漏了黄帝内经中上下两条病机且忽略了易经成卦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并未达到孙思邈“医易相通”的境界。从药物的升降而言,八纲辨证缺少与之相配的上下二纲。因此总结出“阴阳八纲辨证方法”的构想。阴阳八纲辨证方法中的八纲,即上下、表里、寒热、虚实。上下、表里,此四

4、纲一纵一横概括全身病位;寒热、虚实皆言病性;阴阳则为总纲,其中阴统帅下、里、寒、虚四纲,阳统帅上、表、热、实四纲。吴深涛等4从生理、病理、诊法、治疗、* 基金项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教高函201014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232号)。* 第一作者:熊微(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证的基础研究。* 通信作者:程绍民(1977),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证的基础研究。E-mail:csm21cn。·11· 临床应用等方面论述了上下二纲的重要性,且可以与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等相互补充。将其增加到传统八纲

5、辨证中,成为阴阳、寒热、表里、虚实、上下十纲辨证。2.2增已未二纲吴伟等5认为应将西医体查和理化检查等结果作为中医诊断疾病的补充,将传统中医四诊发展为现代中医“望、闻、问、切、查”五诊;传统八纲辨证更适用于已有症状体征的疾病诊断,而对无症之体则存在缺陷,故将“已未”(即已病与未病)加入八纲辨证发展为十纲辨证,以指导亚健康状态、功能性疾病、隐匿性疾病的诊断治疗。2.3增有无二纲夏克平等6认为传统中医四诊八纲辨证未能适宜无症状体征的未病辨证,而现代医学的体格检查、影像检查和生化等仪器检查却能发现异常,且仪器检查已普遍应用于中西医临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也做了具体规定。因此将传统四诊发展为“望、闻、问

6、、切、仪”五诊。与五诊相对,八纲辨证也缺少对无症状体征的疾病潜伏期和亚健康与健康之间的未病辨证,将传统中医八纲辨证发展为十纲辨证,即和有无、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十纲。即所谓“五诊十纲辨证”。2.4增体用二纲王东方7总结其师干祖望教授的观点,认为八纲辨证虽然是辨证的准绳,但仍然存在着不足。总结出十纲辨证,以阴阳二纲为总纲,寒热、表里、虚实、标本、体用为分纲。其中,标本思想内经中已有阐述,清代何梦瑶在医碥已将其归为辨证纲领,临床上也将其应用于疾病的辨证和治疗;体用属于古代哲学的概念,干祖望教授将其具体化,将有形有质者称为“体”,无形无质者称为“用”,在疾病治疗上,“体”的器质性病变,可考虑手术治

7、疗,属“用”的功能性疾病,可依赖药治。即所谓“体病术治,用病药治”。2.5增气血二纲施今墨8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到气血为人身之物质基础,十分重要,提出“十纲辨证”,即以阴阳为总纲,表里、虚实、寒热、气血为八纲,以指导对杂病的辨证与治疗。其在临床中应用十纲辨证治疗糖尿病及神经衰弱症等病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2.6增藏泻二纲朱兆祥等9认为人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以物质能量信息的藏泻表现出来,藏以成形,泻以化气,藏泻双方相互矛盾制约,并以伤寒论各条文为例论证。其理论概括为藏泻十纲辨证,即藏泻、阴阳为两对总纲,表里、寒热、虚实分别言藏泻、阴阳发生病变时的位置、征兆及量的多少。2.7增上下、燥湿四纲袁肇凯10

8、主编的中医验证,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多更详细的诊断方法。参考文献1闫英霞. 浅谈八纲辨证的局限性与重新发展J. 国医论坛, 2005,20(6:43-44.2张文伟, 曹雅丽, 张人杰. 论上下升降在中医辨证中的地位J. 中医临床研究, 2012, 4(13:57-58.3程丑夫. 八纲辨证, 疏于上下阴阳八纲辨证方法构建刍议J. 中医杂志, 2015, 56(18:1 538-1 541.4吴深涛, 何燕. 辨上下超越时空的中医诊治思维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 24(10:1 274-1 276.5吴伟, 王创畅, 邓铁涛. “五珍十纲”中医临床新思维探讨J. 中医杂志, 2014, 55(6:455-457.6夏克平, 夏俊东. 论五诊十纲诊断体系的确立及其临床必要性J.中医研究, 2012, 25(1:9-11.7王东方. 立十纲理论, 重临床实用:老中医干祖望教授学术思想研究J. 吉林中医药, 2005, 25(1:10-11.8张玉才, 王华美. 施今墨对八纲辨证的发挥J.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7, 9(6:339.9朱兆祥, 张巧玲. 论藏泻十纲辨证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3(10:613-614.10袁肇凯, 王天芳. 中医诊断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