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专题练习(及答案)_第1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专题练习(及答案)_第2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专题练习(及答案)_第3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专题练习(及答案)_第4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专题练习(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几年前,一个人对我笑了一笑,我当时不懂得什么,只觉得她笑得很好”寥寥数语,却使我觉得自己的某个部位被触动了一下,那是我与微笑的一段缘。    初三毕业前,我曾与几位同学去一所师范专科学校面试。朗诵和唱歌都顺利过关后,我来到一间很大的练功房外,准备进行最后一项测试舞蹈。我趴在窗台上,打量着这间练功房:它很宽敞,地板用蜡打得光亮。可是这宽敞让我觉得压抑、孤独;这光使我紧张的、局促,手心的渐渐渗出了汗。    我不敢去注视前排的

2、考官,他们的眼镜所反射出的光晕严厉而让人怯于正视,于是我注意到了那个正站在地板中央翩翩起舞的考生,她舞步轻盈,动作优雅哦!她摔倒了!在跳到一个高难度动作时摔倒了,多么可惜!她脸红了,然后站起来向考官深深掬了一躬,转身离开。下一个就是我,而她的失败,令本已紧张异常的我更加惴惴不安。可是当我们在练功房门口擦肩而过的一刹那,她抬起头给了我一个灿烂的微笑,鼻翼微皱,嘴角稍稍上扬,没有丝毫怯懦与沮丧的微笑,那笑是如此纯美。当我站在那宽敞的练功房里,站在那光亮的地板的正中央时,我已不再紧张压抑,却充满了信心与力量。我边唱边跳,歌声与舞步是如此地和谐,而展现在我眼前的始终是那个灿烂、纯美的微笑。 

3、   几天后,我以很高的分数接到了这所学校的面试合格证,我笑了,为那个微笑而笑了。虽然最终我没有去那所学校,但那个微笑一直留在我心里。    微笑,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了。把你的灿烂散发到周围,让微笑去告诉身边的朋友:“我只想在你的理想和希望中为你增添一份鼓励;我只想在你的生活出现疲惫和失意的时侯,带给你一点力量和希冀。”至真、至善、至美是微笑。(1)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_说得很少,但很有说服力。_(2)第三自然段通过对练功房的_描写,烘托出“我”更加 _的心理。 (3)面试舞

4、蹈时,“我”的表现如何?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4)对短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心里暗自庆幸:前面那位女孩的失败,对于“我”来说意味着成功的机会更大了。B. 至真、至善、至美的微笑能消除人的疲惫和失意,能给人力量和希冀。正是因为女孩的微笑,才让“我”消除了紧张情绪,获得了成功。C. 因为那个女孩笑得十分迷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5)对于你来说,“笑”有怎样的含义呢? 【答案】 (1)惴惴不安;寥寥数语(2)环境;促不安(3)当我站在那宽敞的练功房里,站在那光亮的地板的正中央时,我已不再紧张压抑,却充满了信

5、心与力量。我边唱边跳,歌声与舞步是如此地和谐。(4)B(5)笑,是对别人的鼓励,是对别人的善意,是对别人的安慰。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多向别人展现自己的笑脸。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

6、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1)惴惴不安、寥寥数语 (2)环境、促不安 (3)当我站在那宽敞的练功房里,站在那光亮的地板的正中央时,我已不再紧张压抑,却充满了信心与力量。我边唱边跳,歌声与舞步是如此地和谐。 (4)B (5)笑,是对别人的鼓励,是对别人的善意,是对别人的安慰。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多向别人展现自己的笑脸。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

7、2)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变    马市长放下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有什么事就说吧。”    “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

8、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马市长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就是您老人家呀!”    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1)这篇文章的顺序被打乱了,请将段前的序号按正确的顺

9、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变”的一对词语是_和_。 (3)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_ (4)你认为文中的马市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1)(2)大力支持;绝对不行(3)获取父亲对自己行动的支持(4)马市长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人。 【解析】【分析】(1)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

10、能找到答案。(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故答案为:(1);(2)大力支持、绝对不行;(3)获取父亲对自己行动的支持; (4)马市长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人。【点评】(1)该题考查对句子进行排序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3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买小狗

