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北京八年级全册物理常见的运动 单元巩固训练题_第1页
北师大版北京八年级全册物理常见的运动 单元巩固训练题_第2页
北师大版北京八年级全册物理常见的运动 单元巩固训练题_第3页
北师大版北京八年级全册物理常见的运动 单元巩固训练题_第4页
北师大版北京八年级全册物理常见的运动 单元巩固训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一、选择题1.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 (  ) A. 声音被手挡住了           B. 声音被手吸收了           C. 琴弦的振动变小了           D.&

2、#160;琴弦的振动停止了2.某同学利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45cm、2.46cm、2.4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3.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相同材质、不同粗细的琴弦,主要是改变声音的(   ) A. 音调                         

3、            B. 音色                                    &#

4、160;C. 响度                                     D. 振幅4.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

5、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 绿化居住环境                  B. 减弱热岛效应                  C. 减少噪声污染  

6、                D. 减少大气污染5.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的起优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河岸 D.房屋6.“明明,该吃饭了!”听见声音,正在做作业的鹏鹏不用抬头看就知道,那是妈妈在喊他,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7、0;音调                                     B. 响度          

8、0;                          C. 音色                      

9、               D. 频率7. 国产歼15舰载机首次在航空母舰“辽宁号”上成功起降,如图,一举突破了阻拦着舰机飞行关键技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飞机起飞时,飞机为参照物,航母是运动的B. 飞机起飞时,是利用力的相互作用的原理来获得推力的C. 飞机降落时,不能立即停止下来,是由于飞机的惯性很大D. 飞机降落时,阻拦索挂住飞机后,飞机慢慢停下来是因为飞机没有受到向前的推力8.同

10、步卫星绕地心转动一周,需要多少时间(   ) A. 24h                             B. 3600s           

11、60;                 C. 12h                             D. 它在

12、空中静止不动9.小明骑自行车外出游玩,他利用路边的里程碑来估测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从如图所示的里程碑开始用手表计时,50分钟后他看到标志为“240”的里程碑,请问小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A. 5米/秒                            B. 6米/秒  

13、60;                            C. 4.8米/秒                   &

14、#160;        D. 4.44米/秒10.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越宏亮,在空气中的传播就越快                  B. 调节MP3音量是为了改变音调C. 种植花草树木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5、60;     D.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1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5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组成2019年7月2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组成北斗导航系统的第四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送入轨道该卫星在轨运行时,可以认为它静止不动的参照物(     ) A. 月球             

16、60;            B. 地球                          C. 太阳        &

17、#160;                 D. 绕地运行的“天宫一号”12.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一张长1.2m的办公桌,甲、乙均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丙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甲、乙、丙三人测出的数据分别为1.203m、12.0dm、120.1cm,其中正确的是() A. 三者都对          

18、                        B. 甲对                        &#

19、160;         C. 乙对                                  D. 丙对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比较他们

20、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相同_ 比较_ 的方法。14.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_,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_h15.物理学里把物体_的变化叫机械运动.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_,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_的. 16.“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_(选填“音调”、“响度”

21、或“音色”,下同);在家收看电视直播的小马,为了不影响他人休息,将音量调小,这是降低了声音的_;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他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原理是辨别声音的_不同; 17.人们以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人们把频率大于20190赫兹的声音叫做_,把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_ 18.真空中声速是_ m/s夏季雷雨前,经常是电闪雷鸣小明在一次闪电过后约3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离小明约_ m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传入学生耳中的,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

22、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能够传声 19.城市中的高架路的汽车流量很大,产生的噪音影响附近民居的市民休息,即使将窗户关上,噪音还是传到屋内,如果窗户用双层玻璃做,而且两块玻璃中间是 _的,可以大大减少噪声的影响 20.敲响的音叉接触乒乓球能使其跳起,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_ 产生的;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 _传入同学们的耳中,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根据声音的 _ 判断的; 敲击一个装满水的钢管在另一端能听到 _次敲击声 21.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

23、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哪些问题?请你写出一个:_ 22.日常用语中的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 _,“高”是指 _ 三、实验探究题 2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cm; VA

24、C=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填“大”或“小”) 24.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那么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记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

25、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理由是:_ 25.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   (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 m/s (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 ;(写出一个影响因素)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_  (3)如图2所示,四个速度随时

26、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_ (填图中的选项字母)四、综合题 26.北京南站到南京南站的某次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分钟 里程/千米 北京南 始发站 08:20 0 0 济南西 09:50 09:55 90 406 南京南 11:45 终点站 1023(1)根据表中数据,在表的空格处填写符合要求的数据:09:52该列车处于_(选填“运行”或“静

27、止”)状态 (2)根据列车的运行时刻表求:北京南济南西段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是多少km/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列车正常运行时,比较北京南济南西段与北京南南京南段运行的快慢 27.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 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 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答案】D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

28、振动停止,则声音消失当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琴弦的振动停止了,响声就会立即消失;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2.【答案】D 【解析】 物体的长度应为:L= 2.46cm,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3.【答案】A 【解析】 用相同的力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即琴弦振动的幅度是相同的,即响度大致相同,但其振动的快慢是不同的,细的振动的快,而粗的振动的慢,故这样主要是改变声音的音调。故答案为:A【分析】琴弦的粗细影响振动频率,频率决定音调。4.【答案】C 【解析】 A、汽车的禁鸣与绿化居住环境没有关系A不合题意B、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

