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_第1页
五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_第2页
五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_第3页
五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读杨氏之子,回答问题。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1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选自_。2在横线上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甚聪惠:_乃呼儿出:_诣其父:_指以示儿:_4用“   ”画出体现杨氏子“甚聪惠”的句子。5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_2. 课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

2、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联系上下文填空。(1)_为_设果。(2)孔指_以示儿曰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_)(2)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_)(3)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_)3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在文中起到了_的作用。4孔君平由“_”而联想到小儿姓“_”,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5想一想,小儿的回答巧妙在哪儿?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孔雀是一种美丽的鸟,他巧妙地称赞了孔君平的高尚人格B.他用对方的方法来反驳对方,既表现了他的质朴,也表

3、现了他语言的幽默C.他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正话反说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水滴石穿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注释)巾:头巾 勃然:发怒的样子。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张乖崖为崇阳令   为:_(2)诘之   诘:_(3)乖崖命杖之 

4、60; 杖:_(4)一钱何足道   足:_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自”。(5)一吏自库中出   自:_(6)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自:_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_4“水滴石穿”的意思是_5文章中张乖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同意他的做法吗?请简要分析。_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

5、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_。围观者质问卖者这句话之前,心里的想法是_。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_。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与盾?_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5. 古文阅读。赵普读书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hé)户启箧(qiè)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hn),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注释)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阖户:关门。箧:小箱子。

6、竟日:整天。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则:乃,就是。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注释)谓:告诉。当涂:当道,当权。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涉猎:粗略地阅读。士:读书人。1(理解词语)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普少习吏事(_) (2)及为相(_)(3)家人发箧视之(_) (4

7、)肃遂拜蒙母(_)2(合理选择)下列加点字与“太祖常劝以读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自以为大有所益C.跪而拾之以归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体会含义)翻译下列句子。(1)太祖常劝以读书。_(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_(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4(比较辨别)仔细研读两则文言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至少两点)(1)_(2)_6.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滥(làn)竽(yú)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n)食(sì)以数百人。宣王死,愍(

8、m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选自韩非子)注释:滥竽:不会吹竽。竽,一种古代乐器。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说:通“悦”,喜欢。廪食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们。廪,粮仓。食,供养。愍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1下列语句翻译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_)(2)宣王说之:宣王对南郭处士说。(_)2宣王时,南郭处士能为王吹竽的原因是_,愍王时,南郭处士逃走的原因是_。(请用原文回答)3“滥竽充数”本来的意思是_,现在我们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_的人。7.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9、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注释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其-他的,代词。坠-掉,落。于-在,到。遽-立刻,急忙,马上。契-用刀刻。是-指示代词,这儿。吾-我的。之-结构助词,不译。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其-他,代词。者-的地方。求-找。之-剑,代词。矣-了。而-但是。若-像。此-这样。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

10、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_)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_)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3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修辞,请变成陈述句_4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_5这寓言叫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道理?_8. 阅读乐园。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尝与诸小儿游:曾有一次跟许多小孩一起玩。多子折枝:果子很多,把枝头都压坏了。诸儿竞走取之:众小孩争着跑去摘李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李树长在路边却

11、还有很多果实(未被摘去)。取之,信然:摘下那李子来尝,果然是这样。1. 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会想些什么?_2. 与诸小儿相比,有哪些过人之处?_9. 课内阅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yù  yì)也。二者不可得兼 (jin  qin),_。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2把画横线的地方按原文填空。3解释所填句子的意思。_10. 课内文言文阅读。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12、,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1把文言文补充完整。2解释加点的词。(1)誉之曰(_) (2)于物无不陷也(_)(3)吾矛之利(_)   (4)弗能应也(_)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会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5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A.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好之后再夸大其词。B.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要相互抵触,产生矛盾。C.做生意不能同时卖两种东西。11. 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

13、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1下列对“士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将士 B.读书人 C.老百姓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的理解。_3下列诗句最能体现曾国藩所说的读书方法的哪一点?(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A.有志 B.有识 C.有恒12. 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盲者。”时众盲各以手触。大王唤众盲问之:“汝见象类何物?”触其牙者言象形如莱菔根;触其耳者言如箕;触其脚者言如臼;触其背者言如床;触其腹者言

14、如瓮;触其尾者言如绳。(注释)告:告诉、说给。时:当时、此时。触:触及、摸到。类:好似、好像。莱(lái)菔(fú):萝卜。箕:簸箕。臼:舂米的石臼。(1)短文写的是_的故事。文中“时众盲各以手触”一句的意思是_。(2)文中共有_位盲人摸象,他们在摸象后说象如_、_、_、_、_、_,可是他们最终谁也没说准象是何物,这是因为:_。13. 阅读理解。 愚公移山(有删改)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A.愚公年纪大了,时间很多,想找点事情打发时间。B.愚公家住在山区,北部很闭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很不方便。C.愚公想证明智叟说的是错的。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A.完成 B.于是,就3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河曲智叟亡以应(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