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测验的临床应用_第1页
肺功能测验的临床应用_第2页
肺功能测验的临床应用_第3页
肺功能测验的临床应用_第4页
肺功能测验的临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肺功能测验的临床应用肺功能测验的临床应用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呼吸内科黄思贤黄思贤 一、呼吸生理一、呼吸生理 二、肺容积和肺气量二、肺容积和肺气量 三、通气功能三、通气功能 四、换气功能四、换气功能 五、无效腔测定与静五、无效腔测定与静- -动脉分流测定动脉分流测定 六、小气道功能六、小气道功能 七、呼吸阻力与顺应性七、呼吸阻力与顺应性 八、临床应用八、临床应用 九、九、6分钟步行试验分钟步行试验 一、呼吸生理一、呼吸生理( (通气功能与换气功能通气功能与换气功能) ) 气体交换在两个地方进行(图气体交换在两个地方进行(图1 1) 【外呼吸】【外呼吸】 环境气体环境气体肺泡,形

2、成肺泡,形成P PA AO O2 2,为,为通气功能通气功能( (长距离气体运输长距离气体运输) ) 肺泡和血液间气体交换,形成肺泡和血液间气体交换,形成PaOPaO2 2( (短距离气体运输短距离气体运输) )为为换气功能换气功能, 取决于取决于 气体气体弥散弥散 肺泡的气体分布与毛细血管的血流分布肺泡的气体分布与毛细血管的血流分布 和两者关系即和两者关系即通气通气/ /血流比率血流比率。 血液中血液中气体运输气体运输( (长距离运输长距离运输) ) 【内呼吸】【内呼吸】 体循环毛细血管血液和细胞线粒体之间体循环毛细血管血液和细胞线粒体之间 的气体交换形成的气体交换形成PvOPvO2 2。(

3、 (短距离运输短距离运输) ) 肺功能主要研究肺功能主要研究外呼吸外呼吸 支气管树(图支气管树(图2 2) 1.1.气管气管: : 长长10-13cm, 10-13cm, 直径直径18-25mm,18-25mm, 软骨部软骨部16-2016-20个个2.2.支气管支气管: :分左右分左右, , 右右1-2.5cm, 20-301-2.5cm, 20-30度度 左左5cm, 40-505cm, 40-50度度3.3.支气管树支气管树: :4.4.细支气管无软骨细支气管无软骨5.5.共共2323级级, , 气管横截面积气管横截面积 5cm5cm2 2, , 肺泡肺泡横截面积横截面积80m2二、肺容

4、积和肺气量(二、肺容积和肺气量(Lung volume and CapacityLung volume and Capacity) 肺活量(肺活量(VCVC) 潮气容积(潮气容积(TVTV) 补吸气容积(补吸气容积(IRVIRV) 深吸气量(深吸气量(ICIC) 补呼气容积(补呼气容积(ERVERV) 残气容积(残气容积(RVRV) RV是指在用力呼气之后, 肺内遗留的不能再呼出的气体容积。 RVFRCERV 功能残气量(功能残气量(FRCFRC) 肺总量肺总量TLCTLCVCVCRVRV (图(图3 3) Y(aY(ab)b)(c(ce)e)100100 79.1%FRC + 79.1%d

5、+e = y%(x+d)+(a-b) c FRC79.1%FRC + 79.1%d +e = y%(x+d)+(a-b) c FRC - d - d 79.1 79.1Y Y a = a = 肺量计中充入的氧量(肺量计中充入的氧量(mlml)b = b = 重复呼吸重复呼吸 7 min 7 min 后氧的吸后氧的吸收量(收量(mlml)c = c = 重复呼吸重复呼吸7 min7 min后身体内后身体内 排出的氮量为排出的氮量为80ml80mld = d = 肺量计通路的死腔容量(肺量计通路的死腔容量(mlml)e = e = 肺量计中氧气的含氮量肺量计中氧气的含氮量y = y = 重复呼吸重