11、的小孩    一天早晨,杂货店的老板把店门打开,准备做生意。他养的一只母狗几个星期以前生下了五只小狗,老板打算把它们卖掉,就做了个“出售小狗”的牌子。    站在店门前,然后便(底  低)头算账。    (  )请问小狗多少钱一只(  )一个细声细气的声音在问(  )    老板抬足头一看,只见一个瘦小的男孩子站在柜台前,细脖子上顶着一个大脑块,穿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旧衣服。    "一百块钱一只。

12、”老扳回答道。    男孩子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把零钱,数了一下,说:“我这儿有五元六角。能让我先看一看小狗吗?"    老板回头向里屋吹了一声口哨,一只漂亮的金黃色大狗跳了出来,后面跟着儿只毛茸茸的"小肉球”。最后面的那只小狗个子最小,跑起来一瘸(qué)拐的。    男孩子指着小瘸狗问:“那只小狗怎么了?"    "医生说它天生少一个关节,一辈子都得_(dé  di)是个瘸子了。”  

13、  "我就要这只小狗儿。”小男孩说。    "哦,这只小狗不值得买,如果你真想要,我就送给你得_(de dé)了。"老板大方地说。    男孩子扬起头,涨_(zhng  zhàng)红了脸说:"我不需要你送给我!这只小狗和其他小狗一样值一百块钱!我先给你五元六角作定金,以后每个星期给你五块钱,直到付完为止。”    老板认真地说:"你可想好啊,这只小狗一辈子也不会像其他狗一样又跑又跳了。”  &#

14、160; 小男孩拉起裤腿,露出一条用两根钢棍儿固定住的左腿,说:"先生,我自己跑不快,这只小狗需要的是一个能理解他的主人。"(1)在文中第二自然段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或字。 (3)文章中的“小肉球”指的是_ (4)老板认为瘸腿的小狗可以不要钱送给小男孩是因为_;小男孩认为瘸腿的小狗值一百块钱是因为_。 (5)从小男孩的语言和行动中,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6)小男孩对待瘸腿小狗的态度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 (1)“ ?” 。(2)低;di; dé;zhàng(3)小狗 (4)这只瘸腿的小狗天生

15、残疾,不应和其他小狗拥有同样的价值;这只小狗和其他小狗一样,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值得别人花钱去购买。(5)有爱心,自尊自强的孩子。(6)无论生命是健全还是残疾,都要平等对待。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本题为考查字形、字音题。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5)评价人物品质

16、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6)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故答案为:(1)“ ?” 。 (2)低;di; dé;zhàng;(3)小狗  (4)老板:因为这只瘸腿的小狗天生残疾,不应和其他小狗拥有同样的价值。小男孩:这只小狗和其他小狗一样,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值得别人花钱去购买。(意思对即可)(5)有爱心,自尊自强的孩子。(意思对即可)(6)无论生命是健全还是残疾,都要平等对待。(意思对即可)【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

17、掌握及运用。(2)本题考查学生对拼音、汉字的识记能力。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品质。(6)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农夫和蛇    一个农夫干完农活,看见一条蛇冻僵了,就把它拾起来,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用暖热的身体温暖着它。那蛇渐渐复苏了,它彻底苏醒过来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

18、恩人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创伤。农夫临死的时候痛悔地说:"我可怜恶人,不辨好坏,结果害了自己,遭到这样的恶报,我真是活该!"(1)这个故事中的蛇与课文渔夫的故事中的魔鬼有什么相同之处? (2)这个故事与课文渔夫的故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_不同点:_(3)从农夫和蛇、渔夫的故事这两个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4)你还读过与这两个故事相似的故事吗?请写出故事的名字:_ (5)爱读课外书是好习惯,请写出两本你读过的名著:_、_ 【答案】 (1)它们都是被农夫(渔夫)救了性命反而恩将仇报。(2)这两个故事情节都是蛇(魔鬼)被农夫(渔夫)救了性命反而恩将仇报。;结局不

