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扩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_第1页
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扩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_第2页
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扩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_第3页
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扩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_第4页
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扩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扩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学 生: 学号: 学 院: 专业: 入学时间: 年 月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作者:李涛 指导教师: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2012级经济学(2)班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安徽省整体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乡经济也注入了活力使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城乡收入差距却不断加大,不仅成为阻碍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成为阻碍我省实现全民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美好安徽的重要因素。本文先用数据说明了近年来安徽省城乡二元结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事实,然后说明

2、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uin,最后就如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 城乡 收入差距 Abstract: with the degree of deepen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the national economy of Province of AnHui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urban and rural economy get a chance to change the old views.however, increasing rural-urban income ga

3、p has not only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province, but become an obstacle for AnHuit to achieve a well-off society for all and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an important factor in building harmonious Anhui. This article used data on the recent widening income gap betwe

4、en urban and rural dual structure in Anhui Province, and illustrates the widening income gap of the UIN, and finally how to narrow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the province of AnHui urban and country village income gap 目录一 收

5、入差异的概念及背景.5(一) 城乡收入差距的定义.5(二) 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现状.5二 安徽省城乡收入总体趋势及发展阶段.5(一) 安徽省城乡差距总体趋势.5(二) 安徽省城乡居名收入差距变化的主要阶段.6三 国内外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研究概述.8(一) 国外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研究.8(二) 国内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研究.9四 影响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因素及危害.9(一) 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现状.9(二) 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10(三)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危害.11五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政策建议.11(一)城市化进程 ,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优化乡镇企业发展环境,实现

6、城乡统筹发展.11(2) 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现代化水平.12(三)积极稳步推进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 间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12(4)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专业素质.12(5) 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12(6)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险体系.13六总结12参考文献.12一 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概念及背景(一) 城乡收入差异的概念城乡收入差距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由于不同地区范围内经济发展的实际差异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实际经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城乡收入水平的差异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由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同的为,在实

7、际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的城乡收入水平是不断拉大的,为了实现更好的研究,借助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相关的研究能够实现平衡国内经济发展的目的。(二)背景 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随着整个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不断的提升和优化,居民社会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要认识到现阶段中呈现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是比较大的,而且实际的差距随着经济的整体发展而不断的拉大,从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性问题。据安徽统计局统计,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是211.23元和113.43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值是1.86,城乡居民收益差距绝对值只有97.8元;到1988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是1074.7元和485.53元,

8、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值为2.21,收入出局绝对值达到1289.17元;1998年城乡居民收入城乡收入分别为4770.27和1862.06元,城乡收入差距相对值为差距为2.56.,绝对额达到2907元,2008年城乡收入差距相对值达到3.09,收入差距绝对值达到8787.86元;到2015年安徽省城乡收入分别达到了26936元和10821元,城乡相对值为2.49,收入差距绝对值达到16115元。收入差异过大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当前安徽省在发展中面临着如何有效解决城乡收入水平过大的问题,安徽省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相关的收入水平差距过大的问题,因此要在实际中采取有效

9、的应对措施是非常关键的,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不良问题带来的消极性影响,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出发,制定一种有效的现代意义上的税收管理方式。二 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变化总体趋势及发展阶段(一)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变化总体趋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和中原经济区的建立,安徽省城乡经济得都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城市经济的发展更是乐观。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是211.23元和113.43元;2015年安徽省城乡收入分别达到了26936元和10821元;2015年城乡收入分别是1978年的127.5倍和95倍。在实际研究中为了实现更好的研究效果,将物价因素排出在外,随着安徽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整体上来

10、说居民的实际收益是不断的提升的,在这种环境中,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步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但是实际中看出,城乡经济的实际收入差异也是在不断额扩大的,1978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是乡村居民收入的1.86倍,但是到了2015年这一数值变为2.49倍,而且收入的实际绝对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2015年已经达到了16115元,这说明安徽在发展中面对的城乡收入水平差异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为了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目的,就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数据来源:安徽统计年鉴 图1 ( 年份) 由表1和图2可知,1986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14.76元和396.53元,城乡居民相对值首次达到2.5,在之后的年份里,

11、这一指标虽然随着城乡收入差距有所波动,但基本呈波动增长趋势,且总体稳定在3.0左右,城乡居民收入严重。(二)安徽省城乡居名收入差距变化的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阶段(1978-1983)。1987-1983年安徽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11.23元和113.43增长到488.43和304.64元,分别增长了131%和169%。城乡收入相对值介于1.61.9之间。这一阶段由于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农村的推广,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劳动生产率得到得到较大提高,超过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 表1 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及差距状况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人) (1