6、复呼吸 7 min7 min后肺量计后肺量计中气体的氮浓度中气体的氮浓度 密闭式氮稀释法密闭式氮稀释法(重复呼吸7分钟)(见图4) 开放式氮稀释法开放式氮稀释法(吸氧7分钟冲洗法)(图5) N N2 2( (终末终末) )呼出气容积呼出气容积 FRCFRC N N2 2(肺泡气(肺泡气) ) 体描仪测定胸腔气容积体描仪测定胸腔气容积 P P1 1V V1 1P P2 2V V2 2 P PB BVtgVtg(P(PB BP PA A)(VtgVtgV VA A) VtgVtg P PB BP PA A)V VA AP PA A VtgPBVAPA在平静呼气末,胸腔内肺泡压等于大气压,胸腔内容积

7、是平静呼气末胸 腔气容积,即功能残气(Vtg)。其原理是根据波义耳定律(图6 ) 肺容量的意义(见图肺容量的意义(见图7 7) 1.1.肺活量的大小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即体表面积及体肺活量的大小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即体表面积及体 位有关。位有关。 衡量其是否正常应将实测值与预计值比较,如减低不超过衡量其是否正常应将实测值与预计值比较,如减低不超过 预计值的预计值的2020应认为是正常、因为肺活量正常约有应认为是正常、因为肺活量正常约有2020的的 变动。变动。 肺活量只表示肺脏最大扩张和最大收缩的呼吸幅度,对通肺活量只表示肺脏最大扩张和最大收缩的呼吸幅度,对通 气动力的意义较小。胸部疾

8、病引起肺活量减低大致有三点:气动力的意义较小。胸部疾病引起肺活量减低大致有三点: 肺或胸廓扩张受限的疾病肺或胸廓扩张受限的疾病 肺组织受到损害的疾病肺组织受到损害的疾病 呼吸道阻塞的疾病,但影响不显著。呼吸道阻塞的疾病,但影响不显著。 功能残气及残气的意义功能残气及残气的意义 保证呼、吸运动间歇进行时,气体交换的连续性,保证呼、吸运动间歇进行时,气体交换的连续性, 使使P PA AO O2 2相对稳定。相对稳定。 反映了胸廓弹性和肺组织弹性的反映了胸廓弹性和肺组织弹性的平衡位置平衡位置。此外,。此外, 胸廓弹性是双相的,向内与向外中间位置在肺活胸廓弹性是双相的,向内与向外中间位置在肺活 量的量

9、的6060处,呼气末静息时肺活量在处,呼气末静息时肺活量在6060以内故以内故 其力是向外的其力是向外的; ; 超过此限度,力是向内的。超过此限度,力是向内的。(3)FRC(3)FRC大说明胸廓向外弹性大或肺组织向内弹性减弱大说明胸廓向外弹性大或肺组织向内弹性减弱, , 多数为后者,如肺气肿肺弹性减弱。多数为后者,如肺气肿肺弹性减弱。 FRCFRC小提示胸壁向外弹性小或肺组织回缩力大。如小提示胸壁向外弹性小或肺组织回缩力大。如 胸廓病变或肺纤维化等。胸廓病变或肺纤维化等。P-V曲线胸廓弹性和肺组织弹性的曲线胸廓弹性和肺组织弹性的平衡位置平衡位置3.深吸气量深吸气量(IC) 因因FEV1FEV1

10、不能完全评估支气管扩张剂不能完全评估支气管扩张剂疗效疗效, ,近来有提出采用近来有提出采用ICIC指标指标, ,前者反映前者反映 呼气流速呼气流速, ,后者反映肺容积。二者结合可后者反映肺容积。二者结合可 更准确评估更准确评估COPDCOPD患者支气管扩张剂疗效。患者支气管扩张剂疗效。 ICIC反映陷闭气量改变反映陷闭气量改变, ,运动前后运动前后ICIC差可说差可说 明运动后呼气末肺容积(明运动后呼气末肺容积(EELV)EELV)变化,反变化,反 映运动受限因素和运动耐力。映运动受限因素和运动耐力。ICIC改善改善0.3L0.3L 与患者呼吸困难的改善及运动耐力提高显与患者呼吸困难的改善及运