19、同。农夫被蛇咬死了,而魔鬼被智慧的渔夫又关进了瓶子,沉入大海。(3)我们要学会辨认是非,不要被事物蒙蔽了双眼。(4)东郭先生和狼。(5)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 【解析】【分析】(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概括。 (2)此题考查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掌握两文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4)、(5)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分类整理,加强记忆,此题会迎刃而解。 故答案为:(1) 它们都是被农夫(渔夫)救了性命反而恩将仇报。 (2)相同点:这两个故事情节都是

20、蛇(魔鬼)被农夫(渔夫)救了性命反而恩将仇报。不同点:结局不同。农夫被蛇咬死了,而魔鬼被智慧的渔夫又关进了瓶子,沉入大海。 (3)我们要学会辨认是非,不要被事物蒙蔽了双眼。 (4) 东郭先生和狼。 (5)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 【点评】(1)、(2)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5)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并分类掌握优秀文学作品的好习惯。5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放风筝的孩子    阳春三月的一天,几朵白云在空中悠悠地飘着。我无意地向天空望了一眼,忽然我的视野中多了一样东西,飘来飘去,忽上忽下。我瞪大了眼睛,看清了原来是

21、一只粉红色的风筝,拖着长长的尾巴    啊!这风筝给静静的天空带来了几丝生气,使天空变得更加迷人,更有诗情画意了。    放风筝的孩子出现了,看样子有七八岁。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中那悠悠的白云。他一边奔跑一边高声喊着_风筝飞起来了_风筝飞起来了_风筝翱(áo)翔于蓝蓝的天空之中_牵动着我的心_    菜畦(qí)旁,我正看得入神,那风筝却忽然向下坠去。远处,那孩子正慢慢地拉回风筝线,风筝落地了,孩子呆呆地站着,看着前面的一畦菜苗

22、。    天空又静了,连云儿也好像不高兴地徘(pái)徊(huái)着。真可惜,这醉人的景色,瞬间便消逝了。风筝在菜畦旁躺着,孩子却跑了    一会儿,那孩子又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就像一朵白云悄悄地飘了过来,手中拿着菜苗,来到风筝坠落的地方,蹲下去,一双小手扒开松土,把菜苗栽上,噢,他刚才踩倒了几棵菜苗,从自家菜地移了几棵给补上。    云儿多么纯洁,就如同孩子的心。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朵朵云儿也似乎高兴地笑了(1)如果你不会读“那风筝却忽然向下坠去”中的

23、“坠”字,可以用_查字法查字典。“坠”字在字典中有四种解释:落;垂在下面;因分量重而下垂;垂在下面的东西。这句话中应选第_种解释。 (2)给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他一边奔跑一边高声喊着_风筝飞起来了_风筝飞起来了_风筝翱(áo)翔于蓝蓝的天空之中_牵动着我的心_(3)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近义词:更加_       反义词:出现_(4)仔细阅读短文,想一想放风筝的孩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或品质,然后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_的孩子    

24、0;   _的孩子        _的孩子(5)为什么作者最后觉得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答案】(1)部首;(2):“;!;!”;,;。(3)越发;消逝(4)可爱的;天真的;无忧无虑的(5)孩子纯洁的心让作者觉得天空变得越发的美。 【解析】【分析】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找出这个字的部首用部首查字法;从这句“那风筝却忽然向下坠去”话中可以可以理解为:那风筝却忽然向下落去;从“他一边奔跑一边高声喊着_风筝飞起来了_风筝飞起来了_风筝翱(áo)翔于蓝蓝的天空之中_牵动着我的心_”这句话中可以知道这是孩子

25、说的话;“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这句话可以理解为: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更加美了;“真可惜,这醉人的景色,瞬间便消逝了。”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真可惜,这醉人的景色,瞬间便不出现了。从“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中那悠悠的白云。他一边奔跑一边高声喊着_风筝飞起来了_风筝飞起来了_风筝翱(áo)翔于蓝蓝的天空之中_牵动着我的心_”这几句描写中可以看出这个孩子的性格;从文章最后一句话“ 云儿多么纯洁,就如同孩子的心。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朵朵云儿也似乎高兴地笑了