29、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这些措施与缓解“热岛效应”无关B不合题意C、禁止汽车鸣笛;安装隔音板;铺设沥青路面都是减小噪声的办法C符合题意D、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这些措施与减少大气污染无关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5.【答案】B 【解析】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根据题意知道,研究对象是“山”,“连山向船尾跑去了”说明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又因为船向前行,所以,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B符合题意;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

30、照物,A不符合题意;以河岸、房屋为参照物,山与河岸、房屋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就是运动的。6.【答案】C 【解析】【分析】音色是由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决定,不同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不同,因此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故选C。7.【答案】D 【解析】【解答】解:A、飞机起飞时,飞机与航母的位置是变化的,因此以飞机为参照物航母是运动的,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飞机起飞时,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空气同时对飞机施加向前的推力,飞机就起飞了,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飞机降落时,不能立即停止下来,是

31、由于飞机有惯性,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飞机降落时,被阻拦索挂住立即停下来,由运动变为静止,不是因为飞机没有受到向前的推力,而是受到了摩擦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8.【答案】A 【解析】【解答】解:根据已有的知识可知,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

32、而同步卫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因此,同步卫星绕地心转动一周,需要24h 故选A【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9.【答案】B 【解析】【解答】解:小明骑自行车行驶的路程:s=240km222km=18000m,小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v=6m/s故选B【分析】从里程碑上结合题目中的50分钟后他看到标志为“240”的里程碑可以得出小明骑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又知时间,利用v=可求小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10.【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声音越宏亮说明响度越大,与声音的传播速度无关;故A错误;B、调节音量是改

33、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种植花草树木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2)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3)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在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4)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11.【答案】B 【解析】【解答】地球同步卫星在地球的上方,它围绕地球的运动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

34、相同,所以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与地球是静止的故选B【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球静止的,它围绕地球的运动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是相同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主要考查了地球同步卫星的含义,是因为它围绕地球的转动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同步、相同12.【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甲同学测量数据为1.203m=120.3cm,测量结果准确到cm,故甲同学的数据正确;乙同学测量数据为12.0dm,测量结果准确到dm,而乙同学用的是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故乙同学的数据不正确;丙同学测量数据为120.1cm,测量结果准确到cm,而丙同学用的是分度值为1mm

35、的刻度尺,故丙同学的数据不正确;故选B【分析】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最小分度值以下应再估读一位;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逐一分析各选项,做出选择二、填空题13.【答案】时间;路程 【解析】【解答】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利用相同时间比路程,运动在前面的较快。裁判员是利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谁先到达终点,运动得的快。所以本题有两种答案。【分析】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14.【答案】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1.5 【解析】【解答】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从此标志牌

36、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t= = =1.5h故答案为: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1.5【分析】交通标志牌“40”是限速的标志,速度不能超过40km/h,已知速度和到北京的距离,根据公式t= 可求所需时间15.【答案】位置;船;运动 【解析】【解答】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山相对于船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答案为:位置;船;运动【分析】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16.【答案】音调;响度;音色 【解析】【解答】弹奏吉时

37、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音量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即响度,将音量调小,这是降低了声音的响度;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主人的。故答案为:音调;响度;音色。【分析】声音的高低是音调,声音的大小是响度,声音的特色是音色。17.【答案】分贝(或dB);超声波;次声波 【解析】【解答】解: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声音的等级 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190Hz,把大于2019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小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故答案为:分贝(或dB);超声波;次声波【分析】(1)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通常在20H

38、z20190Hz之间;(2)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18.【答案】0;1020;空气;固体(骨骼) 【解析】【解答】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中声速是0m/s;(2)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闪电传播速度快,雷声比闪电传播的时间慢了3s,也可以说雷声传播了3s,由速度公式v= 可知,闪电发生处的距离:s=vt=340m/s×3s=1020m;(3)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学生耳中的;(4)当人们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发出的破裂声是经过头部骨胳直接传到自己的听觉神经的,如果再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说明固体(骨骼)能够传声故答案

39、为:0;1020;空气;固体(骨骼) 【分析】(1)空气中的光速是3×108m/s;(2)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声19.【答案】真空 【解析】【解答】解:噪音的传播在固、液、气体中都能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用双层玻璃做的窗,而且两块玻璃中间是真空,则噪声难以传播,从而减弱噪声的影响故答案为:真空【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20.【答案】振动;空气;音色;3 【解析】【解答】解

40、:音叉发声时会振动,所以敲响的音叉接触乒乓球能使其跳起;老师讲话的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入学生的耳朵里,所以学生可以听到讲课声音;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在一根装满水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钢管的另一端的小明可以听到3次声音,第一次是在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是通过水传来的,第三次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色;3【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2

41、1.【答案】空气能传播声音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所以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 而我们并没有直接敲响左边的音叉,证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所以空气能传播声音故答案为:空气能传播声音【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22.【答案】音调;响度 【解析】【解答】解:男低音是指声带振动频率慢,发出的音调低;放声高歌是指声带振动幅度大,即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故答案为:音调;响度【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

42、,音调就越高三、实验探究题23.【答案】(1)v=s/t(2)小(3)40.0;0.3(4)大 【解析】【解答】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3)由图知,小车通过AB、AC走的路程SAB=10.00 4.00dm=40.0cm,SAC=10.00dm =9.00dm=0.900m,所用的时间tAC=3s,速度: VAC= = =0.300m/s;(4)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 算出的速度偏大.【分析】(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必须测出路程和时间,根据给出的距离,读出对应的时间,用公式v=算出平均速度(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得所计时间偏小.24.【答案】(1)40.0;25.0(2)小(3)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解析】【解答】解:(1)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0cm,tAB=1.6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 = =25.0c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