12、)农村居民人入( 元 / 人) (2)收入相对差距(3) =(1) /(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环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环比1978211.23113.431.861979278.19170.231.631.51.321980344.22184.831.861.091.241981424.56246.491.721.331.231982452.52269.11.681.091.071983488.43304.641.601.131.081984559.11322.971.731.061.141985633.85369.411.721.141.131986814.76396.5

13、32.051.071.291987924.84429.262.151.081.1419881074.7485.532.211.131.1619891247.56515.662.451.061.1619901354.6539.162.511.051.0919911485.14446.052.330.831.119921795.54573.383.131.291.2119932233.89724.53.081.261.2419943036.18973.23.121.341.3619953778.861302.822.91.341.2419964493.921607.722.81.231.19199

14、74599.271808.752.541.131.0219984770.271863.062.561.031.0419995064.61900.292.671.021.0620005293.551934.572.741.021.0520015668.82020.042.811.041.0720026032.42117.572.851.051.0620036778.032127.483.19101.1220047511.432499.993.011.171.1120058470.682620.963.23 1.05 1.13 20069771.052969.083.29 1.13 1.15 20

15、0711473.583556.273.23 1.20 1.17 200812990.354202.493.09 1.18 1.13 200914085.744504.323.13 1.07 1.08 201015788.252852.99 1.17 1.12 201118606.1363002.95 1.19 1.18 201221024.571612.94 1.14 1.13 201323114.280982.85 1.13 1.10 201424839.199162.85 1.00 1.00 201526936.2108212.49 1.34 1.17 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年鉴(1978-

16、2015) 第二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19841992年)。在这个阶段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导致了实际的收入水平呈现出快速拉大的态势,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一时期已经达到了3.33倍,这样数据表明,安徽省内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非常不均匀的,为了在实际中实现相关社会发展的有效性,要认识到这一数据变化对整个社会发展带来的实际影响。在分析中发现造成这一局面的原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这一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出现了转移,社会改革的中心在于如何实现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城市工商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这一时期的农村中,由于粮食价格比较低,而且农村人均土地占有量

17、也比较小,对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在这种局面中,城乡收入过大是难以有效避免的。 图二 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变化趋势图第三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缓慢回落(1991-1997)年。这一阶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从1991元年的1485.14元和446.05元迅速增长到1997年的4599.27元和1808.75元;城乡收入相对差距由1991年的3.33减少到1997年的2.54。这一阶段,由于农产品价格的回升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农村收入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增加,最终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第四阶段:城乡输入差距缓慢扩大(1977-2006)。收入相对差距由1977年的2.54增长到2

18、006年的3.29。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从1997年的4599.27元和1808.75元增长到2006年的9771.05元和2959.08元。这一阶段,城市化迅速发展,城镇居民迅速增加,而农村居民却不断流失。第五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缓慢减小(2006-2105)。这一阶段居民收入差距开始缓慢减小,由2006年的3.29减小到2015年的2.49。其原因是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受阻。三 国内外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研究概述(一) 国外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状1 库兹列茨(1955年)的“倒U理论”。他认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收入差距的问题是不断的变化发展的,在早期中,通过少量的收入水平就

19、能够起到拉大收入差异的问题,而在经济发展的后亲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因此在实际中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性,针对在各个阶段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是非常关键的,这是实现经济社会稳定的一种有效方式。2阿鲁瓦利亚(1974)在研究了66个国家的收入差距后得出结论:不同的国家在面对的收入差距方面的问题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面对的问题更为复杂,从市场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一种有效发展中国家收入差异水平平衡方式是非常关键的。在发达国家,由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工资管理制度比较特殊和完善的,在收入管理方面形成了一种完备的制定。33钱纳里,塞尔昆和李代尔的研究认为,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经济

20、的收益首先是在高收入人群中实现的,之后会慢慢的拓展,最终实现收入的平衡,但是在实际中要认识到这种转移发展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的,只有制定更为完善的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发展利用方式,才能够实现通过经济发展实现收入平衡的目的。4 刘易 斯就(1954)发 表 了 劳 动 无 限 供给条件 下 的 经济 发 展 一 文,首次 提 出 了 完 整 的 二 元 经 济发 展 模 型 10(二) 国内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现状 1 李实认为在实际中造成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因素一般来说有多个方面的原因,通常情况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不同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是比较特殊的,因此在实际的应对中,要构建一种持续有效的现