26、”中可以知道为什么作者最后觉得天空变得越发美了。故答案为:部首;:“   !   !” ,  。越发;消逝;可爱的;天真的;无忧无虑的;孩子纯洁的心让作者觉得天空变得越发的美。 【点评】主要是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做题时要先清楚常用的查字典的方法,一是音序查字法,二是部首查字法,三是数笔画查字法,再根据要求找出正确的方法,然后在字典中找到这个字并学会理解和运用。主要是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掌握能力,平时要注重积累,分析,记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主要是考查学生掌握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能力,做题时首先要弄清这个词的本意以及所在语境中的意思,再找

27、出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词语和语境的理解把握能力,做题时要先了解文章大致内容,然后结合语境、对象、身份、场合选择填写什么的词语。主要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先读通全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根据文中重点段重点句总结出答案。6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荷  花    每当我去公园玩,总要去池子边观赏那洁白的荷花。荷花,它出污泥而不染,总是保持着自己洁净的本色。    荷花的花瓣,呈瓜子形,洁白似玉,花里托出一个倒过来像个小窝头一样的深绿色莲蓬。远远看去,荷花的花瓣组成了一个精巧的五色摇篮,莲蓬像一个婴儿躺在里

28、面。一阵微风吹过,荷花左右摆动,就像慈爱的母亲在摇着摇篮,哄自己的孩子入睡。    荷花下面是一杆碧绿的茎,一直插到水下的污泥里,再由粗壮的根长出一节节的鲜美的藕。清澈(chè)的水面上,漂浮着一片片荷叶,上面托着几颗水珠,那水珠真像顽皮的小孩子在玩耍,从荷叶这头滚到那头,真有趣。    荷花真美,让人越看越爱。我爱荷花! (1)这篇短文是围绕_来写的。 (2)短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荷花的可爱,作者先写了荷花的_,接着写了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赏_保持_精巧_慈爱_顽皮_洁净_ (4)找出

29、文中的比喻句。再选一个抄下来,并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比喻句:_把_比作_。 【答案】(1)“荷花真美,让人越看越爱。我爱荷花”(2)样子;莲蓬;茎;藕;荷叶(3)欣赏;维持;精美;慈祥;调皮;干净(4)那水珠真像顽皮的小孩子在玩耍。;水珠;小孩子 【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 在句尾:“荷花真美,让人越看越爱。我爱荷花”(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30、。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4)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

31、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7阅读。 桂花雨<节选>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妈  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母亲说  还早呢  花开的时间太短  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

32、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

33、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1)在文中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桂花成熟时,为何要“接”? (3)文中下划线的“总是缠着”写出了_。 (4)文中描写桂花的用处是_。 (5)说说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 (1),   :“   ,   ?”   :“   ,   ,   。”(2)因为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3)“我”想摇

34、桂花的迫切心情。(4)加在茶叶里泡茶,做糕饼。(5)因为家乡的桂花已经融入了母亲的生活,成为母亲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母亲说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没家乡的桂花香。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体会词语的意思,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5)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

35、为:(1),   :“   ,   ?”   :“   ,   ,   。” (2)因为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3)“我”想摇桂花的迫切心情。 (4)加在茶叶里泡茶,做糕饼。 (5)因为家乡的桂花已经融入了母亲的生活,成为母亲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母亲说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没家乡的桂花香。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

36、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5)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登黄山记(节选)季羡林    一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这一团光明就召唤着我们,奋勇前进,我们也就真地一个个精神抖擞,鼓足了余勇,爬了上去。低头从我们两条腿中间向后看去,还可以看到悬挂在天都峰上的那一条白练似的蹬道。    过了一线天,再向右一拐就走上了玉屏楼,这里是从温泉到北海去的必由之路。一般人都

37、是在这里过夜的。徐霞客时代,这里叫玉屏风,他在游记里写道:“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可见徐霞客对此处评价之高。    这里有什么特点呢?这里是万山丛中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好像天造地设,就是一个理想的中途休息的地方。一转过山角、就能看到峭壁上长着一棵松树。提起此松,真是大大地有名。挂在人民大会堂里的那一幅叫做“迎客松”的照片,就是它。这棵松树的大名就叫做“迎客松”。你看它伸出双臂,其实是不知道多少臂,仿佛想同来游的人握手、拥抱。它那青翠的枝头仿佛能说出欢迎的语言。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你若问它的高寿,那就很难说