11、动耐力提高显 著相关。著相关。 4.4.肺气肿考核标准肺气肿考核标准 表表1 1 阻塞性通气障碍导致的肺气肿考核标准阻塞性通气障碍导致的肺气肿考核标准* * RV/TLC(%) RV/TLC(%) 肺泡氮浓度平均值(肺泡氮浓度平均值(% %) 无肺气肿无肺气肿 35 2.47 56 8.40 56 8.40 * *适用适用31-6131-61岁者,岁者,17-3117-31岁者岁者RV/TLC% RV/TLC% 正常值为正常值为27271.6%1.6%5.5.肺容量与肺气量的评价肺容量与肺气量的评价v肺容量间接评价肺容量间接评价 1.1.弹性回缩力弹性回缩力- -最大呼气时提供气流的驱动压。最

12、大呼气时提供气流的驱动压。 2.2.影响气流阻力影响气流阻力- -周围肺实质的弹性,牵拉气道开放,决定气道直径。周围肺实质的弹性,牵拉气道开放,决定气道直径。 弹性回缩力与气流阻力是相互依赖的。弹性回缩力与气流阻力是相互依赖的。 3.3.提供肺机械储备。提供肺机械储备。v肺气量最重要三项即肺气量最重要三项即TLCTLC, ,FRCFRC, ,RVRV。而。而RV/TLCRV/TLC, ,FRC/TLCFRC/TLC在健康者非常近在健康者非常近 似。似。v呼吸肌的强度力量与弹性回缩力量在决定肺容量和它的位置呼吸肌的强度力量与弹性回缩力量在决定肺容量和它的位置, ,边界起重边界起重 要作用。要作用

13、。v限制性通气功能限制性通气功能( (胸壁胸壁, ,肺肺) )障碍引起容量降低。障碍引起容量降低。VCVC , ,TLCTLC , ,FRCFRC 或正常。或正常。 1.1.肺限制性疾患肺限制性疾患VCVC减少主要是减少主要是ICIC减少。减少。 2.2.胸壁限制性疾患胸壁限制性疾患VCVC减少主要是减少主要是ERVERV减少。减少。 气流受限引起气流受限引起RVRV, ,FRCFRC, ,TLCTLC增加。增加。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引起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引起RVRV , ,TLCTLC ; ;或或RV RV ,TLC,TLC正常。正常。正常、限制性和阻塞性肺疾患肺容量特征示意图正常、限制性和

14、阻塞性肺疾患肺容量特征示意图 三、通气功能三、通气功能 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VC)(FVC)、肺活量、肺活量(VC)(VC)(见图(见图8 8) 时间肺活量时间肺活量 FEVFEV1 1、FEVFEV2 2、FEVFEV3 3以及与以及与FVCFVC比率,以比率,以FEVFEV1 1与与FEVFEV1 1/FVC%/FVC%最为重要,最为重要, FEVFEV1 1/FVC/FVC不低于不低于75%75%为正常,为正常, 阻塞性患者阻塞性患者FEVFEV1 1/FVC%/FVC%及及FEVFEV1 1下降下降, 限制性患者限制性患者FEVFEV1 1/FVC%/FVC%提前完成提前完成。 F