21、代意义上的城乡收入管理制度能够实现规范国内经济发展的目的。国内在实现收入平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但是在实际中的效果并不是非常好,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因此要在实际中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进行有效的应对是非常关键的,而且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整个收入差距是不利的。= 2 杨天宇(2005)通过研究认为,城市化不仅会影响对农村人口收入,同时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城镇人口相关收入。6 3 曾国安等(2007)通过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和体制问题是产生收入不平衡的首要原因,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去缓解和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得到显著效果。7 4 梁向东等(根据和的理论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滴漏效应不明显,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与

22、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正相关。8 四 影响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及其消极影响(一) 影响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从中外学者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既有经济性因素,也有体制性因素;既有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的因素,也有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因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当然也有其他因素的影响。本文从中选出5个指标:x3:GDP 增长率(%) ; x4:农业占GDP比重(%) ;x1: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x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x5:城市化水平。们用 2000 年到 2014年 14年间的数据,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Y 作为被解释变

23、量,将以上 5个指标分别作为Y:城乡收入相对差额的解释变量,进行分析,取得较好的检验结果,见表 2。表2 各种影响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联性年份城乡收入相对差距Y城镇收入增长率x1农村收入增长率x2GDP增长率x3农业占GDP比重x4城市化水平x520002.74 0.020.050.07 0.26 0.28 20012.81 0.07 0.04 0.12 0.23 0.29 20022.85 0.06 0.05 0.08 0.21 0.31 20033.19 0.12 0.00 0.11 0.20 0.32 20043.00 0.11 0.18 0.22 0.16 0.34 20053.

24、23 0.13 0.05 0.12 0.18 0.36 20063.29 0.15 0.13 0.14 0.15 0.37 20073.23 0.17 0.20 0.20 0.15 0.39 20083.09 0.13 0.18 0.20 0.14 0.41 20093.13 0.08 0.07 0.14 0.14 0.41 20102.99 0.12 0.17 0.23 0.13 0.42 20112.95 0.18 0.19 0.24 0.12 0.45 20122.94 0.13 0.14 0.12 0.11 0.47 20132.85 0.10 0.13 0.12 0.11 0.48

25、20142.49 0.01 0.22 0.08 0.10 0.49 数据来源:由中国统计局整理得到由表二可知,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值Y受到受到影响因子X(1-5)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据扩大影响最为强烈,且其影响越来越大;其他影响因子与城乡收入差距只对值呈正相关关系,或者说城乡收入差距的大小受到城镇收入增长率,农村收入增长率,安徽省GDP增长率,城市化水平和农业对安徽省总产值贡献率的影响。总之,2000年以来,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在不断加大。(二)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1二元城乡结构是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根部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工业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26、就相分离,二元的城乡结构阻碍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增长。城市居民凭借资金优势,高素质的劳动力和技术优势,在迅速发展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中寻找工作,收入得到迅速提高;而农民只有出卖自己廉价剩余劳动力,收入较少。此外,二元户籍制度的长期存在也给城市居民带了了许多优势,城市居民可以凭借城市户籍享有“五险一金,津贴,退休金“等。2工农业产品价格差异。长期以来安徽省实行的是由政府直接收购农产品政策,这种政府垄断的市场交易规则使农民长期以来在市场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农业原料在市场中与农业产成品之间存在严重的同工不同酬现象,以小麦为例,2015年安徽省小麦价格为1.6元每千克,然而工厂在对小麦进行深加工以后价格

27、可以增长了几倍甚至几十倍,比如把1千克小麦做成面粉后可以做10块面包,一块面包零售价是2.5元,就可以获得15倍的利润。在农产品流通环节政府的垄断不利于安徽省农业的发展然而这种垄断这是近两年刚刚才得以打破。 3政策偏向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十分重视工业发展,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为安徽省工业发展提供包括税收减税,财政扶植,出口补贴等一些列优惠措施,使安徽省工业的到迅速发展,城市的日新月异以及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另一方便,相对于城市工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政府对农业的发展支持较少,农业发展没有受到过多的政策保护,没有和重工业发展一样的优惠政策,农业长期以来发展缓慢,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4