38、。它干并不粗,也不特别高,看样子它至多也不过几十年至百年,然而据人说,它挺立在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里山高风劲,夏有酷暑,冬有寒冰,然而它却至今巍然屹立,俊秀挺拔,苍翠欲滴,枝头笼烟,仿佛正当妙龄青春。(1)“名副其实”的意思是_,说“一线天”名副其实的原因是_。 (2)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 (3)理解“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这句话的意思。 (4)给句子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不改变句子意思。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答案】 (1)名实相符;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

39、2)承上启下(3)四望奇峰杂错排列,道道壑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景致最美的地方。(4)不但而且;不仅还 【解析】【分析】(1)第一问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第二问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2)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

40、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故选“不但而且”或 “不仅还” 故答案为:(1)名实相符、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 (2)承上启下(3)四望奇峰杂错排列,道道壑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景致最美的地方。 (4)不但而且;不仅还        【点评】(1)第一问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第二问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翻译文言语

41、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4)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9课外阅读 儿子的礼物    今年春节,我生平第一次收到儿子用自己劳动报酬买的礼物一块德芙巧克力,就是我平时最喜欢却舍不得买的那种。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的表情。    儿子二十岁了,在一个自修大专班读书,钱是他业余打工挣来的。他在一家卡拉O

42、K厅当服务员,从晚上6点干到午夜12点,第二天一早,赶两趟车去学校上课。    儿子读中学时,用眼下父母们的标准衡量,他要属“不及格”之列:一看电视就来劲,一翻书本就打呵欠,一碰上考试就发抖。我对他嚷得最多的是:“看看人家的孩子!父母这辈子不指望享你的福,你总要自立于社会吧!”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儿子便垂头不语。现在回想,在这“激将”的后面实际是在发泄作父母的心理的不平衡。捧着儿子的礼物,心不由地轻轻发痛,那么多冷言冷语,他全以宽容和理解消化了,没有怨怪,没有疏远,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    对母亲来说,儿子送一块巧克力抑或一幢房

43、子,在意义上没有区别。他的爸爸、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也都分别收到一份小小的惊喜。每位亲人的爱好他都点点滴滴想到了,真是难为了他的细心和周到。儿子从小性格宽厚,待人真诚,做事勤快,动手能力强这些优点,过去我都忽略了,或者说漠视了,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这一些的分数。    我感谢社会在他第一次迈出脚时就给予他一个成功,并肯定他立足社会的能力,这对一个成绩单上留下许多失败记录的年轻人来说,足以撑起他一生的自信。也许,这才是他给我的最好礼物。(1)文中插叙的部分是第_自然段,其作用是:_。 (2)“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这一些的分数”,请说说是哪些方面的表现? (3)说说

44、你对文题“儿子的礼物”的理解。 一是:_;二是:_;(4)第一自然段中破折号的用法是(    )。 A.声音的延长B.解释说明C.表示转折D.表示中断(5)下面对文意的分析、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父母对子女应该多些理解和鼓励,子女对父母也应该多些理解和回报。B.宽厚、真诚、勤快、动手能力强,这些才是立足社会的根本。C.作者反思过去,认识到只重视儿子的学习成绩,以致忽视了他身上许多优点是不对的,并表示了深深的自责。D.在作者看来,年轻人踏入社会的首次成功,足以撑起一生的自信。【答案】 (1)3;与儿子现在的懂事长大形成对比(

45、2)品德、性格、能力等。(3)指用自己的劳动报酬买的巧克力;自立于社会的能力(4)B(5)C 【解析】【分析】(1)本题是对文章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对题目的理解,题目的作用一般是: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解答。 (4)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3、与儿子现在的懂事长大形成对比 (2)品德、性格、能力等。 (3)指用自己的劳动报酬买的巧克力、自立于社会的能力 (4)B (5)C 【点评】(1)了解插叙记叙方式,了解本文的组材线索。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 (4)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