15、EVFEV1 1/FVC/FVC6 6( (正常值正常值70%-76%),70%-76%),如如FEVFEV1 1/FVC/FVC6 6及及FEVFEV1 1占预计值占预计值% %二者均低于二者均低于 正常值正常值 可准确反映呼气性气流受限。可准确反映呼气性气流受限。 最大呼气中期流速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MMF) MMEF(MMF) 将将FVCFVC曲线分为四等分,呼气开始曲线分为四等分,呼气开始1/41/4,因速度极快,不易掌握;,因速度极快,不易掌握; 呼气末段呼气末段1/4 1/4 因肺组织弹性减低,气道直径缩窄,呼气速度减低,因肺组织弹性减低,气道直径缩窄,呼气速度减低, 均以摒

16、弃,只留中期两个部分均以摒弃,只留中期两个部分25%25%75%75%的容量与时间的关系以分析的容量与时间的关系以分析。 图8 用力肺活量示意图 图图9 9 最大主动通气示意图最大主动通气示意图 最大主动通气最大主动通气(MVV) (MVV) (见图(见图9 9) 单位时间内所能呼吸的最大气量,故测试者要以最快呼吸单位时间内所能呼吸的最大气量,故测试者要以最快呼吸速度速度和和最深呼吸最深呼吸幅度幅度连续呼吸连续呼吸1515秒,所得呼出或吸入的气量乘秒,所得呼出或吸入的气量乘4(4(或或1212秒乘秒乘5)5),即为每分钟的即为每分钟的 MVVMVV,相当于,相当于负荷试验负荷试验,属于动态的功

17、能,其正常取决,属于动态的功能,其正常取决于于: :胸廓的完整及其弹性,气管的通畅,肺组织的弹性和呼吸肌的力量胸廓的完整及其弹性,气管的通畅,肺组织的弹性和呼吸肌的力量。代表通气能力,反映通气储备代表通气能力,反映通气储备。低于。低于8080预计值视为异常。因而预计值视为异常。因而胸廓畸形或呼吸肌损害,胸廓畸形或呼吸肌损害,呼吸道痉挛或部分阻塞,呼吸道痉挛或部分阻塞,肺组织损害等均可致肺组织损害等均可致MVVMVV减低。减低。有作者指出有作者指出MVV120LMVV120L肺气肿不可能存在;肺气肿不可能存在;120L120L40L40L者肺气肿难以肯定;者肺气肿难以肯定;40L40L者,肯定有

18、明显肺气肿。体力衰弱不能胜任者,肯定有明显肺气肿。体力衰弱不能胜任MVVMVV者可用者可用FEVFEV1 13535或或FEVFEV1 14040计算计算。 (五)(五) 通气障碍分型通气障碍分型 (见表(见表3 3) 表表3 3 通气障碍分型评定通气障碍分型评定 阻塞性阻塞性 限制性限制性 混合性混合性 通气测定通气测定 FVC N FVC N或或 FEV FEV1.01.0% N% N或或 MMF N MMF N或或 MVV MVV 或或N N 肺容量测定肺容量测定 VC N VC N或或 FRC FRC 不等不等 TLC N TLC N或或 RV/TLC N RV/TLC N或或 不等不

19、等 FEVFEV1.0 1.0 其他其他 气速指数气速指数 1.01.0 0.95-1.05 0.95-1.05 气道阻力气道阻力 正常正常 气体分布(氮清洗率)气体分布(氮清洗率) 正常正常 ( (六六) )美国医学会肺功能不全分级标准(美国医学会肺功能不全分级标准(20002000年)年)表表1.美国医学会肺功能不全分级标准(美国医学会肺功能不全分级标准(2000年)年)肺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四级四级(功能减损(功能减损(功能减损(功能减损(功能减损(功能减损(功能减损(功能减损0%9%)10%25%)26%50%)51%100%)FVC正常低限正常低限6079515

20、950FEV1正常低限正常低限6079415940DLco正常低限正常低限6079415940VO2/kg2520251520 15四、换气功能四、换气功能 肺弥散功能(转移因子)肺弥散功能(转移因子) 肺弥散量(肺弥散量(DLDL) 在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当气体分压为1mmHg时,每分钟 进入血液的气体量(ml)。 弥散障碍同时有气体分布不均及通气/灌注比率失调。极 少是单一的生理异常。二氧化碳一般不存在弥散障碍,弥散 障碍是指氧而言。 PAO2易测,PcO2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临床上用一氧化碳(临床上用一氧化碳(COCO)来测,因为)来测,因为CO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