28、城乡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客观存在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整个城乡收入的不均衡性,城市在金融发展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而乡村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要在实际中认识到这种金融发展差异带来的实际性影响。但是长期以来安徽省城市金融业发展迅猛,城市金融遍地开花,而农村金融却发展缓慢,并且部分农村金融业在流入城市,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安徽省农业补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安徽省农村金融的缓慢发展,拖慢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限制了农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5人才差距不断加大。科学技术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的社会技术快速发展中,为了实现各个领域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就要认识到相关科学技术利用的重要性

29、,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要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之上才能完成。与此同时,农村却出现了空洞化显现。进入21世纪以后,从农村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大大学生,这些大学生为了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获得更高的收入基本都留在了城市发展或者直接在城市定居,很少有回到农村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城乡人才差距和收入差距。 (三)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消极影响1部分农业耕地闲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缺位。由于农村在乡下得到的贡献率大于其所得报酬,使得从20世纪90年代起,大量农民工涌进城市,导致部分耕地闲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位,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对我国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2 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和户籍不公问题日益突出。量

30、青年中年农村劳动力为了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给孩子老人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生活保障,选择进城务工,使得农村出现了空洞化现象。除春节外,在农村60岁以上老人和13岁以下儿童占据了剩余人员80%的份额。由于受到部分城市(如北京,上海)户籍制度的限制,很多农村户口的儿童不能再当地参加中高考,农民无论在当地居住多久都无法获得当地户口,更不能享受当地政府的政策待遇。 3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重要原因。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带来的社会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在多样化的现代经济发展中,收入是生活的重要保障,如果生活的保障得不到良好的维护,就会带来各种类型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的稳定是非常不利的。 4 在一定程度上安徽省经济的

31、进一步发展发展。2015年安徽省农民人口占总人口49.5%,是一个巨大的隐形消费市场,但是由于农民收入偏低,无力承担过高的消费,使得这一市场长期以来并未对安徽省经济发展做出太多贡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安徽省中部崛起的步伐。五 缩小安徽省城乡出入差距的政策建议(一) 城市化进程 ,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优化乡镇企业发展环境,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目前安徽省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18363元,但城市化水平只有50%。城镇集中了生产力、人口、市场等,节约了居住、企业等占用的耕地,而生产力、人口、市场在地理上的集中,又节约了交通费用,这使得城镇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鉴于近年来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和乡镇企业

32、自身发展中存在的规模不经济、占用耕地多、污染重等弊端造成的乡镇企业发展出现的滑坡,其积极作用发挥受到限制的问题,各级政府应创造条件推进乡镇企业合理集中,用乡镇企业规模化、集中化带动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从而形成提高农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当前,应通过在小城镇开辟工业园区,搞好能源、交通、管道等配套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二)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现代化水平。政府在整个社会收入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为了在实际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就要认识到在实际的发展中重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能够在多样性的现代经济发展中起到规范社

33、会发展行为的目的。为了使使安徽农业获得快速增长 政府要在日常的管理中建立起相应的应对措施,从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角度来看,制定一种有效的现代意义上的城乡收入管理制度,是确保相关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关键,政府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也是实现国内稳定的一种积极尝试,通过政府的积极努力可以在实际中起到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的目的,也是实现收入均衡的一个重要尝试。(三)积极稳步推进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 间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农村通过农家乐,采摘园,规模种植等形式发展起来,在实际的收入中实现了农村居民实际收益不断提升的目的,因此在实际的发展中要认识到相关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34、,借助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实现收入水平差异缩小的目的。国内相关的地区在这一范围内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优化,安徽省在发展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借鉴工作,通过更为有效的现代意义上的非农产业发展能够在实际中起到积极的效果,这也是多样化农业生产经营的一种积极尝试。在农业生产得到保障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各种类型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可以在实际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借助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的稳定,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目的。(四)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专业素质。农民技术培训在实际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国内长期以来在相关的技术利用方面,对农民的实

35、际技能培训是非常低的,因此要在实践中明确相关工作开展的特殊性,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可以实现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技术水平的效果,借助良好的自身技术能够在实际中实现自身能力的全面提高,进而实现收入水平的增长。(五)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农民收入来源渠道比较单一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业经济结构的单一性决定的,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由于各方面问题的存在,很难在更为有效的时间范围内建立一种持续有效的现代意义上的收入来源模式,为了避免相关问题的出现,就要明确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结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农村经营方式转变为产业链式的发展,能够在实际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完善农村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能够起到积极的效果。(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险体系。要想富先修路,农村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加强以道路为首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并完善相关配套(如水利,桥梁,电力)等设施,增加基础设施投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