21、比O O2 2大大210210倍,其次倍,其次血浆内不含血浆内不含COCO,故具有一定优点,测定,故具有一定优点,测定DLCODLCO后,再乘以后,再乘以1.231.23换算为换算为DLODLO2 2。 CO CO 弥散过程包括弥散过程包括膜弥散过程膜弥散过程(D(DM M),),与与血血红蛋白结合过程红蛋白结合过程( ( V Vc c) )。即反映肺弥散的。即反映肺弥散的物物理特性理特性与与化学特性化学特性。 弥散功能与肺泡容积(弥散功能与肺泡容积(V VA A)改变有关,)改变有关, 但并非正比。但并非正比。 DLCODLCO与与DL/VDL/VA A共同作为判断指标。(见表共同作为判断指

22、标。(见表4 4)表4. DL与DL/VA之改变 DL伴DL/VA(VA正常或)之原因: 贫血 肺气肿(VA) 肺血管减少 肺血管炎 DL伴DL/VA正常或(VA)的原因: 肺切除(通常DL/VA接近正常) 肺泡蛋白沉着症(偶尔DL的减少多于VA的减少) 肺纤维化如结节病 硬皮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石棉肺 组织细胞增生症X 间质性肺纤维化 慢性过敏性肺泡炎 (二)通气/血流胸内压的区域性差异胸内压的区域性差异吸气至功能残气位吸气至功能残气位,上下肺组上下肺组织皆处于容积织皆处于容积-压力曲线陡直压力曲线陡直段段,上下肺泡同时充气上下肺泡同时充气残气位残气位,胸腔胸腔上部呈负压上部呈负压, ,肺底

23、部受重肺底部受重力影响为正压力影响为正压, ,上肺区组织处于容积上肺区组织处于容积- -压力曲线陡直段压力曲线陡直段, ,而下肺区则处于平坦而下肺区则处于平坦段段, ,吸气时上肺区肺泡先扩张充气吸气时上肺区肺泡先扩张充气1.气体分布、气体分布、相斜率相斜率 图17 气体分布 2.肺血流分布肺血流分布Zone1不能使萎陷的血管不能使萎陷的血管开放开放, ,无血流通过无血流通过, ,健康人不存在健康人不存在Zone2血流取决跨壁压血流取决跨壁压, , PAPA增加增加,Pa,Pa减少减少, ,均均可减少血流可减少血流Zone3血流由血流由Pa - PvPa - Pv决定决定, ,跨壁压在接近肺底跨

24、壁压在接近肺底部处增加部处增加, ,故血管充故血管充分开放分开放, ,血流阻力小血流阻力小, ,血流量增加血流量增加 3.通气通气/ /血流血流 V/Q=0.8 V/Q0.8VDPaCO2-PeCO2VTPaCO2 V/Q0.8QSCcO2-CaO2QTCcO2-CvO2 通气通气/ /血流比率血流比率 不同情况下不同情况下V/Q与与PO2-PCO2A:其其V/Q比率比率0.8正常。正常。B:其其V/Q比率比率7575 肺活量)呼气时最大呼气流量与胸内压呈正相关,呼出气流肺活量)呼气时最大呼气流量与胸内压呈正相关,呼出气流量随呼吸肌用力增加而增多,属量随呼吸肌用力增加而增多,属用力依赖部分用力

25、依赖部分。于。于低肺容量低肺容量(50PplPalvPpl,气,气道开放道开放; ;等压点至口鼻端称等压点至口鼻端称下游气道下游气道,PplPalvPplPalv,气道倾向关闭。故上游气道最大呼气流量,气道倾向关闭。故上游气道最大呼气流量(VmaxVmax)与肺弹性回缩力()与肺弹性回缩力(PelPel)成正比,与上游段阻力()成正比,与上游段阻力(RusRus)成反比。)成反比。VmaxVmaxPelPelRusRus。故。故等压点位置等压点位置决定于决定于PstPst和和气道阻力气道阻力,二者均与,二者均与肺容量肺容量有关。有关。健康者健康者EPPEPP处于较大气管,该处有软骨支持,管腔不

26、易陷闭。处于较大气管,该处有软骨支持,管腔不易陷闭。7575VCVC左右肺容量左右肺容量EPPEPP处于肺叶支处于肺叶支气管,随呼气肺容积的减少,肺弹性回缩力渐减弱,气管,随呼气肺容积的减少,肺弹性回缩力渐减弱,EPPEPP向外周小气道移动,因小气道管径小,向外周小气道移动,因小气道管径小,无软骨支撑,管壁顺应性大,易受压,因此无软骨支撑,管壁顺应性大,易受压,因此达到达到EPPEPP时,时,尽管增加呼吸肌力量尽管增加呼吸肌力量,呼气流量不变呼气流量不变,即即呼气流量受限呼气流量受限。而下游段可出现气道动态压缩,口径更变小,阻力增大。而下游段可出现气道动态压缩,口径更变小,阻力增大。低肺容积时

27、低肺容积时,呼气,呼气流量不受呼气力量的影响。流量不受呼气力量的影响。COPDCOPD患者等压点近上游端,小气道处。患者等压点近上游端,小气道处。 闭合气量(闭合气量(CVCV):): 小气道关闭时还能呼出的最大气量。小气道关闭时还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闭合容量(闭合容量(CCCC):): 小气道关闭时肺内尚存气量。小气道关闭时肺内尚存气量。 闭合气量闭合气量(CV),(CV),闭合容量闭合容量(CC)(CC) (三) 动态顺应性七、呼吸阻力与顺应性七、呼吸阻力与顺应性(一)气道阻力(一)气道阻力 压力差压力差(cmH(cmH2 2O O)气道阻力气道阻力RawRaw 气流速度(气流速度(l/s

28、ecl/sec) 正常值正常值 0,2 2.0 cmH0,2 2.0 cmH2 2O OL L-1-1s s-1-1(压力差指肺泡内与气道通口间压力差)(压力差指肺泡内与气道通口间压力差)机械通气时机械通气时 峰压力平台压峰压力平台压(cmH(cmH2 2O O)气道阻力气道阻力RawRaw 气流速度(气流速度(l/secl/sec) 健康成人健康成人 2 23cmH3cmH2 2O OL L-1-1secsec-1-1(见图(见图1818) 15cmH15cmH2 2O OL L-1-1secsec-1-1脱机困难脱机困难 (二)静态顺应性(二)静态顺应性 呼吸器官的顺应性曲线呼吸器官的顺应

29、性曲线 机械通气时机械通气时 呼出潮气容积呼出潮气容积V V 静态顺应性静态顺应性 CstCst 平台压平台压PbPbPpeepPpeep 正常值正常值 100 ml/cmH100 ml/cmH2 2O O左右左右 插管患者约插管患者约 50-80 ml50-80 ml/cmH/cmH2 2O O 25 25ml/cmHml/cmH2 2O O撤机不易成功撤机不易成功 潮气容积潮气容积 动态顺应性动态顺应性 CdynCdyn 峰压峰压PpeepPpeep 正常值正常值 505080ml/cmH80ml/cmH2 2O O, 较较 CstCst低低10102020 ( (三三) )呼吸功呼吸功

30、八八、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一一)判断判断COPD新指标新指标BODE指数的变量和记分方法指数的变量和记分方法(Celli,2004)变量变量0分分1分分2分分3分分FEV1%预计值预计值6550-6436-49356MWT(m)350250-349150-249149MMRC呼吸量表呼吸量表0-1234BMI 221注:注: FEVFEV1 1 % %预计值:根据预计值:根据ATSATS分级进行分类。分级进行分类。 呼吸量表:呼吸量表:0 0 级:无明显呼吸困难(剧烈活动除外),;级:无明显呼吸困难(剧烈活动除外),;1 1 级:当快级:当快走或上缓坡有气短;走或上缓坡有气短;2 2 级:由于

31、呼吸困难比同龄人步行得慢,或者以自己的速级:由于呼吸困难比同龄人步行得慢,或者以自己的速度在平地上行走时需要停下来呼吸;度在平地上行走时需要停下来呼吸;3 3 级:在平地上步行级:在平地上步行100m100m或数分钟后需要或数分钟后需要停下来呼吸;停下来呼吸;4 4 级:明显的呼吸困难,不能离开住所或穿脱衣时出现气短。级:明显的呼吸困难,不能离开住所或穿脱衣时出现气短。(二二)COPD诊断诊断COPD肺功能分级肺功能分级(2004ATS/ERS)严重程度 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 FEVFEV1 1% pred% pred FEV FEV1 1/FVC/FVC高危 0.7 80轻度 0.7 80中度

32、 0.7 50-80重度 0.7 30-50极重度 0.7 2L FEV2L FEV1 12L 50%MVV50%预计值预计值 MVV50%MVV6060岁岁 FVC50%FVC50%预计值预计值 FVC50%FVC50%预计值预计值 心脏疾病心脏疾病 PaCOPaCO2 245mmHg PaCO45mmHg 45mmHg 肺脏疾患肺脏疾患 胸廓畸形胸廓畸形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 ,血气分析血气分析 治治 疗疗 FEVFEV1 1 1 1L FEVL FEV1 11L50% MVV50%预计值预计值 MVV50%MVV50%预计值预计值 PaCOPaCO2 245mmHg PaCO45mmH

33、g45mmHg 治疗治疗 运运 动动 试试 验验 运运 动动 试试 验验 AT11AT11* * AT11 VOAT20max/Kg20* * VO VO2 2max/Kg15max/Kg20 VOmax/kg20 VO2 2max/kg11 AT11 max/kg11 AT11 PVR19 PVR19PVR19# #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手术手术 手术手术 高危手术高危手术 手术手术 考虑手术考虑手术 不宜手术不宜手术 * *单位单位 ml.kgml.kg-1-1.min.min-1-1 # #单位单位 kPa.s/L(10dyn.s/cmkPa.s/L(10dyn.s/cm

34、5 5) ) 2. 2.预计术后预计术后FEVFEV1 1(PPO-FEV(PPO-FEV1 1) ) PPO-FEV PPO-FEV1 1 = = 术前术前FEVFEV1 11 (S 1 (S 5.26)/100 5.26)/100 Kearney 1994 Kearney 1994年提出此公式是根据全肺共年提出此公式是根据全肺共1919个肺段,每个肺段相当个肺段,每个肺段相当 全肺的全肺的5.26%5.26%。S S = = 切除的支气管肺段数。切除的支气管肺段数。 右全肺切除相当于减少术前右全肺切除相当于减少术前FEVFEV1 1的的55%55%, 左全肺切除相当左全肺切除相当45%45%。 单个楔状切除相当单个楔状切除相当1 1个支气管肺段即个支气管肺段即5.26%5.26%。 PPO-FEVPPO-FEV1 1 1L33周或术后死亡的最好指标。周或术后死亡的最好指标。6.6.心力衰竭心力衰竭: :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 ,若步行距离若步行距离 少于少于300300米米, ,与步行距离至少与步行距离至少450450米者相比米者相比, ,其其 死亡风险增加死亡风险增加3.73.7倍,住院风险增加倍,住院风险增加1414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